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一號」衛星研發者:科研人員躲進紙箱觀察實驗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

人們爭相眺望「東方紅一號」通過北京上空(資料照片)。新華/TAKEFOTO

  4月24日將迎來第一個「中國航天日」。這一天正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日子。

  1970年4月24日,悠揚的《東方紅》樂曲從天際傳來,由此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而這高精尖的航天技術是如何在動蕩的歲月中萌芽、誕生?它的背後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

  航天日來臨之際,北京晚報記者採訪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發者,他們講述了「東方紅一號」誕生的傳奇故事。

  鑽進紙箱觀察衛星實驗

  【講述人】

  戚發軔,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技術顧問、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曾任東方紅一號的行政負責人。

  追憶「東方紅一號」往事,戚發軔稱自己「很榮幸,因為歲數大而趕上了。」

  高票當選試驗隊隊長

  戚發軔1957年大學畢業後就投身航天事業。當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為表中國的決心和信心,毛澤東主席提出了「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偉大號召。1964年,中國自主研製的飛彈與原子彈實驗成功,很快衛星工程也獲準上馬。1967年,戚發軔被調到組建中的航天五院總體設計部工作。

  參與過東風二號飛彈的研製工作,親身經歷了首次試射的失敗,戚發軔把教訓總結為「技術上還沒有經驗,地面該做的實驗做得不充分,把問題帶到了天上。」為了避免急於求成的問題發生在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身上,東方紅一號的研製人員在發射前做了18項地面實驗,「保證衛星能上天,上天《東方紅》會響起來,對國家有交代。」

  戚發軔還記得,當時為了研發東方紅一號衛星,試驗隊「按巴黎公社的原則」票選隊長,結果他「稀裡糊塗」地高票當選,成了東方紅一號的行政負責人。「那時候還沒有總設計師的概念,我是試驗隊的隊長、行政負責人。」

  躲進包裝箱觀察實驗

  為了播放《東方紅》樂曲,衛星裝配了4根天線,每根長達3米,發射的時候要合併起來,到了太空再伸展開。

  上世紀60年代,科研條件十分簡陋,甚至連塊寬敞、合適的實驗場地都難找。「當時中科院力學所有個倉庫,地方挺大的,我們就決定在那兒做地面實驗。」戚發軔坦言,當時做實驗還是有比較高的危險性的,「天線一甩起來,萬一斷了會掄出去傷人。」怎麼辦呢?倉庫裡有許多質地粗糙的包裝箱,戚發軔和同事們就躲進箱子裡,「從箱蓋的縫隙中觀察實驗,更年輕的同事甚至騎到房梁上。」就這樣,實驗在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情況下全部都完成了。

  衛星功臣登上天安門城樓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東方紅一號衛星搭載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在夜幕中發射升空。當時儘管基地司令向戚發軔祝賀「小夥子,成了!」但他心裡仍很緊張,「火箭發射是成了,但衛星則要完成工作壽命才能見分曉!」東方紅一號不負眾望,設計的工作壽命只有20天,但它實際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才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聯繫。至今,東方紅一號還在天上飛。

  當年五一勞動節,3位五院參與衛星發射的技術人員在天安門城樓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周總理向毛主席介紹,『這都是發射衛星的功臣』。主席親切地與我們握手,一瞬間,過程中的一切艱辛都煙消雲散。」

  「中國航天60年,我趕上了59年,飛彈、運載火箭、衛星、飛船,我全趕上了。」回首往事,戚發軔感慨萬千。

  歷時半年算出衛星軌道

  【講述人】

  宋慶元,航天科工二院706所老專家,東方紅一號發射軌道的計算者。

  提起「東方紅一號」,航天科工二院706所老專家宋慶元驕傲地亮出了一件「寶貝」——46年前,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五一勞動節晚會的通知,「通知」已經泛黃,但記憶依然清晰。

  1970年5月1日,夜幕剛剛降臨,天安門廣場燈火輝煌。19點05分,播放《東方紅》樂曲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再次經過首都上空,人們瞪起眼睛向無際的夜空掃視,突然人群中有人喊道:「快看,衛星在那兒!過來了!」頓時,整個廣場一片沸騰。更令宋慶元心潮澎湃的是,因參與衛星研製工作她有幸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計算軌道廢寢忘食

  1969年,在航天二院706所計算室工作的宋慶元接到了東方紅衛星發射軌道的計算任務,「我那時工作在航天二院706所計算室,這個室承擔著衛星軌道計算和運載火箭彈道計算的艱巨任務。」為按時保質完成任務,宋慶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這項工作中來,差不多每天晚上工作到深夜兩三點,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

  一改再改半年完成任務

  航天工作要求特別嚴謹的作風,不能出半點差錯,哪怕是小數點後的三四位也需要特別精確,絲毫不得馬虎。當時,站裡使用的計算機容量小、速度慢、穩定性差,機器算過之後,宋慶元還會細緻地人工校對,「一條軌道要計算3次,需要兩三個小時。」

  「有的同志見我們天天日以繼夜的工作,便關心地勸我們要注意身體。」現在的宋慶元回想起那時關切的提醒還是會感到溫暖,但當時卻絲毫沒有動搖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決心。經過半年多努力,終於完成了任務。

  終生難忘的五一節

  在熱烈祝賀人造衛星發射成功的歡慶聲中,上世紀70年代第一個「五一」勞動節到來了。4月30日,單位領導突然對宋慶元說:「你去開個會,穿得整齊一點。」下午,宋慶元乘車趕到總參某部招待所,到晚飯後,國防科委一位同志才告訴他們,科委系統組織了一個17人的代表團去天安門參加「五一」慶祝活動,這17人來自參加研製和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各條戰線。當得知席位安排在天安門城樓上,大家頓時活躍起來,每個人都無法按捺心中的激動。「牆壁上的時鐘一分一秒地走著,但我總覺得它走得太慢,盼望那一刻早些到來。」

  宋慶元還清楚地記得,當年五一節晚上8點她登上了天安門城樓。9點整,在《東方紅》的樂曲中,毛澤東主席在周恩來總理的陪伴下,向他們走來。「激動得心都快跳出來了,淚水奪眶而出。」與主席握過手,這成了宋慶元一生難忘的回憶。「此後,每當看到咱們的航天事業有了新成就,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個難忘的『五一』之夜。」

(原標題:「東方紅一號」 還在天上飛)

相關焦點

  • 我們肉眼觀察到「東方紅一號」,中國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
    「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同時,還帶給中國人民兩個驚喜,一個是人們通過收音機,收聽到了歌曲《東方紅》響徹太空的聲音,另一個就是人們在地面上通過肉眼就能看到,在天空中的「東方紅一號」,那麼中國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呢?
  • 你好,天問一號!|東方紅一號衛星|人造地球衛星|航天|東方紅|火星
    今天,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整整50周年50年前的今天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當「東方紅」的音樂在太空響起中國人便開啟了邁向深空探索的徵程
  • 「東方紅一號」衛星紀錄片《堅守航天夢》
    千龍網北京4月24日零時訊 為慶賀首個「中國航天日」,經出品方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創意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授權,24日零時,全面呈現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艱辛研製過程的紀錄片《堅守航天夢》開始在千龍網上播出。
  • 圖憶|「東方紅一號」發射:為主席爭光,讓全球聽得見看得到
    隨後,科研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相關實驗,包括T-7M探空火箭等,為人造衛星做技術準備。1965年7月,由錢驥主持起草了《關於發展我國人造衛星工作的規劃方案建議》。兩個月後,中國科學院組建了人造衛星設計院成立,中國第1顆人造衛星方案論證會(代號「651」會議)召開,會議一致認為,雖然我國空間技術起步較晚,但起點要高,第1顆人造衛星在技術上要做到比美、蘇第1顆衛星先進。
  • 揭「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十大數字奧秘(圖)
    46年前,「東方紅太陽升……」的歌聲由衛星傳遍世界,這段歌聲是怎麼從太空傳回地球的?在東方紅一號發射前,法國、日本的首顆衛星升空不久突然意外無法正常運轉了,它們出現了什麼問題?我國的首顆衛星東方紅一號命運如何、又突破了哪些難題?
  • 20張老照片回顧東方紅一號研製歲月
    如何測量衛星的距離、如何讓《東方紅》在全世界唱響、如何讓全世界看到衛星成為科研人員的三大難題。▲ 東方紅一號衛星樂音裝置。1967年1月,國防科委正式確定: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要播放《東方紅》樂曲,讓全世界都聽得到中國衛星在太空發出的聲音。
  • 揭秘「東方紅一號」背後的前鋒故事
    1970 年 4 月 24 日 21 時 35 分,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騰空而起,現場所有的科研人員心潮澎湃,為我國首次探索宇宙奧秘成功而感到無比自豪。當收音機裡傳來衛星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大夥都沸騰了,激動的心情無異於現場觀摩衛星發射一般,歡呼聲和著收音機裡傳出來的《東方紅》電子音樂響徹整個廠區的上空。他們歡呼, 不僅僅是因為見證「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更是因為他們作為前鋒人親身參與了「東方紅一號」發射項目的相關工作。
  • 專家熱議弘揚航天精神:「東方紅一號」留下了什麼?
    他們一致認為,東方紅一號研製攻關過程中形成的精神財富,構成了我國「兩彈一星」精神和航天傳統精神的內核。 「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著、看得見,是中國確定第一顆人造衛星研製方案時中央領導的批示要求。」航天科技集團原高級技術顧問、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總負責人孫家棟院士說。 然而在艱苦的科研條件下,完成研製任務談何容易。
  • 我國又一衛星發射成功!和50年前「東方紅一號」有淵源
    、國防、軍工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研工作者。東方紅衛星因為第一次發射,因此製造了五顆樣星備用,結果第一顆衛星就發射成功了,這枚衛星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東方紅一號」。「東方紅一號」衛星的主要任務是向太空播放《東方紅》樂曲,同時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採用電池供電,它的設計使用壽命為20天,實際運行了28天電池耗盡。但是它可以在太空環繞地球運行數百年時間。
  • 一文讀懂「東方紅一號」的秘密:意義不僅是放歌 還能飛行數百年
    ▲1970年初,科研人員正在廠房內測試「東方紅一號」衛星。▲研究所裝配人員在裝配「東方紅樂音裝置」。1965年,「東方紅一號」衛星研製重啟,代號「651工程」。為了拿下這個全新課題,科研人員將其逐一分解,通過上百次試驗反覆驗證、改進,最終用簡單的元器件實現了這一「高科技」。
  • 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飛天記
    1967年,我國將第一顆衛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將第一枚運載火箭定名為長徵一號。東方紅一號衛星屬於科學探測性質的試驗衛星,外形為近似球體的72面體,直徑為1米,重150公斤,計劃在1970年左右發射。這顆衛星的任務,是為中國今後發展對地觀測、通信廣播、氣象預報等各類應用衛星奠定技術和實踐的基礎。
  • 關於「東方紅一號」的十萬個為什麼
    1970年4月24號,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34;發射成功,《東方紅》樂曲響徹太空,拉開了中國探索太空的帷幕。東方紅在回顧「兩彈一星」輝煌歷程時,很多媒體傾向於強調當時科研人員工作條件是如何艱苦,這大體上是準確的
  • 《東方紅》音樂上衛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50年前,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當國人聚集在收音機旁,聽到太空中發出的《東方紅》樂曲時,內心的激動之情難以抑制,這不僅是中國航天史上的創舉,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創舉。近日,國家博物館推出的「永遠的東方紅——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五十周年」雲展覽中,觀眾可以在虛擬展廳中看到「東方紅一號」衛星樂音裝置,這是個金色的方形盒子,所以又可以稱它《東方紅》樂音盒。中央要求: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見,聽得到1965年,中央確定將人造衛星研製列為國家尖端技術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
  • 【中國衛星飛太空,普天響徹東方紅;祝祖國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上世紀1970年4月24日,即50年前的今天,我們偉大祖國航空航天科學家和科研團隊,靠自主研發,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創新,科研攻關,發射了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開啟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空間的關鍵一步。衛星發射成功那時刻,在全中國的每一塊土地上,人們喜笑顏開,互相祝福慶賀。
  • 獨家揭秘「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始末
    1970年4月24日,中國酒泉,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代表中國人飛向太空,實現了泱泱中華對茫茫宇宙的第一次叩擊,也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成功開啟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時間會淡漠許多記憶,時間卻也會更加清晰某些歷史。
  • 「天琴一號」衛星首輪實驗結果發表
    」試驗衛星第一輪實驗結果。文章稱,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超過任務預期目標,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  「天琴一號」衛星由中山大學天琴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聯合航天五院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研製。中山大學天琴中心有關專家透露,「天琴一號」試驗衛星發射半年後,經過多方評估,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每項技術指標均優於任務目標。  據了解,「天琴一號」是天琴計劃「0123」技術路線圖的重要一環。
  • 紀念中國航天日,揭秘東方紅一號背後故事,發射50年依舊在飛行
    為紀念「東方紅一號」這一中國航天事業裡程碑,2016年,將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今天已經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同時也是「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自主研發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的紀念日。
  •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託舉著衛星騰空而起的是我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東方紅一號」衛星因工程師在其上安裝一臺可以模擬演奏《東方紅》樂曲的音樂儀器而著名。衛星的主要任務是向太空播放《東方紅》樂曲,同時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
  • 一個明星的誕生|紀念「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中國獨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並成功地進入地球軌道,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此,中國正式跨入航天時代。,居世界第二位;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獨立建設了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這些成就,都是以「東方紅一號」衛星為起點!
  • 你不知道的事,「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50年 目前仍在天空運行
    2020年4月24日,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的日子,雖然過去了50年,但是「東方紅一號」衛星並沒有返回地面,而是仍然在太空軌道上運行。#「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設計壽命為20天,在1970年5月14日,也就是運行28天後,「東方紅一號」的電池耗盡,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聯繫,《東方紅》樂曲也停止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