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了!不是隊長我上膨脹上天了,而是在昨天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顆自主打造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上天了!
真是激動的心,顫抖的手,心裡想著來口酒,就倆字,激動!
2020年,無論是好的壞的,我們見證了很多歷史,但毫無疑問,這次見證的歷史是未來值得子孫後代引以為豪的歷史——中國,終於向著火星邁出了第一步!
千年天問今朝起,夢灑九州探穹宇!
在「長徵5號」遙四千噸推力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滾滾濃煙中,「天問一號」突破天際,帶著繞、落、巡的探索任務,直奔 6000 萬公裡外的紅色星球而去!
而在遙四飛行了 2167 秒之後,探測器和火箭分離成功,太陽能帆板展開正常,就像各種宇宙航天的科幻電影一樣,「天問一號」完成了它的第一個任務:入軌!
7 個月後等「天問一號」到達火星附近,減速剎車完成對火星捕獲,如果能成功著陸就是血賺,若還能進一步巡視,中國航天這次嘗試值得我們吹它 30 年!
說了這麼多「天問一號」本身,我們好像忽略了這次的目的地,那個紅紅的星球——火星同學,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
不詳熒惑
早在 2300 多年前,屈原仰天長嘆,以《天問》提出了 177 個問題,闡發了對宇宙萬物的哲思。當然,這也是本次「天問一號」名字的由來,2013年的時候從 3 萬多個名字中,經過了 300 多萬票的抉擇的結果。
可以說,星辰大海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永恆的謎題和嚮往。
而我們的火星同學呢,估計是人類除了日月之外,最早注意到的天體了,誰讓它紅紅的造型那麼別具一格呢~
數千年來,中華民族仰望星空,對那顆不斷移動的紅色行星充滿著好奇,火星同學在古代被稱為「熒惑」,因為它「瑩瑩如火,離離亂惑」,飄忽不定的。沒錯,早在春秋戰國之時,「熒惑」就常常出現在諸子百家的記載當中,後來被叫做火星,成為五行當中「火」的代表。
可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紅色的火星都被認作是戰爭、死亡的不詳代表。
火星同學在東方還有「罰星」之類的充斥著不詳的外號,與之匹配的是熒惑守心這樣的天文現象,更是被古人視為最兇的天象。
古人固執的認為,每當發生熒惑守心,這個王朝就往往會發生不幸,由此還引發了不少歷史醜聞,像《漢書》就有記載,漢成帝在位時出現了熒惑守心的天象,預示著這個王朝將發生不詳,漢成帝逼著丞相翟方進以自殺阻擋不詳發生。
於是翟方進也成為了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因天變而死的丞相,更令人沒想到的是,次月漢成帝還是暴崩而亡,更加坐實了熒惑之災。
無獨有偶,雖然當時地球兩端的文明還沒有交匯,但地球的另一端的古希臘就以戰神 Ares(阿瑞斯)為其命名的,後來則是以羅馬版的戰神 Mars(馬爾斯)的名字沿用至今。
連帶著火星同學的兩個小跟班,火衛一和火衛二也以戰神的兩個兒子的名字命名,被稱作「害怕」和「恐怖」。
初探火星
我們人類並不滿足於用肉眼遠遠的觀察這顆不詳之星,17世紀望遠鏡的出現,給人類的探索帶來了新的可能,這個時間點的世界舞臺的中心毫無疑問在西方。
187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斯基亞帕雷利用望遠鏡觀測火星,並繪製了第一張廣為後人認可的火星地圖。
雖然在此之前的幾十年中,也曾有過多個版本的火星地圖,但從未有過如此清晰具體的勾畫,究其原因,是因為那一年的太陽、地球、火星一線時,火星從未如此接近地球。
天時、地理、人和,才有了對火星理解的質的突破。
火星疑雲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隨著對火星的觀測,本該對它的了解越來越深刻才對,可當時落後時代的科技和一大批富有想像力的天文學家把歷史帶進了溝裡。
隨後百年間,就像美國天文學家羅威爾所宣稱的,火星地圖上的細線,是「火星人」所開掘的運河一樣,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火星人」的存在。
即便後來被證實火星運河只是人類的「視錯覺」,但百年遺留的火星傳說也逐漸流傳開來。
1938年,二戰的前一年,美國的一個著名的媒體人,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現場直播了一個廣播劇,就是當時火星人被深深印在腦子裡的表現。
這個廣播劇名字就叫《火星人入侵地球》,這個天才媒體人利用情景導入的方式,開場就是偽新聞報導,廣播中說許多地方都將迎來火星人的入侵,成為廢墟,真真假假中,引起了近百萬美國人的恐慌(誰能想像恐怖的二戰就發生在第二年呢)。
航天探索
人類對火星的探測從來沒有停下腳步,上個世紀的美蘇冷戰中的太空競賽,更是開啟了火星的航天探索時代,60 年來這顆紅色的星球真實面目才逐漸被人類揭示。
人類火星探測的開端是1962年11月前蘇聯發射的「火星1號」探測器,可是它在飛離地球 1 億公裡時與地面失去了聯繫,並從此下落不明。
前蘇聯老大哥都勇敢的做出嘗試了,美國當然也不甘示弱,1964年 NASA 一口氣先後發射了「水手3號」和「水手4號」,哥哥 3 號機在發射階段就困難百出,卻為弟弟 4 號機試出了正確的道路。
「水手4號」成為人類第一個飛近火星,從距離火星 1 萬公裡處拍攝並傳回 22 幅火星照片的探測器。
這一次飛掠火星的成功,也被看做是美國航天競爭的成功,更徹底打破了「火星人」存在的傳聞,讓人類真正認識到火星的荒涼和沉寂。
而人類的野心絕不停留於此,不光美國政局迫切的想證明自己的強大,脾氣暴躁的前蘇聯老大哥也絕不想落後半點,於是在1971年發射窗口期,美蘇先後發射了 5 顆火星環繞器。
當時情況有多緊張我們是體驗不到了,歷史留下的最終的結果是1972年,美國「水手9號」沿火星外層空間軌道飛行,成為火星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類擁有了長期觀測火星的能力。
一兩次的失敗哪能讓前蘇聯認慫啊,你能環繞探測,我就要將探測器送到地面,於是就有了1974年前蘇聯宣稱的「火星6號」和「火星7號」探測器的著陸。
但是令人困惑的是探測結果並沒有公布,是打臉的問題還是另有隱情我們就不知道了。
僅僅過了一年,NASA 就趕緊發射了「海盜1號」和「海盜2號」,並利用傳統的降落傘和推力反衝的著陸方式成功踏上了火星,這是人類最先著陸火星並成功探測的兩個探測器。
這也標誌著美蘇冷戰中太空爭奪戰美方的全面勝利,對人類而言,更是積攢了無數寶貴的經驗和資料,我們離火星又近了一步。
高潮過後又是平淡,美蘇兩國也不再去爭奪火星的所有權,漸漸沉寂。可是隨著技術更新換代,NASA 又發射了一顆「火星全球勘探者號」環繞器,收集了諸多火星地形數據。
探索之難
可別光看到了他國的成功,就忽略了探索火星之難。美國和前蘇聯可是為了探索火星支付了足夠多的學費。
在美蘇競爭之後的幾年裡,世界和平,沒有交過學費的日本(1998年「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和歐洲各國(2003年「獵兔犬2號」登陸器和「火星快車」探測器),甚至後來的俄羅斯(2011年「福布斯-土壤」和搭載的「螢火一號」)都紛紛嘗試在火星航空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但毫無疑問,幾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要說探索火星哪裡難,隊長總結了三個難點:
天時地利:火星哪裡是你能說去就去的地方,像之前太陽、地球、火星一線的時候便於觀測一樣,人類還需要一個最佳的發射窗口期,利用拋物線將探測器「甩」到火星,而這個窗口期需要26個月。
漫漫長路:地球和火星的距離最近也有 5460 萬公裡,這可不是地月這種「小」距離,探測器沿拋物線軌道就需要 7 個月,途中還需要多次修正,這種宇宙中的高爾夫可不是誰都能打的。
黑色七分鐘:火星那稀薄的大氣,在降落過程中可需要探測器在 7 分鐘內將速度從時速 2 萬公裡降至 0,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成功的一次探索,不單單需要一個國家強大的工業實力去支撐,更需要交夠足夠多的學費試錯,所以這次「天問一號」的起航,就是我們渴望未來的偉大嘗試!
探索之意
火星這個地球的鄰居,是在太陽系四顆類地行星中環境最像地球的一顆,充滿鏽跡的紅色世界和充滿海洋的藍色世界命運沒準早已相連,自古紅藍出 CP,這可不是瞎說。
對火星的探索也絕不是毫無意義,地球生命誕生時的記錄早已被自然活動抹掉,而火星這個缺少板塊構造的地方,地表幾乎未曾改變過,探索它,何嘗不是在探索生命的起源呢。
探索宇宙,重點並不是我們最終可以得到什麼,而是在路上我們可能獲得些什麼。
探索宇宙與探索真理何異,從來沒有徒勞一說,從我們人類選擇點亮火把的開始,我們就走上了探索自然,探索真理的道路。我相信火星一定不是終點,而是新的開端。
所以探索火星意義重大,它代表著人類走出地球這個新手村,邁向宇宙的第一步。我相信人類不會永遠在地球搖籃中生存,我們未來終將是星辰大海。
結尾
前有美國單方面要求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後有中國「天問一號」點火成功,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太空屬於是全人類的,我們以開放的姿態歡迎尋求各國合作,迎來的卻是不信任與技術封堵,甚至是蔑視。可中國向來都是在困難中尋找方法,做出成績。
我相信對中國航天人來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都說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我們的「天問一號」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中國在探月工程結束後,將向更難、更遠的火星發起挑戰,誰知道這是不是新的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呢。
我們將懷揣夢想,帶著人類的勇氣、智慧和決不放棄的探索精神向火星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