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SpaceX,我是既佩服,又羨慕。
SpaceX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卻完成了國家隊的任務,幫助美國實現了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回收獵鷹九號火箭,在人類歷史上開創了發射後火箭回收利用的先河,將發射成本降低了多個數量級。
反觀中國,雖然航天事業同樣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所有的這些成績都是國家隊的功勞,絲毫見不到像SpaceX這樣的民營企業的身影。
就在我倍感羨慕的時候,有一家企業躍入了我的眼帘——藍箭航天。
藍箭航天全稱是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CEO是出身金融行業的張昌武,公司成立於2015年,主要研究運載火箭。
藍箭航天,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提起一個人,大家都會有印象——張小平,文章《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主人公,離職後正是進入了藍箭航天。
2020年9月9日,藍箭航天宣布12億元的C+輪融資圓滿完成,至此藍箭航天已經融資26億元,這一數字在民營火箭企業中位居榜首。
創業六年來,藍箭航天被人叫的最多的就是中國版的SpaceX,兩家都是民營企業,瞄準的市場也都是中大型運載火箭,都在拼命降低發射成本。
但SpaceX早已聲名在外,取得煊赫成績,藍箭航天能當得起這塊名聲嗎?
早在2018年,也就是創業僅三年的時候,藍箭航天就創造了一個記錄,成為中國第一個能夠發射入軌運載火箭的民營航天公司。
雖然最後衛星未能成功入軌,功敗垂成,但已經是一種勝利,是中國民營航天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
當前,藍箭航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液氧甲烷發動機研製上。
SpaceX現在使用的就是液氧甲烷發動機,推力達到了200噸以上,這種發動機雖有缺點,但卻以極高的性價比成為商業航天的首選。
此前,國內還沒有成型的液氧甲烷發動機,藍箭航天經過刻苦攻關,已經完成「天鵲」80噸級和10噸級兩型發動機的熱試車考核。
尤其是80噸級,藍箭航天藉此成為國內首家完成了該級別火箭整機試車的民營企業。
如果順利,藍箭航天將會在2021年發射朱雀二號液氧甲烷火箭,這也是國內民營企業首次進行的液體火箭發射嘗試。
SpaceX成立於2002年,藍箭航天晚出生了13年,這也造成了兩者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可回收火箭方面。
張昌武曾經表示,要想在火箭整體回收方面達到SpaceX的水平,可能需要5年,甚至7、8年。
而藍箭航天也一直在向SpaceX看齊,不過不是要成為下一個SpaceX,而是成為像SpaceX一樣,能夠低成本、高密度發射火箭的偉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