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弘揚航天精神:「東方紅一號」留下了什麼?

2020-12-04 環球網

【來源:科技日報】

「兒時仰望星空,會看著天上的星星,猜測哪一顆是東方紅一號。」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舉行紀念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座談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曲以廣在會上深情地回憶說。在他看來,東方紅一號是中國航天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的開端。

本次航天日以「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這也成為座談會上航天專家們口中的熱詞。他們一致認為,東方紅一號研製攻關過程中形成的精神財富,構成了我國「兩彈一星」精神和航天傳統精神的內核。

「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著、看得見,是中國確定第一顆人造衛星研製方案時中央領導的批示要求。」航天科技集團原高級技術顧問、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總負責人孫家棟院士說。

然而在艱苦的科研條件下,完成研製任務談何容易。衛星上天需要大量計算,但當時自動計算器都屬於比較先進的計算設備,更多是用半自動手搖計算機,有時任務急了,科研人員連算盤都會用上。孫家棟清晰地記得,計算室裡一群年輕人成天在那噼噼啪啪地算。科研人員就這樣依靠人工,一點一點把衛星數據算了出來。

在東方紅一號衛星研製發射過程中,科研人員攻克了火箭級間連接和分離技術、末級火箭觀測裙設計、衛星天線釋放和展開、儀器艙罩鍍金、熱真空模擬實驗、紅外地平儀研製試驗等一系列技術和工藝難關,並在跟蹤測軌技術、信號傳送方式、熱控制技術等方面超過了其他國家的首星任務。這一切都是中國航天人自力更生幹出來的。

在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看來,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一舉打破了西方強國對航天尖端技術的壟斷,讓中國航天揚眉吐氣。「那時候我們沒用一個外國的元器件,都是中國人自己造的。」他自豪地說。

聽到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的消息時,曾負責長徵一號火箭方案論證工作的劉寶鏞,正在位於齊齊哈爾的軍墾農場參加勞動鍛鍊。他不顧嚴寒,奔跑在農場廣袤的田地裡,如痴如狂地在太空中尋找那顆魂牽夢繞的衛星。

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東方紅一號工程帶動的技術、工藝早已更迭換代,工程親歷者們也已白髮蒼蒼,但它留下的航天精神卻不斷傳承,成為一代代航天人心中的精神支柱。

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並沒有直接參加東方紅衛星的研製,但在北鬥衛星研製過程中,他時刻感受著東方紅衛星的精神引領,深受激勵。他說,在北鬥衛星研製中我國始終秉承自力更生、自主可控理念。國產太陽翼、太陽翼驅動機構、動量輪、紅外地球敏感器等在北鬥一號衛星上首先使用,使我國長壽命衛星的國產化能力大幅度提高;北鬥二號衛星積極推動國產長壽命陀螺和高精度銣原子鐘的研製和應用,不僅擺脫了相關產品依賴進口的局面,也使得我國相關產品研製水平大幅提高。

而在東方紅一號追求卓越精神的引領下,北鬥導航系統也沒有照搬國外技術,充滿了中國特色的創新點。王平說,北鬥導航衛星採用3種混合軌道,在國際上獨一無二;除了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等基本功能,北鬥還可以提供短報文、搜救等特色服務,不僅知道自己在哪,還可以把自己的位置發給別人。為了解決我國無法全球布站的難題,北鬥三號衛星採用星間鏈路,通過衛星之間雙向測距與通信,實現星地聯合定軌,一站式測控……

以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為起點,航天事業步履不停。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表示,「與50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國航天有更堅實的基礎、更優秀的人才、更好的外部條件,正處在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轉變的路上。同時也會不斷碰到新問題、遭遇新挫折、迎來新挑戰。」當前中國航天正面臨著嚴峻形勢,要進一步加強質量管理、提升質量意識、更好地傳承弘揚航天三大精神和優良傳統。吳燕生說,「無論如何,我們要始終記得,新一代人擁有新的夢想。我們當前為之奮鬥的夢想就是航天夢、中國夢。」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航天日主題 旨在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
    2020中國航天日主題 旨在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宣告中國進入航天時代。探索浩瀚的宇宙,不懈追求航天夢想,至今,中國航天事業已取得多項成就。為了紀念中國的航天成就、發揚中國航天精神,自2016年起,每年的4月24日被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 「東方紅一號」衛星紀錄片《堅守航天夢》
    千龍網北京4月24日零時訊 為慶賀首個「中國航天日」,經出品方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創意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授權,24日零時,全面呈現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艱辛研製過程的紀錄片《堅守航天夢》開始在千龍網上播出。
  • 航天科工二院「東方紅一號」工程參與者憶往昔看今朝 共慶中國航天日
    中國日報4月24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及我國首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五十周年紀念日。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退休的多名老航天工作者紛紛回憶起了自己參與東方紅一號的難忘經歷,鼓勵新一代航天工作者繼往開來、不斷創新,為早日把我國建成為航天強國努力奮鬥。
  • 中國航天日|守護、測試……陝西航天人和「東方紅一號」的故事
    據《中國科普博覽》近距離西安有個「東方紅一號」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 彈指五十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音頻為「東方紅一號」衛星無線電廣播《東方紅》樂曲和遙測訊號錄音)。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律,播送「東方紅」樂曲。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飛經祖國各地及世界各地的時間(1970年4月26日《人民日報》)「東方紅一號」衛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層密度。
  • 從「東方紅」到「天問」中國航天邁向深空新「長徵」
    2020年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中國開啟太空時代的標誌——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在世界航天進入大發展時代,中國航天將不畏艱險挫折,繼續追天攬月徵程,共享和平美好太空。 如果說「東方紅一號」開啟了中國太空時代、「嫦娥一號」探月讓中國航天站到了深空探測的門檻,「天問一號」訪火無疑將成為拉開中國深空時代的序幕。從「東方紅」到「天問」,在兩彈一星、北鬥導航、神舟飛天、嫦娥奔月等一系列跨越式發展的基礎上,中國航天將由此開啟邁向深空的新「長徵」。
  • 你好,天問一號!|東方紅一號衛星|人造地球衛星|航天|東方紅|火星
    今天是「中國航天日」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南通開發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將航天精神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我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南通開發區實小教育集團能達校區三(8)班小創客趙易辰手拿花了3個多小時列印的「東方紅一號」3D模型,向大家講述其背後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同學們的眼球。這是學校開展「致敬東方紅」主題教育系列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的一個場景。
  • 難忘東方紅——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五十周年
    今天的2020年4月24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是我們航天人永遠銘記的日子,五十年前的今天,一顆帶著全國人民的希望的東方紅號一號衛星,進入遙遠的太空軌道,那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熟悉的旋律響遍五大洲四大洋,浩渺的天空迎來中國人的聲音。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隆重紀念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
    「當時,長徵一號火箭成功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近地點439公裡,遠地點2384公裡軌道上,比美蘇發射衛星的軌道都要高,並且一直到今天還在軌道飛行。」航天老專家方心虎說。東方紅一號留下了什麼?同樣對長徵一號火箭情有獨鐘的是劉寶鏞院士。劉寶鏞長期從事飛行力學和彈道飛彈總體設計工作,長徵一號任務開啟時,他負責運載火箭的方案論證工作。聽到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劉寶鏞正在齊齊哈爾的軍墾農場參加勞動鍛鍊。他冒著嚴寒,奔跑在農場廣袤的田地裡,尋找太空中的那顆衛星。在座談會上,與會專家院士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彙是「航天精神」。
  • ...是航天技術的勝利,也是航天人文精神的勝利」——2020年中國...
    光明日報記者 高建進  今年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9月18日至21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市召開。大會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依託學術、產業、科普、文創四大活動體系,全面展示宇航前沿技術,深入探討航天未來願景,廣泛推動世界航天領域的深度合作。
  • 加強科技創新 建設航天強國 弘揚航天精神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從此進入行星探測時代。  7月29日下午,於中國科學技術館開展的 中國航天專家面對面交流活動的論壇「奔向火星—開啟航天新徵程」,為中國航天事業加油喝彩。
  • 盤點航天事業 弘揚航天精神
    盤點航天事業弘揚航天精神
  • 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飛天記
    1970年4月24日,中國首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搭載著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史迎來又一個裡程碑,而這也是中國航天日的由來。今天,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讓我們重溫東方紅一號研製升空的歷史,回顧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銘記和弘揚歷久彌新的航天精神。——編者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
  • 發揚「航天精神」 逐夢星辰大海
    從「兩彈一星」的偉大創舉,到「天宮」攬勝、「嫦娥」奔月,再到「北鬥」指路、「長五」飛天……中國航天事業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航天精神的堅定支撐。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航天精神一以貫之、歷久彌新。銘記「東方紅一號」的歷史,傳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航天夢也是強國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砥礪前行。「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這是今年航天日的主題。
  •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中國航天人的犧牲精神和奮鬥足跡,振奮了國人,震撼著世界。「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航天事業深空探測、太陽系行星探測的新篇章。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一箭三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重大突破。
  • 揭秘「東方紅一號」背後的前鋒故事
    當收音機裡傳來衛星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大夥都沸騰了,激動的心情無異於現場觀摩衛星發射一般,歡呼聲和著收音機裡傳出來的《東方紅》電子音樂響徹整個廠區的上空。他們歡呼, 不僅僅是因為見證「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更是因為他們作為前鋒人親身參與了「東方紅一號」發射項目的相關工作。
  • 星空浩瀚 追夢不止——黨報人與航天人共話航天精神
    「這些年,中國航天人太拼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01指揮員胡旭東感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就是載人航天精神。」神舟九號航天員、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說。2020年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升空50周年,也是中國航天濃墨重彩的一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拉開序幕;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中國開始火星探測之旅……10月12日,「人民日報進航天」雲中版活動推出,黨報編輯記者連線航天人,共話飛天夢想,共敘航天精神。
  • 紀念中國航天日,揭秘東方紅一號背後故事,發射50年依舊在飛行
    通信線路中「跟蹤正常」「信號正常」的報告不斷,運載火箭運行的很順利……終於,監聽系統中傳來了來自太空的中國之聲——東方紅。星箭分離,我國衛星成功入軌。就此,中國正式達成「兩彈一星」的輝煌成就。為紀念「東方紅一號」這一中國航天事業裡程碑,2016年,將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 中國航天日:永遠的東方紅 不朽的航天魂!
    來聽聽路人對「東方紅一號」的看法吧!Q1你知道「東方紅一號」嗎?80後、90後甚至00後他們會認識「東方紅一號」嗎?提到衛星他們還能想到什麼?除了衛星他們還知道哪些航天重器?點擊視頻,看看他們如何作答▼Q2你記得「東方紅一號」嗎?親身經歷過的人對「東方紅一號」衛星有什麼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