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東離開後,「天眼」怎麼樣了?

2021-01-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資料圖:「天眼」(圖源:新華網)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貴州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43顆脈衝星。

中國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和他的團隊,創造出了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讓中國的天文科研水平持續領先世界20年。2017年9月15日,南仁東因病逝世,享年72歲。

南仁東離開後,「天眼」怎麼樣了?

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在「天眼」看到,南仁東總是「第一個爬上去」的6個支撐鐵塔,如今依舊佇立在那裡,成為這裡的精神標誌。酷暑難耐,遠方眺望「天眼」的觀景臺,站滿了遊客。

這裡打上「南老師」的烙印

張蜀新每天都在用鏡頭記錄著FAST工程的點點滴滴。作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射電天文研究部副主任、FAST工程副總經理,張蜀新曾與南仁東朝夕相處,現在大家使用的南仁東的照片,基本是他拍下的。

張蜀新和他的同事依然在為FAST工程奔走。「遇到困難的時候,許多同事都會說,南老師當時是怎麼說的,南老師當時是怎麼考慮的。」張蜀新說,雖然南仁東離開了大家,但是他在這裡已成為精神象徵,遇到困難後大家總是想起南老師,然後想辦法去解決。

大家忘不了南仁東,因為FAST的每一步都有他的影子。為了FAST工程,南仁東在這片土地跋山涉水、深山奔波12年,從選址、預研究、立項到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到最後的編訂目標,事必躬親。他70歲高齡仍堅守工作第一線,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和毅力為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天眼」望遠鏡不懈努力。

中國科協與中國科學院2017年9月25日聯合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書,學習南仁東敢為人先、堅毅執著的科學精神。

2009年,姜鵬畢業加入了FAST項目組,後來成為了南仁東的助理。現在,他已經成為「頂梁柱」。

現在來FAST考察的人越來越多,姜鵬經常向來賓介紹FAST的情況。7月11日,在一次20多分鐘的情況介紹中,「南老師」的名字在他口中出現了不下10次。

科技日報記者在這裡發現,FAST已深深打上了「南老師」的烙印。

要讓FAST成為一臺好用的望遠鏡

大量的定標工作、高可靠性的設備、精準的時頻系統、電波環境的保護、自動化的控制系統、大數據存儲及後處理系統……如今,FAST工程進入到調試階段,還有許多繁瑣的工作要做。

「望遠鏡的系統功能性整合就是個例子,參與望遠鏡建設的單位不下幾十家,每家企業做完自己的本地調試就算完成本職工作了。」姜鵬說,「其中饋源支撐控制系統就分為5個子系統,而要把這些零碎的各個分系統整合起來是相當繁重的工作。」調試團隊的孫京海和楊清亮在這個時候勇挑重擔,歷時4個月的艱苦奮戰,一行行代碼地修改,終於完成了饋源支撐控制系統的功能性整合。

「以前只要看到南老師在,大家心裡就有底氣。現在我們用南老師在日常工作中教給大家的科學精神、團隊精神去克服難題。」張蜀新說。

張蜀新告訴記者,有一天他正在整理南仁東的圖片、視頻資料,一個小夥子進來了,看了一會照片,說:「我怎麼覺得南老師沒走,只是去出差還沒回來……」

出差,曾是南仁東最日常的工作。

1994年到2005年的11年間,他經常出差來貴州,走遍了上百個窩凼,才為FAST找到一個「安家落戶」之所;

為籌措資金,他經常出差去當「推銷員」,大會小會、中國外國,逢人就推銷中國的大望遠鏡項目;

為了解決FAST建設過程中遇到的諸多難題,他又經常出差到各地……

「南老師敢為人先、堅毅執著的科學精神一直在這裡。」張蜀新說。

每一次向來賓介紹情況,姜鵬都會將自己和團隊的心聲透露出來——

不能忘記的初心:我們要做一臺好用的望遠鏡;

未來美好的願景:希望後來者們用好這個設備;

必須接受的現實:我們也將是過去時……

「期待明年的這個時候,它能成為一臺好用的望遠鏡。」姜鵬說,一部望遠鏡最大的衡量標準就是好用,這也是南老師一生的追求。

專家 點評

南仁東雖已離開,但FAST依然有一塊屬於他的精神領地,共事的同事不時聊起他的往事,新來的同事不時追問他的故事,外界時刻關注他親手打造的「天眼」的最新進展。

在科學的探索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那些在崎嶇的小路上不畏艱險奮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南仁東不同於常人,他幾十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為了心中的信念,甘心壓下身子,在深山老林克服重重困難,一步一步前行;南仁東又和常人無異,他靠雙腳為FAST選址,靠雙手去做試驗,用最「笨」的辦法,開創出了一片新天地。

南仁東雖然離開了,但其敢為人先、堅毅執著的科學精神,在這裡一直傳承著。每一天,FAST都很安靜,科研人員在這裡仰望天空,默默地堅守,探知未知的奧秘。

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希望。我們將仰望天空、腳踏實地,沿著既定的路,一直走下去。

(點評人: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項目經理 嚴俊)

相關焦點

  • 南仁東離開後的FAST世界:同事遇困難時總是想起他
    南仁東離開後的FAST世界  科學精神面面觀  本報記者 龍躍梅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貴州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43顆脈衝星。  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和他的團隊,創造出了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讓中國的天文科研水平持續領先世界20年。去年9月15日,南仁東因病逝世,享年72歲。  南仁東離開後,「天眼」怎麼樣了?
  • 南仁東:「天眼」築夢人
    (原標題:南仁東:「天眼」築夢人)
  • 正能量:令人肅然起敬的「天眼」締造者「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享譽全球的「中國天眼」,也許大家還不夠熟悉是什麼,實際上它就是個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它的口徑之大、靈敏度之高屬於世界第一 ,而綜合性能之強,則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射電望遠鏡的10倍。它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提出的構想,歷時22年建成的。
  • 正能量:令人肅然起敬的「天眼」締造者「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享譽全球的「中國天眼」,也許大家還不夠熟悉是什麼,實際上它就是個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它的口徑之大、靈敏度之高屬於世界第一 ,而綜合性能之強,則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射電望遠鏡的10倍。它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提出的構想,歷時22年建成的。
  • 南仁東:為「中國天眼」而生
    南仁東生前心心念念的「它」,正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當時罹患癌症的他,惦記的仍是望遠鏡早出成果,以「回饋國家,回饋公眾」。南仁東當年是吉林省高考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後在吉林通化無線電廠工作,後考取中科院研究生,從此奮戰在天文領域。他「一輩子幹成一件事」——擦亮探索和追問宇宙的「天眼」。
  • 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2017年9月15日,中國天眼震撼世界時,後方卻傳來了噩耗,南仁東先生與世長辭!22年的信念和熱情,您讓中國睜開了天文學界的「天眼」,而您卻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南仁東先生的不幸逝世是中國天文事業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南仁東先生!
  • 時代楷模——用生命鑄就「中國天眼」的科學家南仁東
    央廣網北京11月19日消息(記者潘毅 劉樂)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建設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南仁東,近日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時代楷模」的榮譽稱號。
  • 榜樣的力量|「天眼巨匠」南仁東
    南仁東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原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中國天眼」之父。當我們抬頭望向星空時,有一顆星是中國人驕傲和自豪之一,那就是「南仁東星」。它所紀念的南仁東先生,燃盡生命只為給祖國建造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天眼」。因為落後  更應奮起。1993年的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要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
  • 「天眼之父」南仁東
    改革先鋒:「天眼之父」南仁東新華社記者 歐東衡/攝  南仁東,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被譽為「天眼之父」。他主導提出利用我國貴州省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臺址,從論證立項到選址建設歷時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為FAST重大科學工程的順利落成發揮了關鍵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 今天,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2017年9月15日,中國天眼震撼世界時,後方卻傳來了噩耗,南仁東先生與世長辭!22年的信念和熱情,您讓中國睜開了天文學界的「天眼」,而您卻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南仁東先生的不幸逝世是中國天文事業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南仁東先生!
  • 今日,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2017年9月15日,中國天眼震撼世界時,後方卻傳來了噩耗,南仁東先生與世長辭!22年的信念和熱情,您讓中國睜開了天文學界的「天眼」,而您卻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南仁東先生的不幸逝世是中國天文事業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南仁東先生!
  • 「天眼」之父南仁東 | 逝者
    這個「天眼」的來歷要追溯到1993年。東京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建造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以在全球電信號環境惡化前,多接收射電信號。北京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亦萌生此念。一年後,FAST工程概念被提出,中國科學家走遍西南山區,在平塘縣克度鎮找到了「大窩凼」作為臺址。
  • 緬懷丨「天眼之父」南仁東
    震撼世界時,後方卻傳來了噩耗,南仁東先生與世長辭!22年的信念和熱情,您讓中國睜開了天文學界的「天眼」,而您卻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南仁東先生的不幸逝世是中國天文事業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南仁東先生!
  • 中國天眼(FAST)之父——南仁東
    這樣的成功,讓南仁東先生得到了許多國外大公司和天文臺的青睞,他們願意提供更好的設備,和一天頂在國內一年的工資,想讓他留下來,但他還是毅然的返回了祖國。此後南仁東先生還指出了針對UV覆蓋處理方法,後被天文學界的同行廣泛採用。在這之後南仁東先生著手建立起了北京VLBI圖像處理中心,使80年代的中國對國際VLBI數據處理、分析及研究成為可能。
  • 建「天眼」望宇宙的「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南仁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南仁東的名字與「中國天眼」緊緊連在一起。 1993年,包括中國在內的10個國家的天文學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的倡議,渴望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學難題。
  •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被追授「時代楷模」稱號
    南仁東央廣網北京11月19日消息(記者潘毅 劉樂)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建設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南仁東,近日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時代楷模」的榮譽稱號。
  • 【小康故事】中國天眼:南仁東最好的紀念碑
    它不是知識,它是南仁東精神裡面一種探索的、創造的內在力量——世上一切的發明創造都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是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一書中描寫南仁東奮鬥拼搏的一句話。生於1945年的南仁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他經過二十二年的奮鬥,終於建成「中國天眼」,一舉達到該領域世界最先進。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中國天眼」竣工落成啟用。這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令人無比惋惜的是,南仁東在一年後病逝了。
  • 進入無垠廣袤的人生——追憶「天眼」之父南仁東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天眼」,看似一口「大鍋」,卻是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可以接收到百億光年外的電磁信號。  「20多年來他只做這一件事。」南仁東病逝消息傳來,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把自己關在屋裡哭了一場:「天眼」項目就像為南仁東而生,也燃燒了他最後20多年的人生。
  • 南仁東:踏過平庸,燃盡一生的中國「天眼」之父
    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說,「天眼」項目就像為南仁東而生,也燃燒了他最後20多年的人生。 但長期的奔波勞累讓南仁東的身體大不如從前。儘管如此,他仍然如期出現在施工現場,仍然親自爬上100多米高的鐵塔,檢查一個滑輪。
  • 南仁東:踏過平庸,燃盡一生的中國「天眼」之父
    圖片中的這個老人叫做南仁東,他是中國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說,「天眼」項目就像為南仁東而生,也燃燒了他最後20多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