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號」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號」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

作者 郭超凱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點燃了中國人造地球衛星的星星之火。時至今日,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軌飛行。50年來,中國逐漸形成了以通信、導航、遙感、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等多個系列衛星,成為世界航天舞臺的重要參與者。

 東方紅衛星平臺傳薪播火

50年前,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一曲嘹亮的《東方紅》響徹寰宇、震動世界。正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原高級技術顧問、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總負責人孫家棟院士所言,中國航天人不負眾望,圓滿完成了「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著、看得見」的首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任務。

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後不久,通信部門就迫切希望中國的通信衛星及早問世,以改變中國通信技術落後的狀況。經過多年的方案探索和可行性研究,1984年4月8日,中國成功發射攜帶兩臺C頻段轉發器的首顆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邁出了中國通信衛星的第一步。此後,中國相繼研發出東方紅三號、東方紅四號和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利用東方紅衛星平臺,中國先後研製發射了兩代數據中繼衛星、首顆移動通信衛星、「北鬥」導航衛星和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等太空飛行器,碩果纍纍。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紅五號(「東五」)衛星平臺的出現填補了中國大型衛星平臺型譜的空白,可滿足未來20年的大容量衛星應用需求。按照設計指標,基於「東五」平臺的衛星載荷承載能力可達1500-1800公斤,設計壽命長達16年。這意味著,相比「東三」「東四」等現役衛星平臺,「東五」平臺能力將得到跨越式提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通導遙衛星閃耀太空

經過50年的發展,中國發射的應用衛星主要可分為通信、導航和遙感三大類。在通信衛星領域,通過幾代東方紅衛星平臺研發經驗積累,中國目前已經能夠研製涵蓋固定、中繼和直播等業務領域,頻譜範圍涉及S、C、Ku、Ka等各個頻段的通信衛星,成為國際上少數能夠獨立設計、研製大容量通信衛星的國家之一。

在導航衛星領域,中國自行研製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和歐洲伽利略並稱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北鬥系統建設先後經歷了北鬥一號、二號、三號系統3個階段,目前北鬥一號4顆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從北鬥二號首顆星起算,中國已發射54顆北鬥導航衛星。今年中國還將發射最後1顆北鬥衛星,屆時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

在被譽為「千裡眼」的遙感衛星領域,以中法海洋衛星、海洋1號水色衛星為代表的海洋衛星在海洋防災減災、汙染監測與防治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以「高分」「資源」「環境」為代表的陸地衛星,初步構建起了穩定運行的中國陸地衛星遙感體系。而風雲三號、風雲四號等氣象衛星的發射,讓中國的氣象衛星的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大大提高了氣象預報的準確性。

「中國航天人用2代4型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氣象衛星發展之路,促成了氣象衛星中、美、歐三足鼎立的格局。」風雲四號衛星總設計師董瑤海感慨道。

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崛起

除通信、導航、遙感三類人造地球衛星以外,中國也頻繁發射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表示,衛星技術非常複雜,經常採用許多新概念、新技術、新材料等,故而在實踐中一般會先發射技術試驗衛星進行相關技術驗證,待成熟後再發射業務衛星,以保證衛星業務的正常運行。

此前中國發射過的多顆「實踐」系列衛星即屬於技術試驗衛星。2019年12月27日,中國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該衛星是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首飛試驗星,將對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進行全面在軌驗證。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周志成院士告訴中新社記者:「實踐二十號衛星搭載的先進設備已經全部實現健康檢查,我們的電推進技術已經位列國際先進之列。」

近年來,中國也在大力發展科學探測衛星。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等科學探測衛星相繼升空,開展探測和研究。

50年前,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揭開了中華民族探索太空的序幕。現如今,中國已成功實施300餘次發射,將500多顆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航天技術取得長足發展,有力推動中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完)

相關焦點

  • 東方紅一號還在軌運行,失去動力50年,它為何「永不落」?
    為了探索宇宙,我們人類發射了無數個衛星,比如旅行者號,洞察號等等,而且在我們地球周圍也已環繞了上千上萬的人造衛星,在進行著各自的工作。在這些衛星中,東方紅1號是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1970年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場升空,據悉最初在設計東方紅1號的時候,就只有20天的壽命。
  • 彈指五十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搭載著「東方紅一號」衛星從中國西北部的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48分,星箭分離,衛星進入預定軌道。21時50分,中國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聲音清晰宏亮。
  • 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飛天記
    (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攝從首顆人造衛星到一箭三星,從無人試驗飛船到航天員太空出艙,從探測器繞月飛行到月球背面軟著陸……中國航天事業正大步邁向國際最前沿。2020年,北鬥三號有望實現全球組網、火星探測提上日程,中國人認識和探索太空之旅正積蓄力量,向更高目標挺進。
  • 50年前,他們克服重重困難,讓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起「東方紅」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後來,這一天被設為「中國航天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開創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拉開了中國在宇航各領域築基的序幕。
  • 東方紅1號發射50周年,這些年來中國多少衛星發射上天?
    東方紅1號發射50周年,這些年來中國多少衛星發射上天?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今年的4月24日,是「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50周年,也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
  • 一文讀懂「東方紅一號」的秘密:意義不僅是放歌 還能飛行數百年
    科技日報消息,1970年4月24日,中國把自己的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送上了天,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時間一晃過去了50年,有些事卻不該被歲月淹沒。半世紀前,一窮二白的中國人是怎樣因陋就簡,通過各種「土方法」登上航天技術高峰的?「東方紅一號」身上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 一個明星的誕生|紀念「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中國獨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並成功地進入地球軌道,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此,中國正式跨入航天時代。50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是世界第三個突破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運載火箭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譜系,最大運載能力躋身世界前三位;各類衛星已經形成完整的系列,研製出各類科學衛星、應用衛星和技術實驗衛星;航天發射數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或第二位;截止2019年12月,太空飛行器發射數量540餘顆,居世界第三位;截止2019年10月,軌衛星數量319顆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為何失去動力50年卻依然在軌運行
    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展開了太空競賽,打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篇章,從那時起到現在無數個人造衛星被發射到太空中去。而如今,人造衛星已經不再是是國家之間秀肌肉的工具,而是有了更加實用的多種用途,在地球軌道上進行著自己的工作。
  • 從「東方紅」到「北鬥」,人造衛星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2019年4月24日,是中國的第四個「航天日」,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49周年紀念日。小小的衛星,為何能受到如此「禮遇」?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 天宮一號已然墜落,東方紅一號衛星48年後卻仍在飛行
    由於此次是非受控再入,所以天宮一號的最後航程受到了全球各國的關注。在天宮一號墜落的同時,有航天愛好者放出了一副在軌太空飛行器的軌道圖,其中1970年發射升空的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赫然在軌!而天宮一號還和東方紅一號擦肩而過!圖片:中國第一枚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壽命只設計了20天,為啥50年了還在運行
    而太空這種人類數千年都沒有涉足過的地方自然能激起人類無窮的好奇心。因此現在世界上,只要有實力的國家基本都在太空探索上有所建樹。現目前,人類探索太空最常規的手段就是發射人造衛星。在上世紀的美蘇冷戰期間,蘇聯因為太空競賽向太空發射了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這次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力是極為龐大的,就連我國也開始了探索太空的步伐。
  • 紀念中國航天日,揭秘東方紅一號背後故事,發射50年依舊在飛行
    半個世紀前,1970年4月24日的晚上,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口令下達。遍布全國的測控網開始陸續接收到火箭上的遙測信號,地面觀測站的工作人員一直在緊張地監聽著衛星。通信線路中「跟蹤正常」「信號正常」的報告不斷,運載火箭運行的很順利……終於,監聽系統中傳來了來自太空的中國之聲——東方紅。星箭分離,我國衛星成功入軌。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設計壽命僅僅20天,為何50年了還在飛?
    但隨著科技發展,人類已經實現了自己夢想,而且還有幾位太空人真正到過太空,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開始了瘋狂的軍備競賽,1957年蘇聯製造的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順利進入太空,這是人類在航天技術上的裡程碑。十三年之後,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近進入太空。
  • 圖憶|「東方紅一號」發射:為主席爭光,讓全球聽得見看得到
    1970年4月26日,《人民日報》套紅頭版,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特殊社會背景下,「東方紅一號」的設計、研製和成功發射極大鼓舞了中國的科學家和中國民眾。人們爭相眺望「東方紅一號」通過北京上空。
  • 東方紅一號飛了50年,燃料早就用完,為什麼還不會掉下來?
    ​50年前的今天,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飛上太空,由此掀開了我國太空探索的大幕,成為我們偉大太空夢的新起點。此後,我國又發射了一系列的人造衛星,把航天員送上太空,還把探測器送到月球上。東方紅一號的設計壽命為20天,它在太空中出色地完成了預定任務,工作時長達到了28天。
  • 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設計壽命僅僅20天,為何50年了還在飛行
    50年了還在太空飛行。 事實上,東方紅一號至今仍在飛,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所導致的。 另外,東方紅一號還有著與眾不同的外形,它從外觀上來看就是普通的球形,這種外形設計雖然會削弱衛星的信號接收能力,但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運行阻力。
  • 東方紅一號:轟轟烈烈落幕,卻見證一代又一代的崛起
    而這壽命只有20天的東方紅一號,為何能在軌飛行50年?甚至更長!由於條件限制,東方紅一號只搭載了銀鋅電池組,衛星設計的工作壽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繫。由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近地點高度較高,因此東方紅一號衛星至今仍在軌道上。因為沒有燃料卻至今還在軌道上。
  • 中國航天日|守護、測試……陝西航天人和「東方紅一號」的故事
    1965年一季度周恩來批示科學院提出具體方案(651後來被定為衛星任務代號)。8月,中央專委批准該規劃方案。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東方紅」音樂在太空響起。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往返,從此,中國人叩開了太空的大門。
  • 50年前被忽視的一項中國成就:東方紅衛星專業知識,科普給幾億人
    今年4月24日,是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的50在半世紀前的這一天,中國正式宣告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回首過去,我們可以注意到很多歷史的細節之處——50年前,中國就已非常重視大眾的科普工作。關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種種專業知識,全面地向普通老百姓甚至少年兒童們傳播,利用衛星發射有效提升了國民的科學素養。
  • 揭「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十大數字奧秘(圖)
    根據紀錄片《堅守航天夢》,千龍網記者從10個鮮為人知的數字中,揭開中國首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背後艱辛的研製過程。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的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但是這顆衛星發射工程的時間跨度比較大。東方紅一號衛星最早是在1958年正式提出,代號為「581」工程。這也意味著東方紅一號衛星工程總共花費12年時間,其間經歷了重重難題的考驗,包括飛彈技術不成熟無法將衛星送上天以及經濟困難等,並一度長期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