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人造衛星"東方一號"成功起飛,如今被人遺忘卻永不隕落?

2020-08-28 縹緲孤史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人們能有幸天天聆聽一個月的《東方紅》應該也算是一件值得驕傲和永遠銘記的事情吧。已經過去了五十年,雖然《東方紅》音樂早已停止了播放,但是「東方紅一號」依舊在空間軌道上運行著。那「東方紅一號」失去動力已經高達五十年,它為什麼還能「永不落」呢?

「581任務」的遺憾

如果生活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那麼大家一定會知道「581任務」和「651任務」。當時的中國剛建國十幾年,基本還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滿足所有國人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是個問題,更何況發展科研事業了,根本就是無暇顧及。但是這個任務就是在世界整體局勢的情況下被緊急成立並且最終成功實現了。

直到1957年蘇聯先將人造衛星發射成功,成為了將世界首顆人造衛星發送成功的國家,然後美國緊隨其後讓1968年「探險者一號」衛星也成功的在太空定居。

中國政府在此時開始上了心,因為之前的歷史經驗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任何事情都不能坐以待斃,如果自己不進步,那就相當於是落後,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就在這種世界局勢下,中國緊急啟動了「581計劃」,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勁夫關注一切國家與衛星的相關情況。隨後在1958年年初,「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中國近代氣象學家」竺可楨、「兩彈一星元勳」趙九章聯名向中央上述,自告奮勇的決定我國也開展人造衛星的研究。

經過長達半年之久的深思熟慮,國家領導人決定我國也要和蘇聯以及美國一樣製造人造衛星,並且將其成功送上天,此項目便被定為「581任務」。此言一出人心振奮,真的是能有能力的付出全部的能力,沒能力的付出百分之百的真心,每一個中國人都在為新中國的強大而竭盡所能。

但是這條路卻真的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好走。在趙九章團長的帶領下,中國科學院的高空大氣物理代表團對蘇聯進行了長達二個多月的考察,回來卻是「備受打擊」。因為發射人造衛星是一項要求綜合技能極其強大的工程,技術的複雜程度完全是無法想像,憑著中國當時的技術根本不可能達到發射衛星的基本要求和條件。無奈之下,581任務還沒開始就被擱置了

「651任務」圓滿成功

直到幾年後,在1964年中國的經濟形勢有了明顯的上升態勢,在技術發展方面也是有了很大的進展。當時派遣到國外留學的學生很多也都已經學成而歸中程飛彈的發射成功更是給了我國很大的信心,堅信我國已經具備了發射人造衛星的能力。於是,「651任務」成功誕生,接替「581任務」未實現的夢想

這次的「651任務」完全是中國政府的重中之重,並沒有像幾年前的「581任務」一樣沒有做足充分的準備的統籌。從計劃文案到通過審批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隨後就是在1968年到1970年對人造衛星的大調整時期——由錢學森擔任第五研究院院長,孫家棟擔任衛星技術的總負責人,期間成功發射了供試驗使用的兩級火箭更是給了大家堅定的信心。

終於在1970年4月24日,運載火箭「長徵一號」和衛星「東方一號」成功於酒泉衛星發射基地起飛。十分鐘之後便確定衛星一直是順利的進入了軌道運行。

也就是此時,讓中國引以為傲的《東方紅》歌曲傳遍了世界各地,這同時也標誌著中國成為了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的第五個獨立研發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五十年「永不落」

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了五十年。在這五十年的時間中,我國發送的人造衛星也不計其數,或許「東方紅一號」早已被人們遺忘,但是它絕對沒有「煙消雲散」——五十年還依舊位於太空「永不隕落」,這到底是有什麼奇特之處呢?

首先在太空和在地球不同,大家都在物理課上學過——地球上是有地心引力的,還要感謝被牛頓發現的那個蘋果。在太空基本沒有什麼「重力」的限制,空無一物的太空宇宙沒有什麼外在因素的幹擾,所以太空飛行器只需要憑藉著能量守恆定律就可以一直保持著自己原有的運動軌跡狀態,也不需要什麼的外在動力輔助。

即使是如此,但是千防外防還是不能做到完全的抽離狀態,因為太空宇宙也是有大氣的,所以在軌道上運行的太空飛行器還是會和地球的大氣發生著密切的接觸和摩擦

力與力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難免會產生摩擦力,日積月累的摩擦終究是會使衛星的運行速度減緩,最後就是因為衰減和墜落的結果。

正是因為考慮到了這一點,東方紅一號在發射前夕,科研院士們早就做好了精準的計算和測試。在一百公裡以上的高度,大氣就會變得異常稀薄,雖然是不能繼續為航空器提供動力,但是也不意味著根本就沒有大氣的存在。

按照這個距離計算發射,自然會減少一定的大氣摩擦。目前,「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近地點高度高達439公裡。同時,東方紅的軌道設計呈現出一種異常的橢圓形設計,更是減少了很大程度上的大氣與衛星之間的摩擦程度

在設計的時候,「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直徑長度只有一米,並且沒有太陽能板的存在,所以它只能依靠自身所安裝的電池。雖然設備有些簡陋,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衛星依舊能被成功發射也是一件很令人讚嘆的事情。

更重要的事情是我國算是「因禍得福」——因為沒有太陽能板,雖然運行的供電時長大大減少,但是迎風面積也大大減少,所以減少了更多的摩擦力。綜上所述,東方紅一號」衛星之所以能長久不息的在軌道中一如既往的運行,並且還將長久的運行原因正是在此。

「東方紅一號」的成就標誌著我國早已成為了實實在在的「東亞雄獅」。中國紅,東方紅,屹立在世界東亞的中國再也不會落後於世界,未來只會做亞洲的代表國、世界的先行者!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東方紅一號還在軌運行,失去動力50年,它為何「永不落」?
    但當東方紅1號升空之後,它的銀鋅電池使它在宇宙中工作了28天,按理說沒有了能量的東方紅1號衛星應該會很快的墜入地球,但讓人意外是如今已經過去了50年的時間,東方紅一號在能量耗盡之後並有墜落在大氣層中,而是繼續飛行。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為什麼至今仍沒有墜入大氣層?
    而東方紅一號的升空,同時也令我國的航天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裡程碑,成為了蘇、美、法、日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且成功發射了人造衛星的國家。但自1970年成功發射後,東方紅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運行了50年,而且將長期運行下去。那麼為什麼早已沒有了燃料(電池)的東方紅一號衛星還能一直繞著地球運行呢?  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 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號」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號」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作者 郭超凱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點燃了中國人造地球衛星的星星之火。時至今日,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軌飛行。
  • 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設計壽命僅僅20天,為何50年了還在飛行
    很早以前人類就有征服星辰大海的夢想,而如今這個夢想也變成了現實。當人類研製出第一顆人造衛星,並成功發射以後,我們終於知道了地球原本的模樣,也知道了和浩瀚的宇宙相比,地球只是一顆非常渺小的星球。
  • 50年前,他們克服重重困難,讓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起「東方紅」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後來,這一天被設為「中國航天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開創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拉開了中國在宇航各領域築基的序幕。
  • 彈指五十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此正式加入了「太空俱樂部」。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搭載著「東方紅一號」衛星從中國西北部的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48分,星箭分離,衛星進入預定軌道。21時50分,中國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聲音清晰宏亮。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設計壽命僅僅20天,為何50年了還在飛?
    但隨著科技發展,人類已經實現了自己夢想,而且還有幾位太空人真正到過太空,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開始了瘋狂的軍備競賽,1957年蘇聯製造的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順利進入太空,這是人類在航天技術上的裡程碑。十三年之後,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近進入太空。
  • 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只有20天壽命,如今在運行中?
    為此,中國對人造衛星進行了漫長而又艱苦的挑戰,終于于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此消息一出,可謂舉國同慶,中華兒女都在為中國科技的發展歡呼雀躍。可是令人感到費解的是,當時科學家對東方紅一號的研發設想是只有20天的壽命,而時隔50年後的今天,東方紅一號依然在太空中運行,這又是怎麼回事?
  •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設計壽命只有20天,為何50年了還在運行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一事件標誌著中國成為了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且成功發射了人造衛星的國家。說起來,東方紅一號的設計壽命只有20天。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50周年
    2020年中國郵政發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從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升空,將《東方紅》的樂曲從太空傳到了世界各地!我們今天給讀者帶來的中國郵政官方珍藏版郵冊,內含完整大版、首日封 1 枚、極限片 1 枚,收藏價值極佳!點擊文章末尾的「閱讀原文」,即可訂購!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壽命只設計了20天,為啥50年了還在運行
    看到這想必大家都很驚奇,畢竟東方紅一號可是在五十年前就上天了,至今都還飛在天上。所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設計壽命只有20天,為何50年了還在運行?當年最先進的人造衛星基本都用上了太陽能電池,也就是現代人造衛星上經常出現的那個「小翅膀」,但是我國還是選用了普通電池的設計。
  • 我國又一衛星發射成功!和50年前「東方紅一號」有淵源
    人造衛星2020年7月5日7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六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可以說,中國的衛星事業,在60年前就已經開始打基礎了。中國衛星事業在探索中前進在1958年,中國科學院將發射人造衛星列為當年重點任務後,有人曾提出類似於「大躍進」一樣不切實際的目標,大幹快上,在1959年國慶節就把第一顆國產人造衛星送上天。
  • 一個明星的誕生|紀念「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中國獨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並成功地進入地球軌道,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此,中國正式跨入航天時代。早在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成功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後不久,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就組織科學家都對人造衛星展開了觀測與探索。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發出了」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很快,中國科學院一些單位就開展了人造衛星技術問題的研究。
  • 走向宇宙的歷史——從1957年前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說起
    推進火箭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於是,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在蘇聯發射成功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之後的幾年,航天科技迅速發展,在1961年4月12日,東方一號起飛了,它帶著蘇聯空軍少校加加林進入了宇宙。
  • 文革時期成功發射的長徵一號震驚世界,中國航天事業到底有多難?
    「對於一個新型火箭來說,這個速度很快」,但是同樣的「中國速度」在我國航天人身上已經屢見不鮮了,大家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剛看見立項的新聞,結果「沒幾天」就成功升空的航天奇蹟。在世界的另一邊,某些國家似乎有了對中國航天的「新的不安」,事實上這種「不安」早就在上個世紀開始了,面對種種航天技術封鎖,中國航天人不僅沒有被困難打倒,反而「越跑越快」,最令人心想深刻的還是1970年那件讓整個西方媒體「難以置信」的航天大事——長徵一號成功發射。
  • 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飛天記
    (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攝從首顆人造衛星到一箭三星,從無人試驗飛船到航天員太空出艙,從探測器繞月飛行到月球背面軟著陸……中國航天事業正大步邁向國際最前沿。2020年,北鬥三號有望實現全球組網、火星探測提上日程,中國人認識和探索太空之旅正積蓄力量,向更高目標挺進。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隆重紀念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
    中國日報4月21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中國正式開啟了太空時代。50年後,2020年4月2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專題座談會,隆重紀念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
  •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設計壽命僅20天為何至今仍在飛
    在美蘇爭霸時期,人類的航天工業取得了重大突破,人造衛星飛出了大氣層。走出來宇宙探索的第一步。在上個世紀,中國的航天工業建設完成了大步前進,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被成功研製出來。可是其設計壽命只有短短的20天,可為何東風紅一號到如今都還在軌道上飛行呢?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為何失去動力50年卻依然在軌運行
    近日,構成我國北鬥系統的最後幾顆衛星成功發射上天,我國的北鬥衛星定位系統正式布置完成。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展開了太空競賽,打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篇章,從那時起到現在無數個人造衛星被發射到太空中去。而如今,人造衛星已經不再是是國家之間秀肌肉的工具,而是有了更加實用的多種用途,在地球軌道上進行著自己的工作。
  • 東方紅一號飛了50年,燃料早就用完,為什麼還不會掉下來?
    ​50年前的今天,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飛上太空,由此掀開了我國太空探索的大幕,成為我們偉大太空夢的新起點。此後,我國又發射了一系列的人造衛星,把航天員送上太空,還把探測器送到月球上。東方紅一號的設計壽命為20天,它在太空中出色地完成了預定任務,工作時長達到了2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