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東方紅一號」背後的前鋒故事

2020-08-29 家居藝術

1970 年 4 月 24 日 21 時 35 分,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騰空而起,現場所有的科研人員心潮澎湃,為我國首次探索宇宙奧秘成功而感到無比自豪。而在離發射基地千裡之遙的成都東郊的「國營前鋒無線電儀器廠」(代號為766 廠,成都前鋒電子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前身,以下簡稱:前鋒)廠區內,也有這麼一群人緊張地圍坐在收音機前,屏住呼吸仔細聆聽著廣播,生怕錯過一絲一毫的信息。當收音機裡傳來衛星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大夥都沸騰了,激動的心情無異於現場觀摩衛星發射一般,歡呼聲和著收音機裡傳出來的《東方紅》電子音樂響徹整個廠區的上空。他們歡呼, 不僅僅是因為見證「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更是因為他們作為前鋒人親身參與了「東方紅一號」發射項目的相關工作。

「東方紅一號」資料圖片

原前鋒集團總工程師林春勳也是當年圍坐在收音機前聆聽發射新聞的一員,時隔整整五十年,如今滿頭華發的林春勳回憶起當年的時刻依舊曆歷在目:「興奮,太興奮了!當晚參與過項目研究的幾十名工程技術人員更是激動地整夜未眠!那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衛星,是在國外對我國嚴加封鎖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成功研製,獨立發射的首顆衛星,更何況我們還有幸參與其中,能為她成功發射提供了技術支持!」林春勳口中的技術支持就是當年前鋒為「東方紅一號」研製時間同步勤務系統(以下簡稱:時同系統),它能接收精準的時間標準,再按不同精度發出時間同步信號和信息,確保整個衛星發射系統按照一定的時序,精確的時間同步執行各項指令,完成全程的運控,確保衛星發射成功,通俗講就像昔日大戰前指揮所各級司令員的「對表」,以確保開戰時各軍兵種精準無誤地配合投入戰鬥,獲得勝利。

受命·迎難而上的軍工精神

時間回到 52 年前,彼時的前鋒突然接到一項特殊的專項任務——為正在研製中的「東方紅一號」研製並提供時同系統。在此之前,成立於 1958 年的前鋒一直作為軍用通信電子儀器生產廠為新中國提供大量的國產軍用基礎測量儀器,是我國早期最重要的軍工基礎產業基地之一。正是因為有著強的科研技術隊伍和生產手段,為「東方紅一號」研製時同系統奠定了基礎。

對於這道急迫的「軍令」,前鋒也犯了難,儘管有著豐富的通信電子儀器研製和生產經驗,但要為衛星發射研製「時同系統」,前鋒還是頭一次。林春勳回憶說:「以前從來沒做過,而且也沒有樣機給你參考,也沒有太多資料可供參詳,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不僅是零起步,還得是超高標準、嚴要求,失之毫釐謬以千裡,我們得確保萬無一失。這對於前鋒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只要黨和國家需要,軍隊的需求,再難我們軍企都得上而且還得完成得漂亮!」

前鋒集團原總工程師林春勳介紹當年 「東方紅一號」時同系統研製任務的前前後後

探索·千錘百鍊出成果

在接到上級命令的同時,前鋒就迅速抽調了以李伯敏同志為首的一批技術骨幹開始著手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此時,離預定衛星發射的時間僅剩不到兩年的時間,「要求高、時間緊、任務重、無參考」成為當年前鋒為「東方紅一號」研製時同系統時所面臨的重重困難。在當年科研基礎匱乏、內外各項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參與該項目的幾十名前鋒工程師想盡一切辦法,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力量,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夜以繼日地投入了項目研究。沒有案例可參考,前鋒的研製團隊就自己查資料,向有關的科研院所請教,收集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然後確定方案,一步一步摸索,反覆試驗直至成功。

據林春勳介紹,當年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其中整個時同系統的「心臟」——晶體振蕩器,它的穩定性直接決定了整個時同系統的穩定,也成為衛星發射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當年外協件一時還難以滿足要求,全靠工程師手工一點一點磨合併進行寬範圍的溫度補償。經正溫、負溫、受潮、振動、衝擊等各項指標的測試過關,就這個小小部件就讓他們足足「啃」了一年多時間。其他關鍵技術突破也都凝聚著參戰人員的全部心血,不言而喻!

事實證明,一切付出都終將有回報。經過前鋒工程師兩年多夜以繼日的奮戰,符合航天標準的時同系統研製成功,由研發人員保駕護航運到基地聯試聯調成功,助力「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完成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

傳承·默默耕耘,傾力奉獻

前鋒成功為「東方紅一號」研製出時同系統,不僅是前鋒的首創,也是我國自主研發 該系統的一次偉大嘗試,研發成功後前鋒廠又以這研製團隊為核心,及時包建了專門研製時統系統的 867 廠,為繼後多次衛星、火箭、飛彈發射做出貢獻,產品也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當年主持開發項目的李伯敏同志也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自此,前鋒開啟了與中國航天長達 50 年的親密合作。50 年裡,前鋒先後多次參與各項航天項目,提供各類技術支持以及設備研製等工作任務:如 1984 年的通信衛星發射、1997 年的中國第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號」 項目, 2003 年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前鋒自「東方紅一號」與中國航天首度「牽手」成功之後,風雨同舟50年,不僅見證了中國航天的飛速發展,更是親身參與並陪伴中國航天一起探索未知宇宙。

為表彰前鋒為航天事業做出貢獻的各類賀電/榮譽狀

直至 2017年第三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的召開,表明中國航天產業商業化的步伐加速,而在此前三年時間裡,以服務政府、國防和民用部門航天需求為主業的傳統的航天產業也已開始轉型升級,這更是加速了中國航天產業的公開化和商業化。於是,長久以來隱身於中國航天發展幕後工作的大批軍工企業得以在公眾面前亮相,一大批中國航天背後的幕後英雄也逐漸被更多人熟知和銘記。


也正是得此機遇,前鋒——這個以軍工開創,後在改革轉軌變型搞軍民結合,首發燃氣熱水器以及繼後製造廚電精品等而被廣大用戶熟知的國民熱水器和廚電品牌的另一面才得以揭曉:原來這個擁有 62 年的品牌積澱以及 36 年廚電研發製造口碑的廚電品牌,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與中國航天有著 50 年緊密合作關係的「合伙人」。一直以來,有著軍工背景的前鋒都默默無聞地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一步一步助力中國人實現百年飛天夢。

如今,有著深厚軍工基因的前鋒不僅依舊致力於助力中國航天等各項科技領域的發展, 同時也秉承著根植於品牌血脈深處的軍工勇於創新、開拓進取、質量是生命的宗旨,傳承著航天精神精髓,不斷地探索創新,將軍工技術及要求應用到企業生產研發上,不斷從用戶需求出發,技術創新,以一絲不苟的品質和服務保障,推出一系列新品滿足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在數十年時間內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如今響噹噹的國民廚電品牌,不僅成為用戶心中的品質保障,更成為廚電行業內的標杆企業。

相關焦點

  • 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前鋒衛星節提前引爆6.18
    近日,前鋒廚電提前引爆6.18,推出「6.15前鋒衛星節超級拼購日」活動,空前的活動力度、高品質的廚電產品不僅給用戶帶來超凡的購物體驗,「衛星節」背後的品牌故事與「東方紅一號」之間的深厚淵源也為用戶展現了根植於前鋒血脈中的軍工精神。
  • 中國航天日|守護、測試……陝西航天人和「東方紅一號」的故事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東方紅」音樂在太空響起。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往返,從此,中國人叩開了太空的大門。2007年10月24日中國首顆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準確入軌,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奔月的夢想。
  • 《東方紅》音樂上衛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50年前,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當國人聚集在收音機旁,聽到太空中發出的《東方紅》樂曲時,內心的激動之情難以抑制,這不僅是中國航天史上的創舉,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創舉。近日,國家博物館推出的「永遠的東方紅——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五十周年」雲展覽中,觀眾可以在虛擬展廳中看到「東方紅一號」衛星樂音裝置,這是個金色的方形盒子,所以又可以稱它《東方紅》樂音盒。中央要求: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見,聽得到1965年,中央確定將人造衛星研製列為國家尖端技術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
  • 紀念中國航天日,揭秘東方紅一號背後故事,發射50年依舊在飛行
    通信線路中「跟蹤正常」「信號正常」的報告不斷,運載火箭運行的很順利……終於,監聽系統中傳來了來自太空的中國之聲——東方紅。星箭分離,我國衛星成功入軌。就此,中國正式達成「兩彈一星」的輝煌成就。為紀念「東方紅一號」這一中國航天事業裡程碑,2016年,將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 獨家揭秘「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始末
    1970年4月24日,中國酒泉,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代表中國人飛向太空,實現了泱泱中華對茫茫宇宙的第一次叩擊,也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成功開啟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時間會淡漠許多記憶,時間卻也會更加清晰某些歷史。
  • 我們肉眼觀察到「東方紅一號」,中國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
    這一天新中國的首枚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這意味著中國人終於叩開了通向太空的大門。「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同時,還帶給中國人民兩個驚喜,一個是人們通過收音機,收聽到了歌曲《東方紅》響徹太空的聲音,另一個就是人們在地面上通過肉眼就能看到,在天空中的「東方紅一號」,那麼中國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呢?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東方紅一號」衛星研發者:科研人員躲進紙箱觀察實驗
    「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這一天正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日子。  1970年4月24日,悠揚的《東方紅》樂曲從天際傳來,由此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而這高精尖的航天技術是如何在動蕩的歲月中萌芽、誕生?它的背後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
  • 「天問一號」探火丨地月合影怎麼拍?揭秘合影背後的故事
    一張由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攝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這一影像。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 揭「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十大數字奧秘(圖)
    46年前,「東方紅太陽升……」的歌聲由衛星傳遍世界,這段歌聲是怎麼從太空傳回地球的?在東方紅一號發射前,法國、日本的首顆衛星升空不久突然意外無法正常運轉了,它們出現了什麼問題?我國的首顆衛星東方紅一號命運如何、又突破了哪些難題?
  • 「東方紅一號」衛星紀錄片《堅守航天夢》
    千龍網北京4月24日零時訊 為慶賀首個「中國航天日」,經出品方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創意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授權,24日零時,全面呈現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艱辛研製過程的紀錄片《堅守航天夢》開始在千龍網上播出。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根本沒燃料的東方紅一號,運行了半個世紀,為什麼還沒掉下來?
    中國真正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於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預計在7個月後進入火星軌道!回望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還在太空翱翔,能將它回收下來,成為我國太空事業的實物裡程碑?
  • 圖憶|「東方紅一號」發射:為主席爭光,讓全球聽得見看得到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特殊社會背景下,「東方紅一號」的設計、研製和成功發射極大鼓舞了中國的科學家和中國民眾。人們爭相眺望「東方紅一號」通過北京上空。「東方紅一號」外觀。 新華社 圖「東方紅一號」衛星外形為近擬球體的72面體,直徑約1米,為了做到肉眼可見,技術人員將火箭的第3級用一個布氣球包住,升空後撐開,並在外層鍍鋁,提高亮度。由於第3級火箭是與衛星同步入軌的,一前一後,前後距離並不遠,看到布氣球就很容易找到「東方紅一號」。
  • 揭秘合影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胡喆)一張由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攝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這一影像。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 彈指五十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搭載著「東方紅一號」衛星從中國西北部的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48分,星箭分離,衛星進入預定軌道。21時50分,中國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聲音清晰宏亮。
  • 國人的驕傲:從東方紅到天問一號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從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並展開太陽能電池板,向世界播放東方紅的美妙旋律,從此原本在外層空間探索為零的中國,開始進入了空間探索的新階段。
  • 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飛天記
    1970年4月24日,中國首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搭載著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史迎來又一個裡程碑,而這也是中國航天日的由來。今天,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讓我們重溫東方紅一號研製升空的歷史,回顧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銘記和弘揚歷久彌新的航天精神。——編者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
  • 東方紅不只「一號」,「二號」也是顆有故事的星
    衛星界的「超級明星」東方紅一號大家都很熟了,家族「老二」東方紅二號你們又了解多少呢?今天邱小姐就給研究員們講講它的故事。家族的老大東方紅一號衛星在酒泉成功發射升空,一曲《東方紅》響徹宇宙。東方紅二號一下子成了科研員心中最寵愛的「孩子」,享受著新的配套設施,滿載著所有人的希望,但它的飛天之旅卻遠不如預想的順利。
  • 難忘東方紅——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五十周年
    今天的2020年4月24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是我們航天人永遠銘記的日子,五十年前的今天,一顆帶著全國人民的希望的東方紅號一號衛星,進入遙遠的太空軌道,那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熟悉的旋律響遍五大洲四大洋,浩渺的天空迎來中國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