中國火星探測命名「天問一號」,透露一項更長遠太空計劃

2020-11-25 新京報網



新京報訊(記者 倪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今天(4月24日)獲得正式命名:天問一號。這一名稱透露了中國超越火星的更長遠雄心。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為防控疫情,在線上舉辦了啟動儀式。我國公開徵集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任務標識發布。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天問系列」將成為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名,「天問一號」是其中第一次任務。這意味著,中國行星探測已經形成整體概念,中國的目光已投向超越火星的更遠行星。

 

啟動儀式還透露,「天問一號」任務中的火星車,即將啟動全球徵名。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全球徵集活動」新聞發布會公布的火星探測器飛行效果圖。圖/國家航天局

 

命名玄機:「天問系列」起步火星,超越火星

 

「天問」取自屈原長詩《天問》。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以「攬星九天」為任務標識,展示了字母「C」的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與態度。

「天問系列」 任務標識。圖/國家航天局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我國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深化中國人對火星乃至太陽系的科學認知,推進比較行星學等重大問題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命名透露了中國深空探測一項更長遠的計劃。

 

國家航天局稱,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作為一個整體概念,以「天問系列」命名,也使用同一個主標識「攬星九天」。「天問一號」的標識,在「攬星九天」圖案和「中國行星探測」下方有「MARS」字樣,表明為行星探測工程中的火星任務。

 

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將行星探測計劃進行整體規劃,火星只是第一步。

 

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相關負責人2018年曾介紹,我國後續深空探測工程,初步明確了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在2020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經過10個月的飛行,2021年到達火星。其後,計劃在2028年左右進行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採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

 

我國還將進行小行星探測,並在2030年前後開展木星系探測和行星系探測。火星第一次探測任務正在實施,後面三次任務正報請國務院批准。

 

中國探月元老、「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也多年呼籲開展行星探測,他近期透露,我國將探測火星、小行星和木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星際探測。

 

「天問系列」與已有10餘年歷史的「嫦娥系列」淵源深厚,不僅名稱都取自中國傳統意象,工程上也有承續關係。嫦娥工程是我國首個深空探測計劃,中國探測器首次離開地球軌道。「天問系列」則再次航向更遠的星球,開啟行星探測時代。

 

火星車與著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圖/國家航天局

 

從8個備選中勝出,「中國風」任務名再添一個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全球徵集,早在2016年8月啟動,共有35912個工程名稱及圖形標識作品參與,收到各地投票3278962張。

 

據此前報導,經過徵名產生了8個火星探測工程任務名稱入圍方案,包括鳳凰、天問、火星、騰龍、麒麟、朱雀、追夢、鳳翔,其中半數以上也是取自中國傳統元素。今天,官宣定名為「天問」。

 

航天任務的命名中,神話傳說和古典文化提供了豐富的靈感。

 

探月工程取名「嫦娥」,月球車得名「玉兔」,空間實驗室叫「天宮」,各懷絕技的衛星有「北鬥」「風雲」「悟空」和「墨子」「張衡」。十幾年來,中國將神話傳說用太空飛行器寫進了星空。

 

屈原長詩《天問》中寫道:「日月安屬,列星安陳?」這首詩叩問了大量天文現象和歷史事件,表達了對真理的求索,也與中國深空探測氣質相符。

 

去年,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著陸巡視以後,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中國還命名了5個月球背面的地名,均有濃鬱的中國風。

 

嫦娥四號著陸點被命名為天河基地;著陸點周圍呈三角形排列的三個環形坑,得名織女、河鼓和天津,均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中的星官;著陸點所在馮·卡門坑內的中央峰命名為泰山。

 

嫦娥四號著陸區地理實體命名影像圖。圖/國家航天局

 

除了取自傳統元素,中國航天任務和太空飛行器的另一種命名方式,頗具科幻感,往往與「天」有關。

 

中國載人飛船是「神舟系列」,貨運飛船為「天舟系列」。即將開建的空間站名為「天宮」,各艙段和望遠鏡分別叫「天和」「問天」「巡天」等。衛星領域,數據中繼衛星名為「天鏈」,寓意一條傳輸衛星數據之鏈;探測引力波的試驗衛星叫「天琴」,因三顆衛星組成的編隊在空中形似豎琴。

 

為重大工程徵名,已成中國航天一項傳統,每次都能引發公眾積極參與。

 

中國首次為月球車徵名活動中,入圍的名稱包括玉兔號、探索號、攬月號、錢學森號、追夢號、尋夢號、追月號、夢想號、使命號、前進號10個,玉兔號、攬月號、尋夢號進入決選名單,玉兔號最終勝出。

 

「天問一號」預計7月實施,與美國、阿聯先後奔火

 

命名既定,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離實施又近了一步。

 

據此前消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預計今年7月實施,由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

 

去年11月14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國家航天局發布了河北懷來進行的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畫面。試驗模擬了著陸器在火星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安全著陸是火星探測任務最艱巨的挑戰之一,這次試驗在亞洲最大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模擬了火星重力環境(火星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的1/3)。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現場。圖/國家航天局

 

火星探測難度相比月球探測升級。最大不同在於距離的懸殊。地月平均距離為38萬公裡,而地火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裡,最遠為3億~4億公裡,對測控能力要求極高。有人比喻,讓火星探測器精準著陸,相當於從巴黎擊出一隻高爾夫球,落在東京的一個洞裡。

 

航天專家龐之浩介紹,距離越遠信號越弱,地火距離還將帶來至少10分鐘的信號延時。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和著陸的那段關鍵時間,只能依靠研究人員提前輸入數據,由探測器進行自主判斷,相當於「盲降」。

 

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曾說,火星光照強度小,加上大氣對陽光的削減,火星車能源供給也比月球車更為困難。這些都使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更具難度和複雜性。

 

不過,我國有嫦娥工程五戰五捷的經驗,以及大推力運載火箭、超1億公裡測控等技術的突破。「中國火星探測起步較晚,但是起點高,所以效率也會比較高。雖然很難,是有信心的。」龐之浩說。

 

每26個月迎來一次地火距離最近的窗口期,大約1個月左右。隨著歐洲與俄羅斯合作的ExoMars火星漫遊車推遲到2022年,今年,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和阿聯「希望」火星探測器將與「天問一號」先後飛往火星,開啟近年一次探火高潮。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 陳思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
    &34;是中國正在計劃進行中的一項火星探測任務,是隸屬於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一部分。曾經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早在2011年,我國便研製過一顆火星探測衛星&34;,當時是與歐洲航天局以及俄羅斯等國一起進行的國際合作探測計劃。
  • 「天問一號」今年將向火星進發
    「天問系列」任務標識。火星車與著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現場。火星探測器飛行效果圖。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已將行星探測計劃進行整體規劃昨日,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正式發布。
  • 「天問一號」今年問天 我們的徵途從火星到星辰大海
    火星車與著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圖/國家航天局在4月24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火星,我們來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公布:天問一號
    火星,你好!繼月球探測任務命名為「嫦娥系列」後,今天國家航天局正式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 雖然「天問一號」已就位,但是中國的火星探測比原計劃晚了近十年
    早在十年前,我國參與了與歐洲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共同合作的火星探測計劃。計劃中,中國和俄羅斯可以各自帶一顆衛星,即同時發射兩顆火星探測器衛星。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取名為「螢火一號」。每個階段火星探測任務的完成都需要等待一個火星發射窗口,2009年「螢火一號」被推遲發射,阻礙了中國對火星探測的步伐。2011年11月9日,北京時間4點16分,我國的「螢火一號」和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一起被俄羅斯的天頂2SB運載火箭送入太空。
  • 外媒:中國首次執行的火星探測「天問一號」,意味著什麼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按計劃即將發射,德國媒體7月4日刊文解析,中國首次火星任務「天問一號」,背後一些重要信息你了解多少?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因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德國之聲7月4日指出,中國2020年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2020年7月至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社區曬單更有機會贏價值萬元「AJ1 倒鉤」潮鞋!點擊進入蘋果教育商店。(注意:若威鋒 App 端無法直接點開連結,請嘗試長按)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預計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 7 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2020 年有短短幾周時間,太陽、地球和火星成一條直線,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最短,不到 5400 萬公裡,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的最佳時機,如果錯過這種情況直到 2022 年才會再次出現。此前,已經公布了四大火星探測器發射計劃,分別是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阿聯希望號(由日本 H-2A 火箭發射),以及歐盟及俄羅斯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盤點一下這四大火星探測計劃—— 一號選手:中國-天問一號 發射時間窗口:2020 年 7 月 20-7 月 25 日 預計抵達火星軌道時間:2021 年 2 月 11 日-24 日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開啟全球深空探測時代
    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近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外媒指出,如果此次任務圓滿成功,中國不僅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讓漫遊車在火星上成功著陸並運行的國家,也將成為首個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任務的國家。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事業,並取得了重大進展,「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夯實並提升中國的太空實力。
  • 「天問一號」開啟全球深空探測時代
    來源:海外網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近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法新社報導則指出,這是中國太空探索計劃的又一個裡程碑。「天問一號」計劃對火星進行「環繞、著陸、巡視」,如果順利完成,將是全球首次同時展開「三步走」的計劃。對於中國這次歷史性發射任務,路透社報導稱,這是中國首次獨立開展行星探測任務。而且,如果任務取得成功,「天問一號」將使中國成為首個一步到位實現環繞、著陸並部署火星車的國家。
  • 中國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名字和一個人有關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火星,我來了!「天問一號」升空,中國火星探測進入新紀元
    宇宙探測,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早在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面對宇宙萬物,就發出了「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慨嘆,寫下了名篇《天問》。秉持著對於宇宙的探索精神,我國一直孜孜不倦地上下求索,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以「天問」命名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於23日12點41分左右,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航空航天工程向太空邁出了重要一步,開創了火星探測的新紀元。
  • 原版英語閱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參考譯文】中國國家航天局周五宣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已命名為「天問一號」。這個名字來源於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屈原(約公元前340-278年)的長詩《天問》,意為天問。在《天問》詩句中,屈原提出了一系列對於天空、星辰、自然現象、神話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體現了他對傳統理念的疑惑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未來中國所有的行星探測任務都將命名為「天問系列」,這標誌著中華民族在追求真理和科學、探索自然和宇宙方面的不屈不撓。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等你來命名
    火星,是宇宙中最迷人的星球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包括美、俄、印等國在內,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2020年7月,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中國、美國、阿聯相繼發射探測器,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啟程,到火星去!
  • 中國拉開行星探測序幕,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進入準備階段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人類即將開啟火星探測的序幕。據報導今年除了中國,還有美國和阿聯都將發射火星探測器。據悉7月14日,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進行相關準備工作。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等你來命名!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搭載著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奔向火星,拉開了向更遙遠深空探測的序幕。在實施軟著陸後,火星車計劃在火星表面停留90個火星日,將在火星上開展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布、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 科學探索,吾輩當自強 黑格爾曾說:「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 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