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2020-07-24 天下無邪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今天,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就在一個月前的6月23日,中國北鬥系統全球組網成功!

中國航天人的犧牲精神和奮鬥足跡,振奮了國人,震撼著世界。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 載夢飛天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帶著夢想,啟航星辰大海。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開始了400000000公裡的火星之旅。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航天事業深空探測、太陽系行星探測的新篇章。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A 北 鬥 問 蒼 穹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成功發射。

至此,北鬥三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全部完成,向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服務。

北鬥升空20年,從「一顆星」到「滿天星」,創造了恢宏磅礴的「中國星座」史。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火箭轉場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火箭吊裝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發射塔架靜待北鬥收官之星到來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發射前操作手狀態檢查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發射前總檢查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遠望6號測量船在太平洋執行發射測控任務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向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定位導航服務


北鬥三部曲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中國北鬥的「三步曲」


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

國之重器,億萬家庭的福音

北鬥系統向全球用戶提供服務。除在交通運輸、農林牧漁、電力能源等應用領域不斷深化外,正在與新一代通信、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加速融合,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國家開始使用北鬥,共享北鬥的最新發展成果。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B 一代代中國航天人:驚天地 泣鬼神 以生命鑄就忠魂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錢學森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新中國成立之初,錢學森衝破層層阻力,帶著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回到魂牽夢繞的祖國,回到了他的家。錢學森的回國,使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郭永懷 空氣動力學家。1968年12月,郭永懷在青海基地試驗中發現一個重要線索爭分奪秒趕赴北京,5日凌晨飛機降落前失事,郭永懷至犧牲時懷中仍然緊緊抱著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身上衣服燒焦大半,緊抱在懷中的公文包安然無損。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心有大我 以身許國 誓死無憾


任新民(1915-2017)、黃緯祿(1916-2011)、屠守鍔(1917-2012)、梁守槃(1916-2009)被譽為「航天四老」。他們,和他們的戰友們,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成功,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奉獻了青春、奉獻了終生。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楊利偉 「航天英雄」,為了祖國為了航天事業,勇於探索、不怕犧牲,踏上未知徵途,隨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太空飛行21小時。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C 中國的航天軌跡:一次次問鼎蒼穹 一次次星耀太空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1975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3天後按預定計劃返回地面。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從軌道上回收衛星技術的國家。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1981年9月20日,中國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發射一組三顆衛星。一箭三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重大突破。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1988年9月7日,中國啟用長徵四號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這是中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完成空間飛行試驗之後,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飛行實驗成功。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圓滿完成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在太空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號」拍攝數據製作完成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公布。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2011年11月3日和14日,「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進行了兩次空間無人自動交會對接,突破了自動交會對接技術。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2012年6月16日,航天員乘組景海鵬、劉旺、劉洋乘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太空牽手」。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乘「神舟十號」,開啟首次應用性太空飛行。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發射成功。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虹灣區地區。這是中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在地外天體實現軟著陸。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2016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此後每年4月24日為中國航天日。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2016年10月17日,航天員景海鵬(指令長)、陳冬乘「神舟十一號」升空,他們這次選擇了與「天宮二號」進行合體飛行,創造了中國歷史上飛行時間最長的記錄,達33天。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2020年6月23日,中國「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星座部署完美收官。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 圖文綜合自:人民日報,CCTV,解放軍畫報,百度、網易、搜狐等網絡 ]

相關焦點

  • 你好,天問一號!|東方紅一號衛星|人造地球衛星|航天|東方紅|火星
    今天是「中國航天日」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國人的驕傲:從東方紅到天問一號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從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並展開太陽能電池板,向世界播放東方紅的美妙旋律,從此原本在外層空間探索為零的中國,開始進入了空間探索的新階段。
  • 從「東方紅」到「天問」中國航天邁向深空新「長徵」
    2020年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中國開啟太空時代的標誌——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中新社報導,在這個特別的日子,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面向深空的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天問(Tianwen)」系列名稱和「攬星九天」標識,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則依次編號。 今年是火星探測活動的窗口期。按計劃,中國將使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一次性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 見證中國航天史
    50年前,中國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太空時代!從那天起,浩瀚的太空中,有了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東方紅一號」!那時,中國人抬起頭,看到自己的衛星經過夜空時,激動之情,油然而生!從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入軌的那一刻起,中國已經與其他世界強國並肩而立!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見證中國航天史
    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50年後,中國「探火」正式起航,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並將一次實現「繞落巡」三個任務,此次探測任務意義重大,中國主流媒體全部跟蹤報導,外媒更是高度評價:中國已經成為太空探索領域領導者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從「東方紅」中國人走過半世紀的太空旅行
    到目前,天問一號已經飛行了超過120小時的時間,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運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作正常。天問一號是中國首次自主發射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到目前為止,全球各國共進行過46次火星探測活動,而成功的概率不到50%,其難度可想而知。
  • 中國航天傳來好消息!天問一號已飛行3億公裡,離火星一步之遙
    我們都知道,人類發展到至今,各種各樣的科技成果與產品被發明出來,極大程度的改變了這個世界,而且還一直保持著對宇宙的探索,因為對於人類來說,宇宙太過神秘而且非常值得探索與研究,其他國家也不例外,對宇宙愈發趨之若鶩。
  • 加油,中國航天!加油「天問一號」
    據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的工作人員透露,在國慶節小長假之後不久我們的「天問一號」將通過深空機動脫離地球運行軌道,慢慢地向火星軌道靠攏,這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十分重要的一步。據相關人員透露,「天問一號」的飛控團隊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都是一些充滿熱血的年輕人,還有九八年出生的小哥哥,哪怕在舉國歡慶的節日裡他們也一直忙碌在崗位上。
  • 中國航天日|守護、測試……陝西航天人和「東方紅一號」的故事
    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到踏上了月球背面著陸的茫茫徵程,中國人的飛天夢,與中華民族的歷史一樣悠遠。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建設空間站、載人探月、火星探測……星辰大海的徵途還在繼續,祝福,中國航天!
  • 「東方紅一號」衛星紀錄片《堅守航天夢》
    千龍網北京4月24日零時訊 為慶賀首個「中國航天日」,經出品方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創意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授權,24日零時,全面呈現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艱辛研製過程的紀錄片《堅守航天夢》開始在千龍網上播出。
  • 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人跨越半個世紀的太空之旅
    到目前,天問一號已經飛行了超過120小時的時間,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運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作正常。天問一號是中國首次自主發射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到目前為止,全球各國共進行過46次火星探測活動,而成功的概率不到50%,其難度可想而知。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航天科普教育還在探索中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現場 圖源新華社芥末堆訊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中午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天問一號」探測器飛向太空,經過約2180秒的飛行後進入預定軌道。據新華社報導,「天問一號」到達火星附近後,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將在火星上進行為期90天的科學探測。「天問一號」的名字,來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對天地變化、日月星辰的不斷發問。
  • 走進航天新時代,與「天問一號」一起去火星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於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我們邁向火星的第一步,也是14億國人航天夢的新一步!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夢之藍M6+與60位獲邀嘉賓在海南文昌見證了這一榮耀時刻。不僅如此,這次火星著陸點命名,由心懷夢想的你來決定!
  •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7月還將有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等待發射,人類探索火星又一次熱鬧起來。暫定北京時間7月23日擇機發射的我國「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實現繞軌飛行、軟著陸、巡視三個步驟。這一任務對於從未探測過火星的中國來說,是一次非常大膽的嘗試。如果成功,這將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
  • 中國火星探測器定名「天問一號」,英文名竟是...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planetary exploration missions)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first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2020中國航天日主題 旨在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
    2020中國航天日主題 旨在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宣告中國進入航天時代。探索浩瀚的宇宙,不懈追求航天夢想,至今,中國航天事業已取得多項成就。為了紀念中國的航天成就、發揚中國航天精神,自2016年起,每年的4月24日被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 「天問一號」開啟「問天」之旅,長城潤滑油守護航天事業七十年
    7月23號,隨著一聲巨響,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中國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踏上火星的徵程,不僅標誌著中國航天向深空探測邁出一大步,也推動中國空間技術領域實現多項突破。據悉,長城潤滑油為本次發射任務提供了全程潤滑保障,成功護航「天問一號」問鼎蒼穹,再度助力中國航天取得新的突破。
  • 今天「天問一號」刷屏了!你知道「天問」出自哪裡嗎?
    火星探測任務Mars exploration mission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planetary exploration missions)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first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天問一號」標誌著中國太空科技邁向新領域​
    作者:中國攝像師潘長宏2020年8月21日我從電視中看到,中國7月23日,在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向太空發射了一顆具有時代意義的探測器,它叫「天問一號」,根據相關知識導讀,這「天問一號」探測器分為軌道器和著陸器兩部分,總重約
  • 專家熱議弘揚航天精神:「東方紅一號」留下了什麼?
    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舉行紀念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座談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曲以廣在會上深情地回憶說。在他看來,東方紅一號是中國航天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的開端。 本次航天日以「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這也成為座談會上航天專家們口中的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