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拍了拍地球月亮!盤點那些來自各國的經典地月合影

2020-12-05 中國航天報

2020年7月27日 天問一號探測器

2020年7月27日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離地球

約120萬公裡

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

對地球、月球成像

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

在這幅黑白圖像中

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

均呈新月狀

在茫茫宇宙中相互陪伴

說到地球和月球的合影,還有不少經典之作,和上面這張照片一樣,他們由來自全球的太空飛行器拍攝。

讓我們一起看看

-這些「照片」和他們背後的故事-

-01-

2014年10月28日,嫦娥五號T1飛行試驗器(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下,啟動多臺相機對月球、地球進行多次拍攝,獲取了清晰的地月合影圖像。

▼ 2014年10月28日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

-02-

2019年,一張由中國學生拍攝的「地月合影」登上《科學》雜誌,這張被外媒稱為「最好的地月合影之一」的圖片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小衛星團隊,他們自主研製了月球軌道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龍江二號」,並通過上面安裝的微型CMOS相機拍下了這張照片。

▼2019年2月28日 龍江二號 ▼

-03-

1977年9月18日,美國宇航局的「旅行者1號」(Voyager 1 )拍下了下面這張月牙形的地球和月球的照片,照片拍攝時,「旅行者1號」就在珠穆朗瑪峰的正上方。

▼ 1977年9月18日 旅行者1號▼

-04-

2007年10月,美國宇航局的「火星勘測軌道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通過HiRISE相機拍攝了一張地球和月球圖像,拍攝圖像時,地球距離火星有1.42億公裡。

▼ 2007年10月 「火星勘測軌道器」▼

-05-

2010年5月6日,美國宇航局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從其圍繞水星的軌道回望,拍下了這張照片,該太空飛行器當時距地球1.83億公裡。

▼ 2010年5月6日 信使號水星探測器▼

-06-

2015年7月,深層宇宙氣候觀測衛星「DSCOVR號」拍攝了一張地球與月亮的合影,圖片抓拍了月亮在地球前方運行經過的一刻。

▼ 2015年7月 「DSCOVR號」▼

-07-

2015年11月26日,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在11月26日經過地球附近加速時,拍攝到一張地球與月球的合影。當時「隼鳥2號」距離地球約300萬公裡,月球與地球恰好同處於「隼鳥2號」光學導航望遠照相機(ONC - T)的鏡頭內,左邊灰點為月球,右邊稍大的藍點為地球。

▼2015年11月26日 「隼鳥2號」▼

-08-

2017年10月2日,美國宇航局的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OSIRIS-REx)在前往小行星「貝努」的過程中,使用環場攝影機拍攝了月球和地球。同時,利用計算機將多張圖片渲染重合,得出了這張「地月合影」。

▼ 2017年10月2日 OSIRIS-REx探測器▼

一代又一代

各國太空飛行器從宇宙中回眸望向人類

留下了這些珍貴的合影

除了拍下美麗的照片

他們都有著更重要的任務

就像此次拍下地月合影的天問一號探測器

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讓我們一起期待其後續闖關勝利

傳來火星與火星地表更清晰的照片吧!

圖/ 新京報、新華社、人民網、NASA官網、騰訊科技、中國青年網

編輯/ 劉喆 王小月

審核/ 李淑姮

監製/ 索阿娣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拍了拍地球月亮!盤點那些來自各國的經典地月合影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下,啟動多臺相機對月球、地球進行多次拍攝,獲取了清晰的地月合影圖像。-02-2019年,一張由中國學生拍攝的「地月合影」登上《科學》雜誌,這張被外媒稱為「最好的地月合影之一」的圖片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小衛星團隊,他們自主研製了月球軌道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
  • 評選最美地月合影丨盤點那些來自各國的經典地月合影
    還記得上個月天問一號探測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的清晰地月合影嗎22019年,一張由中國學生拍攝的「地月合影」登上《科學》雜誌,這張被外媒稱為「最好的地月合影之一」的圖片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小衛星團隊,他們自主研製了月球軌道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龍江二號」,並通過上面安裝的微型
  • 天問一號給地球月亮拍了張合影為何居然是這個樣子?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目前,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承載著很多個第一次
    新聞周刊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
  • 奔火路上的天問一號,給地月拍了張合影
    圖為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拍攝的黑白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供圖科技日報北京7月28日電 (葉雨恬 記者付毅飛)記者28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目前飛行狀態良好。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照片發回地球後,不少人在網絡留言,有人問它「是不是已經飛出銀河系了?」,有人鼓勵它「別害怕」,也有人好心提醒「看著路慢慢走」!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照片發回地球後,不少人在網絡留言,有人問它「是不是已經飛出銀河系了?」,有人鼓勵它「別害怕」,也有人好心提醒「看著路慢慢走」!
  • 天問一號在120萬公裡外拍攝的地月合影為何呈現新月狀?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目前,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攝影師」竟然來自上海
    昨晚,一張「地月合影」傳遍了朋友圈。這是「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時,獲取的一張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茫茫太空,拍下這張歷史性照片的「攝影師」誰是?據透露,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研製的安裝在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完成了這次對地球、月球的成像,獲取了這張地月合影。
  • 天問一號回傳的地月合影照是如何拍攝的
    2020年7月27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了一張地月合影照片一片漆黑的背景天空下兩個新月形狀的天體凸現在照片中大一點的是地球, 小一點的是月亮照片在網絡上公開後很快引起了轟動
  • 「天問一號」探火丨地月合影怎麼拍?揭秘合影背後的故事
    一張由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攝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這一影像。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 相隔120萬公裡回望地球,天問一號拍了一張地月合影
    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據國家航天局消息,該照片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攝完成。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是怎麼拍出來的
    7月2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在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同時向地月家園說再見。天問一號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陪伴。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從「東方紅」中國人走過半世紀的太空旅行
    來自太空的地月合影大約120萬公裡,光速(3*10^8m/s)大約需要4秒的時間走完,在地球以外的地方,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了一張圖片——地月合影。儘管只是一張黑白圖像(光學導航敏感器合成),但地球和月球一大一小兩個星體依舊清晰可見。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其中,大的新月狀球體為地球,小的新月狀球體為月球。
  • 地月合影!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人跨越半個世紀的太空之旅
    來自太空的地月合影大約120萬公裡,光速(3*10^8m/s)大約需要4秒的時間走完,在地球以外的地方,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了一張圖片——地月合影。儘管只是一張黑白圖像(光學導航敏感器合成),但地球和月球一大一小兩個星體依舊清晰可見。
  • 「天問一號」的地月合影是怎麼拍的?
    下面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令人驚訝的是,這張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而是通過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攝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