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2020-07-24 電動工具迷

7月23日註定是激動人心的日子,&34;不負眾望成功在窗口期發射,&34;即將登陸火星,進行為期90個火星日(相比地球日約為24小時40分鐘)的科學研究活動。然後這背後是我們航天人不懈的努力與堅持,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回憶研發的過程,幾次失利,感覺天都快塌了。

我們的航天人敢於&34;,他們咬緊牙關,不眠不休,付出的難以想像的艱辛和努力。在面對質疑和批評,他們的壓力可想而知,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螢火一號,艱難探索

火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34;,我國第一次探索火星是從2007年開始,由於我們當時缺少大運力火箭,還不能自己將&34;送入火星,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總負責研製&34;,原計劃2009年10月和俄羅斯的火衛一土壤衛星一起搭載,由&34;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圖:螢火一號和火星的模擬圖

2年時間從無到有,任務十分艱巨,科研人員和時間賽跑。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體重僅110公斤,本體長75釐米、寬75釐米、高60釐米,將攜帶照相機、磁強計等八件神器,肩負中國首次地外行星空間環境探測的重任。

2年的星夜兼程,我們成功將探測器交付給俄方。2009年9月29日俄方因許多非技術原因決定將&34;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時間推遲至2011年10月,這一延遲就是2年。俄羅斯&34;探測項目的推遲直接影響到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34;的發射,航天人的等待是多麼的漫長。

火星和地球每15到17年才有一次最近的機會,每26個月才會位於距地球最近的位置上。&34;探測器副總設計師、上海航天局研究員陳昌亞回憶道:

&34;螢火一號&34;

是的,我們航天人敢於&34;,&34;。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推遲發射並不是我們&34;的過錯,它在技術上已作好充分準備,既能適應火星上超過100℃的晝夜溫差,又能從休眠狀態中按時甦醒。

&34;在運行過程中將遭遇7次&34;(即火星運行至探測器與太陽之間,完全遮住陽光),零下200℃的冰冷&34;最長將持續8.8小時。此時,依靠太陽能供電的探測器不得不進入休眠狀態,待&34;時分,再將16臺單機加電喚醒。&34;面對的另一個難題是火星距離地球近則六七千萬公裡,遠則4億公裡,與地面測控站的往返&34;需44分鐘。因此大多數情況下,&34;必須&34;,這對其自控能力提出了極大挑戰。好在,所有地面模擬試驗證明,它已經準備好了。

當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已經對火星的軌道、火星的引力場等各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測控方面已具備堅實的基礎。深空探測除了測控能力以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建立深空站。那時口徑最大的測控站是18米,沒有達到探測火星的要求。後續規劃建了35米、64米大口徑的深空站,有了這些深空站以後,我們就具備火星探測、測控的能力了。

可以說萬事俱備,就看俄方的&34;火箭如何將一箭雙星成功發射了。2011年11月8日,&34;與俄羅斯的&34;採樣返回探測器一起發射升空,&34;運載火箭升空後,&34;探測器上的主發動機將開始工作,並通過3次點火將兩個探測器送入環火星軌道。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但是2011年11月9號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波波夫金,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向外界宣布,搭載有中國&34;火星探測器和&34;探測器未能按計劃變軌。

他說:&34;

這意味著,中國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發射以失敗告終。心血付之東流,產生的影響是中國航:受軌道距離影響,兩年內不能再有新動作。

中國航天人,帶著疲憊與壓力繼續前行……

天問一號,日月同輝

《天問》本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一篇長詩,但是作為龍的傳人,那句&34;可能更加貼切。

2020年4月24日第五個&34;,中國首次建立了新的火星探測&34;任務。時隔三月,&34;帶著我們探索火星的決心一起飛行。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一次性進行&34;,對火星進行環繞探測,火星車在火星表面登陸,完成巡視探測任務。這個創舉背後是多少科學家日以繼夜的付出和努力。更為重要的是這次火星探測是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來實施的,包括港澳地區高校在內的全國多地研究機構積極參與了研製過程。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實現對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研究。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由於受緯度的影響,在&34;進入火星軌道的時候,我們的深空網絡受覆蓋角度範圍影響,有一定的時延,需要其他國家臺面站捕獲信號作為備用,我國與歐空局、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監測等多項合作。

這是獨立自主的探索,這是科研人員辛苦的檢閱。而對於本次探測活動的看點,西瓜視頻創作人&34;都做了總結和盤點,七大看點你不容錯過,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文末也會給大家提供快速傳送門。

長徵5號14火箭成功發射後,&34;從地球軌道轉移到火星軌道,需要用7個多月的時間。地球的遙測系統得不間斷地對探測器進行跟蹤,在這期間需要有幾次軌道修正的操作,以免探測器偏離軌道,錯過火星。這中間萬一發生極端事件,魔塊小石頭撞上了探測器,宇宙射線暴損壞了飛船的電子系統,甚至飛船自己的動力系統出現故障,任務都可能會失敗。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當遇見火星後減速,探測器的速度太快,地球的引力都抓不住它,火星想抓住它就更難了,必須把速度降下來,降到火星引力可以把它抓住的速度。這對發動機點火的時機和速度控制的要求都非常高,一旦出錯有可能跑丟或者直接撞到火星上。前面美蘇火星探測相當一部分發射失利,問題都出現在這個環節,一旦被火星引力抓住,就變成火星的衛星了。然後再進一步調整軌道,把軌道從類似印度探測器的橢圓軌道變成接近圓形的近火軌道進行探測。在完成這個階段後,甚至在這個過程中,探測器可能會拍攝一些火星的照片,或者還包括一些地球的照片,我們就可以很直觀的感受到探測器還很健康。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等到過五關斬六將,著落後就可以開始探測完成科學任務,火星車能否經受火星環境順利完成預期任務,並超額完成任務,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火星車一旦躲過了生存關,下面就是驚喜不斷的過程了,而這背後是無數個日日夜夜的中國航天人的辛苦與堅韌,從立項到到2020年的按既定目標發射任務,我們為中國航天感到自豪的同時,也要深深的感謝這些背後的英雄。

中國航天,自主創新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飛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錢學森擔任院長,中國的航天事業就此展開。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1975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成功發射,11月29日衛星按原計劃成功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返回式衛星技術的國家。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1981年9月20日,中國用一枚運載火箭將&34;送入地球軌道,中國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34;發射技術的國家。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2003年10月15日,&34;發射成功,航天員楊利偉在軌飛行14圈看到了&34;,圓滿完成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發射成功,費俊龍、聶海勝在軌飛行115小時,中國首次實現&34;載人飛行。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2007年10月24日,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首次獲得&34;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發射成功,首次搭載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中國實現了第一次太空漫步。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發射成功,與天宮一號完成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2012年12月27日,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服務,這是繼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之後

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太多太多的創舉,&34;離不開我們的繁榮富強,更因為背後的他們更加精彩。

他是任新民,他說:&34;;

他是黃緯祿,他說:&34;;

他是孫家棟,他說:&34;;

……

我們也知道,火星探測的成功率一直不高,至今也才一半左右,至於原因西瓜視頻都進行了盤點。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航天前輩錢學森、趙九章、陸元九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第一批教師,用骨幹力量支持航天事業隊伍,按下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射鍵。

如今一代又一代學員接過航天前輩的接力棒,即將進入更廣闊的空間大舞臺開啟新的華麗篇章,再次為默默奉獻的你們真誠的說聲:&34;。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於西瓜視頻創作人&34;: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為什麼不走最近的路線?天問一號面臨哪些風險

想了解更多火星探測知識,為自己增加航天方面的新技能,你可以登陸西瓜視頻搜索:&34;

相關閱讀:

火星探測有何難點?錯過就要等兩年?天問一號實現探火之夢!

天問一號如何降落在火星表面?「恐怖7分鐘」直接決定成敗!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是什麼水平?當年螢火一號搭俄羅斯順風車,不料搞砸了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的消息席捲全球。大家都沉浸在我們成功向火星進軍的喜悅中。卻也不免為他擔憂。還記得2011年的那天,當中國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發射成功時,我們也是向今天一樣的歡呼雀躍。可最終它卻未能按起初設置改變軌道而導致宣告失敗。並且因此而延緩了之後的發展研究。在當時失敗之後,中方宣稱,因為軌道的原因,中國可能兩年內不會再有新的計劃。
  • 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失敗內幕——靠人不如靠己
    這意味著,中國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發射以失敗告終,在堅持近兩個月的努力後,項目正式宣告失敗,「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及中國「螢火一號」墜落太平洋。失敗原因其實,這一次火星探測失敗的原因不在於我們中國,我們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未出現任何問題,出現問題的是搭載「螢火一號」的俄羅斯「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
  • 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成行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是我國行星探測任務的一部分,於2016年1月11日正式立項,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螢火一號原計劃是為了參與中國國家航天局、歐洲宇航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等國合作的探測火星計劃,以此計劃為藍本中方可附帶一顆小型衛星,於是加速開發出迷你探測機螢火一號,原預計於2009年順便搭載俄羅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發射,2012年10月注入火星軌道,進行環繞火星的探測任務。
  • 從螢火一號到天問,從絕望到充滿希望,挑戰火星探測的地獄難度
    一、「螢火一號」,「借腹生子」的絕望螢火一號,是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火星在古代被我們稱為『熒惑』,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取其諧音,命名為「螢火一號」。螢火一號2011年11月9日4時16分,成功發射僅僅幾天後,「福布斯-土壤」卻未能按計劃變軌,俄羅斯航天科學家使出渾身解數
  • 中國歷史性一天!12時40分,「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目的地:火星
    7月23日,中國歷史性的一天,當天中午12時40分,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我國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其目的地將是火星!天問一號此次發射將花費7個月左右的時間抵達火星,所採取的路線則是1925年霍曼提出的地火轉移軌道。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的消息引起了海內外媒體的熱烈關注,參考消息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就此事進行了詳細報導。華爾街日報指出,近段時間,中美兩國準備在前後數天以內將太空飛行器送往火星,兩場「針鋒相對」的火星任務是中國挑戰美國的最新跡象。
  • 天問一號將使中國坐上火星探測第二把交椅,但相比老美仍落後15年
    「天問一號」就要發射了,這個承載著14億人火星夢想的探測器,將一次實現「繞、落、巡」,如果成功的話,將使中國在火星探測領域一舉甩開其它競爭者,達到僅次於美國的水平,相當給力。但美國的水平畢竟還是相當高的,目前在火星表面還在運作的探測器就有兩個,而最新的「毅力號」也將在這個時間段發射,人馬君估計領先我國至少15年。
  •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今天,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航天事業深空探測、太陽系行星探測的新篇章。北鬥升空20年,從「一顆星」到「滿天星」,創造了恢宏磅礴的「中國星座」史。一箭三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重大突破。
  • 「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
    文 | 雲酒團隊(ID:YJTT2016)7月23日,全中國都在為「天問一號」喝彩。但作為酒業人,我們希望將掌聲送給「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夢之藍。火星,中國來了!「發射!」12時41分,隨著一聲巨響,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根據發射任務要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 雖然「天問一號」已就位,但是中國的火星探測比原計劃晚了近十年
    計劃中,中國和俄羅斯可以各自帶一顆衛星,即同時發射兩顆火星探測器衛星。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取名為「螢火一號」。2009年6月,「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品抵達俄羅斯,準備搭載俄羅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升空,然而因為俄方的問題,推遲到2011年發射。
  •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暫定北京時間7月23日擇機發射的我國「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實現繞軌飛行、軟著陸、巡視三個步驟。這一任務對於從未探測過火星的中國來說,是一次非常大膽的嘗試。如果成功,這將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如果「天問一號」一切正常,按照計劃再過幾年,至少在2030年以前,中國要著陸在火星上,並採樣返回。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自主從火星上獲得樣品。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天問一號飛行任務是中國航天強國建設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標誌性工程,也是中國航天向太空進一步深入發展的裡程碑工程。」其中天問一號計劃進入橢圓軌道2至3個月,然後嘗試在行星表面著陸。2011年,中國螢火一號曾作為第一次火星任務,通過俄羅斯火箭發射,但是火箭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無法逃脫地球的引力,太空飛行器最終在大氣層中燒毀。雖然螢火一號發射遇到挫折,但在過去20年裡,中國已經穩步進入航天大國之列。
  • 我國首個火星任務發射成功,「天問一號」的意義及鮮為人知的背後
    就在剛剛,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載我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點火發射,成功的進入預定軌道,奔向火星,萬眾沸騰!花費巨大,又不能直接產生效益,還不如拿來用於其他科研開發。其實火星探測的意義可大了,甚至可以說是戰略級的規劃,個人覺得火星探測有如下意義:1、促進我國科學技術發展,保持技術創新能力!航天探索一直是人類最先進科技和最複雜工程之一,特別是深空探索,通過航天項目的立項,可以促進很多相關技術的發展、創新!很多民用技術,都是從軍用或者航天轉化過來的。
  • 「螢火一號」:不能忘記的「探火」歷史
    作者:吳季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原主任,「螢火一號」首席科學家)    7月23日在文昌發射場,目睹了我們國家的自主火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的起飛,「天問一號」已經順利地進入奔向火星的軌道,我的心情無比激動,為所有在一線參與研製的同事們表示祝賀。
  • 網友熱議「天問一號」「奔火」: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網友「激動到變形」「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最終目的地,是地球在太陽系中的「近鄰」——最近距離5500多萬公裡、最遠距離4億公裡的火星。2005年6月22日,網友「依稀水瓶座」在百度知道上提問:「美國火星探測好多年了,中國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這可能是中國網際網路上第一次出現和中國火星任務有關的提問。隨著「天問一號」 順利啟程「奔火」,這個問題跨越15年終於等到了答案。有網友自創文字說「淚目」不斷,被戲稱為「生動詮釋了什麼叫激動到變形」。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這裡有一份超全科普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3日12:41,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一飛沖天,帶著天問一號開啟前往火星的徵途。毫無疑問,這是中國航天的裡程碑時刻,標誌著我國向深空探測邁出重要一步。現在媒體幾乎清一色地將天問一號稱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這是不嚴謹且不負責的,難道螢火一號不配擁有姓名?實際上,螢火一號才是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是一個環繞火星探測的小型衛星,2011年11月搭乘俄羅斯福布斯號採樣返回探測器的順風車發射升空。遺憾的是,在發射進入太空後,探測器未能成功變軌,最終墜毀於太平洋。
  • 現場直擊「天問一號」發射:中國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險
    長徵的航天夢讓人意猶未盡的短暫的發射,背後是中國航天的長徵。眼前的長徵五號系列火箭,是中國研發的第一款重型運載火箭,也是目前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中最為強大的型號,其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8噸,它是中國現役起飛質量最大、芯級直徑最粗、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
  • 加油,中國航天!加油「天問一號」
    據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的工作人員透露,在國慶節小長假之後不久我們的「天問一號」將通過深空機動脫離地球運行軌道,慢慢地向火星軌道靠攏,這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十分重要的一步。據相關人員透露,「天問一號」的飛控團隊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都是一些充滿熱血的年輕人,還有九八年出生的小哥哥,哪怕在舉國歡慶的節日裡他們也一直忙碌在崗位上。
  • 當年寄人籬下,甚至落後於印度,「天問一號」忍辱負重邁向深空
    中午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長五遙四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直指蒼穹的深空探測器就此開啟火星之旅,在接下來7個月5億公裡的漫長徵程後,「天問一號」將代表中國訪問火星,也許屈原的《天問》可以得到部分解答。
  • 見證「天問一號」升空,科學課也可以有滋有味
    感謝學校給了我們這次機會來到現場看火箭發射。希望『天問一號』順利著陸火星,也希望祖國的航天事業越來越好!」人大附中三亞學校的陳濤旭同學開心地說道。7月23日,陳濤和同學們,以及眾多航天愛好者,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現場觀摩點,親眼所見巨大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承載著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點火升空一幕後,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它真的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嗎?並非如此
    阿聯火星探測計劃圖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次發射標誌著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拉開了序幕,天問一號將飛行超過4億公裡,預計明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