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首席記者 王昱
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著「月壤」樣品的上升器送入預定環月軌道。點火起飛前,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實現月面五星紅旗展開,這是中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國家航天局公布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照片。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另外,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開通服務,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2020年或將成為人類重啟月球探索的元年。除了中國的嫦娥五號,2020年12月9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公布了美重返月球計劃「阿耳忒彌斯」的太空人團隊名單,18名太空人中半數為女性,2024年美國登月的首名女太空人和1名男太空人都將從這一團隊中選出。
與冷戰時期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不同,美國試圖通過「阿爾忒彌斯計劃」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的基站。為此,2020年10月26日,NASA指出,利用同溫層紅外線天文觀測臺(SOFIA),他們首次在月球的陽光照射處發現了水,顯示水可能分布在整個月球表面,而不僅限於陰涼的地方。這意味著未來人類一旦登陸月球,將有機會就地取材獲取維持生命最寶貴的水。
2020年也可謂人類探索火星的「大年」。2020年7月20日,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在日本搭載火箭升空。該探測器預計將在飛行約7個月後抵達火星,屆時正值阿聯建國50周年。「希望」號探測器不僅是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也是整個中東地區和阿拉伯世界的首個火星探測器。如果「希望」號最終成功進入火星軌道且在軌運行的話,阿聯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歐盟、印度之後,第五個成功完成火星探測的國家或組織。
2020年7月20日,搭載「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的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目前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測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載荷自檢等工作。截至2020年12月14日,「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火星約120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預計,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後,「剎車」制動進入環火星軌道,為著陸作準備。
2020年7月30日,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成為2020年第三個踏上徵途的火星探測器。按計劃,「毅力」號將經過7個月左右的星際飛行,預計於2021年2月18日登陸火星的傑澤羅隕石坑。
此外,2020年12月6日,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14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發布公報宣布,確認「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上帶回了黑色砂粒狀物質。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小行星採樣探測器是2003年日本發射的「隼鳥」號,它於2010年成功將「絲川」小行星的物質微粒送回地球。除了「隼鳥2」號,美國2016年發射的「奧西裡斯-REx」探測器於2020年10月在小行星「貝努」上取樣,預計2023年將樣本送回地球。
2020年12月6日,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在澳大利亞南部的庫伯佩迪著陸。
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為代表的商業航天也在迅猛發展。2020年5月30日,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載人「龍」飛船將NASA太空人鮑勃·本肯和道格·赫爾利送到國際空間站。SpaceX載人「龍」飛船成為人類歷史上第9款能夠載人入軌的太空飛行器,也是太空梭2011年退役以來,時隔9年美國首次利用美制火箭和飛船將美國太空人送入天空。
2020年12月9日,SpaceX最新的重型運載火箭「星舟」原型機發射後嘗試返回著陸時發生爆炸。該火箭將取代「獵鷹9」和重型「獵鷹」,成為將來月球和火星探索任務的主力運載火箭。儘管失敗了,但SpaceX創始人馬斯克表示,這次測試仍然值得高興,「我們獲取了所有需要的數據」。正是看到了失敗之後的成功,航天商業化成為投資者的新沃土。花旗銀行預計,太空旅遊產業在2030年將達到30億美元規模,摩根史坦利則更為樂觀地認為,到2040年,這一產業的規模將增至超過1萬億美元。
「星舟」原型機在測試任務中爆炸。
2020年,我們這個星球上發生的一切,進一步促使我們將目光投向地球之外的太空,人類的耳邊再次響起了那句激動人心的話:「我們的徵途,將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