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衛星
2020年7月5日7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六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在航空航天事業、自主研發衛星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我國成功發射試驗六號02星
我們在歡慶本次發射成功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中國衛星的發展史,不應該忘記為了我國科技、國防、軍工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研工作者。
1956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從1949年新中國建立開始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迅速推進。因此,火箭和衛星技術,就在1956年被納入國家十二年科學發展規劃。
1957年,以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為首,科學界開展了人造衛星的研究工作,毛主席也在1958年發出了「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
毛澤東與錢學森
1958年,中國科學院將發射人造衛星列為當年的第一重點任務。
可以說,中國的衛星事業,在60年前就已經開始打基礎了。
在1958年,中國科學院將發射人造衛星列為當年重點任務後,有人曾提出類似於「大躍進」一樣不切實際的目標,大幹快上,在1959年國慶節就把第一顆國產人造衛星送上天。
這種目標當然無法實現,當時的國家高級領導人鄧小平指示,不要做與當時國力不相稱的不切實際的目標。
因此,中國衛星事業開始腳踏實地,穩步前行,以「探空火箭練兵、空間物理探測打基礎、不斷探索衛星發展方向,籌建空間環境模擬試驗室,研究地面跟蹤接收設備」為具體工作方針。
12年過去了,在一批又一批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成為了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的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發人造衛星,並發射成功的國家。
東方紅一號衛星
這裡要說幾個關於東方紅衛星發射的小細節。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其實不在甘肅酒泉
在東方紅衛星發射成功後,我國的返回式衛星、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也開始步入正軌。
從1974年到2006年,中國發射了24顆返回式衛星,這一類衛星的主要作用是採集遙感資料、微重力實驗和新技術試驗,為中國掌握載人飛船返回技術提供重要借鑑。
返回式衛星的主要作用是採集遙感資料、微重力實驗和新技術試驗
而同步軌道衛星是指人造衛星,在地球赤道上空圍繞地球以圓形軌跡運行。
因為衛星繞地球運行周期與地球自轉同步,衛星與地球之間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因此在這種軌道上運行的衛星被簡稱為「同步衛星」,又稱為「靜止衛星」或「固定衛星」。
同步軌道衛星可以來實現海上、陸地上和航空移動用戶之間的通信、或是移動用戶與固定用戶之間的通信。
同步軌道衛星可以來實現海上、陸地上和航空移動用戶之間的通信、或是移動用戶與固定用戶之間的通信。
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就是基於同步軌道衛星技術。它是我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可以為不單是我國,而且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和導航服務,讓我國不依靠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這三個同類系統,為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北鬥衛星發射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中國衛星的發展史,也是我國無數科研工作者,無數普普通通不為人知的技術工人,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奮鬥的歷史。本次試驗六號02星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是我國在自主研發衛星、航空航天道路上的又一大步。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好,繁榮富強!
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好,繁榮富強
我是專注於歷史領域的,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請點讚、評論、轉發、收藏、關注吧!
領袖毛澤東中華民族復興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