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世界都還在與地球上的病毒搏鬥時,我們已經開始「問天」了。
幾天前,我就已經開始關注天問一號,本來想寫一篇文章,怎奈肚子裡關於宇宙科技的墨水實在太少,只能望洋興嘆。昨天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視頻,當聽到視頻中傳出「一路順風」時,我的眼睛瞬間溼潤了。幾千年前屈原寫「天問」,現在天問要帶著全人類的疑惑去問天,浩瀚的宇宙裡一段不回頭的孤獨旅程,這是何其的偉大,何其的壯闊和浪漫,這一刻,我終於明白了天問一號發射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圍觀天問發射的群眾
這次咱們火星探測器的名字很有意思,「天問」,即問上天,據說源自於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詩作《天問》,要說,這名字起得好,古典浪漫而又不失科學的探索精神。咱們「天問」第一次執行任務就要「繞、落、尋」,這個難度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就連一向傲嬌的美國人目前也沒能做到,有人用「地獄級」形容,這樣的比喻實在是再恰當不過,在著陸方式上我們更是選擇了難度更大的反噴射式,同時又搭載火星探測器、著陸機、火星裝載機,一箭多機,基本上咱們一口氣就追上了美國的火星探測水平。光從上面這幾點看,我就覺得這次中國至少向外界釋放了三個強烈信號。
圖為長五發射升空瞬間,來源微博大文漢子
信號一:正告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困難打不倒中國人
如果說美國人最近在休斯頓關上了一扇窗,那中國長五的發射就是在天空中打開了一道門。中國再一次用事實證明,不管美國是否會全面遏制中國,我們中國都會按照自己的計劃有條不紊、胸有成竹、氣定神閒、穩步快速地發展,和浩瀚無垠的宇宙相比,美國人低賤下作的行為根本不值一提,任何阻礙中國崛起的反華勢力未來終將會成為歷史上的一粒塵埃。
圖為長五發射遠景,來源微博咪咕紀錄片
前陣子在美國人的「不懈努力」下咱們的晶片被封鎖了,這和第四次工業革命關係重大,未來二三十年應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極為關鍵的節點,以至於這段時間網上多了很多負面情緒,但晶片再難還能比登火星難嗎,咱們這次火星任務就是要去去晦氣,提提這個士氣,我們完全有這個信心應對未來一切未知的、已知的挑戰,對待敵人的挑釁,我們就用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來還擊它們。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來源央視
信號二:「胖五」成熟了,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大火箭
長徵五號的研製並非一帆風順。
2006年,我國立項開始研製長徵五號,直到2016年長徵五號遙一火箭才發射升空,中間隔了十年之久,其研發難度可想而知,遺憾的是,長五首秀並未取得100%成功,火箭二級晶片異常未能進入預定軌道,無形中給航天人潑了一盆冷水。
2017年7月2日,時隔一年後,滿懷著十四億中國人民的期待,長徵五號二次發射升空,火箭在346秒時卻突發故障,長徵五號宣告發射失敗,這一天,被譽為中國航天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讓很多人都難以接受,「感覺天塌下來了」,這是當時長五總指揮王珏的心裡話,你說,這得多難受吧。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其搭載的飛行平臺就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這一天,中國終於可以向世人宣布,「胖五」成熟了,我們終於有了一個可靠的大推力火箭。
信號三:國運上升,屬於中國的時代即將到來
「對中國在意識層面上是反對的,但是他們的技術水平的提高令人瞠目結舌。」上面這句話是天問發射後一名雅虎日本網友的留言。
長五背後年輕的科研團隊
如果往回倒退十幾年,一提到中國製造,一般都會被打上廉價品、山寨品、劣質品的標籤,尤其是那些反華比較活躍的國家,打心眼裡是一百個瞧不上中國製造的產品,也不知道到底是誰給了他們信心,而如今,大運我們有了,第五代隱形戰機我們有了,航母我們有了,大客機也在緊鑼密鼓的研製中,大火箭我們這也有了,火星我們也要去了……這些成績的背後其實都是一系列技術的突破,你像這次天問的發射,其背後匯集了高性能材料、超深空測控技術、超精密加工技術、地外宇宙空間環境探測技術、超強高軌運載火箭技術,哪一項單拎出來都是世界性難題,更為可喜的是,通過這一次次科研項目的成功,我們培養了一大批科研技術型人才,在可見的未來我們有了靠譜的團隊,而且都很年輕,平均年齡才35歲,未來可期,大有作為,這在世界大國範圍內也是絕無僅有的。
圖為星辰大海漫畫
我們曾經在大航海時代錯誤地關上了大門,故步自封,從世界之巔跌落凡塵,現在,我們打開大門,邁向星辰大海,定會在新的時代重回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