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界一大損失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病逝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齊健、董瑞豐)「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因罹患肺癌、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於15日夜間逝世,享年72歲。國家天文臺16日發布訃告稱,遵其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
南仁東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的發起者及奠基人。自1994年起,他一直負責工程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編訂了科學目標,指導了各項關鍵技術的研究及試驗。「中國天眼」工程核心團隊的成員,大部分都是南仁東的學生。
據了解,2016年9月「中國天眼」落成啟用前,南仁東已罹患肺癌,並在手術中傷及聲帶。他患病後依然帶病堅持工作,儘管身體不適合舟車勞頓,仍從北京飛赴貴州,親眼見證了自己耗費22年心血的大科學工程落成。
國家天文臺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正值望遠鏡調試和試運行的關鍵時期,南仁東研究員此時逝世,是「中國天眼」的一大損失,也是中國天文界的一大損失。
得知南仁東逝世,他的昔日同事有的表示,南老師對事業的執著常人無法想像,為後人留下了豐碩成果;有的表示,南老師患病後仍不忘科研事業,從骨子裡迸發出的激情折射出他常掛在嘴邊的「拒絕平庸」。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天文局局長張智勇在1994年工程選址時認識了南仁東。他回憶,南老師長期奔波於北京、黔南、平塘等地之間,平塘縣的幾十個候選臺址他都親自去考察。「沒有路,他就拄著拐杖跟大家一起爬山。一身簡樸的工作服,沒有一點架子。」
「10年之後,南老師所成之大美『中國天眼』必將舉世皆知。」「中國天眼」副總工程師、國家天文臺射電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學家李菂說,猶記早年與南仁東聊天時,他細細解釋望遠鏡之美,其眼神深邃自信。
「中國天眼」坐落於貴州省,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它對宇宙的深入探測,有助於人類加深對宇宙起源和演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