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航天精神」 逐夢星辰大海

2020-12-04 陝西法制網

一枚枚長徵火箭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一次次騰空而起,在這裡踏上了問鼎蒼穹的宇宙航程。從「兩彈一星」的偉大創舉,到「天宮」攬勝、「嫦娥」奔月,再到「北鬥」指路、「長五」飛天……中國航天事業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航天精神的堅定支撐。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航天精神一以貫之、歷久彌新。銘記「東方紅一號」的歷史,傳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航天夢也是強國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砥礪前行。「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這是今年航天日的主題。無論是「奔月」還是「天問」,要擁抱星辰大海,一代代航天人凝聚的航天精神將永續傳承。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從起步到騰飛,實現了巨大的跨越。以錢學森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嘔心瀝血,為航天事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1970年4月24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東方紅一號」橫空出世,無線電波編碼播發《東方紅》樂曲響徹雲霄,響徹寰宇。「東方紅一號」衛星仿佛一粒火種,讓全世界聽到了中國的聲音,中國人從此打開了通向太空的大門。1984年4月8日「東方紅二號」發射成功,並經過複雜的變軌過程後定點於東經125度上空,開啟了中國的通信衛星時代。1988年,風雲一號A星發射,拉開中國氣象衛星系列的大幕;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順利升空,中國航天員首次叩訪太空;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準確入軌,千年奔月夢圓;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在幾十年的接續奮鬥中,中國航天人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取得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54次壯麗騰飛,將中國人的衛星導航系統從夢想步步變為現實。群星閃耀、彪炳史冊。50載風雨兼程,50年逐夢星辰,在邁向航天強國的徵程中,「東方紅一號」已不僅僅是一顆衛星的名字,它更多地凝聚著一個民族厚重的精神,承載起了一個國家的榮譽。中國航天事業也將繼續書寫新的輝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篳路藍縷、攻堅克難,體現的是一脈相承的偉大民族精神。擊破萬裡蒼穹,目標星辰大海。老一輩航天人秉承信念、發揮智慧、忘我奉獻,使中國航天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他們為國爭光的信念、自力更生的豪情、大力協同的意識和百折不撓的精神,依然激勵著我們。我們將努力踐行投身航天事業的初心和使命,創造出無愧於黨和國家、無愧於時代和民族的新業績。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從青絲變白髮,也看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中國航天,他們一棒接著一棒,為夢拼搏奔跑向前。他們所凝聚的精神力量和不斷豐富的精神內涵,早已融入航天人的血液,塑造著新的一代代航天人。勇於攀登、彪炳史冊,叩開了通向宇宙的大門,中國從此進入航天時代。中國航天事業豎起座座豐碑的同時,也鑄就了航天人引以為傲的「兩彈一星」精神、「東風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正是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一條綿延不絕的精神紐帶,串聯起中國航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櫛風沐雨、披荊斬棘,體現的是奮鬥不止的深厚愛國精神。宇宙奧秘無窮,星空浩瀚無邊,向著星辰大海不斷進發。傳承航天精神文化財富,發揚老一輩航天人的優良傳統作風。事不避難、義不逃責是航天事業永續發展的根基和動力;熱愛祖國是航天精神的核心要素。航天人的無私奉獻和辛勤付出令人敬佩,他們是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的強大精神支柱。每一個中國人都要珍惜每一個崗位、每一種經歷,把握現在、專心專注,仰望著浩瀚的星空,唯有如此才能收穫人生的精彩。中國人民都擁有一顆愛國之心,團結之心,堅強之心。中華民族是了不起有智慧敢拼搏的英雄民族,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堅信勤勞的中國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一定會戰勝一切困難,我們的祖國會越來越好,更加繁榮富強,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向著星辰大海不斷進發。

追昔撫今、展望未來,體現的是艱苦卓絕的無私奉獻精神。逐夢的徵途漫長修遠,追趕的腳步永不停歇。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是航天人的真實寫照。一次次用百折不撓的毅力,擦亮了印在運載火箭上的「長徵」名片。復興路上的溝溝坎坎,不斷碰到新問題、遭遇新挫折、迎來新挑戰。堅定的邁過去,必會迎來一片坦途!心中只有星辰宇宙的人,註定被人仰望。廣大青少年要樹立遠大理想,崇尚探索創造,讓科技之樹,根深葉茂,碩果纍纍。圖宏偉如畫,前景廣闊可期,使命光榮在肩。我們要再接再厲、苦幹實幹,更加團結、信心百倍地朝著既定目標奮力前行。仰望星空,傳承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航天路上追夢前行!譜寫了萬眾一心、團結奮進的時代凱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逐夢星辰大海。

作者:陝西省鳳翔縣紀委監委 董曉龍

責編:陝西法制網 鄭黎波

值班主任:姚啟明

相關焦點

  • 從《天問》說起,看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和航天精神
    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堯執政後,命羲氏和和氏"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即弄明白日月星辰的運轉情況,制定曆法,告訴天下百姓按照宇宙的科學規律去生活和生產。為了完成這個任務,他又先後任命了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別定居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全方位地觀察和記錄日月星辰的運轉情況。
  • 目向星辰,腳踏實地——百年李錦記逐夢航天,聚力前行
    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今年「中國航天日」的主題為「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旨在紀念「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等航天精神,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在開啟星辰大海的徵途上,與世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 星空浩瀚 追夢不止——黨報人與航天人共話航天精神
    「這些年,中國航天人太拼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01指揮員胡旭東感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就是載人航天精神。」神舟九號航天員、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說。2020年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升空50周年,也是中國航天濃墨重彩的一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拉開序幕;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中國開始火星探測之旅……10月12日,「人民日報進航天」雲中版活動推出,黨報編輯記者連線航天人,共話飛天夢想,共敘航天精神。
  • 弘揚探月精神 築夢航天強國
    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秉持初心,堅定信念,猶如戰馬一路披荊斬棘,一路高歌猛進,不斷追逐著屬於自己的飛天強國夢。逐夢而行,開啟飛天攬月的探索之旅。偉大事業源於夢想。從遠古的嫦娥奔月傳說,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航天始祖」萬戶,中華民族的飛天夢已延續千年,人們早已無法滿足於立足地球仰望星空的幻想。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綜合國力的提升,逐夢探月逐漸由夢想變為了現實。
  • 浙大楊衛院士帶你走進星辰大海
    浙大楊衛院士帶你走進星辰大海 2020-04-25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航天夢·中國航天科技展成都站丨58.3米巨型長徵火箭空降成都
    人類的終極浪漫就是共赴星辰大海日月星辰,流連轉換除了想像的造物,還有什麼能讓我們感受來自太空的訊息,讓思想脫離地球引力,漫遊在美妙的太空?——「從太空遨遊歸來的宇宙飛船可以」「航天夢·中國夢」,準備好逐夢航天了嗎?
  • 吳偉仁:發揚探月精神 建設航天強國
    &nbsp&nbsp&nbsp&nbsp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偉仁:&nbsp&nbsp&nbsp&nbsp我的發言題目是:發揚探月精神 建設航天強國。
  • 張楠:不斷逐夢,再次助力嫦娥奔月
    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將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是我國探月工程乃至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與大海
    千年天問今朝起,夢灑九州探穹宇在「長徵5號」遙四千噸推力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滾滾濃煙中,「天問一號」突破天際,帶著繞、落、巡的探索任務,直奔 6000 萬公裡外的紅色星球而去!>可以說,星辰大海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永恆的謎題和嚮往
  • 胖五發射成功 太空逐夢 VR體驗館航天航空主題引熱議
    胖五發射成功 太空逐夢 VR體驗館航天航空主題引熱議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立項於2006年10月。歷經十年攻關,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遙一首飛,但首秀之旅磕磕絆絆,點火發射多次推遲,不過最終還是成功將實踐十七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中國科技館開展「探索太空,逐夢航天」中國航天日主題教育系列活動
    為迎接「中國航天日」,中國科技館與中國宇航學會開展了「探索太空,逐夢航天」中國航天日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內容包括展品競技、DIY動手做、互動輔導、科學表演四大類十餘個項目,其中製作火星車、與專家「面對面」交流航天科技熱點、體驗太空行走等吸引了大批小觀眾參與。
  • 近距離分享中國「逐夢航天」的故事!
    10月16日,「同抒航展情,助力中國夢」——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澳門回歸20周年系列活動首站在深圳大學舉行。劉洪一對戚發軔院士及其團隊的來訪表示歡迎,並介紹了我校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相關學習實踐及成果,希望我校能進一步與航空航天等各個學科領域的團隊展開合作。下午,「同抒航展情,助力中國夢」主題科普講座在我校匯星樓一號報告廳舉行。
  • 中糧福臨門、中糧家佳康和長城葡萄酒聯合打造航天主題快閃店,助力...
    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探索,從古老的神話故事,到正在有序進行的中國探月工程,逐夢航天之路從未停歇嫦娥五號即將踏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的最後一步「回」,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攜帶月壤返回地球,刷新中國航天史。逐夢月球 感受航天科技魅力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進步離不開航天人的拼搏奮鬥,航天精神也激勵著全體國人學習奮進。
  • 讓「基站」上太空,星辰大海我們來了
    當我們的目光聚焦在地面上的5G基站建設時,是否會抬頭看看天空,那裡容納著很多人的夢,也容納著另一種形式的「基站」。人類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虹雲工程」作為中國航天科工五大商業航天工程之一,計劃發射156顆衛星,它們在距離地面1000公裡的軌道上組網運行,致力於構建一個星載寬帶全球移動網際網路。
  • 返回艙、艙外航天服……快來看看中國航天成就展都有些啥
    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賓  攝製。)  星辰在線4月24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夏曉瀾 劉賓)4月24日,2019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暨中國航天大會開幕式在湖南長沙舉行。4月23日至4月29日,「航天放飛中國夢」——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航天成就展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向廣大市民開放。
  • 逐夢航天!明天,海澱融媒邀您一起見證歷史!
    不懈探索太空、遨遊宇宙仍在勇敢逐夢航天觀看直播相約航天夢明天
  • 繼承和發揚「新時代北鬥精神」
    也鑄就了「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鬥精神」。這鼓舞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要繼承和發揚「新時代北鬥精神」,為中華之崛起奮勇前行。弘揚北鬥精神,要激發砥礪前行的銳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立,是在陌生領域從無到有進行的全新探索,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區域到全球的發展歷程,是中國一代代航天人不懈探索、砥礪前行,銳意進取,在繼承前輩奮鬥基礎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創造新成績,呈跨越式發展的結果。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也要時刻學習、保持這種砥礪前行的銳氣,奮勇爭先。弘揚北鬥精神,要增強自主創新的志氣。創新沒有止境,夢想沒有極限。
  • 載人航天精神的由來與發展
    1992年9月21日,我國航天事業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載人航天工程,匯集了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新技術,具有極高的風險性和挑戰性,不僅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科技實力做支撐,還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來推動。在攀登這座現代科技高峰的徵程中,傳統航天精神被繼承和發揚,鑄就了新的載人航天精神。
  • 從《白晝流星》到中國航天50年:所有星辰大海,都與你息息相關
    中國從未停止探索外太空的腳步;而徵途,正是星辰和大海!東方紅髮射後,中國的航天事業始終在進步,但受限於大環境,直至1999年才實現了又一次偉大的突破。歷經29年的厚積薄發後,1999年第一艘太空飛船「神舟一號」成功衝出大氣層,開啟了中國航天的新徵程。
  • 讀懂載人航天精神中的「特別」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重大戰略決策以來,廣大航天工作者心懷偉大夢想,接續迎難前行,讓「長徵」「神舟」「嫦娥」「天宮」等,一次次進入公眾視線,一次次刷新中國高度,不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更培養和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偉大載人航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