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成行

2020-08-27 順啟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是我國行星探測任務的一部分,於2016年1月11日正式立項,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在此計劃前,2011年國家航天局與歐洲、俄羅斯合作發射的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螢火一號原計劃是為了參與中國國家航天局、歐洲宇航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等國合作的探測火星計劃,以此計劃為藍本中方可附帶一顆小型衛星,於是加速開發出迷你探測機螢火一號,原預計於2009年順便搭載俄羅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發射,2012年10月注入火星軌道,進行環繞火星的探測任務。但搭載螢火一號的天頂-2SB運載火箭於2011年11月從哈薩克斯坦升空後,由於俄方衛星未能按計劃實施變軌,最後在2012年1月15日返回地球大氣層,並在太平洋上空燒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失敗。

2011年螢火一號發射失敗後,任務有所改變,我國選擇使用國產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系統來發射深空探測器任務,而不再藉助他國運載器。我國的火星探測計劃2016年1月11日正式立項,計劃於2020年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一步實現火星軌道器環繞探測、火星軟著陸、火星車巡視器三合一任務。發射火星著陸器並攜帶火星車赤兔號,在火星上軟著陸。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國家在一次火星探測任務裡同時完成這兩項任務。

2019年11月1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在河北懷來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本次試驗是為了模擬著陸器在火星重力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而火星重力只有地球的1/3。著陸器能否安全觸及地面是我國本次火星計劃極為重要的挑戰,如果我國2020年成功發射探測器到火星,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第2個成功的國家。

據了解,每隔約26個月,地球與火星會運行至最近的位置,此時發射探測器將節省大量燃料,2020年即是火星探測活動的窗口期。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相關焦點

  • 從螢火一號到天問,從絕望到充滿希望,挑戰火星探測的地獄難度
    一、「螢火一號」,「借腹生子」的絕望螢火一號,是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火星在古代被我們稱為『熒惑』,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取其諧音,命名為「螢火一號」。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的成功,意味著我國具備發射更重太空飛行器,或將太空飛行器送向更遠深空的能力,是實現未來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測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 天問一號-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
    &34;是中國正在計劃進行中的一項火星探測任務,是隸屬於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一部分。曾經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早在2011年,我國便研製過一顆火星探測衛星&34;,當時是與歐洲航天局以及俄羅斯等國一起進行的國際合作探測計劃。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據中國官媒新華社消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加速到超過11.2千米/秒的速度,之後完成分離,直接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在面對質疑和批評,他們的壓力可想而知,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俄羅斯&34;探測項目的推遲直接影響到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34;的發射,航天人的等待是多麼的漫長。火星和地球每15到17年才有一次最近的機會,每26個月才會位於距地球最近的位置上。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它到底有多厲害?
    再過幾天中國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將踏上火星的徵程,它將開啟多個第一,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任務是第一次進入火星軌道就直接登陸火星,這是以往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組織都沒有嘗試過的任務!「天問一號」如何登陸火星,它將經歷如何的過程,將展開怎樣的任務,且聽種花家一一道來!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它到底有多厲害?
    再過幾天中國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將踏上火星的徵程,它將開啟多個第一,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任務是第一次進入火星軌道就直接登陸火星,這是以往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組織都沒有嘗試過的任務!「天問一號」如何登陸火星,它將經歷如何的過程,將展開怎樣的任務,且聽種花家一一道來!
  • 外媒:中國首次執行的火星探測「天問一號」,意味著什麼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按計劃即將發射,德國媒體7月4日刊文解析,中國首次火星任務「天問一號」,背後一些重要信息你了解多少?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因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德國之聲7月4日指出,中國2020年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2020年7月至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現場直擊「天問一號」發射:中國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險
    如果說嫦娥「玉兔」漫步揭開的是中國探月的序幕,那麼「天問一號」的火星計劃將使中國的深空探測進入下一階段。下一階段,意味著探測的難度遠遠比月球的難度更高。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此前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也提到:月球沒有大氣,因此月球探測器需要攜帶大量推進劑;而火星有大氣,但大氣的不確定性也帶來很多問題,因此增加了研製火星探測器的難度。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即將發射升空
    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火箭預計將天問一號送入地球-火星轉移軌道,這也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天問一號是雄心勃勃的,計劃一次性在任務中完成繞軌飛行,著陸和探測,並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獲取科學探測數據。
  • 「天問一號」肩負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挑戰歐美未完成的火星任務
    屈原在2000多年前寫了一首詩《天問》,詩的前半部分充滿了中國古人對日月星辰、陰陽變化等自然現象的好奇和探索精神。直到2020年7月的一天,屈原的天問終於穿越歷史銘刻在火箭上了。我們中國人終於有能力去探索那顆神秘的螢惑,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會感到振奮的事情。
  • 雖然「天問一號」已就位,但是中國的火星探測比原計劃晚了近十年
    早在十年前,我國參與了與歐洲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共同合作的火星探測計劃。計劃中,中國和俄羅斯可以各自帶一顆衛星,即同時發射兩顆火星探測器衛星。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取名為「螢火一號」。2009年6月,「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品抵達俄羅斯,準備搭載俄羅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升空,然而因為俄方的問題,推遲到2011年發射。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它真的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嗎?並非如此
    阿聯火星探測計劃圖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次發射標誌著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拉開了序幕,天問一號將飛行超過4億公裡,預計明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完美完成深空機動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是建設航天強國進程中的重大標誌性工程,在8月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0
  • 火星,我來了!「天問一號」升空,中國火星探測進入新紀元
    宇宙探測,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早在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面對宇宙萬物,就發出了「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慨嘆,寫下了名篇《天問》。秉持著對於宇宙的探索精神,我國一直孜孜不倦地上下求索,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以「天問」命名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於23日12點41分左右,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航空航天工程向太空邁出了重要一步,開創了火星探測的新紀元。
  • 天問一號是什麼水平?當年螢火一號搭俄羅斯順風車,不料搞砸了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的消息席捲全球。大家都沉浸在我們成功向火星進軍的喜悅中。卻也不免為他擔憂。還記得2011年的那天,當中國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發射成功時,我們也是向今天一樣的歡呼雀躍。可最終它卻未能按起初設置改變軌道而導致宣告失敗。並且因此而延緩了之後的發展研究。在當時失敗之後,中方宣稱,因為軌道的原因,中國可能兩年內不會再有新的計劃。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天問一號:我國即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後,首批登陸火星的國家之一
    天問一號是中國正在進行的一項火星探測任務,隸屬於中國火星探測計劃。2016年1月11日中國火星探測項目正式立項。2020年4月2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將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 「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之旅
    」線上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一號」,代表中國向火星「發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2000多年前,屈原曾發出嗟嘆。而今,「天問一號」將勇敢作答。2020年4月24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天問一號」。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天問一號飛行任務是中國航天強國建設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標誌性工程,也是中國航天向太空進一步深入發展的裡程碑工程。」如果這三個任務都成功發射,它們將於明年2月抵達火星。其中天問一號計劃進入橢圓軌道2至3個月,然後嘗試在行星表面著陸。2011年,中國螢火一號曾作為第一次火星任務,通過俄羅斯火箭發射,但是火箭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無法逃脫地球的引力,太空飛行器最終在大氣層中燒毀。
  • 中國火星:一次滿足美國25年願望天問一號繞落巡任重道遠
    中國火星任務「天問一號」準備就緒,在7月下旬至8月初窗口擇機發射升空。時值美國準備同期發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中國火星計劃雖然起步遲得多,但天問一號探索火星計劃雄心勃勃,一次過包括軌道器、著陸器和巡視器3大部分,這繞、落、巡3步可是美國走了25年才得以實現。若天問一號計劃成功,會意味中國火星計劃大躍進。天問一號有何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