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東:「一口氣」領中國邁向星辰大海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電 題:南仁東:「一口氣」領中國邁向星辰大海

  中新社記者 周欣嬡

  「南老最讓我佩服的,就是他那口『民族志氣』,有了這口氣,他仿佛就能踏平一切艱難險阻。」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17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現場,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如是說道。

  2017年9月,FAST工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因病逝世,享年72歲。為銘記其在巔峰時毅然歸國,為中國天文事業作出突破性貢獻,南仁東獲頒「2017全球華僑華人新聞人物」,周德進代為領獎。

資料圖:1月10日,由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僑網承辦的「2017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圖為國僑辦宣傳司司長許玉明為獲獎人致頒獎詞,並為南仁東代表、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頒獎。

中新網

記者 富宇 攝

  1993年,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在日本東京召開。與會科學家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

  時任日本國立天文臺客座教授的南仁東已在國際具有相當影響力,他明白此舉對國家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意義。於是,南仁東向國內同仁說:「咱們也建一個吧。」

  「那時的中國,無論財力還是科技支撐能力,都完全不具備建造射電望遠鏡的條件」,周德進告訴記者,「當時也沒有人相信,中國能做成這件事」。

  FAST的理想建造地,是大山深處遠離電磁幹擾的山谷窪地,對地形地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等有極高要求。為尋找合適臺址,南仁東花費十二年光陰,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扎進中國西南部一座又一座大山,足跡遍布荊棘叢生的無人荒野。

  由南仁東帶領的FAST建設團隊,是一支包括幾十家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工程企業和上百位科學家組成的千人隊伍。指導理論以外,南仁東還自稱「戰術型老工人」,直接參與一線建設,長期在施工現場與工人一起下工地、爬高塔、睡工棚。

  周德進告訴記者,像FAST這種規模龐大又無經驗可循的重大創新工程,「沒有不拖期的」。但南仁東率領團隊將經費缺口、技術障礙等重重難關一一攻克,令FAST在2016年9月25日落成,與項目批覆的工期分毫不差。

  「南老真正用自己的智慧與人格魅力,團結了國內各行各業的科學家。」周德進說,「習總書記在致FAST落成的賀信裡,勉勵科學工作者要『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這幾條,南老都做到了」。

  周德進透露,FAST雖尚處調試階段,但在試用過程中已一次性發現了幾十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截至目前,已被國際方面認可九顆,「足見其準確性與先進性」。

  南仁東入選「2017全球華僑華人新聞人物」的頒獎詞寫道:「二十四載年華,八千餘日夜,終成觀天巨眼;攻堅克難、矢志不渝,他在天文史上鐫刻新高度。」

  人們不會忘記,「中國天眼之父」如何帶領人們邁向浩浩宇宙中的星辰大海。(完)

相關焦點

  • 奮勇攀登,矢志不渝——「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戴著藍色的安全帽,身穿一件很樸素的薄棉夾克,眼神中寫滿堅定,這是南仁東留給公眾最熟悉的形象。南仁東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也是FAST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
  • 發揚「航天精神」 逐夢星辰大海
    從「兩彈一星」的偉大創舉,到「天宮」攬勝、「嫦娥」奔月,再到「北鬥」指路、「長五」飛天……中國航天事業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航天精神的堅定支撐。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航天精神一以貫之、歷久彌新。銘記「東方紅一號」的歷史,傳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航天夢也是強國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砥礪前行。「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這是今年航天日的主題。
  • 【小康故事】中國天眼:南仁東最好的紀念碑
    它不是知識,它是南仁東精神裡面一種探索的、創造的內在力量——世上一切的發明創造都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是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一書中描寫南仁東奮鬥拼搏的一句話。「但又令人欣慰的是,這項偉大的科學設施,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國際永久編號為79694,『南仁東星』」永遠星光閃耀,為中國和世界的天文學與無法預知的科學發展做出貢獻,使人類在仰望藍天星辰、走進宇宙廣袤世界中投向未來。」王宏甲感慨道。直到中國天眼建成,南仁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才走入大眾視線,他是一個怎樣神秘的人物,又在從事一項怎樣神秘的事業?
  •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與大海
    >可以說,星辰大海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永恆的謎題和嚮往探索宇宙與探索真理何異,從來沒有徒勞一說,從我們人類選擇點亮火把的開始,我們就走上了探索自然,探索真理的道路。我相信火星一定不是終點,而是新的開端。所以探索火星意義重大,它代表著人類走出地球這個新手村,邁向宇宙的第一步
  • 與校長面對面|王宏星:內心閃亮,追尋星辰與大海
    少年的心事,閃光的種子金海實驗學校有一堂特別的「晚課」。課上,師生講自己的缺點,指出彼此的不足,開誠布公,暢所欲言。王宏星說,光明磊落直面問題,才不會陷入問題的漩渦。人內心閃亮之外,王宏星更看重以閃亮的姿態去解決問題,他自己也是如此。
  • 誰在仰望星空——評王宏甲中國天眼《南仁東傳》
    可是,令人非常惋惜的是,為這樣世界性偉大科學工程建設投入20多年心血勞動的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卻在一年後病逝了!但又令人欣慰的是,這項偉大的科學設施,將像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國際永久編號為79694「南仁東星」永遠星光閃耀一樣,為中國和世界的天文學與無法預知的科學發展做出貢獻,使人類在仰望藍天星辰,走進宇宙廣袤世界中投向未來!
  • 中國天眼:「人民科學家」南仁東的漫長沉默
    假如南仁東能夠活到今天,他該如何高興,然而斯人已逝世,我不禁陷入中國天眼往事的沉思與回憶。建設完成的FAST望遠鏡 那是2007年7月,一個初夏的上午,當獲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覆中國天眼FAST工程立項這一重大通知後
  • 【人物】「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這是人類第一次聆聽星空深處的聲音,也使中國射電觀測領先世界20年。它的創造者是中國的天文學家——南仁東。南仁東出生於吉林遼源,以吉林省理科狀元,考入了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後在北京天文臺讀《天體物理》的研究生,曾在日本的國立天文臺擔任客座教授。
  • 南仁東:為「中國天眼」而生
    南仁東生前心心念念的「它」,正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當時罹患癌症的他,惦記的仍是望遠鏡早出成果,以「回饋國家,回饋公眾」。南仁東當年是吉林省高考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後在吉林通化無線電廠工作,後考取中科院研究生,從此奮戰在天文領域。他「一輩子幹成一件事」——擦亮探索和追問宇宙的「天眼」。
  • 中國天眼(FAST)之父——南仁東
    這樣的成功,讓南仁東先生得到了許多國外大公司和天文臺的青睞,他們願意提供更好的設備,和一天頂在國內一年的工資,想讓他留下來,但他還是毅然的返回了祖國。此後南仁東先生還指出了針對UV覆蓋處理方法,後被天文學界的同行廣泛採用。在這之後南仁東先生著手建立起了北京VLBI圖像處理中心,使80年代的中國對國際VLBI數據處理、分析及研究成為可能。
  • 「天眼之父」南仁東:鐵漢也有柔情
    「天眼之父」南仁東:鐵漢也有柔情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共和國榮譽  「你是天的眼,讓我們聽見遠空的呼喚,宇宙因你不再遙遠……」踏平坎坷,22年鑄就大國重器,南仁東在生命最後關頭的奮力一搏,打開了「天之眼」,卻又匆匆化作星辰而去,留下遺詩言志。
  • 人物:南仁東:「天眼之父」也有柔情
    ,打開了「天之眼」,卻又匆匆化作星辰而去,留下遺詩言志。南仁東忍不住敲開中國參會代表的門,「咱們也建一個吧!」當年,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為25米,要建一個500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在全世界都獨一無二。拋開昂貴的造價不說,去哪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啊?在多少人看來,這樣的想法「不可思議」。南仁東卻我行我素。從1994年到2005年的11年間,他坐著綠皮火車,「咣當咣當」一趟趟前往貴州,一頭扎進亂石密布的喀斯特山區。
  • 口中齒舌留香,眼裡星辰大海
    口中齒舌留香,眼裡星辰大海。 2. 心裡有光,慢食三餐。 3. 勇敢是什麼,是我明知道這一頓吃下去會胖,我還是迎頭而上,嘿嘿。
  • 從星辰到大海,遠徵起航的中船防務
    7月23日,海南文昌,胖五(長徵五號)發射成功,把中國&34;火星探測器&34;送上太空。2011年11月9日,中國&34;火星探測器搭載在俄羅斯&34;探測器內部,由俄羅斯&34;運載火箭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點火發射。&34;是&34;的變體,熒惑是中國古代對火星的稱呼。由於天頂號變軌失敗,中國的第一次火星探測嘗試也以失敗告終。
  • 「南仁東」班來了!
    >南仁東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據了解,中國天眼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內,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這一重大工程的落地為貴州高校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被追授「時代楷模」稱號
    南仁東央廣網北京11月19日消息(記者潘毅 劉樂)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建設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南仁東,近日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時代楷模」的榮譽稱號。
  • 時代楷模——用生命鑄就「中國天眼」的科學家南仁東
    央廣網北京11月19日消息(記者潘毅 劉樂)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建設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南仁東,近日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時代楷模」的榮譽稱號。
  • 南仁東:踏過平庸,燃盡一生的中國「天眼」之父
    圖片中的這個老人叫做南仁東,他是中國天文學家、亂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裡,沒有路,只能從石頭縫間的灌木叢中,深一腳、淺一腳地挪過去。皇天不負有心人,這個合適的地方被他找到了——這裡幾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體圍繞,天然擋住外面的電磁波。
  • 南仁東:踏過平庸,燃盡一生的中國「天眼」之父
    圖片中的這個老人叫做南仁東,他是中國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科研之路向來艱辛,他為選址走遍我國西南大山 他一生樸素低調,卻為了FAST高調發聲,對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而言
  • 科學家南仁東教授簡歷資料 「中國天眼」發起人病逝
    天文界一大損失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病逝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齊健、董瑞豐)「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因罹患肺癌、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於15日夜間逝世,享年72歲。國家天文臺16日發布訃告稱,遵其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