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踏過平庸,一生為中國「天眼」燃盡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天眼」之父南仁東,11月17日被追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4年,8000多個日夜,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心無旁騖,為崇山峻岭間的中國「天眼」燃盡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

  調試期的「天眼」已經一口氣發現多顆脈衝星,成為國際矚目的宇宙觀測「利器」。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天眼」與天宮、蛟龍、大飛機等一起,被列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豐碩成果……

  南仁東來不及目睹。但他執著追求科學夢想的精神,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續奮鬥,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天眼」:一個國家的驕傲

  看似一口「大鍋」,「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可以接收到百億光年外的電磁信號。

  它有著超高的靈敏度和巡天速度。與美國尋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鳳凰」計劃相比,「天眼」可將類太陽星巡視目標擴大至少5倍。隨著「天眼」落成,中國射電天文學「黃金期」正在開啟,越來越多國際天文學專家加入中國主導的科研項目。

  20多年前,這是一個異常大膽的計劃。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不到30米。

  1993年的日本東京,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在此召開。科學家們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

  會後,南仁東極力主張中國科學家啟動「天眼」項目。

  「天眼」到底是一個多大的工程?在「天眼」饋源支撐系統高級工程師楊清閣的印象裡,這個工程大到「漫山遍野」。這又是一個多細的工程?「600多米尺度的結構,饋源接收機在天空中跟蹤反射面焦點的位置度誤差不能超過10毫米。」楊清閣說,「南老師做的事,就是帶領我們用漫山遍野的設備和零件建起這口精密的『大鍋』。」

  南仁東曾在日本國立天文臺擔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級別的科研條件和薪水。可他說:「我得回國。」

  做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他扛起這個責任。這個當初沒有多少人看好的夢想,也最終成為一個國家的驕傲。

  72歲的「天眼」工程高級工程師斯可克回憶:「南仁東總跟我說,國家投入10多億元搞這個望遠鏡,如果因為質量問題或者工程延期導致停工,每天損失將達50萬元。花了這麼多錢,如果搞不好,就對不起國家。」

  執著:為「天眼」燃燒20多年人生

  西南的大山裡,有著建設「天眼」極佳的地理條件:幾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體圍繞,天然擋住外面的電磁波。

  從1994年到2005年,南仁東走遍了貴州大山裡的上百個窩凼。亂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裡,沒有路,只能從石頭縫間的灌木叢中,深一腳、淺一腳地挪過去。

  一次,南仁東下窩凼時,瓢潑大雨從天而降。他曾親眼見過窩凼裡的泥石流,山洪裹著砂石,連人帶樹都能一起衝走。南仁東往嘴裡塞了救心丸,連滾帶爬回到埡口。

  「有的大山裡沒有路,我們走的次數多了,才成了路。」「天眼」工程臺址與觀測基地系統總工程師朱博勤回憶,十幾年下來,綜合尺度規模、電磁波環境、生態環境、工程地質環境等因素,最終在391個備選窪地裡選中了條件最適宜的大窩凼。

  選址、論證、立項、建設,哪一步都不易。許多工人都記得,即使在炎熱的夏天,為親自測量工程項目的誤差,南仁東總會丟下飯碗就往工地上跑。

  「發文章和研發科學重器比較,哪個對科技的實質進步更重要,我選擇後者。」南仁東總是這樣說。

  「20多年來他只做這一件事。」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說,「天眼」項目就像為南仁東而生,也燃燒了他最後20多年的人生。

  尋夢:探索科學未知無止境

  八字鬍,嗓音渾厚,同事印象中的南仁東,個兒雖不高,卻總是氣場十足,「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認出來」。

  生活中的南仁東常表現出率性幽默的一面。一次出國訪問,在禁菸區犯了菸癮,他開玩笑將「No smoking(禁止吸菸)」改成「Now smoking(現在吸菸)」。

  但對待科學研究,南仁東無比嚴肅和嚴謹。「天眼」沒有哪個環節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裡都過不了關。

  工程伊始,要建一個水窖,施工方送來設計圖紙,他迅速標出幾處錯誤打了回去。施工方驚訝極了:這個搞天文的科學家怎麼還懂土建?

  「南老師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設的每個環節。」學生甘恆謙說,「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是選擇『天眼』還是多活10年,他還是會選擇『天眼』。」

  他一心想讓「天眼」儘快建成啟用。「天眼」的英文名字FAST,正是「快」的意思。

  在南仁東看來,「天眼」建設不由經濟利益驅動,而是源自人類的創造衝動和探索欲望。「如果將地球生命36億年的歷史壓縮為一年,那麼在這一年中的最後一分鐘誕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後一秒鐘人類才擺脫地球的束縛進入太空無垠的廣袤。」南仁東的心中,總是藏著許多詩意的構想。

  「讓美麗的夜空帶我們踏過平庸。」這是他留給人世間的最後思考。

相關焦點

  • 踏過平庸,一生為中國「天眼」燃盡——追記「時代楷模」南仁東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題:踏過平庸,一生為中國「天眼」燃盡——追記「時代楷模」南仁東  新華社記者 陳芳、董瑞豐、劉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東,17日被追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4年,8000多個日夜,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心無旁騖,為崇山峻岭間的中國「天眼」燃盡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  調試期的「天眼」已經一口氣發現多顆脈衝星,成為國際矚目的宇宙觀測「利器」。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天眼」與天宮、蛟龍、大飛機等一起,被列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豐碩成果……  南仁東來不及目睹。
  • 燃盡一生,他打開了「中國天眼」!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兩年前的今天一位中國科學家為崇山峻岭間的「中國天眼」燃盡了一生他打開了中國人追問宇宙的「天眼」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他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南仁東:為「中國天眼」而生。
  • 南仁東:踏過平庸,燃盡一生的中國「天眼」之父
    他一生樸素低調,卻為了FAST高調發聲,對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而言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建造計劃,大膽得近乎瘋狂。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說,「天眼」項目就像為南仁東而生,也燃燒了他最後20多年的人生。
  • 南仁東:踏過平庸,燃盡一生的中國「天眼」之父
    他一生樸素低調,卻為了FAST高調發聲,對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而言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建造計劃,大膽得近乎瘋狂。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說,「天眼」項目就像為南仁東而生,也燃燒了他最後20多年的人生。
  • 科堂|燃盡生命,只為點亮中國「天眼」——南仁東
    科堂|燃盡生命,只為點亮中國「天眼」——南仁東 2020-10-09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榜樣的力量|「天眼巨匠」南仁東
    南仁東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原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中國天眼」之父。當我們抬頭望向星空時,有一顆星是中國人驕傲和自豪之一,那就是「南仁東星」。它所紀念的南仁東先生,燃盡生命只為給祖國建造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天眼」。因為落後  更應奮起。1993年的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要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
  • 「天眼之父」的故事:踏過平庸,仰望星空
    去年霸屏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其中發生了「UFO事件」的阿福村,憑藉與「中國天眼「僅15公裡距離的特點,打造了一款「天眼「酸湯魚火鍋,讓人忍俊不禁。搞笑背後其實是另一種致敬。為我們國家打造屬於自己的天文望遠鏡,支撐他最終成為了「天眼之父」,從1994年提出構想開始,「中國天眼」歷時22年終於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它不僅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射電望遠鏡,更代表了我國天文事業的標杆。
  • 人物:天眼之父——一個為了夢想而窮極一生的人
    它叫"FAST",也被稱作"中國天眼"。那是世界上第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它之前,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直徑不超過百米。它的出現出現,使得中國未來20至30年內將在相關領域保持世界一流地位。而這,離不開一個人。
  • 南仁東——為「中國天眼」燃盡生命 成就國之驕傲
    古巴詩人、民族英雄、思想家何塞·馬蒂的這句名言,是南仁東一生的寫照。1984年,南仁東利用國際上長基線網絡,對宇宙活動的星系核進行了系統的觀測研究,主持並順利完成了歐洲和全球十餘次觀測,成為當時天文界數一數二的科學家。天文界的泰山北鬥,由於聲名顯赫,曾經收到過美國、日本天文界的橄欖枝,給他的薪水比國內高出300多倍。
  • 中國天眼(FAST)之父——南仁東
    1995年11月,以北京天文臺為主,還有國內20餘家大學和科研機構,共同組建了「大型射電望遠鏡」建設中國推進委員會,南仁東先生為主要帶頭人。2001年FAST作為科技重大項目正式立項,並得到中科院的支持,同年10月FAST預研究報告總體驗收。
  • 【新華網】進入無垠廣袤的人生——追憶「天眼」之父南仁東
    最懂「天眼」的人,走了。  24載,8000多個日夜,為了追逐夢想,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心無旁騖,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  9月25日,「天眼」落成啟用一周年。可在10天前,他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天眼」所在的大窩凼,星空似乎為之黯淡。  一個人的夢想能有多大?
  • 三年前,那個最懂中國「天眼」的人,離開了我們……
    選址工作完成之後,團隊大多數人都回到了原先的工作崗位,只有南仁東滿中國跑尋求合作單位。因為他知道,選址只是萬裡長徵走出的第一步,接下來中國天眼能否通過立項,才是讓夢想成為現實的關鍵所在。那段日子,南仁東就是一名中國天眼FAST的推銷員,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是否接到邀請,各類的會議,各種的論壇、各色的人物,他逢人就講中國天眼FAST。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開始拍全世界的馬屁,讓全世界來支持我們。
  • 三年前,這個為中國點亮「天眼」的人,閉上了眼睛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歲令人悲痛的是僅相隔10天時間9月25日這座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 「時代楷模」南仁東:燃盡生命 只為天眼
    自主建天眼      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奇蹟      南仁東的一生都離不開廣袤的蒼穹,也與天眼緊密相連。      當年,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為25米,要建一個500口徑的射電望遠鏡,高昂的造價,加上到哪裡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安放大射電望遠鏡,讓他的想法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奇蹟。      但南仁東,沒有退縮。
  • 【視頻】天眼巨匠南仁東,22年造天眼之軀,72載築起天眼之魂
    編者按:南仁東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後,第一位獲得由中宣部授予的「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先進人物,他的名字與「中國天眼」已融為一體。他身上所折射出的時代精神、人格魅力和職業素養,都無愧於這個偉大的稱號!由中國科學院出品的四集系列微視頻《天眼巨匠——南仁東》,將南仁東72載人生路與中國天眼(簡稱FAST)22年建成史有機地結合起來,細微之處見真灼。天眼之魂、之妙、之魅、之傲,是南仁東與FAST的不解情緣,也是國之重器在當代中國頻頻亮相併震驚世界的縮影。這是獻給逝者的敬意,這是激勵後輩的號角,這也是新時代的豐碑……致敬這個時代的「南仁東們」!
  • 多彩貴州網 - 【脫貧攻堅戰場上的精神豐碑】南仁東:燃盡生命圓夢...
    只是,傾盡一生建造FAST的「天眼之父」南仁東卻沒能聆聽這穿越1.6萬光年的美妙之聲。在首次發現脈衝星的前一個月,「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因罹患肺癌去世。南仁東走了,但他的「天眼」永遠留在了大窩凼,為他眺望著廣袤宇宙。  2019年9月29日,在南仁東離開的第三年,他被授予了「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 建「天眼」望宇宙的「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中國天眼」 燃盡了一生 他打開了中國人 追問宇宙的「天眼」 在世界天文史上走前,他實現了奮鬥一生的夢想——建一臺世界最大最強的射電望遠鏡。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南仁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南仁東的名字與「中國天眼」緊緊連在一起。 1993年,包括中國在內的10個國家的天文學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的倡議,渴望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學難題。
  • 《中國天眼:南仁東傳》出版,再現「天眼」之父南仁東一生
    《中國天眼:南仁東傳》書封 出版社供圖「每一種『國之重器』,為之奮鬥者都不只是一個人,而是有很多人。有很多失敗鋪墊出通往成功的路。在新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一書中,作者王宏甲這樣闡釋「中國天眼」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南仁東等人的偉大胸懷:「像王選、南仁東這樣的人,他們所做的事業都不是為了他們自己。」《中國天眼:南仁東傳》由北京聯合出版社今年3月出版,作者是國家一級作家、著名學者王宏甲。
  • 拒絕國外高薪,深山奮戰22年造出天眼,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南仁東
    ,真的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多少個日日夜夜他都未曾合過眼,為的就是造出屬於中國自己的「天眼」。 「美麗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它無限的廣袤」,這是南仁東寫給自己的詩句,南仁東從小便對外太空非常感興趣,1963年,它更是以吉林省理科狀元的成績考進了清華大學的無線電專業。
  • 拒絕國外高薪,深山奮戰22年造出天眼,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南仁東
    ,深山奮戰22年的他,真的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多少個日日夜夜他都未曾合過眼,為的就是造出屬於中國自己的「天眼」。「美麗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它無限的廣袤」,這是南仁東寫給自己的詩句,南仁東從小便對外太空非常感興趣,1963年,它更是以吉林省理科狀元的成績考進了清華大學的無線電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