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箭航天:中國版「SpaceX」,中國商業航天的希望所在

2020-09-10 道聽倫說

提起SpaceX,我是既佩服,又羨慕。

SpaceX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卻完成了國家隊的任務,幫助美國實現了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回收獵鷹九號火箭,在人類歷史上開創了發射後火箭回收利用的先河,將發射成本降低了多個數量級。

反觀中國,雖然航天事業同樣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所有的這些成績都是國家隊的功勞,絲毫見不到像SpaceX這樣的民營企業的身影。

就在我倍感羨慕的時候,有一家企業躍入了我的眼帘——藍箭航天。

01 中國最牛的民營航天企業

藍箭航天全稱是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CEO是出身金融行業的張昌武,公司成立於2015年,主要研究運載火箭。

藍箭航天,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提起一個人,大家都會有印象——張小平,文章《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主人公,離職後正是進入了藍箭航天。

2020年9月9日,藍箭航天宣布12億元的C+輪融資圓滿完成,至此藍箭航天已經融資26億元,這一數字在民營火箭企業中位居榜首。

創業六年來,藍箭航天被人叫的最多的就是中國版的SpaceX,兩家都是民營企業,瞄準的市場也都是中大型運載火箭,都在拼命降低發射成本。

但SpaceX早已聲名在外,取得煊赫成績,藍箭航天能當得起這塊名聲嗎?

02 屢創紀錄的技術突破

早在2018年,也就是創業僅三年的時候,藍箭航天就創造了一個記錄,成為中國第一個能夠發射入軌運載火箭的民營航天公司。

雖然最後衛星未能成功入軌,功敗垂成,但已經是一種勝利,是中國民營航天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

當前,藍箭航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液氧甲烷發動機研製上。

SpaceX現在使用的就是液氧甲烷發動機,推力達到了200噸以上,這種發動機雖有缺點,但卻以極高的性價比成為商業航天的首選。

此前,國內還沒有成型的液氧甲烷發動機,藍箭航天經過刻苦攻關,已經完成「天鵲」80噸級和10噸級兩型發動機的熱試車考核。

尤其是80噸級,藍箭航天藉此成為國內首家完成了該級別火箭整機試車的民營企業。

如果順利,藍箭航天將會在2021年發射朱雀二號液氧甲烷火箭,這也是國內民營企業首次進行的液體火箭發射嘗試。

SpaceX成立於2002年,藍箭航天晚出生了13年,這也造成了兩者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可回收火箭方面。

張昌武曾經表示,要想在火箭整體回收方面達到SpaceX的水平,可能需要5年,甚至7、8年。

而藍箭航天也一直在向SpaceX看齊,不過不是要成為下一個SpaceX,而是成為像SpaceX一樣,能夠低成本、高密度發射火箭的偉大企業。

相關焦點

  • 中國商業航天初創公司,到底有多少?
    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索、近地軌道空間應用……都在不斷加入新勢力新角色。 毫無疑問,中國是這股新勢力的領銜者。而真正唱主角的只有兩家國有航天巨頭:CASC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IC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 2020,中國商業航天的轉折點
    邁入2020年代,中國商業航天進入轉折點,即商業公司開始大規模開展業務的時刻。儘管新冠疫情在今年初關閉了中國大部分地區,但事實證明,該國的航天部門具有令人吃驚的韌性,其發射繼續令人刮目相看(截至發稿日,2020年中國進行了19次發射嘗試,3次失敗)。
  • 追趕馬斯克的中國商業航天拓荒者 | 深網
    星際榮耀、藍箭航天兩家頭部商業火箭公司,先後宣布完成十億元級別融資;零壹空間宣布完成C輪融資。另據《深網》獲悉,銀河航天、千乘探索兩家商業衛星公司也接近完成新一輪融資。資本的加碼,無疑給這些追趕馬斯克的中國創業者們補充了彈藥。
  • 「瘋狂」的藍箭航天:為什麼說張昌武是最像馬斯克的創業者
    作者:時代財經 史成超編者按:隨著SpaceX在今年5月與NASA合作將載人「龍」飛船送入太空,人類商業航天史迎來了新的篇章,也讓這個小眾產業「一夜出圈」。今年也恰是中國商業航天走過的第一個五年。在火箭、衛星發射等領域,我國商業航天企業雖還在成長,但其趕超潛力已不容忽視。
  • 馬斯克的SpaceX 屢屢開拓太空,我國航天私營企業有這樣的實力嗎
    從此,我國也開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民營航天公司。目前我國商業航天企業數量超過160家,涉及到A股公司超過15家。主要布局兩個賽道--火箭製造和衛星製造(包括各種航天載荷製造),在研發的商業火箭型號有20餘款。其中,商業火箭代表企業有藍箭空間、星際榮耀、九天微星、星河動力、科工火箭、長徵火箭等,商業衛星代表企業有微納星空、銀河航天、天儀研究院等。
  • 2021年中國商業航天如何「殺出重圍」?
    原標題:2021年,中國商業航天如何「殺出重圍」?   2021伊始,中國航天正在步入「商用時代」第二個五年的新徵程。
  • 2021年,中國商業航天如何「殺出重圍」?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2021伊始,中國航天正在步入「商用時代」第二個五年的新徵程。對於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什麼是最重要的一環?2020年,中國商業航天在火箭領域中有哪些技術取得關鍵性的突破?2021年,商業航天領域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 中國的Space X,還要等幾年?
    2015年6月,藍箭航天成立,拉開了中國民營航天的序幕。藍箭航天創始人張昌武在Space X與NASA在2020年5月將龍飛船送入太空後,曾經發出一番豪言,「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裡,我們國家給民營運載火箭一路開綠燈,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5年,中國一樣可以誕生一家對標Space X和藍源起源的公司,甚至在液氧甲烷領域超越他們的民營公司,不管是不是藍箭。
  • 西安、北京、武漢,誰將是「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城」?
    北京經開區的航天產業涵蓋火箭、衛星、載荷研製等各個領域,包括九州雲箭、靈動飛天、藍箭航天、星河動力、星際榮耀、星途探索、宇航推進等數家國家隊及民營火箭頭部企業。2019年以來,北京經開區的相關成果包括天行Ⅰ-1火箭首飛、藍箭航天自主研發國內首臺80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翎客航天進行第三次火箭發射及回收試驗等。為了支持商業航天發展,北京經開區發布了飛天場景,並將繼續重點吸引航天產業鏈上下遊企業。
  • Space X龍飛船成功返回地球,未來會對中國航天商業形成打擊嗎?
    除此之外,這也是是NASA商業航天載人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事件,在NASA商業航天載人計劃中,NASA希望擁有按照自己的意願讓美國太空人往返空間站的能力,並希望通過共享載人龍飛船和波音星際線飛船的載人能力節省資金,並使商業航天行業得以發展。
  • 藍箭航天自主研發中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研發完成
    中新網7月6日電 7月5日,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藍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產品戰略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發布會上,藍箭航天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中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已經於今年六月完成全系統設計工作,該款火箭計劃於2019年完成全部地面試驗,2020年首飛。
  • 藍箭航天液氧甲烷系列運載火箭集體亮相 首款民營中型液體運載火箭...
    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先生,中國載人航天首任副總指揮,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陶智教授等業內著名代表人物及專家出席了此次發布會。另外,來自天津市濱海新區、西安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渭南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湖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代表一起出席了發布會,並表達了對商業航天產業的關注。
  • 中國民營航天發展軌跡
    中國航天事業自創建開始,迄今已走過60多個年頭。目前,我國主要專注於商用火箭的民營企業有星際榮耀、零壹空間、藍箭航天、星途探索、九州雲箭、靈動飛天等11家企業。  2014年國務院又正式發布了鼓勵社會各類資本投資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歡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中國的衛星商業發射、衛星應用等有關領域。
  • 一文盤點中國商業航天:民營火箭的兩類瓶頸和三大趨勢
    2019伊始,中國航天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而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民營航天的步子也邁得沉穩。零壹空間早期以固體運載火箭起步,於2018年初,其自主研製的中國商用火箭液體姿控發動機試車成功;3月,藍箭航天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推力室試車成功;星際榮耀在5月底成功實現15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燃氣發生器點火試驗;在今年9月,藍箭自主研發的「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短噴管推力室試車成功,僅用4年便做到了SpaceX10年時間研製的發動機性能。
  • 中國版「馬斯克」?成都商業航天飛出「新高度」
    本次發射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是中國商業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從2014年開始,翎客航天、藍箭空間等一批民營商業火箭公司陸續成立。但2018年則被認為是全球商業航天發展全面加速的一年。 2018年2月初,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的「重型獵鷹」火箭將一輛跑車發射到太空。由此拉開了全球商業航天領域激烈競爭的序幕。
  • 經開區商業航天加速起飛
    當前,中國是繼美國、紐西蘭之後第三個實現民營火箭入軌成功的國家。業內專家表示,本次發射,實現了衛星物聯網+商業發射在全球範圍內的「雙領先」。而隨著此次搭載的天啟星座之一的11星等低軌道星座的進一步建設與更新,使得中國的民營發射服務產業將迎來持續發展壯大的機會。
  • 太空資源戰事打響,中國頂級VC能否再造「SpaceX 」?
    在中國商業航天進入下一個5年之際,為找到一些確定性,我們採訪了藍箭航天創始人&CEO張昌武銀河航天合伙人、副總裁劉暢遨天科技副總裁陳賽男千域空天創始人&CEO藍天翼碧桂園創投董事總經理杜浩某一線投資機構投資人陳林(化名)試著探討以下這些問題:1.還處於混沌時代的商業航天,為什麼成為資本重倉的賽道?
  • 商業航天提速「升空」
    隨著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基建」範圍,中國衛星網際網路產業迎來了良好發展前景。對標「星鏈計劃」,中國商業航天領域也開始加速發展。10月初,民營衛星研發公司銀河航天發布消息,公司將在南通開工建設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示範項目,建成後衛星的年產量將達到300至500顆。
  • 藍箭航天10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推力室試車成功
    3月20日消息,民營火箭企業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鳳凰」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推力室試車成功。
  • 大航天時代,中國民企如何發力
    如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首個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的國家。疫情期間,全人類都沒有停止「仰望星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第九批58顆星鏈衛星上天,還完成了首次載人任務,創始人馬斯克已經迫不及待地啟動 「私人太空旅遊計劃」。在商業航天領域,中國民營企業和美國差距多大?目前商業航天領域有多大潛力可挖?三家中國民營航天企業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對上述問題進行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