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2020-08-02 上觀新聞

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照片發回地球後,不少人在網絡留言,有人問它「是不是已經飛出銀河系了?」,有人鼓勵它「別害怕」,也有人好心提醒「看著路慢慢走」!

地月合影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 張玉花:我們其實是事先就設計好,想拍這張照片。但是能夠拍得這麼完美,是也有一點喜出望外的。這個地月合影我們從微博上、各個地方也看到了,大家非常關注。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天問在拍這張照片時,正處於地球與月亮都在夜晚的一側,但這側的地表和月表還有一部分處在白天的明亮部分,所以就拍成了新月狀。而按照人類的視覺習慣,應該將原圖向左旋轉90度:讓亮的半球朝右,暗的半球朝左,這符合人類對太陽東升西落的理解。但科研人員最終沒有旋轉照片,因為天問當時的飛行姿態,它的大眼睛看到的就是現在的兩個笑臉,人們想要為天問保留一份家鄉的記憶。而天問這個5噸重的小胖子能在每天3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改變姿態拍照並傳輸,背後是高科技的支撐。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 張玉花:為了拍這張照片,我們就得事先算好我要調整多少度,我才能拍到地球,並且偏多少度我才能把地球和月亮都放進去。一是我算得要正確;二是我控制得要正確;三是我控制到位的時候,我得要保證穩定;第四,它的自動的曝光數據必須正確。這一系列控制上的、測控上的、數據存儲上的以及到地面的數據處理上的,這一系列就是都要做到正確、完美,才得到這麼完美的照片。

照片的意義:很多個第一次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天問身披金色材料的部分名叫環繞器,未來半年左右,正是它帶著天問飛向火星。拍下合影的眼睛,有一個很專業的名稱:光學導航敏感器,它位於金色環繞器上。除了拍照功能,這個眼睛裡還藏著各種恆星的星圖,天問可以一邊飛行一邊對照星圖修正自己的方向和速度等,可以實現自動駕駛。而天問背著一口直徑2.5米的白色大鍋,名叫定向天線,它讓天問聽到了家鄉拍照的要求並給他們發回照片,相當於天問的耳朵和嘴巴。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此次拍照,也是科研人員為飛行途中的天問專門設計的一次健康小測試。科學家們看著照片,就像醫生看到了化驗單,根據照片判斷,天問耳聰目明,飛行的姿態正確,與地面配合默契,有更大可能完成火星探測任務。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 張玉花:這個照片既有我們情感上的意義,也有科學上的意義,我們第一次去火星,很多東西我們都是第一次。

火星探測 象徵人類的勇氣、夢想、激情

7月23日起飛成功後的這次合影,雖然是中國太空飛行器拍過距離地球最遠的地月合影,但其實,早在2017年,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在距地球約3萬6千公裡的地方也拍過合影;之後在2018年,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在距地球約45萬公裡的軌道上也為地月留影;再到如今,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微笑合影。太空飛行器距離地球越來越遠,地月影像清晰之餘,還能考慮到拍攝的角度,不難看出科技在進步。

中國首次探索火星,「天問」四億公裡的遙遠徵程剛邁出一小步,面對全球的火星探索失敗率高達50%,前路未知。但也許正因為有太多的未知和危險,才讓火星探測活動不僅成為重大的科技事件,更象徵人類的勇氣、夢想和激情。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肖雅文

來源:作者: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照片發回地球後,不少人在網絡留言,有人問它「是不是已經飛出銀河系了?」,有人鼓勵它「別害怕」,也有人好心提醒「看著路慢慢走」!
  • 地月合影!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圖像
    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承載著很多個第一次
    新聞周刊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現已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現已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中新社北京7月28日電 (郭超凱 葉雨恬)記者28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中國這點第一
    在飛往火星的第四天,七月二十七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飛往離地球一百二十萬公裡的途中,深情地看著這個家。由於距離遙遠,地球似乎只有指甲蓋那麼大,而月亮則更小。《天問》離開家,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回來,趁她還沒有飛出視野,她迅速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去後的第一個平安。圖片發回地球後,不少人在網上留言,有人問「是不是已經飛出了星系?」有的人鼓勵她「不要怕」,也有的人好心提醒「看路慢走」!
  • 相隔120萬公裡回望地球,天問一號拍了一張地月合影
    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其中,大的新月狀球體為地球,小的新月狀球體為月球。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7月28日發布...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7月28日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目前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在120萬公裡外拍攝的地月合影為何呈現新月狀?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目前,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本報北京7月28日電(記者馮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離地球120萬公裡的拍攝!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7月2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在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向地月家園說再見。天問一號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輝映。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目前飛行狀態良好
    央視財經(記者 王聞聰)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地月合影」揭秘!120萬公裡外的太空笑臉是這樣拍成的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人民日報,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中新網北京7月28日電:記者28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天問一號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首張地月合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這是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拍攝的地月合影。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 這張合影,拍攝於120萬公裡外……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攝影師」竟然來自上海
    昨晚,一張「地月合影」傳遍了朋友圈。這是「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時,獲取的一張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茫茫太空,拍下這張歷史性照片的「攝影師」誰是?據透露,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研製的安裝在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完成了這次對地球、月球的成像,獲取了這張地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