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憶|「東方紅一號」發射:為主席爭光,讓全球聽得見看得到

2020-12-02 澎湃新聞

圖憶|「東方紅一號」發射:為主席爭光,讓全球聽得見看得到

澎湃視覺綜合報導

2016-04-24 09:03 來源:澎湃新聞

2016年起,國務院決定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2016年首個中國航天日以「航天夢,中國夢」為主題,同時還宣布了一系列太空探索的新計劃。

將這一天定為「中國航天日」,是因為46年前的這天,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拉開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序幕,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世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1970年4月26日,《人民日報》套紅頭版,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特殊社會背景下,「東方紅一號」的設計、研製和成功發射極大鼓舞了中國的科學家和中國民眾。

人們爭相眺望「東方紅一號」通過北京上空。新華社 圖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國共產黨八屆二中全會上發出了「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要搞就要搞得大一點」的號召,表達了中國發展航天技術、向宇宙空間進軍的強烈願望和決心。三個月後,中國科學院成立「581」組,專門研究我國的人造衛星問題,並把這一任務的代號定為「581」任務,意為1958年的第1號重大任務。「581」組由錢學森任組長,趙九章、衛一清任副組長。隨後,趙九章率領中國高空大氣物理代表團訪問蘇聯,考察蘇聯人造衛星和運載火箭的情況。然而,蘇聯只讓中國代表團參觀了天文臺,空間電子所和一些探空火箭的儀器艙、生物試驗艙,以及振動、衝擊設備。這讓中國代表團明白「發展宇航科學,主要靠我們自己的力量!」

隨後,科研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相關實驗,包括T-7M探空火箭等,為人造衛星做技術準備。1965年7月,由錢驥主持起草了《關於發展我國人造衛星工作的規劃方案建議》。兩個月後,中國科學院組建了人造衛星設計院成立,中國第1顆人造衛星方案論證會(代號「651」會議)召開,會議一致認為,雖然我國空間技術起步較晚,但起點要高,第1顆人造衛星在技術上要做到比美、蘇第1顆衛星先進。衛星入軌後,要「抓得住、測得準、預報及時」,使全球人民能「看得見、聽得到」。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音樂裝置。

「看得見」就是衛星在軌飛行時能讓地面上的人用肉眼直接看得見,以便鼓舞人心,「聽得到」就是衛星要播送音樂,且可被地面接收和聽到。1967年初,中央正式確定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播送《東方紅》樂曲,以便讓全世界人民都能聽到中國衛星的聲音。為了達到這兩個目標,科研者想了很多辦法。

「東方紅一號」外觀。 新華社 圖

「東方紅一號」衛星外形為近擬球體的72面體,直徑約1米,為了做到肉眼可見,技術人員將火箭的第3級用一個布氣球包住,升空後撐開,並在外層鍍鋁,提高亮度。由於第3級火箭是與衛星同步入軌的,一前一後,前後距離並不遠,看到布氣球就很容易找到「東方紅一號」。衛星升空後,中國對東方紅一號衛星飛經各國首都上空的時間進行了預報,以便各國觀測,在當時引起許多國家的強烈反響。

衛星播放的《東方紅》採用電子音樂,由地面大型接收站收到音樂後,再通過各級廣播臺向全世界轉播。

人們正在收聽由衛星發回的《東方紅》樂曲。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實驗後,1970年4月1日,2顆東方紅-1衛星、1枚長徵-1火箭運抵中國酒泉衛星發射場,4月9日,衛星與火箭完成對接,一周後,周恩來總理親自打電話通知國防科委:政治局經研究後同意這次衛星發射的安排,並批准火箭、衛星從技術陣地轉入發射陣地。

1970年,科研人員在對發射前的衛星做最後一次檢查準備。

準備發射「東方紅一號」的「長徵一號」運載火箭。

1970年4月24日,運載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4月24日21:35,「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奠定了中國航天事業前進發展的重要基礎,開創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標誌著中國從此進入了太空時代。

1970年4月24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控制臺,技術人員正在密切監測衛星。 視覺中國 圖

發射後十五分鐘,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了我國「東方紅一號」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聲音清晰宏亮。

衛星發射後,人們爭相仰頭尋找衛星的蹤影。

1970年4月25日,新華社授權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衛星運行軌道距離地球最近點439km、最遠點2384km,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68.5°,繞地球1周114min。衛星質量173kg,用20.009MHz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

「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現場。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地下13米深處的發射場控制室,牆上還寫著當年留下的標語——「一定要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1970年5月1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繫。但這顆對中國航天具有劃時代意義衛星目前仍在軌道上運行,2015年4月,北京天文臺臺長朱進在微博上發出「東方紅一號」略過北京上空的圖片。 

圖中最長的拖線是「東方紅一號」的軌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中國航天日,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東方紅,酒泉

相關推薦

評論(200)

相關焦點

  • 一個明星的誕生|紀念「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中國獨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並成功地進入地球軌道,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此,中國正式跨入航天時代。,居世界第二位;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獨立建設了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這些成就,都是以「東方紅一號」衛星為起點!
  • 20張老照片回顧東方紅一號研製歲月
    雄壯的《東方紅》樂曲通過廣播電臺的電波響徹神州大地,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讓我們通過20餘張經典老照片,回顧東方紅一號從設計到發射的難忘歲月。當時,中央給第一顆人造衛星提出了「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見、看得見」四大技術要求。如何測量衛星的距離、如何讓《東方紅》在全世界唱響、如何讓全世界看到衛星成為科研人員的三大難題。
  • 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飛天記
    2020年,北鬥三號有望實現全球組網、火星探測提上日程,中國人認識和探索太空之旅正積蓄力量,向更高目標挺進。1970年4月24日,中國首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搭載著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史迎來又一個裡程碑,而這也是中國航天日的由來。
  • 中國航天日|守護、測試……陝西航天人和「東方紅一號」的故事
    綜合秦揭秘東方紅一號「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都和陝西航天人有關今天是「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同時也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東方紅一號」發射,陝西都有哪些單位參加,背後又有哪些感人故事?〇六七基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的前身)發動機研製團隊攻堅克難,突破了高頻不穩定燃燒這一世界性難題,攻克了液體火箭發動機高空點火難關,成功研製了專為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量身定做的「長徵一號」火箭發動機。團隊還通過材料選型與一系列技術分析、試驗分解,提升了一二級發動機的性能,為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提供了一流的火箭動力。
  • 紀念中國航天日,揭秘東方紅一號背後故事,發射50年依舊在飛行
    為紀念「東方紅一號」這一中國航天事業裡程碑,2016年,將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今天已經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同時也是「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自主研發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的紀念日。
  • 「東方紅一號」衛星研發者:科研人員躲進紙箱觀察實驗
    這一天正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日子。  1970年4月24日,悠揚的《東方紅》樂曲從天際傳來,由此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而這高精尖的航天技術是如何在動蕩的歲月中萌芽、誕生?它的背後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
  • 「航天的浪漫情懷」響徹宇宙的東方紅還在唱嗎?
    國家集結了中科院70多個所、廠,全院三分之二的科技力量都參與到了"東方紅一號"的研製和組織工作中,才實現了「上得去,抓得住(遙測),聽得見,看得見」四大要求。東方紅一號衛星最重要的任務是技術驗證,驗證中國的火箭發射和衛星技術。我國運載火箭的發射能已經隨著東方紅一號成功進入軌道得到了驗證,而衛星技術,則要看「東方紅」一號衛星肩負的主要任務: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層密度。 東方紅衛星在設計時預計工作壽命為20天(實際工作壽命28天),期間把遙測參數和各種太空探測資料通過遙測系統傳回地面。
  • 一文讀懂「東方紅一號」的秘密:意義不僅是放歌 還能飛行數百年
    「東方紅一號」身上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本報蠢萌蠢萌的小編圍繞「東方紅一號」提出了幾個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尋答案。「東方紅一號」是怎麼發射上去的?當然是用火箭發射的。不過,「東方紅一號」重173公斤,比蘇、美、法、日四國首發星質量的總重還多30公斤,這對運載火箭提出了很高要求。
  • 獨家揭秘「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始末
    【閱讀提示】2016年3月8日,國務院批覆,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
  • 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號」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號」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作者 郭超凱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點燃了中國人造地球衛星的星星之火。時至今日,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軌飛行。
  • 彈指五十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搭載著「東方紅一號」衛星從中國西北部的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48分,星箭分離,衛星進入預定軌道。21時50分,中國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聲音清晰宏亮。
  •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託舉著衛星騰空而起的是我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東方紅一號」衛星因工程師在其上安裝一臺可以模擬演奏《東方紅》樂曲的音樂儀器而著名。衛星的主要任務是向太空播放《東方紅》樂曲,同時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
  • 專家熱議弘揚航天精神:「東方紅一號」留下了什麼?
    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舉行紀念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座談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曲以廣在會上深情地回憶說。在他看來,東方紅一號是中國航天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的開端。 本次航天日以「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這也成為座談會上航天專家們口中的熱詞。
  • 揭「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十大數字奧秘(圖)
    46年前,「東方紅太陽升……」的歌聲由衛星傳遍世界,這段歌聲是怎麼從太空傳回地球的?在東方紅一號發射前,法國、日本的首顆衛星升空不久突然意外無法正常運轉了,它們出現了什麼問題?我國的首顆衛星東方紅一號命運如何、又突破了哪些難題?
  • 難忘東方紅——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五十周年
    今天的2020年4月24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是我們航天人永遠銘記的日子,五十年前的今天,一顆帶著全國人民的希望的東方紅號一號衛星,進入遙遠的太空軌道,那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熟悉的旋律響遍五大洲四大洋,浩渺的天空迎來中國人的聲音。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隆重紀念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獲得圓滿成功,衛星按設計要求準確進入預定軌道,地面對其實施精準測控,數萬名中國人仰望星空觀看衛星過境,一曲嘹亮的《東方紅》響徹寰宇、震動世界。中國航天人不負眾望,圓滿完成了「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著、看得見」的首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任務。
  • 你不知道的事,「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50年 目前仍在天空運行
    2020年4月24日,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的日子,雖然過去了50年,但是「東方紅一號」衛星並沒有返回地面,而是仍然在太空軌道上運行。#「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設計壽命為20天,在1970年5月14日,也就是運行28天後,「東方紅一號」的電池耗盡,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聯繫,《東方紅》樂曲也停止播放
  • 2020中國航天日主題 旨在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
    2020中國航天日主題 旨在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宣告中國進入航天時代。探索浩瀚的宇宙,不懈追求航天夢想,至今,中國航天事業已取得多項成就。為了紀念中國的航天成就、發揚中國航天精神,自2016年起,每年的4月24日被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 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前鋒衛星節提前引爆6.18
    近日,前鋒廚電提前引爆6.18,推出「6.15前鋒衛星節超級拼購日」活動,空前的活動力度、高品質的廚電產品不僅給用戶帶來超凡的購物體驗,「衛星節」背後的品牌故事與「東方紅一號」之間的深厚淵源也為用戶展現了根植於前鋒血脈中的軍工精神。
  • 中國航天日:永遠的東方紅 不朽的航天魂!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的紀念日。歷史上的今天1970年4月24日,我國用「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獲得圓滿成功,一曲嘹亮的《東方紅》響徹寰宇、震動世界!標誌著我國正式開啟了太空時代。「中國航天人不負眾望,圓滿完成了『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著、看得見』的首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任務。」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總負責人孫家棟院士興奮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