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發射背後:至少向外界釋放了三個信號

2020-10-04 知乎馬鮮生

​當全世界都還在與地球上的病毒搏鬥時,我們已經開始「問天」了。

幾天前,我就已經開始關注天問一號,本來想寫一篇文章,怎奈肚子裡關於宇宙科技的墨水實在太少,只能望洋興嘆。昨天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視頻,當聽到視頻中傳出「一路順風」時,我的眼睛瞬間溼潤了。幾千年前屈原寫「天問」,現在天問要帶著全人類的疑惑去問天,浩瀚的宇宙裡一段不回頭的孤獨旅程,這是何其的偉大,何其的壯闊和浪漫,這一刻,我終於明白了天問一號發射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圍觀天問發射的群眾

這次咱們火星探測器的名字很有意思,「天問」,即問上天,據說源自於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詩作《天問》,要說,這名字起得好,古典浪漫而又不失科學的探索精神。咱們「天問」第一次執行任務就要「繞、落、尋」,這個難度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就連一向傲嬌的美國人目前也沒能做到,有人用「地獄級」形容,這樣的比喻實在是再恰當不過,在著陸方式上我們更是選擇了難度更大的反噴射式,同時又搭載火星探測器、著陸機、火星裝載機,一箭多機,基本上咱們一口氣就追上了美國的火星探測水平。光從上面這幾點看,我就覺得這次中國至少向外界釋放了三個強烈信號。

圖為長五發射升空瞬間,來源微博大文漢子

信號一:正告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困難打不倒中國人

如果說美國人最近在休斯頓關上了一扇窗,那中國長五的發射就是在天空中打開了一道門。中國再一次用事實證明,不管美國是否會全面遏制中國,我們中國都會按照自己的計劃有條不紊、胸有成竹、氣定神閒、穩步快速地發展,和浩瀚無垠的宇宙相比,美國人低賤下作的行為根本不值一提,任何阻礙中國崛起的反華勢力未來終將會成為歷史上的一粒塵埃。

圖為長五發射遠景,來源微博咪咕紀錄片

前陣子在美國人的「不懈努力」下咱們的晶片被封鎖了,這和第四次工業革命關係重大,未來二三十年應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極為關鍵的節點,以至於這段時間網上多了很多負面情緒,但晶片再難還能比登火星難嗎,咱們這次火星任務就是要去去晦氣,提提這個士氣,我們完全有這個信心應對未來一切未知的、已知的挑戰,對待敵人的挑釁,我們就用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來還擊它們。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來源央視

信號二:「胖五」成熟了,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大火箭

長徵五號的研製並非一帆風順。

2006年,我國立項開始研製長徵五號,直到2016年長徵五號遙一火箭才發射升空,中間隔了十年之久,其研發難度可想而知,遺憾的是,長五首秀並未取得100%成功,火箭二級晶片異常未能進入預定軌道,無形中給航天人潑了一盆冷水。

2017年7月2日,時隔一年後,滿懷著十四億中國人民的期待,長徵五號二次發射升空,火箭在346秒時卻突發故障,長徵五號宣告發射失敗,這一天,被譽為中國航天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讓很多人都難以接受,「感覺天塌下來了」,這是當時長五總指揮王珏的心裡話,你說,這得多難受吧。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其搭載的飛行平臺就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這一天,中國終於可以向世人宣布,「胖五」成熟了,我們終於有了一個可靠的大推力火箭。

信號三:國運上升,屬於中國的時代即將到來

「對中國在意識層面上是反對的,但是他們的技術水平的提高令人瞠目結舌。」上面這句話是天問發射後一名雅虎日本網友的留言。

長五背後年輕的科研團隊

如果往回倒退十幾年,一提到中國製造,一般都會被打上廉價品、山寨品、劣質品的標籤,尤其是那些反華比較活躍的國家,打心眼裡是一百個瞧不上中國製造的產品,也不知道到底是誰給了他們信心,而如今,大運我們有了,第五代隱形戰機我們有了,航母我們有了,大客機也在緊鑼密鼓的研製中,大火箭我們這也有了,火星我們也要去了……這些成績的背後其實都是一系列技術的突破,你像這次天問的發射,其背後匯集了高性能材料、超深空測控技術、超精密加工技術、地外宇宙空間環境探測技術、超強高軌運載火箭技術,哪一項單拎出來都是世界性難題,更為可喜的是,通過這一次次科研項目的成功,我們培養了一大批科研技術型人才,在可見的未來我們有了靠譜的團隊,而且都很年輕,平均年齡才35歲,未來可期,大有作為,這在世界大國範圍內也是絕無僅有的。

圖為星辰大海漫畫

我們曾經在大航海時代錯誤地關上了大門,故步自封,從世界之巔跌落凡塵,現在,我們打開大門,邁向星辰大海,定會在新的時代重回世界之巔。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背後,中國釋放了三個強烈信號
    幾天前,我就已經開始關注天問一號,本來想寫一篇文章,怎奈肚子裡關於宇宙科技的墨水實在太少,只能望洋興嘆。昨天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視頻,當聽到視頻中傳出「一路順風」時,我的眼睛瞬間溼潤了。幾千年前屈原寫「天問」,現在天問要帶著全人類的疑惑去問天,浩瀚的宇宙裡一段不回頭的孤獨旅程,這是何其的偉大,何其的壯闊和浪漫,這一刻,我終於明白了天問一號發射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 天問一號為什麼要選擇在海南文昌發射,科學家:背後大有深意
    我國火星探測項目天問一號即將要發射了,此次探測火星和以往不同的是,天問一號同時要完成三項任務:火星環繞,登陸,火星表面探測。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同時完成這三項項目。如果我國天問一號項目能夠成功,則刷新了人類探索行星的歷史。
  • 天問一號為什麼要選擇在海南文昌發射,科學家:背後大有深意
    我國火星探測項目天問一號即將要發射了,此次探測火星和以往不同的是,天問一號同時要完成三項任務:火星環繞,登陸,火星表面探測。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同時完成這三項項目。如果我國天問一號項目能夠成功,則刷新了人類探索行星的歷史。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國天問一號項目,我們就先從天問一號的發射開始說起。
  • 天問一號後續至少還要闖三關,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
    據「中國探月工程」公眾號10月29日消息,昨天,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向火星進發。中國新聞社邀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對大家一直關注的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 我國首個火星任務發射成功,「天問一號」的意義及鮮為人知的背後
    就在剛剛,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載我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點火發射,成功的進入預定軌道,奔向火星,萬眾沸騰!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火星探測任務,我國「天問一號」有哪些亮點呢?1、首次發射便要一次實現「繞落巡」,攜帶了火星軌道器及火星車。
  • 天問一號後續至少要闖三關,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
    昨天,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向火星進發。中國新聞社邀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對大家一直關注的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順利完成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此後還將會有1-2次中途修正。劉彤傑表示,在飛行過程中進行中途修正和深空機動,不僅可以保證天問一號能夠準確地飛近火星,在這個過程中還驗證了發動機性能,讓它點點火,不要在長時間的飛行過程中一直處於靜默狀態,所以中途還要點一下大小各型發動機。
  • 天問一號後續至少要闖三關,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
    昨天,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向火星進發。中國新聞社邀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對大家一直關注的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順利完成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此後還將會有1-2次中途修正。
  • 我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國正式向火星探索發起了衝擊!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承載著火星夢飛向天際!
  • 中國又有一技術世界第一,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火星迎中國來客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一次對火星的探測。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總共實施了44次火星探測項目,但成功率只有43%左右。其中美國是做的成功次數比較多,但火星探測最成功的國家卻是印度,一次就發射成功。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在到達火星之後,火星車的設計壽命是 90 個火星日,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略長一點,大概是 24 小時 37 分鐘,90 個火星日也就是地球上三個多月的時間。如果「天問一號」能夠成功登陸火星,這將使得中國躋身太空精英強國之列,成為太空探索的引領者。縱觀人類的航天史,人們似乎一直對火星、月球「情有獨鍾」。全球已經有了 40 多次火星探測活動,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 22 次,成功率大約 40%。
  • 「天問一號」背後的化工材料
    這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在《天問》中的詩句。7月23日12時41分,承擔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繼續探求屈原在2300年前的發問。這不僅是我國首次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還是我國深空領域裡一個全新的裡程碑。那麼,在「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背後,有哪些化工新材料扮演了重要角色?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挑戰最難火星任務背後不可不知的13個利器
    「天問一號」探測器由一個軌道衛星和一個探測車組成,總發射重量約為5噸(包括燃料重量)。軌道衛星將會在一個極地橢圓軌道上運轉,在進行為期一「火星年」(687天)的科學觀測之外,同時也會作為維持與探測車通信連結的信號中繼站。
  • 你所不知的「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的發射方向是向東發射,這是因為地球是自西向東轉,向東發射能夠藉助於地球的自轉,節省燃料。為什麼我們要探測火星?>「天問一號」主要由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三個部分組成,總質量約5噸,並預計於明年2月份抵達火星。
  • NASA毅力號成功發射,為什麼它能比天問一號提早3個月登陸火星?
    在今年夏天的火星發射窗口期間,可謂是熱鬧非凡,人類相繼向火星發射了三個探測器,先是阿聯的希望號,再是中國的天問一號,最後是美國的毅力號。預計這三個探測器都會在大約半年後飛抵火星,並對火星開展探測。預計在明年2月份,三個探測器都會進入火星軌道,成為繞著火星運動的衛星。其中希望號是軌道器,不會登陸火星,只有我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將會在火星表面登陸。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你如果關注太空,就會知道今年有三個國家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我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和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其中,「希望」號探測器已於7月20日率先發射升空,目前正在飛往火星的途中;「毅力」號火星車計劃將於7月30日發射。
  • 「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
    文 | 雲酒團隊(ID:YJTT2016)7月23日,全中國都在為「天問一號」喝彩。但作為酒業人,我們希望將掌聲送給「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夢之藍。火星,中國來了!「發射!」12時41分,隨著一聲巨響,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根據發射任務要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和其他國家相比,亮點在哪裡?
    據媒體報導,我國計劃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此次發射我國的野心很大,想要一次性實現火星環繞,著陸以及巡視,在國際上還沒有先例。而這三個目標的難度之高,也超過了任何以往的火星探測器發射。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戰略意義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意義非常重大。當然天問一號徹底成功,還需要到2021年的2月份,其環繞器穩定圍繞火星飛行;著陸器突破火星大氣層成功軟著陸,然後展開釋放巡視器,傳回第一批火星表面和一定深度土層的考察資料之後才能算徹底圓滿的成功。不過發射成功,達到第二宇宙速度,脫離地球的引力,進入地火轉移軌道是後面一系列成功的基礎。因此同樣值得祝賀。那麼天問一號成功的意義到底在哪裡?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可以分為遠期意義的近期意義兩大方面。
  • 發射成功!關於天問一號的疑問和誤區都在這裡了
    「繞著巡」三件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是個大家族,包括:環繞器、進入艙(著陸架)和火星車三件套。每26個月,地球上會有一小段時期特別適合發探測器去火星,事實上,人類六十年火星探測史上,絕大多數探測器都是在這樣的「火星發射窗口」出發的。最近的這個火星發射窗口就是今年(2020年)7-8月,不只是我國的天問一號,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計劃7月30日發射),阿聯的希望號(已在7月20日發射)都選在這個窗口發射。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根據目前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23日於海南文昌發射。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是人類歷史是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國家。1976年美國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將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當然了,蘇聯也在1971年聲稱成功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不過除了蘇聯以外,別的國家一般公認此次著陸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