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五十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2020-12-04 老周新視野

嘉嘉1984

經公號「嘉言1984」

五十年年前的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國際衛星標識符:1970-034A)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此正式加入了「太空俱樂部」。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搭載著「東方紅一號」衛星從中國西北部的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1時48分,星箭分離,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21時50分,中國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聲音清晰宏亮。

(音頻為「東方紅一號」衛星無線電廣播《東方紅》樂曲和遙測訊號錄音)。

1970年4月25日《人民日報》號外——我國成功地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喜報,及1970年4月26日《人民日報》套紅頭版,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5日18點,新華社授權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衛星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裡,最遠點2384公裡,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周114分鐘。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律,播送「東方紅」樂曲。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飛經祖國各地及世界各地的時間(1970年4月26日《人民日報》)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層密度。衛星為近似球形的72面體,質量173千克,直徑約1米、採用自旋姿態穩定方式,轉速為120次/分,外殼表面由按溫度控制要求經過處理的鋁合金為材料,球狀的主體上共有四條二米多長的鞭狀超短波天線,底部有連接運載火箭用的分離環。衛星飛行軌道為近地點439公裡、遠地點2384公裡、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為傾角68.5度的近地橢圓軌道,運行地球一圈周期為114分鐘。「東方紅一號」衛星除裝有試驗儀器外,還能以20.009兆赫的頻率發射《東方紅》樂曲。

「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一號」衛星採用銀鋅電池作為電源,設計工作壽命20天,實際工作壽命28天,期間把遙測參數和各種太空探測資料傳回地面,至同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東方紅一號」衛星直至今天還在軌道上飛行。

工作人員正在將「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安裝到「長徵一號」運載火箭上

「長徵一號」運載火箭佇立在發射場

「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能夠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並且它的質量超過了前四個國家第一顆衛星的總和。

2016年3月8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巧合的是,從世界航天發展史來看,4月24日也是個吉日,30年前的1990年4月24日,著名的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國際衛星標識符:1990-037B)發射升空。

「哈勃太空望遠鏡」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

今年「中國航天日」的活動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

2020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

實話實說,目前中國航天事業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今年有極為重大的任務、但近期又連續爆出重大挫折(其實近幾年多次發射任務也很不順利),不多談了,希望半個世紀前中國第一代航天人開天闢地的輝煌能帶給今天的中國航天一點好運!

我們的徵程是星辰大海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50周年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郵票。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從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升空,將《東方紅》的樂曲從太空傳到了世界各地!我們今天給讀者帶來的中國郵政官方珍藏版郵冊,內含完整大版、首日封 1 枚、極限片 1 枚,收藏價值極佳!點擊文章末尾的「閱讀原文」,即可訂購!
  • 2020年郵票投資必漲: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五十周年
    1970年4月24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東方紅一號」衛星與核彈、飛彈一起,被稱為「兩彈一星」,成為中華民族科技強國戰略的重要標誌,載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冊。2016年3月,經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2020年的「中國航天日」當天,中國郵政將發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郵票一套1枚。
  • 新中國成就檔案: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上圖為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下圖,人們爭相眺望「東方紅一號」通過北京上空(資料照片)。    1965年,中央專門委員會原則批准中國科學院《關於發展我國人造衛星工作規劃方案建議》,該報告計劃在1970年至1971年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進入工程研製階段,代號為「651」任務。
  • 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啥樣?這個展覽有答案
    從中國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到世界首顆連通地球與月背通訊的中繼衛星「鵲橋」;從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到「蛟龍號」、「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從「復興號」高鐵到中國芯「龍芯」……43件(套)展品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史詩中,科技創新這一盪氣迴腸的篇章。
  • 50年前,他們克服重重困難,讓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起「東方紅」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後來,這一天被設為「中國航天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開創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拉開了中國在宇航各領域築基的序幕。
  • 一個明星的誕生|紀念「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中國獨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並成功地進入地球軌道,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此,中國正式跨入航天時代。早在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成功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後不久,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就組織科學家都對人造衛星展開了觀測與探索。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發出了」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很快,中國科學院一些單位就開展了人造衛星技術問題的研究。
  • 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號」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號」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作者 郭超凱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點燃了中國人造地球衛星的星星之火。時至今日,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軌飛行。
  • 星光耀紅東方——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誕生內幕
    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  1970年的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的狂飆中,街頭遊行屢見不鮮,然而4月25日的遊行與以往不同——北京、上海、天津、瀋陽、西安……全國各地,幾乎萬人空巷。因為此前的一天,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在西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呼嘯升空。
  • 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只有20天壽命,如今在運行中?
    經過無數的科學家們的辛苦付出,中國的科技有了起色,並且發展十分迅速。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科學研究範圍越來越大,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先後對太空進行試探性、摸索性的研究。而想要對太空進行探索,一個關鍵的設備就是衛星。為此,中國對人造衛星進行了漫長而又艱苦的挑戰,終于于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為何失去動力50年卻依然在軌運行
    近日,構成我國北鬥系統的最後幾顆衛星成功發射上天,我國的北鬥衛星定位系統正式布置完成。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展開了太空競賽,打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篇章,從那時起到現在無數個人造衛星被發射到太空中去。而如今,人造衛星已經不再是是國家之間秀肌肉的工具,而是有了更加實用的多種用途,在地球軌道上進行著自己的工作。
  • 圖憶|「東方紅一號」發射:為主席爭光,讓全球聽得見看得到
    2016年首個中國航天日以「航天夢,中國夢」為主題,同時還宣布了一系列太空探索的新計劃。將這一天定為「中國航天日」,是因為46年前的這天,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拉開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序幕,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世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 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飛天記
    (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攝從首顆人造衛星到一箭三星,從無人試驗飛船到航天員太空出艙,從探測器繞月飛行到月球背面軟著陸……中國航天事業正大步邁向國際最前沿。2020年,北鬥三號有望實現全球組網、火星探測提上日程,中國人認識和探索太空之旅正積蓄力量,向更高目標挺進。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為什麼至今仍沒有墜入大氣層?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意味著我們炎黃子孫千百年來的飛天夢終於從「嫦娥奔月」和「萬戶飛天」的傳說變成了現實。但自1970年成功發射後,東方紅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運行了50年,而且將長期運行下去。那麼為什麼早已沒有了燃料(電池)的東方紅一號衛星還能一直繞著地球運行呢?  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 我國又一衛星發射成功!和50年前「東方紅一號」有淵源
    可以說,中國的衛星事業,在60年前就已經開始打基礎了。中國衛星事業在探索中前進在1958年,中國科學院將發射人造衛星列為當年重點任務後,有人曾提出類似於「大躍進」一樣不切實際的目標,大幹快上,在1959年國慶節就把第一顆國產人造衛星送上天。
  • 中國為什麼要有人造衛星?答案也許就在五十年前的這封信中
    4月24日,我們將迎來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五十周年。走過半個世紀的旅途,前輩們播下的種子已經長成一棵參天大樹。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為起點,我們已經擁有了功能齊備先進的火箭和衛星家族,還成功實施了載人航天計劃、月球探測計劃。空間站、新一代載人飛船和火星探測器也已經整裝待發,即將由新一代大推力火箭送入新的徵程。
  • 難忘東方紅——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五十周年
    今天的2020年4月24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是我們航天人永遠銘記的日子,五十年前的今天,一顆帶著全國人民的希望的東方紅號一號衛星,進入遙遠的太空軌道,那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熟悉的旋律響遍五大洲四大洋,浩渺的天空迎來中國人的聲音。
  •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1970年4月24日,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一次發射成功。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責任編輯:馮開華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壽命只設計了20天,為啥50年了還在運行
    而太空這種人類數千年都沒有涉足過的地方自然能激起人類無窮的好奇心。因此現在世界上,只要有實力的國家基本都在太空探索上有所建樹。現目前,人類探索太空最常規的手段就是發射人造衛星。在上世紀的美蘇冷戰期間,蘇聯因為太空競賽向太空發射了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這次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力是極為龐大的,就連我國也開始了探索太空的步伐。
  • 50年前,人造衛星"東方一號"成功起飛,如今被人遺忘卻永不隕落?
    已經過去了五十年,雖然《東方紅》音樂早已停止了播放,但是「東方紅一號」依舊在空間軌道上運行著。那「東方紅一號」失去動力已經高達五十年,它為什麼還能「永不落」呢?「581任務」的遺憾如果生活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那麼大家一定會知道「581任務」和「651任務」。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設計壽命僅僅20天,為何50年了還在飛?
    但隨著科技發展,人類已經實現了自己夢想,而且還有幾位太空人真正到過太空,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開始了瘋狂的軍備競賽,1957年蘇聯製造的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順利進入太空,這是人類在航天技術上的裡程碑。十三年之後,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近進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