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盡一生,他打開了「中國天眼」!

2021-01-09 人民日報

星空下的「中國天眼」。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兩千多年前

詩人屈原深望茫茫星空

不禁在長詩《天問》中發問

宇宙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兩年前的今天

一位中國科學家

為崇山峻岭間的「中國天眼」

燃盡了一生

他打開了中國人

追問宇宙的「天眼」

在世界天文史上

鐫刻下新的高度

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

南仁東:為「中國天眼」而生。新華社發

這就是「中國天眼」——

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

單口射電望遠鏡

能接收到百億光年外的電磁信號

是人類探索外太空進程的裡程碑

FAST在滿天繁星下呈現出的美麗景觀。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在此之前

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曾被譽為

「人類二十世紀十大工程之首」

但「中國天眼」與之相比

綜合性能足足提高了約10倍

2017年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經過一年緊張調試,確認了多顆新發現脈衝星。圖為FAST工程副總工程師李菂介紹新脈衝星發現過程。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國之重器,以命鑄之

從落後於人到一馬當先

「中國天眼」

成了南仁東人生道路上

堅定無悔的選擇

凝結了他一生的心血與汗水

南仁東在大窩凼施工現場(2013年12月31日攝)。新華社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拒絕優厚待遇

毅然回國致力科研

南仁東年輕時

曾應邀前往荷蘭、蘇聯

等國的著名天文臺

進行考察訪問

還在日本國立天文臺

擔任過客座教授

並得到高度的讚譽

但是

外國先進的科研設備、

優厚的生活待遇

都不曾使南仁東心動分毫

在目睹了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後

他的信念愈加堅定

要造出中國人自己的超級望遠鏡

南仁東在大窩凼施工現場。新華社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球面射電望遠鏡的建設困難重重

關鍵技術無先例可循

關鍵材料急需攻關

核心技術遭遇封鎖

……

從預研到建成的22年時間裡

我國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

克服了不可想像的困難

南仁東和同事們毫不退縮

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研究

他直言:

「我們的國家沒有退路,

必須從高科技衝出一條自己的路。」

資料照片:南仁東

親力親為

「中國天眼」成了他的孩子

當南仁東得知

西南邊陲的深山裡

有著建設「中國天眼」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他迫不及待地登上了

從北京到貴州的火車

綠皮火車咣當咣當地

要開行近50個小時

他一趟一趟往返

車輪不覺間滾過了10多年

從1994年到2005年

南仁東親力親為

為「天眼」的選址東奔西走

南仁東(左三)與工程技術人員在位於黔南州平塘縣的大窩凼施工現場檢查施工進展。新華社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十多年間

他尋遍了貴州大山裡的上百個窩凼

踏遍了亂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

十多年間

他得到了很多幹部和農民的幫助

他常常像農民那樣

穿一條短褲,屁股上掛一把柴刀

在叢林中披荊斬棘向前開路

有一次天氣極端惡劣

他頂著瓢潑大雨

毅然堅持下窩凼考察

忽然間山洪裹挾著砂石咆哮而下

在生死攸關之際

他往嘴裡塞了幾顆救心丸

連滾帶爬回到埡口

才得以保住性命

南仁東帶領外國專家和工作人員考察大窩凼,並和當地村民合影留念。新華社發

歷經千辛萬苦

最終在391個備選窪地裡

選中了條件最適宜的大窩凼

他又和同事一道

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苦的建設工作

他的學生這樣說他——

在深山尋址的南仁東,在農民堆裡

分不清哪個是南仁東

在建設工地上的南仁東,在工人堆裡

也分不清誰是南仁東

南仁東在大窩凼施工現場與工程技術人員討論。新華社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多少個燈火通明的深夜

多少次仔細核審、反覆計算

埋頭鑽研、耐心溝通

……

「天眼」成了南仁東的孩子

他親眼看著它一點一點長大

……

一個起初沒有多少人看好的夢想

最終成為一個國家的驕傲

南仁東(前右四)在大窩凼施工現場與施工、技術人員合影。新華社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他苛求自己

更「虧欠」家人

幾十載在外的辛苦耕耘

使得南仁東很少有閒暇顧及親朋好友

對於老家親戚朋友的探望

他說話僵硬直白:

「我真的一點時間都沒有。」

唯有父母生病之時

他才會盡力趕回家中

衣不解帶地服侍、照料

仿佛要在一時間把這些年

「欠」他們的通通還上

南仁東在辦公室內。新華社發(張蜀新 攝)

母親去世時

南仁東在墳前痛哭流涕

嘴裡囁嚅著

「我對不起你們,

沒照顧好你們……」

曾有一次

實在於心不忍的弟弟南仁剛

試探著向南仁東道出了心中的困惑:

「你又不缺錢,

天天在大山裡奔波吃苦值嗎?」

南仁東沉默良久,雙眉緊鎖

而後堅定有力地吐出了三個字——

「值……值……值……」

南仁東(左二)在大窩凼施工現場指導反射面單元拼裝工作。新華社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多年的辛勤耕耘

使這位科學家積勞成疾

在2016年「中國天眼」落成啟用前

南仁東已罹患肺癌

這麼大的事

他隱瞞了家人

帶病堅持工作

儘管身體早已經不起折騰

他仍從北京飛赴貴州

親眼見證了自己傾注22年心血的

浩大科學工程落成

2016年9月25日,南仁東在FAST工程落成啟用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兩年前的今天

距「中國天眼」啟用一周年只差10天

他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

南仁東使用過的安全帽、工作服被工作人員保存在FAST項目控制中心內。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南方有仁東

追尋天星夢

他燃盡了一生

去追尋一個關於蒼穹、

關於宇宙、關於星空的夢想

用不朽的功績

在天文學領域

挺起了一個民族的脊梁

這幾句詩

他曾寫給自己

也寫給這個世界

「美麗的宇宙太空,

以它的神秘和絢麗,

召喚我們踏過平庸,

進入它無垠的廣袤。」

仰望星空,致敬南仁東!

來源:新華社(ID:xinhuashefabu1),作者:李永錫、吳小為、周婕。綜合《中國天眼:南仁東傳》

本期編輯:崔鵬、趙雅嬌

相關焦點

  • 踏過平庸,一生為中國「天眼」燃盡——追記「時代楷模」南仁東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題:踏過平庸,一生為中國「天眼」燃盡——追記「時代楷模」南仁東  新華社記者 陳芳、董瑞豐、劉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東,17日被追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4年,8000多個日夜,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心無旁騖,為崇山峻岭間的中國「天眼」燃盡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  調試期的「天眼」已經一口氣發現多顆脈衝星,成為國際矚目的宇宙觀測「利器」。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天眼」與天宮、蛟龍、大飛機等一起,被列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豐碩成果……  南仁東來不及目睹。
  • 【新華網】踏過平庸,一生為中國「天眼」燃盡
    「天眼」之父南仁東,11月17日被追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4年,8000多個日夜,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心無旁騖,為崇山峻岭間的中國「天眼」燃盡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  調試期的「天眼」已經一口氣發現多顆脈衝星,成為國際矚目的宇宙觀測「利器」。
  • 南仁東:踏過平庸,燃盡一生的中國「天眼」之父
    他一生樸素低調,卻為了FAST高調發聲,對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而言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建造計劃,大膽得近乎瘋狂。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說,「天眼」項目就像為南仁東而生,也燃燒了他最後20多年的人生。
  • 南仁東:踏過平庸,燃盡一生的中國「天眼」之父
    他一生樸素低調,卻為了FAST高調發聲,對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而言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建造計劃,大膽得近乎瘋狂。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說,「天眼」項目就像為南仁東而生,也燃燒了他最後20多年的人生。
  • 科堂|燃盡生命,只為點亮中國「天眼」——南仁東
    科堂|燃盡生命,只為點亮中國「天眼」——南仁東 2020-10-09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天眼」望宇宙的「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 燃盡了一生 他打開了中國人 追問宇宙的「天眼」 在世界天文史上 走前,他實現了奮鬥一生的夢想——建一臺世界最大最強的射電望遠鏡。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南仁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南仁東的名字與「中國天眼」緊緊連在一起。 1993年,包括中國在內的10個國家的天文學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的倡議,渴望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學難題。
  • 南仁東——為「中國天眼」燃盡生命 成就國之驕傲
    古巴詩人、民族英雄、思想家何塞·馬蒂的這句名言,是南仁東一生的寫照。1984年,南仁東利用國際上長基線網絡,對宇宙活動的星系核進行了系統的觀測研究,主持並順利完成了歐洲和全球十餘次觀測,成為當時天文界數一數二的科學家。天文界的泰山北鬥,由於聲名顯赫,曾經收到過美國、日本天文界的橄欖枝,給他的薪水比國內高出300多倍。
  • 《中國天眼:南仁東傳》出版,再現「天眼」之父南仁東一生
    在新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一書中,作者王宏甲這樣闡釋「中國天眼」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南仁東等人的偉大胸懷:「像王選、南仁東這樣的人,他們所做的事業都不是為了他們自己。」《中國天眼:南仁東傳》由北京聯合出版社今年3月出版,作者是國家一級作家、著名學者王宏甲。
  • 「時代楷模」南仁東:燃盡生命 只為天眼
    自主建天眼      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奇蹟      南仁東的一生都離不開廣袤的蒼穹,也與天眼緊密相連。這讓不服輸的南仁東心裡很不好受,他想在祖國建造一個最大的單口射電望遠鏡。「別人都有自己的大設備,我們沒有,我挺想試一試。」      當年,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為25米,要建一個500口徑的射電望遠鏡,高昂的造價,加上到哪裡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安放大射電望遠鏡,讓他的想法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奇蹟。      但南仁東,沒有退縮。
  • 三年前,那個最懂中國「天眼」的人,離開了我們……
    選址工作完成之後,團隊大多數人都回到了原先的工作崗位,只有南仁東滿中國跑尋求合作單位。因為他知道,選址只是萬裡長徵走出的第一步,接下來中國天眼能否通過立項,才是讓夢想成為現實的關鍵所在。那段日子,南仁東就是一名中國天眼FAST的推銷員,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是否接到邀請,各類的會議,各種的論壇、各色的人物,他逢人就講中國天眼FAST。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開始拍全世界的馬屁,讓全世界來支持我們。
  • 「中國天眼」意味著什麼
    他被分配到吉林省通化市無線電廠工作。就這個工廠,將成為南仁東一生中至關重要的大學——社會實踐大學。二十世紀,人類的眼界已經被極大地打開。你在貴州海拔最高的畢節地區,你在藏北牧民的黑帳篷裡,瞬間就能收看到巴黎和紐約的消息。人類智慧的疆域,已經伸展到太陽系外面去了,中國也在追趕世界天文學領域達到的視界。
  • 緬懷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這是一個你應該了解的人物!
    2017年9月15日,「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去世。他曾說,「天眼」如果有一點瑕疵,我們對不起國家,對不起貴州人民。風雨22載,他為「中國天眼」燃盡生命,成就國之驕傲。南仁東在平塘縣大窩凼中國天眼施工現場(2013年12月31日攝)建造一個屬於中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是他,也是所有中國天文學界人士長久以來的夢想。廣闊的視野與崇高的使命感,讓他咬定大型射電望遠鏡不放鬆。四處遊說,直至國家立項。
  • 人物:天眼之父——一個為了夢想而窮極一生的人
    它叫"FAST",也被稱作"中國天眼"。那是世界上第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它之前,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直徑不超過百米。它的出現出現,使得中國未來20至30年內將在相關領域保持世界一流地位。而這,離不開一個人。
  • 榜樣的力量|「天眼巨匠」南仁東
    南仁東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原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中國天眼」之父。當我們抬頭望向星空時,有一顆星是中國人驕傲和自豪之一,那就是「南仁東星」。它所紀念的南仁東先生,燃盡生命只為給祖國建造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天眼」。因為落後  更應奮起。1993年的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要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
  • 正能量:令人肅然起敬的「天眼」締造者「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享譽全球的「中國天眼」,也許大家還不夠熟悉是什麼,實際上它就是個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它的口徑之大、靈敏度之高屬於世界第一 ,而綜合性能之強,則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射電望遠鏡的10倍。它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提出的構想,歷時22年建成的。
  • 正能量:令人肅然起敬的「天眼」締造者「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為了探索宇宙的奧秘,為了天文科學事業,為了國家的榮譽,「天眼」締造者「人民科學家」南仁東先生燃盡生命,打開天眼,熱愛祖國,忠貞不渝,為科學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南仁東1945年出生於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6歲開始上學後,學習成績就異常優秀突出,因此獲得了學校的多次表彰獎勵。
  • 「中國天眼」被碰瓷了
    只有把『天眼』品牌保護好了,才對得起科學家的心血,對得起國家和人民。」位於貴州平塘的「中國天眼」。提起「天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或許就是貴州山窩裡的那口「大鍋」。沒錯,歷時22年,耗盡科學家南仁東一生的心血,這才有了足以領先世界二三十年的「中國天眼」。可如今,這個世界級的IP,竟然被用在了菸草上面。
  • 【小康故事】中國天眼:南仁東最好的紀念碑
    |來源:《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于靖園「老工人」作為「中國天眼」的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在面對他人的讚揚時,南仁東卻總強調自己只是一個戰術型老工人。(供圖 / 中科院)「怎麼不可能」——這是南仁東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話。
  • 「中國天眼」被碰瓷了
    位於貴州平塘的「中國天眼」。提起「天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或許就是貴州山窩裡的那口「大鍋」。沒錯,歷時22年,耗盡科學家南仁東一生的心血,這才有了足以領先世界二三十年的「中國天眼」。在紅雲紅河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官方網站上,對「天眼」煙如此闡述——以「中國天眼」命名,致敬「中國天眼」所蘊涵的偉大科學精神和奮鬥精神。
  • 22年他經歷什麼?天眼投產後,中國射電天文技術領先世界20年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大國重器投入使用後,讓中國地射電天文領域領先20年,他在22年裡經歷了什麼?」、盾構機、高鐵以及天宮空間站等等,隨著祖國的強大,似乎這些大國重器我們講都講不完了,而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天眼」了,一個人耗費了22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個世界壯舉,也直接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了至少20年的時間,而他就是「天眼」之父「南仁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