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局|2020年,人類把未來投向星辰大海

2021-01-13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首席記者 王昱

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著「月壤」樣品的上升器送入預定環月軌道。點火起飛前,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實現月面五星紅旗展開,這是中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國家航天局公布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照片。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另外,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開通服務,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2020年或將成為人類重啟月球探索的元年。除了中國的嫦娥五號,2020年12月9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公布了美重返月球計劃「阿耳忒彌斯」的太空人團隊名單,18名太空人中半數為女性,2024年美國登月的首名女太空人和1名男太空人都將從這一團隊中選出。

與冷戰時期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不同,美國試圖通過「阿爾忒彌斯計劃」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的基站。為此,2020年10月26日,NASA指出,利用同溫層紅外線天文觀測臺(SOFIA),他們首次在月球的陽光照射處發現了水,顯示水可能分布在整個月球表面,而不僅限於陰涼的地方。這意味著未來人類一旦登陸月球,將有機會就地取材獲取維持生命最寶貴的水。

2020年也可謂人類探索火星的「大年」。2020年7月20日,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在日本搭載火箭升空。該探測器預計將在飛行約7個月後抵達火星,屆時正值阿聯建國50周年。「希望」號探測器不僅是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也是整個中東地區和阿拉伯世界的首個火星探測器。如果「希望」號最終成功進入火星軌道且在軌運行的話,阿聯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歐盟、印度之後,第五個成功完成火星探測的國家或組織。

2020年7月20日,搭載「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的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目前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測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載荷自檢等工作。截至2020年12月14日,「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火星約120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預計,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後,「剎車」制動進入環火星軌道,為著陸作準備。

2020年7月30日,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成為2020年第三個踏上徵途的火星探測器。按計劃,「毅力」號將經過7個月左右的星際飛行,預計於2021年2月18日登陸火星的傑澤羅隕石坑。

此外,2020年12月6日,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14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發布公報宣布,確認「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上帶回了黑色砂粒狀物質。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小行星採樣探測器是2003年日本發射的「隼鳥」號,它於2010年成功將「絲川」小行星的物質微粒送回地球。除了「隼鳥2」號,美國2016年發射的「奧西裡斯-REx」探測器於2020年10月在小行星「貝努」上取樣,預計2023年將樣本送回地球。

2020年12月6日,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在澳大利亞南部的庫伯佩迪著陸。

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為代表的商業航天也在迅猛發展。2020年5月30日,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載人「龍」飛船將NASA太空人鮑勃·本肯和道格·赫爾利送到國際空間站。SpaceX載人「龍」飛船成為人類歷史上第9款能夠載人入軌的太空飛行器,也是太空梭2011年退役以來,時隔9年美國首次利用美制火箭和飛船將美國太空人送入天空。

2020年12月9日,SpaceX最新的重型運載火箭「星舟」原型機發射後嘗試返回著陸時發生爆炸。該火箭將取代「獵鷹9」和重型「獵鷹」,成為將來月球和火星探索任務的主力運載火箭。儘管失敗了,但SpaceX創始人馬斯克表示,這次測試仍然值得高興,「我們獲取了所有需要的數據」。正是看到了失敗之後的成功,航天商業化成為投資者的新沃土。花旗銀行預計,太空旅遊產業在2030年將達到30億美元規模,摩根史坦利則更為樂觀地認為,到2040年,這一產業的規模將增至超過1萬億美元。

「星舟」原型機在測試任務中爆炸。

2020年,我們這個星球上發生的一切,進一步促使我們將目光投向地球之外的太空,人類的耳邊再次響起了那句激動人心的話:「我們的徵途,將是星辰大海。」

相關焦點

  •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與大海
    2020年,無論是好的壞的,我們見證了很多歷史,但毫無疑問,這次見證的歷史是未來值得子孫後代引以為豪的歷史——中國,終於向著火星邁出了第一步!>可以說,星辰大海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永恆的謎題和嚮往,上個世紀的美蘇冷戰中的太空競賽,更是開啟了火星的航天探索時代,60 年來這顆紅色的星球真實面目才逐漸被人類揭示。
  • 《群星》:我們的徵程除了大海,還有星辰
    經過幾十億年的生物進化,人類成為了地球上具有最高智慧的高等生物。從陸地探索到海洋,從海洋探索到宇宙。我看到了人類的危險,過去曾出現過多次人類的生存危機。發生類似情況的頻率還會增加,我們需要十分謹慎地避免這類危機。但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如果人類在未來二百年間能成功向外太空擴張,那麼我們就能避免災難。
  • 發揚「航天精神」 逐夢星辰大海
    1988年,風雲一號A星發射,拉開中國氣象衛星系列的大幕;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順利升空,中國航天員首次叩訪太空;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準確入軌,千年奔月夢圓;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在幾十年的接續奮鬥中,中國航天人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取得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 南仁東:「一口氣」領中國邁向星辰大海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電 題:南仁東:「一口氣」領中國邁向星辰大海  中新社記者 周欣嬡  「南老最讓我佩服的,就是他那口『民族志氣』,有了這口氣,他仿佛就能踏平一切艱難險阻。」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17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現場,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如是說道。
  • 如星辰落入大海!福建平潭現「藍眼淚」
    如星辰落入大海 熱話題Copyright © 2014~2020
  • 讓「基站」上太空,星辰大海我們來了
    人類的徵途是星辰大海。太空給與人類的不止是夢想,還有商業價值和全球競爭。在各國紛紛選擇「上天」時,問題也隨著而來。低軌衛星軌道和頻譜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是衛星通信系統的兩大核心資源要素,也是實現商用的前提條件。而這兩種資源像城市的商業土地一樣稀缺,,頻譜資源短缺現象十分嚴重。
  • 從星辰到大海,遠徵起航的中船防務
    雖然電影《火星救援》裡把人類送到了火星,事實上,迄今為止,人類探測火星的成功率只有不到50%。為什麼要搭乘俄羅斯的火箭呢?因為當時中國最大推力的火箭也無法把探測器送入前往火星的軌道。時過境遷,當文昌發射中心啟用的時候,航天愛好者們沸騰了。海南文昌接近赤道,同型號火箭運載能力可增加10%,普通軌道的衛星,其餘的發射中心足夠了。
  • 口中齒舌留香,眼裡星辰大海
    口中齒舌留香,眼裡星辰大海。 2. 心裡有光,慢食三餐。 3.
  • 浙大楊衛院士帶你走進星辰大海
    浙大楊衛院士帶你走進星辰大海 2020-04-25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來寫高考作文丨投向未來,改變自己就是最美的存在
    寫作者:陳禹潛,復旦大學新聞學研究生,媒體特約評論員,2015年參加高考(語文109分),考入復旦大學。寫作用時50分鐘。小說家博爾赫斯的《交叉小徑的花園》給文學界傳達了一種理念,作者對自己的作品並沒有最終解釋權,讀者對於作品的解讀才最重要。
  • 2020年,我們在上海開了一場關於人類未來的「燒腦」盛會
    年,除了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或許還會因為一場史無前例的人類「最強大腦」盛會。 從北京時間2020年10月30日起,在中國上海,在黃浦江畔,前所未有的「燒腦」72小時,參會人數創歷屆新高的137位世界頂尖科學家,用開放、理性、創新的科學之光,為備受疫情折磨的人們重塑信心。 2020年,是對人類的一次提醒、警告或攻擊嗎?狡猾的病毒會摧毀我們自以為堅固的家園、秩序和希望嗎?藍色星球和人類世界,會走向失控嗎?
  • 2020年,我們在上海開了一場關於人類未來的「燒腦」盛會
    年,除了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或許還會因為一場史無前例的人類「最強大腦」盛會。從北京時間2020年10月30日起,在中國上海,在黃浦江畔,前所未有的「燒腦」72小時,參會人數創歷屆新高的137位世界頂尖科學家,用開放、理性、創新的科學之光,為備受疫情折磨的人們重塑信心。2020年,是對人類的一次提醒、警告或攻擊嗎?
  • 與校長面對面|王宏星:內心閃亮,追尋星辰與大海
    年近五十,他還會用滾熱的文字,寫下和學生的故事;他願意改變,在2018年離開了工作近三十年的公辦學校,到這所民辦學校從零開始。仿佛一個多情儒雅的中年文人,內心住著個倔強的少年郎。金海實驗學校是張家界第一所十二年一貫制寄宿學校。王宏星說:「校長是校園裡最樸素最真實的教材,師生是看著校長的背影成長的。」他保持著一年一百多堂課的聽課紀錄,每一位老師的課堂上,都曾有過他認真的背影。他堅持每天準時出現在學校門口。下雨天,低年級的孩子拎書包又撐傘不方便,他上前搭把手。暖心的畫面被家長拍下來,發在朋友圈裡,配上文字:「這是我們的校長!」
  • 地球局|2020年,全球氣候給人類敲響的那記警鐘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首席記者 王昱除了新冠病毒,大自然還在以其他方式警醒著人類。去年此時,澳大利亞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面積森林火災給人類敲響了警鐘。那場大火從2019年年末一口氣燒到了2020年,持續了近五個月才最終平息。
  • 星辰,大海與我們 ——記瀝海街道中心小學英語教研組團隊建設
    2020-11-26 23:15 |浙江新聞客戶端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 通訊員 葉湖圓 記者 王淋玲
  • 衛星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駛向星辰大海
    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田中芳樹《銀河英雄傳說》2020年的地球充滿陰霾,但太空卻很熱鬧。SpaceX從2019年5月開始發射星鏈衛星,截至2020年6月3日,已成功發射8批,合計482顆衛星入軌,從擁有衛星數量上看,已成為全球最大衛星運營商之一。
  • 券業2020年IT投入預計258億再增近20%,主要投向五大領域
    據艾瑞諮詢最新預測,2020年中國金融機構技術資金投入將達到1981.6億元,其中證券行業技術投入257.80億,金融科技投入7.4億,佔比僅為2.87%。從資金投向來看,券商整體技術投入主要集中於信息化系統建設,這是佔比最高的投入;券商金融科技資金主要投入於雲計算與大數據、人工智慧(AI)、區塊鏈、流程自動化(RPA/IPA)。
  • 他們用50年時間,點亮了我們的星辰與大海!今天,一起來認識他們
    他們用50年時間,點亮了我們的星辰與大海!今天,一起來認識他們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2020-04-24 50年砥礪奮進,50年風雨兼程,50年群星閃耀,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讓我們一起回顧跨越半個世紀的追「星」之旅。
  • 海報新聞與創作者攜手同行,共赴星辰大海
    12月12日,在上線兩周年之際,海報新聞客戶端在濟南召開創作者大會並正式推出用戶激勵計劃——「海貝計劃」,與獨具匠心的創作者攜手同行,共赴星辰大海。命名取自海洋元素定位與海報新聞一致海,是大海之海,是海報新聞之海,也代表著信息資訊的海洋廣闊無垠,蘊藏著豐富的寶藏。貝,是藝海拾貝的貝,是貝闕珠宮的貝,象徵著財富,也代表著堅強的力量,寓意幸福美好的生活。「海貝計劃」分為「報料者激勵」和「月度傳播獎」兩部分,每個部分都為創作者提供了豐厚的激勵內容,意欲與創作者共享網際網路發展機遇。
  • 暖心情句|少女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而並非煙塵人間
    少女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而並非煙塵人間 遇見你是一場特別的相遇,在遨遊星辰大海的徵途裡,我只想遇見你。遇見你我對未來有更多的期待,也希望我們會一直活在被愛的世界裡。有些事情會慢慢的忘記,而長大之後你會對一切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