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月合影!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人跨越半個世紀的太空之旅

2020-07-29 九月互聯站

來自太空的地月合影

大約120萬公裡,光速(3*10^8m/s)大約需要4秒的時間走完,在地球以外的地方,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了一張圖片——地月合影。儘管只是一張黑白圖像(光學導航敏感器合成),但地球和月球一大一小兩個星體依舊清晰可見。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從「東方紅」中國人走過半世紀的太空旅行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萬眾矚目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到目前,天問一號已經飛行了超過120小時的時間,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

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運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作正常。

天問一號是中國首次自主發射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到目前為止,全球各國共進行過46次火星探測活動,而成功的概率不到50%,其難度可想而知。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從「東方紅」中國人走過半世紀的太空旅行

中國人的太空旅行

1970年,中國航天史「元年」。這一年,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第五個有能力把衛星送入太空的國家。中國的人的太空之旅也隨之開始。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從「東方紅」中國人走過半世紀的太空旅行

1、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 發射時間: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
  •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基地
  • 運載火箭:長徵一號運載火箭

東方紅一號衛星直徑約為1米,重量173千克,設計壽命20天(實際運行28天),主要是為了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層密度,同時還有《東方紅》音樂裝置。在當時,「東方紅一號」無論是質量還是性能方面都要優於其他的衛星。

東方紅一號是中國第一款發射成功的人造衛星,雖然其功能相對簡單,但卻讓全世界聽到了中國的聲音,是中國在航天之路上披荊斬棘邁出的第一步。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從「東方紅」中國人走過半世紀的太空旅行

2、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

  • 航天員:楊利偉
  • 發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09時00分到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
  •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 運載火箭:新型長徵二號F遙五火箭

神舟五號是我國的第一艘載人飛船,主要任務是檢驗載人飛船的生活環境,檢測飛船系統的工作性能及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最終載人飛船在完成了一天的飛行任務之後順利返回。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俄羅斯(蘇聯)、美國之後第三個獨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從此中國人民真正的進入到太空之中,成為航天大國和強國。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從「東方紅」中國人走過半世紀的太空旅行

3、「嫦娥一號」中國人的探月之旅

  • 發射時間: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
  • 發射地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 運載火箭: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而古今中外關於月亮的文字記載和傳說更是多不勝數。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實現首次載人登月,而「嫦娥一號」則是中國人第一次近距離的觀察月球。

「嫦娥一號」主要任務是繞月球飛行,通過拍攝三維影像等工作方式對月球的情況進行分析,並為後續探索積累經驗。在按計劃完成了494天的工作使命後,撞向月球預定地點。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從「東方紅」中國人走過半世紀的太空旅行

4、離開地球走向太空的「天問一號」

  • 發射時間: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
  • 發射地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 發射火箭: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

天問之名來自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是中國首次自主研發並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預計明年2月左右到達火星,並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

7月27日拍攝了地月合影,目前運行正常。

當然,發射成功只是火星探索的開始,天問一號也只是走出了萬裡長徵的第一步,後面還有更多的難關在等待著,我們期待著天宮一號成功完成使命。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從「東方紅」中國人走過半世紀的太空旅行

小結

從「東方紅一號」升空到「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時間。期間,不僅完成了第一次發射衛星,第一次載人航天,第一次深空探索等成就,而且還完成了北鬥組網,天宮空間站搭建等壯舉。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從「東方紅」中國人走過半世紀的太空旅行

從進入太空到探索宇宙,中國人民憑藉著自強不息的努力,不斷開拓進取,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時代。在航空航天技術方面,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但中國人探索宇宙的腳步永不停止。

「科技發展引領社會進步,了解更多網絡科技資訊,歡迎大家點擊關注。」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從「東方紅」中國人走過半世紀的太空旅行
    來自太空的地月合影大約120萬公裡,光速(3*10^8m/s)大約需要4秒的時間走完,在地球以外的地方,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了一張圖片——地月合影。儘管只是一張黑白圖像(光學導航敏感器合成),但地球和月球一大一小兩個星體依舊清晰可見。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攝影師」竟然來自上海
    昨晚,一張「地月合影」傳遍了朋友圈。這是「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時,獲取的一張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茫茫太空,拍下這張歷史性照片的「攝影師」誰是?據透露,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研製的安裝在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完成了這次對地球、月球的成像,獲取了這張地月合影。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我們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國人的驕傲:從東方紅到天問一號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從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並展開太陽能電池板,向世界播放東方紅的美妙旋律,從此原本在外層空間探索為零的中國,開始進入了空間探索的新階段。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其中,大的新月狀球體為地球,小的新月狀球體為月球。
  • 為什麼東方紅一號至今仍然沒有墜入大氣層?
    當時引起的轟動絕對不輸給這次天問一號的發射。那麼東方紅一號為什麼可以幾十年如一日地環繞著地球,不墜入大氣層呢?截止到現在,東方紅一號已經升空50年了,而且在工作了28天之後,徹底與地球失去了聯繫。東方紅一號的軌道是一個繞地的大橢圓,近地點距離地球439公裡,遠地點在2384公裡,在這個區域內是大多數衛星的選擇。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據國家航天局消息,該照片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攝完成。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
  • 「天問一號」探火丨地月合影怎麼拍?揭秘合影背後的故事
    一張由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攝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這一影像。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好消息,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達到1億公裡,曾傳回地月合影
    相信很多朋友都還記得,在2020年7月23日,我們國家的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至今,我們的探測器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30多天。據2020年8月28日的報導,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裡程已經達到1億公裡,距離我們地球大約1075萬千米。
  • 天問一號地月合影
    天問一號於距離地球120萬公裡深空傳回地月合影
  • 地月合影!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圖像
    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現已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現已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中新社北京7月28日電 (郭超凱 葉雨恬)記者28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本報北京7月28日電(記者馮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據新華社電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
  • 上天已經半個世紀的東方紅一號怎麼樣了?酒泉測控團隊:再次捕獲
    1970年的4月24日,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它的直徑約一米,質量約173千克,在太空中以電波形式向全世界播放《此舉標誌著我們中國從此打開了通向太空的大門,距離現在已經50年了,所以今天也是我國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升空的50周年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