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航天技術的勝利,也是航天人文精神的勝利」——2020年中國...

2020-12-05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記者 高建進

  今年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9月18日至21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市召開。大會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依託學術、產業、科普、文創四大活動體系,全面展示宇航前沿技術,深入探討航天未來願景,廣泛推動世界航天領域的深度合作。

  放飛航天夢想

  作為中國航天大會重要的科普活動,「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同期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

  走進航天科普展區,神舟飛船返回艙、天宮二號模型、系列運載火箭模型、嫦娥月球著陸器等實物和仿真模型,以及航天珍貴圖片、航天文創產品,讓參觀者目不暇接;模擬發射、VR體驗等多種互動式展覽形式,更是將航天重大任務的場景搬到展區現場,引起了觀眾的濃厚興趣。

  在航天互動展區,利用科技感十足的VR、裸眼3D等技術,讓航天知識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進行傳遞。登上「夢回神舟」神舟飛船返回艙,觀眾能在模擬艙內經歷從地表點火起飛到太空星際遨遊等過程,體驗航天員在太空看到的景象和回歸地球的各種身體感受。

  在航天文化創意展區,拼插積木類玩具、長徵5號運載火箭金屬模型、航天徽章等航天文化創意產品,形式多樣,品種繁多。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員說:「航天文創產品和文化創意設計是承載航天精神的最好載體,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產品體現中國航天的科技力量和文化風採。」他表示,展覽不僅體現了科普性、趣味性、互動性,也力求讓參觀者在全面了解中國航天發展歷史的同時,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進一步了解航天、熟悉航天。

  讓「兩彈一星」精神迸發新的力量

  「兩彈一星」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本次中國航天大會特別增設了航天精神高端論壇,在體現大會主題的同時,圍繞航天精神的最新研究進展、重大理論突破、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廣泛交流,以此帶動和提升各單位的航天精神理論研究能力。

  1970年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中國航天人開啟了探索地球、走向宇宙的大業,航天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奮力拼搏,走出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在新的歷史方位下,航天精神迸發出新的力量。

  「今年以來,中國航天領域碩果纍纍,火星探測器擇機啟程、嫦娥五號探月啟動、長徵八號火箭首發,這不僅是航天技術的勝利,也是航天人文精神的勝利。」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紀檢監察組組長林青說,在發展航天事業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豐富方法和路徑,通過培育踐行航天精神的人才隊伍,講好承載航天精神的生動故事,著力發揮航天精神的實踐價值,為建設航天強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校園掀起「航天熱」

  大會期間,航天院士專家團一行分別來到福州中小學校,開展「院士專家進校園航天科普大講堂」活動。

  「總有一種成就,能夠超越國界;總有一種思想,能夠跨越時空;總有一種精神,能夠歸於永恆。」在福州一中,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薛惠鋒受邀作了題為「弘揚錢學森精神,造就新時代創新人才」的主題報告會。薛惠鋒院士指出,當前國際形勢瞬息萬變,面對未來世界,中國的和平崛起與全面復興,正面臨真正的考驗,中國需要「錢學森精神」,需要年輕學子們將自身的成長成才與國家的發展融於一體,銳意進取、心懷天下,照亮國家的復興路。

  活動中,院士專家與中小學生們面對面交流,宣講航天科普知識,講述我國航天科技發展的成就,激發了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需要儲備更多優秀人才,從今年9月起,福建還將在全省遴選20所以上中小學校作為「福建省全國航天特色學校建設工程示範校」,由中國宇航學會給予專業指導與服務。

  (光明日報福州9月21日電)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22日 08版)

[ 責編:王宏澤 ]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航天精神高端論壇在福州成功舉辦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航天精神高端論壇於9月19日上午在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在中國航天大會上,專題舉辦航天精神高端論壇,不僅是航天精神研究事業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航天強國建設中的一件大事,標誌著弘揚航天精神已經成為航天強國建設的時代主題。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航天精神高端論壇在福州成功舉辦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航天精神高端論壇於9月19日上午在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在中國航天大會上,專題舉辦航天精神高端論壇,不僅是航天精神研究事業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航天強國建設中的一件大事,標誌著弘揚航天精神已經成為航天強國建設的時代主題。
  • 中國航天大會各分論壇精彩紛呈「融合」「創新」引關注
    航天精神高端論壇舉行。記者 張人峰攝臺海網9月20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啟幕,16場活動集學術論壇、產業盛會、前沿展示、賽事路演、文創體驗於一體。【關鍵詞】理想不懈追逐航天夢1970年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中國航天人開啟了探索地球、走向宇宙的大業,航天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奮力拼搏,走出一條自力更生
  • 助力「小胖子」飛天 上海航天試驗隊勝利凱旋
    5月5日晚18點,在舉世關注的目光中,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場首飛成功,一舉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之第三步----建造空間站的序幕。胖五B的成功飛天,也凝聚了上海航天人的智慧與心血,今天下午參與此次任務的上海試驗隊勝利凱旋。
  • 加強科技創新 建設航天強國 弘揚航天精神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從此進入行星探測時代。  7月29日下午,於中國科學技術館開展的 中國航天專家面對面交流活動的論壇「奔向火星—開啟航天新徵程」,為中國航天事業加油喝彩。
  • 讀懂載人航天精神中的「特別」
    1992年,我們党進一步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併科學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目標。2010年,我們黨又適時作出空間站建設的重大決策,提出在2020年前後建成具有中國特色、能夠充分發揮效益的空間站。新時代,我們黨更是滿懷信心地把「建設航天強國」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
  • 2020!中國航天科工各單位這樣立flag!
    決戰決勝之年也必定是攻堅之年,仍需艱苦奮鬥,繼續苦幹、實幹、加油幹。2020年,二院將以「三創新」為抓手,以「四個化」為導向,以「五個大」為引領,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重點,落實強軍首責,深化市場開拓,狠抓產業化能力和協同發展水平提升,體系化布局「十四五」發展,堅定不移沿著高質量發展道路向世界一流目標挺進!全力奪取2020年各項目標任務新勝利,開創二院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 2020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回收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2020中國航天超級年,「中國航天文創」重磅登場
    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我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就是要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
  • 我國航天技術大躍進,中國的航天空間站正向我們迎面走來
    我國的天宮空間站計劃,正式公布於2019年,按計劃將在2024年完工。而這一年,正好是美國所主導國際空間站的退役之年,屆時中國將是世界上唯一擁有獨立空間站的國家!回首過去,在上世紀60年代的美蘇登月大戰中,美國率先在1969年把太空人送上了月球,徹底贏得了登月爭奪戰的勝利,失敗的蘇聯自知搶先無望,則在太空探索的思路上發生了轉變,既然美國人能把人送的更遠,那我蘇聯人就能在太空中待得更長。於是乎空間站計劃應運而生,蘇聯代號「禮炮」。1971年,人類歷史上首個空間站禮炮1號發射,並與聯盟11號飛船對接成功。
  • 載人航天精神的由來與發展
    1999年11月24日,江澤民參觀神舟一號飛船返回艙時說:「我所有的千言萬語,都代替不了你們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他說,航天科技工作者身上表現出來了強烈的使命感和事業心、愛國主義精神和奉獻精神,是航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精神動力。
  • 讀懂載人航天精神中的「特別」_國際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1992年,我們党進一步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併科學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目標。2010年,我們黨又適時作出空間站建設的重大決策,提出在2020年前後建成具有中國特色、能夠充分發揮效益的空間站。新時代,我們黨更是滿懷信心地把「建設航天強國」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
  • 航天科技集團2020年十大新聞
    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2020年4月23日,在長徵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和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並就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強國建設向廣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 中國航天在2020年迎來三項航天發射,已進入倒計時,你期待嗎?
    中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2020年1月,中國航天向外公布了另一條重大消息,中國火星探測器將於今年7月左右發射,這是我國首次向火星發射探測器。與此同時,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也在今年7月發射,為什麼都在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呢?
  • 中國失去澳大利亞衛星站?中國航天成就顯著,航天精神勇往直前
    地球在過往的歲月裡,中國航天精神始終帶領著中國航天事業默默的向前發展2020年9月15日,在黃海海域,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從發射船「德渤3」輪上發射升空。因此,某種意義上說,航天工程也是國際合作的工程。據稱曾在2013年時給中國神舟10號飛船提供過技術支持。此次拒絕續約的理由是:受地緣政治局勢影響,中國的市場變得複雜起來,所以中心決定在接下來幾年將目光聚焦在其他市場,不會在與中國的合同到期後繼續續約。
  • ...2020年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徵程開啟 長城天賦助力航天精神
    上述過往,是中國航天輝煌成績的冰山一角,7月23日,全球矚目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隨著「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事業再攻一城。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航天的探索精神和過硬品質也備受關注。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戰略合作夥伴,長城天賦的追夢精神也和中國航天精神一脈相承。不僅在發射中心現場親眼見證珍貴時刻,也在發展的過程中用航天品質為國產葡萄酒帶來突破和驚喜。
  • 藍箭航天:中國版「SpaceX」,中國商業航天的希望所在
    反觀中國,雖然航天事業同樣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所有的這些成績都是國家隊的功勞,絲毫見不到像SpaceX這樣的民營企業的身影。就在我倍感羨慕的時候,有一家企業躍入了我的眼帘——藍箭航天。的主人公,離職後正是進入了藍箭航天。2020年9月9日,藍箭航天宣布12億元的C+輪融資圓滿完成,至此藍箭航天已經融資26億元,這一數字在民營火箭企業中位居榜首。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開幕 活動多樣精彩紛呈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開幕式今天上午在福州舉辦。(攝影:趙磊)中國日報福州9月18日電(記者 趙磊)今天上午,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此次為期四天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是繼2018年和2019年之後召開的第三次大會。
  • 2020中國航天大年來了
    「中國空間站在功能、應用效益、建造技術、物資補給等重要指標方面,將可全面超越和平號空間站,達到或接近國際空間站水平;在信息技術、能源技術、動力技術和運營效費比方面,我們將超越國際空間站水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院士在第四屆中國人因工程高峰論壇上透露。
  • 戚發軔院士對話南開師生 講述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
    10月10日,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做客「科學與南開」主題論壇。這位耄耋之年的「老航天人」,結合一生所伴的航天事業,向200餘名南開師生講述了「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  1970年,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自行研製和發射衛星的國家;2020年,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為2024年建成中國空間站打下了堅實基礎;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升空,意味著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即將完成,服務範圍覆蓋全球;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今年年底,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到月球進行月壤採集並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