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Space X,還要等幾年?

2020-11-02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註: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新浪科技(ID:techsina),作者:花子健,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民營航天公司迄今為止的三次入軌嘗試,只有一次成功了。」星河動力聯合創始人夏東坤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表示,即使成功的這一次,火箭也還沒有進入規模化量產階段。

11月5日,星河動力將進行民營航天公司的第四次入軌嘗試。

中國民營航天事業已經走完第一個五年,依然處於起步階段。2015年6月,藍箭航天成立,拉開了中國民營航天的序幕。

藍箭航天創始人張昌武在Space X與NASA在2020年5月將龍飛船送入太空後,曾經發出一番豪言,「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裡,我們國家給民營運載火箭一路開綠燈,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5年,中國一樣可以誕生一家對標Space X和藍源起源的公司,甚至在液氧甲烷領域超越他們的民營公司,不管是不是藍箭。

然而,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民營航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還在非常著急地等待,中國的民營航天企業什麼時候可以拿出高可靠低成本的方案。」天儀研究院創始人兼CEO楊峰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表示。

「錢」景和困難

北航投資執行總裁王劍飛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表示,商業航天是有很高門檻的創業門類,不像一個人有一個想法,有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就可以創業,不是誰都可以去造火箭的。對於航天的創業者來說,必須是有很長時間的科研背景,甚至說必須做過火箭的系統工程才可以幹這個事,才不會走彎路。

「但火箭又不像航空發動機或者光刻機那樣,單靠一個創業團隊做不出來。火箭是有很高的門檻,但不是那種不可戰勝的門檻,只要把各個專業的人,比如說做動力的,做接口的、做結構的、做控制的、做通訊的這些系統的專家集齊了,就能把這個事幹出來。」王劍飛說。

除了相關人才的有機結合之外,政策和市場需求也催生民營航天的發展。2015年前後,國家先後發布多份相關文件,鼓勵民營企業進入航天領域,打破了原本相對封閉的環境。市場需求也在快速增長。

星河動力CEO劉百奇表示,民營航天發展前景來源於市場需求。根據各公司官網統計的中國商業衛星星座計劃,約有累計178噸的發射需求,如果平均履約周期為7年,則每年運力需求約為25噸。

截至2020年2月,航天科技集團官網披露的2021年長徵火箭搭載餘量僅有約5噸。據此初步測算,2021年將有20噸的運力缺口,這部分需求將留給包括藍箭航天、零壹空間、星河動力等商業發射新力量。

張昌武透露,早在2014年他們就發現全球衛星發射市場對於低軌衛星發射需求已經非常明確,他如此形容這個市場,「就像一個堰塞湖,到2020年,大約有6千顆左右的衛星在尋求發射。」

但在廣闊的市場面前,民營航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火箭發射和入軌的成功率;第二則是規模量產。

2018年10月27日,藍箭航天研製的「朱雀一號」三級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各界對於中國民營航天首枚入軌火箭寄予厚望。然而,火箭一二級、二三級分離成功,整流罩分離成功後,三級出現異常,其搭載定製微小衛星「未來號」未能入軌。

正如夏東坤所說的那樣,如果星河動力的火箭發射入軌成功,將成為民營航天全部四次入軌嘗試中成功的第二次,行業的整體成功率將達到50%。「但不是一發火箭發射成功就可以了,即使我們這次火箭發射很順利,也不能證明我們就解決了所有量產問題。因為量產上要付出的努力,可能和研發產品要付出的努力要更高。」夏東坤表示。

此前,星際榮耀在2019年7月發射的「雙曲線一號遙一」固體運載火箭是唯一一次由民營航天公司成功發射的火箭。但在發射成功後,這款火箭產品至今仍然沒有實線規模化的量產。

這意味著,在火箭首次發射成功後,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才能走到規模化量產階段,在可以保證穩定和可靠性後,才能實現楊峰所說的「高可靠低成本」的目標。

湧入的投資人和中國的「Space X」

2020年4月20日,在國家發改委的例行在線新聞發布會上,明確信息基礎設備被納入「新基建」,而衛星網際網路則成為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代表之一。

而早在政策之前,投資人便已經開始布局;政策之後,投資人更是聞風而動,大量湧入。特別是遠在大洋彼岸的伊隆·馬斯克和他的Space X,每一次發射試驗都引發全世界的關注之時,更能吸引他們參與到打造中國的「Space X」當中。

2019年和2020年兩會,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雷軍連續兩次提交相關民營航天的提案,並呼籲將推動衛星網際網路發展納入我國「十四五」發展規劃。在提案之外,雷軍和他的順為資本早就在該領域展開布局,星際榮耀、銀河航天和深藍航天都拿到了順為資本的投資。

2020年8月,星際榮耀宣布完成創下國內民營航天領域單輪融資紀錄的近12億元B輪融資;1個月之後,藍箭航天宣布完成1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天兵科技也隨後宣布完成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從長期來看,中國需要自己的Space X。」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伙人李竹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表示,通信、遙感、導航等需求日益增加。他認為,Space X得到了國家層面的支持,迅速發展,中國的民營航天肯定要跟國家戰略緊密配合才能做強做大。

王劍飛也表示,從中國航天產業發展和未來的國際競爭來講,中國都需要擁有自己的Space X。「目前,航天領域依然是國家隊在主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民營企業會慢慢成為主導力量,這也是市場的需要。」王劍飛表示,對於中國的民營火箭企業,也確實需要像Space X,可以提升民族的自豪感。

同時,民營企業對市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對成本的降低有更強的訴求,從而能盤活相對封閉的航天市場。此外,中國也必須要有一家在核心技術能夠對標Space X的一家企業,才能確保自己不會被落下,也是未來國際競爭的需要。

王劍飛和夏東坤都認為,資本的大量湧入對行業來說是好事,解決了行業在資金方面的需求。不過,王劍飛認為,行業在不同的階段是需要不同的資本的。早期階段,風險投資對於航天創業企業的幫助更大,除了資金,他們還能為這些技術人才帶來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經驗。

隨著行業的發展,民營航天會更需要產業資本,比如國家引導基金,軍民融合產業基金,還有包括地方政府的引導基金等,帶來資金之外的供應鏈、基礎設施資源和體系資源的支持。

「進來的投資人,其實對這個行業的理解並不多,但是至少大家很有熱情。」楊峰告訴新浪科技,這是行業和投資人的雙重進步。一開始,投資人對這個行業的態度是不理解、不相信,現在已經變成了很有熱情,只是不理解而已。「我希望這個熱度持續下去。」

行業還需要3-5年才能跑出來

整個行業,包括民營的衛星公司,對於民營火箭的等待越來越迫切。「我們還沒有看到便宜又可靠的民營火箭,中國的民營火箭還需要一點時間,我們也等得很著急。」楊峰表示,未來的需求會非常旺盛,但中國的多家民營航天公司成功率還不是特別高。

「還需要3到5年時間,民營航天會有比較好的表現。」夏東坤告訴新浪科技,民營航天是一個典型的「三高一長」的行業,即「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和「長周期」。

王劍飛告訴新浪科技,和網際網路企業不一樣,跟系統集成相關的科技企業必須一步一步來,比如火箭,部件要一個一個生產,再連接起來,一家企業即使融資100億元,也還是需要10個月才能造出一枚火箭,這也意味著回報周期會變得特別長。

這也與投資行業發展規律也有相關性。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屬於商業模式和應用創新的時代,依靠人口紅利,一個很好的想法就能用過模式創新獲取大量用戶。但技術創新需要的是長時間的投入資金和人力,才能獲得回報,也有可能變成竹籃打水。「但未來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科技創新的項目。」王劍飛說,「一家企業如果成長起來,至少10年。」

在度過第一個五年之後,民營航天還需要下一個五年。夏東坤認為,民營航天應該憑藉早期的高投入,小步快跑度過驗證期,研發應該從小到大再做到難,不然很難存活。「民營航天應該儘快實現自我造血,才能降低發展過程中的風險,研製的風險,對資金依賴的風險等。」夏東坤說。

楊峰則認為,中國民營航天,在社會輿論、資金上都已經具備了很好的條件,最缺乏的是更深入參與中國航天的發展中,得到更多的主流任務,這樣才能更快發展。

資本湧入,政策扶持,第一個五年過去後,在下一個五年,我們能看到中國的Space X嗎?

相關焦點

  • Space X載人飛船發射改期!為何此次發射對美國如此重要
    因此,NASA早在2014年就授予space X和波音總計68億美元的合同,對兩家私營公司給予厚望,在此之前,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飛船2019年進行了首次試驗飛行,但是任務失敗,飛船未能飛往國際空間站。此次飛行計劃名稱為demo 2,在此前2019年demo 1發射計劃中,space x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載人航天能力,並且在今年1月進行了飛行中止測試。
  • Space X載人飛船發射改期!為何此次發射對美國如此重要?
    Shuttle計劃以來的首次載人太空飛行,也是Space X成立18年以來的首次載人任務,更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因此,NASA早在2014年就授予space X和波音總計68億美元的合同,對兩家私營公司寄予厚望,在此之前,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飛船2019年進行了首次試驗飛行,但是任務失敗,飛船未能飛往國際空間站。此次飛行計劃名稱為demo 2,在此前2019年demo 1發射計劃中,space x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載人航天能力,並且在今年1月進行了飛行中止測試。
  • SpaceX 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地球,馬斯克再創歷史
    反觀美國的曼哈頓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都是不是舉國集中力量辦出來的,而現在的space x能有如今的成果,也是因為有前面NASA幾代人的鋪墊。而中國現在的航天事業也在蒸蒸日上,未來不可小覷。
  • Space X再次打破記錄
    美國總統川普到發射現場觀看意義重大的一次發射美國的航天能力強是有目共睹的,早在1969年就完成了人類的首次登月剛開始的費用是每位太空人2000多萬美元,後來購買的2020年秋天發射的一個座位,價格已經暴漲到了9000多萬美元。據統計,自從太空梭停飛以來,NASA已向俄羅斯累計支付超過35億美元。價格如此昂貴,NASA迫切想要美國本土有能力發射載人飛船,這樣可以省下一大筆資金。如今,space x終於讓美國又有了自己運送太空人的能力。
  • space-x的龍——龍飛船圖片集錦
    雖然離很多普通人還很遠,但space-x讓人看到了民間航天事業的令人奮進的起步,讓每個人離自己的飛天夢更進一步。
  • SpaceX 為啥生在美國,卻不是中國?
    在一些媒體看來,這枚火箭的成功發射已經令人類「登陸和殖民火星」的夢想變得越發現實起來,重返月球更是不再話下……但比起這些噱頭,真正讓我們中國人震驚的是:我們國家不僅目前根本沒有這種量級的火箭,而且我們距離造出這種量級載荷的火箭還要大概10年之久!
  • 中國的「SpaceX」在哪裡
    中國什麼時候能出現SpaceX一樣的民營航天大腕兒?來自兩會內外的航天人向科技日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觀點。顧慮「泡沫」?泡沫中殺出了聯想華為對於民企的加入,「國家隊」紛紛表示歡迎和支持。他表示,如果拿其他行業比較,幾十年前計算機、通信行業也很封閉,只有「國家隊」來幹。當國家把它放開,用市場來管理,很快就有聯想、華為這樣的企業發展起來。「聯想、華為都是從泡沫中拼殺出來的,優勝劣汰本是市場規律。」他說。地上泡沫可以有,天上衛星卻不能亂飛。
  • SpaceX Nasa Mission:Astronauts on historic mission enter space
    Theirs is the first crew outing launched from American soil since the retirement of the US space agency (Nasa) shuttles nine years ago.
  • 【I: project space 展覽】Exhibition: Ghost Islands
    展覽將持續到7月28日策展人現場解說: 7月19日 下午5點到8點, 7月23日下午4點到7點, 7月26日下午12點到4點,需要提前預約出版發布及閉幕活動: 7月28日,下午4點本次展覽「幽靈島「作為一個持續進行的策展駐地計劃在2019年6月-7月由Vaida Stepanovaite發起,並由立陶宛文化機構,以及立陶宛駐中國大使館支持About
  • space X首個民用宇宙飛行計劃公布,股價上漲
    由馬斯克領導的太空船企業美國space X計劃在今年下半年進行首次只有民間船員的宇宙飛行,包括科技企業家賈裡德·艾薩克曼在內的4人將參加此次任務。space X和艾薩克曼在1日發表的資料中表示,計劃在10 - 12月實施。他是從事支付服務的shift 4payments的創始人兼執行長,對於命名為「靈感4」的使命,他表示是為了向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募集支援。
  • SpaceX Falcon Heavy rocket set to launch NASA moon outpost i...
    NASA has announced that it will rely on a SpaceX Falcon Heavy rocket to launch the first elements of its future Moon-orbiting space
  • 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中國即將發射太空望遠鏡
    China’s space telescope to survey Milky Way   中國即將發射太空望遠鏡研究銀河系   Many black holes and neutron stars are thought to be hidden in the Milky
  • 號稱「x戰警20年史詩絕唱」的《x戰警黑鳳凰》為何撲街,原因在這
    昨天閒著無事,終於把號稱「x戰警20年史詩絕唱」的《x戰警:黑鳳凰》從頭到尾看完了。看完之後,心情當真是久久無法平靜。滿意?失望?毫無疑問,作為「x戰警」收尾之作,《黑鳳凰》難逃賣弄情懷的命運,二十年積累的口碑,瞬間呼籲一旦。
  • 雙語:中國即將發射太空望遠鏡研究銀河系
    中國很快將發射其第一顆X射線太空望遠鏡——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以觀察銀河系從而監測天體的X射線源。   "Our space telescope has unique capabilities to observe high-energy celestial bodies such as black holes and neutron stars.
  • 雲計算巨頭Rackspace更名為Rackspace Technology並吹捧多雲的未來
    Rackspace已將其所有晶片投入了多雲環境,並抓住了戰略變革的機會來修改其名稱。現在,Rackspace Technology公司在CEO Kevin Jones的領導下經歷了一次轉變,現在將自己定位為「在整個技術轉型生命周期中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提供商」。
  • 《衝鋒島》開發隊Symmetric space訪談
    就在幾天前,由韓國著名遊戲開發商Symmetric space傾力打造2D橫版MMORPG——《衝鋒島》正式登錄中國市場了。作為一款全新概念的2D橫版網遊,初次現身,《衝鋒島》便憑藉著堪稱完美的絢麗畫面、豐富多彩的遊戲系統,以及別具一格的創新理念,吸引了無數國內玩家關注的目光。
  • 俄航天被SpaceX擊垮?俄專家:我們沒有選擇,與中國合作吧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雖然說美國新冠疫情非常嚴重,但是美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仍然在2020年打破了記錄,前不久,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射了今年的第23枚火箭。在未來的幾年裡,俄羅斯很可能還要向國際空間站投入10到15億盧布,這對本不富裕的俄羅斯聯邦航天局來說,是一筆巨款,所以說,俄羅斯方面才想要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除此之外,俄羅斯方面還打算,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站,因此,俄羅斯方面才會選擇退出國際空間站。由此可見,俄羅斯還是非常深謀遠慮的。然而,很多俄羅斯人對這一說法並不買帳。
  • 益生菌市場火爆,Life-Space為何脫穎而出
    01早已進入中國資料顯示,Life-Space(益倍適)是澳大利亞首屈一指的益生菌品牌,始於2012年。所有的產品均在墨爾本進行調配和包裝,經過嚴格質量測試後再分銷到世界各地,現在業務已經擴展到了紐西蘭、中國等地。
  • The evolution of spacesuits
    For the next few minutes, imagine you are in the space shuttle about to go out to work in space.The spacesuit is called the shuttle 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 or EMU. It was designed to last longer and to permit more movement than earlier spacesuits.
  • Space
    These include the distortion of time and space near black holes, and the question:When mass disappears in a black hole, where does the energy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