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2020-07-25 廣州購書中心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北京時間7月20日5點58分,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搭載日本 H-2A 火箭 42 號機發射升空。


按計劃,希望號將在為期 7-9 個月的 6000 萬公裡星際航行之後,於 2021 年年初進入繞火星運行軌道,對火星大氣開展科學研究。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7月還將有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等待發射,人類探索火星又一次熱鬧起來。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神秘的鄰居——火星


火星自古以來,人類對它就沒什麼好印象。


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瑩惑」,因其運行軌跡和亮度變化不定。在天象學中,火星代表旱災、疾疫、兵亂、死喪等惡像。


古人非常迷信,認為「螢惑守心」就代表皇帝要死,要發生戰亂。比如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當時就是「螢惑守心」。


古羅馬神話稱火星為「Mars」,就是戰爭之神,喜歡打仗和屠殺;


古希臘稱為「Ares」,也是戰神,喜愛殺戮,性格好鬥;


總之以前的地球人對火星是相當嫌棄!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火星在太陽系中的位置示意圖/圖自@NASA


那為什麼現在人類如此熱衷探索火星?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km的小行星撞擊地球,70%以上的物種由此滅絕,包括曾經獨霸地球的恐龍。


除了小行星撞擊,還有超級火山爆發、超級地震、超級海嘯、地球磁場倒轉、超級太陽爆發……


人類對這些災害中的任何一種都毫無抵抗之力。


我們進行太空探索,並不是因為其他星球更好,而是希望在滅頂之災到來前,人類可以找到一個保存生命之火的避難所


而火星無疑是目前最符合人類要求的那個: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火星地表的第一張彩色照片/圖自@NASA


火星的一年是687個地球日,一個火星日幾乎和地球日一樣長。而且這裡也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火星上稍微冷了點,平均氣溫零下55攝氏度,晚上最冷時達到零下100攝氏度。


夏天正午的赤道地區,溫度可達20攝氏度,非常舒適。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2013年9月26日,美國「好奇號」探測器發現火星土壤中的水分高達1.5-3%,完全可以滿足未來人類移民的需要。


次年,又在火星巖石中發現了有機物。


不過液態水和生命痕跡都還沒有確定的證據,這也是火星探測的重點和熱點。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人類探索火星有多難?


首先是發射時間。


平均每26個月才有一次窗口期。


當太陽、地球、火星處在同一水平線的時候,地球距離火星最近,這就是所謂的「火星大衝」。


但火星探測器發射絕對不是在大衝時發射,這樣永遠到不了火星。


根據「霍曼軌道」計算,等到火星在地球軌道之前發射,大概飛行7個月左右,才能被火星捕獲: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其次是地球距離火星太遠,每次發出指令,光速運行也需要大約23分鐘的傳輸時間,這就會造成延時,精確測控比較困難。


另外火星表面地形崎嶇,大氣層稀薄,氣候變化多,經常產生沙塵暴,為探測器著陸帶來非常大影響。


當火星探測器飛到火星上空130千米高度時,它的飛行速度達到了21000千米/小時。


要在短短7分鐘穿過火星大氣,讓時速降為0,這段時間被稱為「黑色7分鐘」。


絕大部分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在此時失敗的。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迄今為止,人類進行了47次火星探測,成功24次,而成功著陸僅有8次。


在著陸過程也有一連串的指令需要著陸器自主完成:


什麼時候拋隔熱盾,什麼時候開傘,什麼時候開反推火箭,錯一個點都標誌任務結束。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就算能著陸,如果需要完成任務的話,還是很難。


舉個例子,火星上經常出現沙塵暴,&34;火星車就是這樣失聯的,如果在火星上遇到了各種氣候狀況,還都得靠探測器自主判斷和完成。


也可以說,探索火星比月球,難度不是一個量級。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而本次中國自主火星探測,膽子真的很大。


一般來說,火星探測有三步,一般首次探測任務就是繞。


比如本次阿聯發射的希望號,就是發射一個軌道器環繞火星飛行;


進階任務就是「落」,要降落火星,這就是需要解決黑色7分鐘的難題。


高階任務就是「巡」,也就是火星車,在火星表面展開探測。


暫定北京時間7月23日擇機發射的我國「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實現繞軌飛行、軟著陸、巡視三個步驟


這一任務對於從未探測過火星的中國來說,是一次非常大膽的嘗試。


如果成功,這將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等待發射中的「胖五」


這次發射成功之後,它將經歷近七個月的飛行,然後看在2021年2月能否被火星引力所捕捉,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在4月「天問一號」還將發射探測器,在火星表面進行軟著陸;


在5月前後,探測器還會釋放火星車,進行火星地表的科學考察。


如果「天問一號」一切正常,按照計劃再過幾年,至少在2030年以前,中國要著陸在火星上,並採樣返回。


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自主從火星上獲得樣品。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這是2300多年前,屈原提出的177個問題,以《天問》為題,闡發對宇宙萬物的哲思。


2020年4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其實,「天問一號」並不是中國首次探索火星。


2011年,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搭載俄羅斯「福布斯-土壤號」火箭發射升空。


不過遺憾的是,火箭途中變軌失敗,「螢火一號」也完全被燒毀。


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必須在深空探測領域走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信念。


2016年,中國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


2018年,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和火星車外觀設計構型首次公布: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2018年中國航天日官方宣傳片,展示了我國探測器奔向火星、在火星表面工作的模擬動畫。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何為「宇宙」?


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五千年以來,我們一直把太空稱為「九天」,登月叫做「上九天攬月」;


航天員坐的是「神舟」飛船,登月探測器叫「嫦娥」,月球車叫「玉兔";負責地球和「嫦娥」通信的中繼通信衛星叫「鵲橋」。


國際空間站叫「天宮」,把「嫦娥」、「玉兔」、「鵲橋」、「天宮」送上太空的運載火箭叫「神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把時間再往前撥,2015年我國發射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它的名字叫「悟空」。


再比如:

量子實驗衛星叫「墨子」

氣象衛星叫「風雲」

衛星導航系統叫「北鬥」

低軌衛星系統叫「鴻雁」

太陽監測衛星計劃叫「夸父計劃」


這些名字在外國人看來,會覺得很奇怪。


而在中國人眼裡,每一個名字都跨越了時空,代表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厚重的凝聚力、豪邁浪漫的情懷。


暢想一下,當你抬頭看夜空時,你可能不再感慨「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而是意欲「手摘星辰,起舞逐月華」,這該多麼浪漫!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從屈原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天問,再到李白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的豪情。


從敦煌莫高窟傳奇神秘的飛天壁畫,再到明朝萬戶嘗試飛天的壯舉。


飛天夢,似乎與中華民族的歷史一樣滄桑悠遠。


這個仰望星空,問鼎蒼穹的瑰麗夢想如今延續到了新一代中國航天人身上。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總有人問,為什麼要去月球,要去火星?


「人民科學家」葉培建回答說:


「宇宙就是個海洋,月亮就是釣魚島,火星就是黃巖島,我們現在能去我們不去,後人要怪我們。


別人去了,別人佔下來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這一條理由就夠了。」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從長徵到東方紅、神舟、嫦娥,我們有成功也有曲折。


2016年11月3日,長五首飛成功,但第二年長五遙二火箭飛行至346秒時突發故障,發射任務失利。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從「歸零」到「地毯式排查」,再到重新上陣,908個日日夜夜!2019年12月27日,長五遙三火箭發射成功!


指揮室裡,小姐姐笑著笑著就哭了: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對航天人來說,每成功一次,就會增加一分榮譽。而一次失敗,就足以將以往的榮譽清零。


中國航天硬核,中國航天人更硬核!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天問一號」再次開啟中國探索火星的新徵程!預祝髮射成功!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在離世前一個月,錄下了一段留給未來火星移民的錄音。


他說:

「也許我們登上火星,是因為我們必須如此,

因為進化在我們心中埋下了流浪的火種,

畢竟我們來自狩獵者、採集者,

我們在地球上99.9%的時間都是浪子,

而流浪的下一站就是火星。」


未來已來,我們有生之年,親眼見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國航天,加油!


火星,我們來了!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推薦閱讀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下一站,火星》


聽上去與我們特別遙遠的航天技術,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每晚 7 點半準時放送的天氣預報,早上出門前空氣指數的查詢,出行導航地圖服務,這些都離不開近地衛星 24 小時不間斷的信息傳輸,火星是一個沒有我們需要生存和發展的世界:空氣、重力、熱水淋浴、新鮮農產品、隱私、啤酒。


火星探索在某種程度上是探索人類的意義,從火星叔叔馬丁開始,去火星旅遊就是每個孩子乃至成年人的航空夢。


本書用娛樂旅行的寫作線索,教讀者對空間生命科學進行探索,如果你關心人類的科技和未來,這本書中梳理出來的,人類的勇氣與挑戰、冒險與榮耀並存的徵途,相信也會給你啟發。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火星全書》


從45億年前至今的火星全記錄,從人類對火星的肉眼觀測,到望遠鏡發明後,對火星的早期觀測,再到航天時代對火星的深空探測,展現了人類認識火星的歷史圖景。


美國天文學會科普獎卡爾·薩根獎獲得者、行星科學專家、科普作家火星叔叔鄭永春翻譯審訂推薦。


他說:「這是一本介紹火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全景式的科普書,把它稱為《火星全書》是十分恰當的。」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火星全圖》


一個仰望星空長大的孩子,他的世界觀都會與眾不同!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四百年前,克卜勒在給伽利略的信中寫道:


「我們應該建造適合飛向神聖天空的船與帆,

然後也會有這樣的先驅者,

面對無邊的太空,他們毫不退縮。」


對於火星探索,我們孜孜不倦,滿懷希望!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天問一號」發射!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參考素材:

歐陽自遠中科院講壇:火星曾有過生命?

央視新聞:下一站,火星!

毛新願《下一站,火星》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的航天穩了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通過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成功,中國的航天穩了。今年疫情以來,中國的航天也出現了兩次重要型號的失敗:3月17日新型號長徵七號甲與7月10日新型號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許多人也開始質疑中國航天怎麼了?不嚴謹了?人才流失了等等。
  • 高調的「天問一號」發射,低調的中國航天對外傳播
    中國國家航天局太低調了! 世界這麼大,如此輝煌就不想讓外人知道嗎?「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航天大國紛紛祝賀。何以見得,請看推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第一時間通過推特表示祝賀,他在推文中寫到,隨著這次發射,中國步入火星國際科學探索的團體,祝「天問一號」一路順利!
  • 中國航天的裡程碑:vivo X50 Pro記錄天問一號發射全過程
    近日,地球前往火星的「霍曼軌道」出現了,不少大國都準備好了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工作,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在近日順利升空,這是我國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央視新聞「御用記者」——近距離直播了火箭發射的全過程。,同時也是「繞」「落」「巡」三個任務一同完成的一次嘗試,對於整個中國航天事業來說意義重大。
  •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今天,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開始了400000000公裡的火星之旅。「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航天事業深空探測、太陽系行星探測的新篇章。一箭三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重大突破。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01 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 這次發射任務由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我們說的「胖五」完成,因為火箭質量越大,其載荷能力越強。這次天問一號的總重量達到了5噸,火星軌道飛行器重量3175公斤,都需要「胖五」把它們送上太空。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長徵五號火箭升空下面來看「天問一號」到底牛在哪?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全球主要科技強國又為何選擇今年密集發射火星探測器。一、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這次發射任務由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我們說的「胖五」完成,因為火箭質量越大,其載荷能力越強。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馬斯克發祝賀,海外網友:為中國崛起而驕傲
    最近「天問一號」成為了網絡上的熱點話題,從臨近發射到發射成功以及之後關於它的消息一直霸佔著各大軍事網站的榜首。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邁出了我國探測火星之旅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馬斯克發祝賀,海外網友:為中國崛起而驕傲
    最近「天問一號」成為了網絡上的熱點話題,從臨近發射到發射成功以及之後關於它的消息一直霸佔著各大軍事網站的榜首。 圖為天問一號發射場景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背後,中國釋放了三個強烈信號
    幾天前,我就已經開始關注天問一號,本來想寫一篇文章,怎奈肚子裡關於宇宙科技的墨水實在太少,只能望洋興嘆。昨天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視頻,當聽到視頻中傳出「一路順風」時,我的眼睛瞬間溼潤了。幾千年前屈原寫「天問」,現在天問要帶著全人類的疑惑去問天,浩瀚的宇宙裡一段不回頭的孤獨旅程,這是何其的偉大,何其的壯闊和浪漫,這一刻,我終於明白了天問一號發射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前,驚心動魄的20天
    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飛行2000多秒後,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但背後卻是整整20天的準備,為這次成功發射保駕護航。
  • 「天問一號」升空 這些「硬核」知識講給孩子聽
    火星,中國來了!「天問一號」升空,這些「硬核」知識講給孩子聽火星中國來了!7月23日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第一步為什麼取名叫「天問」?
  • 真給中國長臉!「天問一號」再傳好消息,這次輪到美國眼紅
    天問一號再次傳來好消息,這次也就輪到美國眼紅,但這又能有什麼辦法呢?他們已經無力挽回了!,雖然我們國家在航天領域的起步是比較晚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後來者居上,中國目前已經很好的實現了「彎道超車」。「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前段時間「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想必很多人都是非常清楚的,但發射成功並不代表著所有的事情都已經完成,最後的結果還是要看看這個火星探測器能否成功到達火星並完成探測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又一高光時刻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開啟了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的徵程。「天問一號」搭載的是我國百分之百自主研發的最新的、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火箭,這次發射成功再一次印證了胖五的絕對實力有多強。「天問一號」任務極端複雜,是世界第一個融合火星環繞與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任務。這是我國第一次獨立自主完成火星深空探測,從測控系統,火箭系統,火星車研發都是第一次,相信有了這一次成功經驗,以後火星車返回地球,甚至登陸火星都有了可靠基礎。
  • 中國探火出發!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進程中的重大標誌性工程,是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工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副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說。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開啟深空探測新局面
    就在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正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待命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飛行約2167秒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邁出了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的第一步,也開啟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新局面。本次負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與過去的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相比,具有多個突出優勢,其一,飛行速度快達到每秒11.2千米,即第二宇宙速度,幫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順利飛往火星。
  • 「天問一號」發射 中國太空實力提升
    圖片來源:The Verge網站今日視點本報記者 劉 霞本報駐德國記者 李 山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的發射引發了國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在發射前及發射後,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The Verge網站、美國太空網、《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德國之聲》、英國愛爾蘭廣播電視臺等在內的媒體都進行了跟蹤報導。這些媒體指出,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並取得了重大進展,「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夯實並提升中國的太空實力,「中國將成為一個全方位的太空強國」。
  • 中國又迎來好消息,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美國感嘆:中國實力太強悍
    近幾年,我們國家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成就非常多,而且有的直接打破美國壟斷,成為全球第一。近來,中國又迎來一個好消息,在我國海南傳來一聲巨響後,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美國感嘆中國的實力太強悍,是不能隨便招惹的。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更是讓全球吃驚,有的技術甚至直接突破美國的壟斷,可見我國的科技目前已經正在崛起了。
  • 中國又迎來好消息,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美國 贊:中國實力太強悍
    近幾年,我們國家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成就非常多,而且有的直接打破美國壟斷,成為全球第一。近來,中國又迎來一個好消息,在我國海南傳來一聲巨響後,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美國感嘆中國的實力太強悍,是不能隨便招惹的。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更是讓全球吃驚,有的技術甚至直接突破美國的壟斷,可見我國的科技目前已經正在崛起了。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航天產業鏈要嗨?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張鶴儀)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周四午間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的升空標誌著中國加入了火星探測「俱樂部」。「天問一號」此前計劃於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內(即7月下旬到8月上旬)實施發射。美國和阿聯也都計劃在此期間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