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月合影怎麼拍?揭秘合影背後的故事

2020-07-30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胡喆)一張由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攝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這一影像。

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29日,記者採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試驗隊員,揭秘地月合影背後的故事。

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輝映,引發人們對於太空和宇宙的無限遐想,不少網友紛紛在網上留言抒發感受。

據悉,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控制所研製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安裝在探測器上,可以在飛近火星的過程中通過對火星成像,利用火星圖像計算火星的形心位置和視半徑大小,結合估計算法獲取探測器相對於火星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

探測器在太空中,就像輪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上,不同的是飛離地球後沒有北鬥導航也沒有GPS。在基於地面無線電導航實現精確定位的基礎上,八院研製團隊還給探測器配備了光學導航敏感器,對深空探測相關光學導航方法進行工程驗證。

專家指出,與傳統的無線電導航不同,光學自主導航可以通過圖像目標識別和特徵提取,完成位置、速度等導航信息的獲取。這也是支撐我國未來進一步走向宇宙更遠空間的重要技術之一。此次地月成像即由光學導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攝完成。

「光學導航敏感器就好比探測器的『眼睛』。」八院控制所光學導航專家打了個比方:「有了這雙明亮的『眼睛』,探測器也就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看著飛向目的地了。」

探測器在飛近火星的過程,八院研製團隊將裝有長焦鏡頭的導航敏感器當作一隻「千裡眼」,最遠可以在1000萬公裡的距離識別火星,還能自主適應火星從點目標到面目標、從弱目標到強目標的火星圖像提取,從而實現即使沒有外部導航信息,也能夠在深空飛行中自主找到前進的道路。

有了明亮的「眼睛」,「天問一號」就可以看著火星再踩下剎車了,而光學自主導航技術也將為我國後續深空探測任務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完)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探火丨地月合影怎麼拍?揭秘合影背後的故事
    一張由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攝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這一影像。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 評選最美地月合影丨盤點那些來自各國的經典地月合影
    還記得上個月天問一號探測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的清晰地月合影嗎那就和小豹一起看看這些「照片」和他們背後的故事吧~12014年10月28日,嫦娥五號T1飛行試驗器(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下,啟動多臺相機對月球、地球進行多次拍攝,獲取了清晰的地月合影圖像。
  • 「天問一號」拍了拍地球月亮!盤點那些來自各國的經典地月合影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照片」和他們背後的故事-▼-01-2014年10月28日,嫦娥五號T1飛行試驗器(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
  • 「天問一號」拍了拍地球月亮!盤點那些來自各國的經典地月合影
    >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陪伴說到地球和月球的合影,還有不少經典之作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照片」和他們背後的故事-▼-01-2014年10月
  • 地月合影背後 幾多科技元素
    這幅地月合影一經發布,很快吸引了世人的目光。「這是『天問一號』送給地球人的微笑!」「這是『天問一號』對自己家園的深情回眸!」……2020年7月27日,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處,傳回了這幅地月合影,瞬間「刷屏」網絡。說起這幅地月合影,背後可有諸多的科技元素。拍照的「攝影師」,是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的。
  • 揭秘!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是怎麼拍出來的
    7月2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在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同時向地月家園說再見。天問一號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陪伴。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承載著很多個第一次
    新聞周刊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地月合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 張玉花:我們其實是事先就設計好,想拍這張照片。但是能夠拍得這麼完美,是也有一點喜出望外的。這個地月合影我們從微博上、各個地方也看到了,大家非常關注。而天問這個5噸重的小胖子能在每天3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改變姿態拍照並傳輸,背後是高科技的支撐。
  • 奔火路上的天問一號,給地月拍了張合影
    圖為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拍攝的黑白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供圖科技日報北京7月28日電 (葉雨恬 記者付毅飛)記者28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目前飛行狀態良好。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地月合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 張玉花: 我們其實是事先就設計好,想拍這張照片。但是能夠拍得這麼完美,是也有一點喜出望外的。這個地月合影我們從微博上、各個地方也看到了,大家非常關注。而天問這個5噸重的小胖子能在每天3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改變姿態拍照並傳輸,背後是高科技的支撐。
  • 「地月合影」揭秘!120萬公裡外的太空笑臉是這樣拍成的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人民日報,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那些中國太空飛行器拍攝的地月合影
    那些中國太空飛行器拍攝的地月合影】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獲取了地月合影。此前,我國的太空飛行器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和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也曾拍過地月合影。戳圖感受宇宙裡的浪漫。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其中,大的新月狀球體為地球,小的新月狀球體為月球。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 天問一號地月合影
    天問一號於距離地球120萬公裡深空傳回地月合影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 地月合影!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圖像
    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
  • 「嫦娥五號」試驗器再次發回地月合影 以月球為背景
    人民網今日(11月10日)報導,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嫦娥五號」試驗器又發回了地月合影,這次是以月球為背景。 觀察者網此前報導,「嫦娥五號」試驗器拍下地月合影,但地球在遠端,月球在近端。 11月9日拍攝的地月合影 「嫦娥五號」試驗器的準確名稱比較長: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11月1日,該試驗器的返回器已順利著陸。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本報北京7月28日電(記者馮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即使沒有外部導航信息,它也能讓「天問一號」在深空飛行中找到前進的方向,清清楚楚地看著火星飛過去。 所以說,用拍個地月合影什麼的只是牛刀小試,未來光學自主導航是支撐我國走向更遠空間的重要技術之一,將為我國後續深空探測任務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