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南仁東傳》書封 出版社供圖
「每一種『國之重器』,為之奮鬥者都不只是一個人,而是有很多人。有很多失敗鋪墊出通往成功的路。去真正深入地、仔細地把身子俯下去、趴下去研讀他們的足跡,就會看到——我們需要學習,需要追趕,但只是跟在發達國家後面一步一步地追趕是追不上的,需要向頂天的高技術邁進——這就要『一步登天』,才能挺進到最前沿去爭取我們生存的空間。如此,可能失敗,但有成功的可能。」
在新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一書中,作者王宏甲這樣闡釋「中國天眼」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南仁東等人的偉大胸懷:「像王選、南仁東這樣的人,他們所做的事業都不是為了他們自己。」
《中國天眼:南仁東傳》由北京聯合出版社今年3月出版,作者是國家一級作家、著名學者王宏甲。該書是中宣部2018年重點主題出版物,同時也是向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獻禮之作。
王宏甲是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其作品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中國圖書獎等殊榮。
南仁東是新中國培養的科學家,被譽為「天眼」之父。他經過二十二年的奮鬥建成「中國天眼」。2017年9月,南仁東因病逝世,享年72歲。2017年11月17日,中宣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南仁東的先進事跡,追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016年9月25日,國之重器「中國天眼」落成啟用當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科研人員和建設者們發來賀信。據《貴州日報》報導,這是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第一次為大科學工程落成發賀信。信中這樣寫道:
「浩瀚星空,廣袤蒼穹,自古以來寄託著人類的科學憧憬。天文學是孕育重大原創發現的前沿科學,也是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戰略制高點。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它的落成啟用,對我國在科學前沿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後,習近平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再次提到「中國天眼」。同年10月,「中國天眼」作為新時代標誌性的科技成果,又被寫進黨的十九大報告。
2018年9月25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於1998年9月25日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79694」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南仁東星」。2018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南仁東改革先鋒稱號。2018年12月31日晚,習近平主席發表2019年新年賀詞時再次提到了南仁東:「此時此刻,我特別要提到一些閃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顆『南仁東星』……」
《中國天眼:南仁東傳》是王宏甲的一部傾情力作。王宏甲經過長時間的走訪,在南仁東生前的同事、學生及親朋好友那裡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翔實生動。
作為再現新時代優秀知識分子代表南仁東一生的長篇報告文學,該書講述了南仁東少年努力讀書,青年刻苦鑽研的時光,全面地呈現了他勇於為祖國的科學創新擔當重任,「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感人事跡和愛國情懷。另外,該書還通過南仁東建成「中國天眼」的經歷,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的集體主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仁東曾獲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2018年,中組部、中宣部印發的《關於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的通知》提到,「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弘揚愛國奮鬥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讚揚以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等『兩彈一星』元勳和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為代表的老一輩知識分子『黨讓我們去哪裡,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裡』『始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向同行』的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充分肯定以黃大年、李保國、南仁東、鍾揚等為代表的新時代優秀知識分子『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感人事跡和愛國情懷,強調面對新的徵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識分子中弘揚這種傳統、激發這種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