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月合影」揭秘!120萬公裡外的太空笑臉是這樣拍成的

2020-07-30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彭水萍

據人民日報,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地月合影」揭秘!120萬公裡外的太空笑臉是這樣拍成的

仿佛太空裡一大一小兩張笑臉,照片發布之後在網絡上瞬間刷屏↓↓

「地月合影」揭秘!120萬公裡外的太空笑臉是這樣拍成的

大的是地球,小的是月球(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據央視新聞,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輝映。

這是由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

「地月合影」揭秘!120萬公裡外的太空笑臉是這樣拍成的

這個光學導航敏感器,可不僅僅是能拍照片這麼簡單。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控制所研製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安裝在探測器上,可以在飛近火星的過程中通過對火星成像,利用火星圖像計算火星的形心位置和視半徑大小,結合估計算法獲取探測器相對於火星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

「地月合影」揭秘!120萬公裡外的太空笑臉是這樣拍成的

探測器在太空中,就像輪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上,不同的是飛離地球後沒有北鬥導航也沒有GPS。在基於地面無線電導航實現精確定位的基礎上,研製團隊還給探測器配備了光學導航敏感器,對深空探測相關光學導航方法進行工程驗證。

與傳統的無線電導航不同,光學自主導航可以通過圖像目標識別和特徵提取,完成位置、速度等導航信息的獲取。這也是支撐我國未來進一步走向宇宙更遠空間的重要技術之一。此次地月成像即由光學導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攝完成。

「地月合影」揭秘!120萬公裡外的太空笑臉是這樣拍成的

探測器在飛近火星的過程,研製團隊將裝有長焦鏡頭的導航敏感器當作一隻「千裡眼」,最遠可以在1000萬公裡的距離識別火星,還能自主適應火星從點目標到面目標、從弱目標到強目標的火星圖像提取,從而實現即使沒有外部導航信息,也能夠在深空飛行中自主找到前進的道路。有了明亮的「眼睛」,「天問一號」就可以看著火星再踩下剎車了,而光學自主導航技術也將為我國後續深空探測任務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人民日報、央視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120萬公裡外的太空笑臉是這樣拍成的
    7月28日晚,國家航天局發布了一張地月合影。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照片發回地球後,不少人在網絡留言,有人問它「是不是已經飛出銀河系了?」,有人鼓勵它「別害怕」,也有人好心提醒「看著路慢慢走」!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照片發回地球後,不少人在網絡留言,有人問它「是不是已經飛出銀河系了?」,有人鼓勵它「別害怕」,也有人好心提醒「看著路慢慢走」!
  • 天問一號在120萬公裡外拍攝的地月合影為何呈現新月狀?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目前,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這張合影,拍攝於120萬公裡外……
    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
  • 地月合影怎麼拍?揭秘合影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胡喆)一張由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攝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這一影像。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 離地球120萬公裡的拍攝!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7月2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在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向地月家園說再見。天問一號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輝映。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中國這點第一
    在飛往火星的第四天,七月二十七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飛往離地球一百二十萬公裡的途中,深情地看著這個家。由於距離遙遠,地球似乎只有指甲蓋那麼大,而月亮則更小。《天問》離開家,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回來,趁她還沒有飛出視野,她迅速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去後的第一個平安。圖片發回地球後,不少人在網上留言,有人問「是不是已經飛出了星系?」有的人鼓勵她「不要怕」,也有的人好心提醒「看路慢走」!
  • 「天問一號」探火丨地月合影怎麼拍?揭秘合影背後的故事
    一張由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攝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這一影像。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承載著很多個第一次
    新聞周刊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
  • 相隔120萬公裡回望地球,天問一號拍了一張地月合影
    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馮華本期編輯:胡洪江、石磊
  • 「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傳回地月合影
    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輝映。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現已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現已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中新社北京7月28日電 (郭超凱 葉雨恬)記者28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 評選最美地月合影丨盤點那些來自各國的經典地月合影
    還記得上個月天問一號探測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的清晰地月合影嗎那就和小豹一起看看這些「照片」和他們背後的故事吧~12014年10月28日,嫦娥五號T1飛行試驗器(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下,啟動多臺相機對月球、地球進行多次拍攝,獲取了清晰的地月合影圖像。
  • 一天飛30萬公裡!天問一號已來到823萬公裡外,最近做了什麼
    公裡/秒第二宇宙速度飛向火星,來自中國探月工程與深空探測網消息,天問一號在8月19日23時20分已來到823萬公裡外,也就是說每天飛行距離約30萬公裡,如果按該速度計算,即將突破1000萬公裡。從120萬公裡外拍到首張地月合影照片在升空後第4天(7月27日),天問一號來到120萬公裡外,在我國團隊精心操控下,使用光學相機對準後方地球與月亮,獲得首張地月合影照,儘管照片上只有白色和黑色兩種顏色,但清晰顯示了兩個月牙狀天體
  • 一天飛30萬公裡!天問一號已來到823萬公裡外,最近做了什麼
    ,天問一號在8月19日23時20分已來到823萬公裡外,也就是說每天飛行距離約30萬公裡,如果按該速度計算,即將突破1000萬公裡。 從120萬公裡外拍到首張地月合影照片 在升空後第4天(7月27日),天問一號來到120萬公裡外,在我國團隊精心操控下,使用光學相機對準後方地球與月亮,獲得首張地月合影照,儘管照片上只有白色和黑色兩種顏色,但清晰顯示了兩個月牙狀天體,一個大的和一個小的,它們就像兩艘月亮船漂浮在太空之中,它們是地球和月亮
  • 地月合影背後 幾多科技元素
    這幅地月合影一經發布,很快吸引了世人的目光。「這是『天問一號』送給地球人的微笑!」「這是『天問一號』對自己家園的深情回眸!」……2020年7月27日,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處,傳回了這幅地月合影,瞬間「刷屏」網絡。說起這幅地月合影,背後可有諸多的科技元素。拍照的「攝影師」,是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的。
  • 揭秘!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是怎麼拍出來的
    7月2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在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同時向地月家園說再見。天問一號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陪伴。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 120萬公裡外,天問一號發回照片,看到的地球、月球是這樣的
    月球的直徑大約為3476公裡,雖然看起來很大,但是我們在地面看到的月球就很小。由於月球與我們地球的平均距離大約為38萬公裡遠,當夜幕降臨時,在晴朗的夜空中我們只能看到一輪皎潔的月亮。同樣的道理,地球的直徑雖然也很大,但是在外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也是很小,隨著距離越來越遠,我們看到的地球也越來越小,最後達到足夠遠的距離時,甚至可能就看不到地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