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2020-04-08 匯聚魔杖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託舉著衛星騰空而起的是我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

「東方紅一號」衛星因工程師在其上安裝一臺可以模擬演奏《東方紅》樂曲的音樂儀器而著名。衛星的主要任務是向太空播放《東方紅》樂曲,同時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衛星設計工作壽命為20天,實際運行28天後電池耗盡。

時至今天「東方紅一號」依然環繞在地球的軌道上,一直照耀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之路。雖然對於現在來說這是一小步,但是卻是我國航天事業跨出的一大步。「東方紅一號」開創了我國航天史上的新紀元,開啟了我國邁向航天大國的徵程。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圖片來自中國航天報

這50年來,中國航天事業走過了不平凡歷程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東方紅一號」躍然於世到「墨子號」飛向太空,從「兩彈一星」橫空出世到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服務全球、從「載人航天」到「嫦娥四號」傳回世界上第一張月背影像圖……一部新中國的航空航天發展史,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自強不息的奮鬥史。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長徵三號已運火箭 圖片來自中經視覺

數據顯示,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實現第一個「100次發射」用了37年,第二個「百發」用了不到8年,第三個「百發」用時僅4年多。我們的運載火箭技術不斷實現新的突破,新一代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了25噸級,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噸級。未來,我國還將開啟探索火星、從月球採樣返回、完成空間站建設等新的歷史使命。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圖片來自騰訊網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墨子號」的成功發射,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量子衛星主要科學目標:

  • 藉助衛星平臺,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絡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 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圖片來自新華軍網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鬥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20世紀後期,中國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北鬥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截止2020年3月份,已經有54顆北鬥導航衛星在軌運行。2035年前還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

載人航天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圖片來自央視網

載人航天是指人類駕駛和乘坐載人太空飛行器在太空從事各種探測、試驗、研究、軍事和生產的往返飛行活動。載人航天的目的在於突破地球大氣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類的活動範圍從陸地、海洋和大氣層擴展到太空,更廣泛和深入地認識地球及其周圍的環境,更好地認知整個宇宙;充分利用太空和載人太空飛行器的特殊環境從事各種試驗和研究活動,開發太空及其豐富的資源。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14圈,經過21小時23分、60萬公裡的安全飛行後,於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神舟五號」21小時23分鐘的太空行程,標誌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從「神州五號」到「神州十一號」,我國已經成功的完成了多次載人航天,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經過一代代航天人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努力,正逐漸變為現實。

中國空間站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圖片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

上世紀90年代,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確立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2019年7月19日,隨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我國全面邁入空間站時代。

2020年2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運抵文昌發射場。它將於4月中下旬,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執行首飛任務。更強大的運載火箭、更先進的空間站技術、更高的科學應用效益,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空間站時代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闊步向前。

「嫦娥」探月工程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玉兔號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後,於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時57分57秒」嫦娥二號「順利發射,也已圓滿並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探月工程已經完成嫦娥三號衛星和玉兔號月球車的月面勘測任務。嫦娥探月計劃,主要就是分成三部分,即「繞、落、回」,現在中國的嫦娥一二號已經實現了「繞」,嫦娥三號和四號實現了「落」,下一步嫦娥五號的計劃就是「回」,希望能夠實現地球到月球之間的往返,並採集一些月球的土壤回來。

火星探測計劃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圖片來自新華網

2019年10月11日,中國火星探測器首次公開亮相,暫命名為「火星一號」,並計劃於2020年發射。 火星的探測任務,主要包括探索火星的生命活動信息,包括火星過去、現在是否存在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條件和環境以及對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的探測。

每隔大約26個月,地球與火星會運行至最近的位置,此時發射探測器將節省大量燃料,2020年即是火星探測活動的窗口期。3月10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無線聯試,充分驗證了探測器與地面系統的接口匹配性和一致性,對各類方案、技術狀態、軟硬體系統進行了全面測試,為任務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顆顆中國星飛向蒼穹的背後都包含著幾代航天人辛勤的奉獻,是他們用心血和汗水為我們鋪就了飛天之路,讓我們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飛天夢想。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圖片來自國防部網

為擁有這樣的祖國而自豪,只有強大的祖國才有能力支撐並完成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壯舉。如果沒有和平而強大的祖國,我們便沒有追逐夢想的自由、選擇職業和實現價值的自由。

我為祖國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強大而自豪。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航天日主題 旨在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
    2020中國航天日主題 旨在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宣告中國進入航天時代。探索浩瀚的宇宙,不懈追求航天夢想,至今,中國航天事業已取得多項成就。為了紀念中國的航天成就、發揚中國航天精神,自2016年起,每年的4月24日被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隆重紀念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
    中國日報4月21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中國正式開啟了太空時代。50年後,2020年4月2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專題座談會,隆重紀念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
  • 一個明星的誕生|紀念「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中國獨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並成功地進入地球軌道,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此,中國正式跨入航天時代。50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是世界第三個突破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運載火箭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譜系,最大運載能力躋身世界前三位;各類衛星已經形成完整的系列,研製出各類科學衛星、應用衛星和技術實驗衛星;航天發射數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或第二位;截止2019年12月,太空飛行器發射數量540餘顆,居世界第三位;截止2019年10月,軌衛星數量319顆
  • 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前鋒衛星節提前引爆6.18
    從零開始的奇蹟,「東方紅一號」背後的前鋒故事52年前,當時還是「國營前鋒無線電儀器廠」的前鋒接到關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專項任務——為衛星發射系統研製「時間同步勤務系統」(以下簡稱:時同系統)。接到任務後的前鋒迅速組織了一批精英隊伍開始夜以繼日地研製。
  • 東方紅1號發射50周年,這些年來中國多少衛星發射上天?
    東方紅1號發射50周年,這些年來中國多少衛星發射上天?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今年的4月24日,是「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50周年,也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
  • 紀念中國航天日,揭秘東方紅一號背後故事,發射50年依舊在飛行
    半個世紀前,1970年4月24日的晚上,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口令下達。遍布全國的測控網開始陸續接收到火箭上的遙測信號,地面觀測站的工作人員一直在緊張地監聽著衛星。通信線路中「跟蹤正常」「信號正常」的報告不斷,運載火箭運行的很順利……終於,監聽系統中傳來了來自太空的中國之聲——東方紅。星箭分離,我國衛星成功入軌。
  • 一曲嘹亮的《東方紅》,開啟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
    北京紀念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50周年「紀念東方紅一號升空5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召開2019年3月10日,「中星6C」搭載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中國西南的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將提供高清廣播電視傳輸服務
  • 你不知道的事,「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50年 目前仍在天空運行
    2020年4月24日,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的日子,雖然過去了50年,但是「東方紅一號」衛星並沒有返回地面,而是仍然在太空軌道上運行。#「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設計壽命為20天,在1970年5月14日,也就是運行28天後,「東方紅一號」的電池耗盡,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聯繫,《東方紅》樂曲也停止播放
  • 彈指五十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搭載著「東方紅一號」衛星從中國西北部的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48分,星箭分離,衛星進入預定軌道。21時50分,中國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聲音清晰宏亮。
  • 難忘東方紅——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五十周年
    今天的2020年4月24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是我們航天人永遠銘記的日子,五十年前的今天,一顆帶著全國人民的希望的東方紅號一號衛星,進入遙遠的太空軌道,那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熟悉的旋律響遍五大洲四大洋,浩渺的天空迎來中國人的聲音。
  • 我國又一衛星發射成功!和50年前「東方紅一號」有淵源
    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在航空航天事業、自主研發衛星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東方紅衛星因為第一次發射,因此製造了五顆樣星備用,結果第一顆衛星就發射成功了,這枚衛星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東方紅一號」。「東方紅一號」衛星的主要任務是向太空播放《東方紅》樂曲,同時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採用電池供電,它的設計使用壽命為20天,實際運行了28天電池耗盡。但是它可以在太空環繞地球運行數百年時間。
  • 從「東方紅」到「天問」中國航天邁向深空新「長徵」
    2020年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中國開啟太空時代的標誌——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在世界航天進入大發展時代,中國航天將不畏艱險挫折,繼續追天攬月徵程,共享和平美好太空。 如果說「東方紅一號」開啟了中國太空時代、「嫦娥一號」探月讓中國航天站到了深空探測的門檻,「天問一號」訪火無疑將成為拉開中國深空時代的序幕。從「東方紅」到「天問」,在兩彈一星、北鬥導航、神舟飛天、嫦娥奔月等一系列跨越式發展的基礎上,中國航天將由此開啟邁向深空的新「長徵」。
  • 通遼日報聯袂市社科聯等單位舉辦專題講座紀念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50周年
    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一次發射成功距今已經50周年了。10月11日下午,通遼日報社與通遼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國民建通遼總支委員會、通遼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通遼環哲書城在「環哲文化講堂」聯袂舉辦專題講座,紀念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 【中國衛星飛太空,普天響徹東方紅;祝祖國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上世紀1970年4月24日,即50年前的今天,我們偉大祖國航空航天科學家和科研團隊,靠自主研發,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創新,科研攻關,發射了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開啟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空間的關鍵一步。衛星發射成功那時刻,在全中國的每一塊土地上,人們喜笑顏開,互相祝福慶賀。
  • 你好,天問一號!|東方紅一號衛星|人造地球衛星|航天|東方紅|火星
    今天,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整整50周年50年前的今天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當「東方紅」的音樂在太空響起中國人便開啟了邁向深空探索的徵程
  • 2020年郵票投資必漲: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五十周年
    1970年4月24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東方紅一號」衛星與核彈、飛彈一起,被稱為「兩彈一星」,成為中華民族科技強國戰略的重要標誌,載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冊。2016年3月,經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2020年的「中國航天日」當天,中國郵政將發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郵票一套1枚。
  • ...於雪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紀念郵票的設計
    一年不到,於雪再次擔當「航天」重任。繼今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以下簡稱《人造地球衛星》)紀念郵票順利「發射」之後,金秋時節,她又問鼎《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以下簡稱《「天問一號」》)紀念郵票設計。真是好戲連臺,身手不凡。
  • 「東方紅一號」衛星紀錄片《堅守航天夢》
    千龍網北京4月24日零時訊 為慶賀首個「中國航天日」,經出品方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創意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授權,24日零時,全面呈現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艱辛研製過程的紀錄片《堅守航天夢》開始在千龍網上播出。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50周年
    2020年中國郵政發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從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升空,將《東方紅》的樂曲從太空傳到了世界各地!我們今天給讀者帶來的中國郵政官方珍藏版郵冊,內含完整大版、首日封 1 枚、極限片 1 枚,收藏價值極佳!點擊文章末尾的「閱讀原文」,即可訂購!
  • 獨家揭秘「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始末
    1970年4月24日,中國酒泉,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代表中國人飛向太空,實現了泱泱中華對茫茫宇宙的第一次叩擊,也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成功開啟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時間會淡漠許多記憶,時間卻也會更加清晰某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