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

2020-07-24 雲酒傳媒
「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

一個個裡程碑式的事件,為中國航天開啟了一個更好的時代。

文 | 雲酒團隊(ID:YJTT2016)

7月23日,全中國都在為「天問一號」喝彩。

但作為酒業人,我們希望將掌聲送給「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夢之藍。


火星,中國來了!

「發射!」

12時41分,隨著一聲巨響,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根據發射任務要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

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經過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離軌著陸段、中繼通信段及科學探測段,飛行超過4億公裡,過五關斬六將,預計明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並開展科學探測任務。

如果順利實施,我國將一次性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步走」,完成前無古人的創舉。

據了解,探測火星是人類太空飛行中最具挑戰性的壯舉之一。有數據顯示,自1960年到今年7月初,人類已實施火星探測活動達44次,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24次,其中著陸任務17次,成功僅8次。在業界,火星甚至被稱為「探測器墳場」,其探測難度可想而知。

國際火星探測始於20世紀60年代,90年代迎來又一高潮,相關科研任務進行得如火如荼,「探火」大軍日益壯大。截至目前,已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中,其中美國20餘次,已有4架探測器登陸火星,第5架火星車「毅力號」蓄勢待發。蘇聯/俄羅斯緊隨其後,日本、歐空局和印度也分別進行過「探火」任務,阿聯在今年7月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

即便如此,要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步走」,依然需要複雜的技術,面臨著較高的風險,國際上也鮮有先例。美國海盜1號、海盜2號火星探測器曾通過一次發射實現了環繞、著陸兩種探測目標,歐洲也曾進行過類似的嘗試,但並未成功,只實現了「一舉一得」。

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意味著前所未有的成就。如果這一目標能夠順利實現,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獨立掌握火星著陸巡視探測技術的國家,意味著中國一次走完了此前蘇聯和美國用幾十年走過的歷程。


中國航天,夢之藍在身後

「爸爸,快看快看,火箭飛起來了!」

前方火箭發射塔上,巨大的火焰閃亮起來,映透山海,緊接著火箭拖著尾巴,從煙霧中升騰而起,巨響聲震撼天地。

一位現場觀摩的小女孩,揮著手中的五星紅旗,手舞足蹈地轉過頭和一同前來的父親分享此刻的喜悅。

一旁的徐明,也在一片歡呼聲中,一邊激動地高喊「火星!我們來了!」一邊迫不及待地用手機記錄下這一歷史性的瞬間。

徐明和這對父女,都是受夢之藍M6+之邀,才得以在現場見證「天問一號」的發射。徐明很激動,「這是中國邁向火星的第一步,中國航天正在創造歷史!特別感謝夢之藍能給我這個機會,親眼見證發射!」

「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

據了解,今年4月,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為了給普通人搭建助夢航天的橋梁,夢之藍M6+發起了「百萬航天合伙人」活動。消費者通過掃描「夢之藍M6+」的紅包二維碼,可領取18-1888元不等的個人紅包,隨後可自願選擇深度助力航天,將紅包款項捐贈給中國航天基金會,就可以成為「百萬航天合伙人」,並獲得一張專屬於自己的「捐贈證書」。該活動吸引了數百萬人參與。

此次「天問一號」升空,60位「百萬航天合伙人」受到夢之藍M6+邀約,現場見證。

同時,夢之藍M6+助力央視,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新聞官微等平臺,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進行了全程直播,和千萬網友一起見證了「天問一號」發射全程。

「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

「起飛!目的地火星!」「厲害了!中國航天!」「火星上都有什麼?」「天問一號飛多久才著陸火星?」……在直播間內,數百萬名網友的留言刷滿了屏幕,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那一瞬間,留言數量更是多到遮擋了直播畫面。

另外,據悉,夢之藍M6+還將聯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起「在火星,寫下我們的名字」火星著陸點徵名活動,自7月23日起至8月31日,網友們可以參與命名徵集。

「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

屆時,將邀請權威專家組成評審團對徵名進行專業、公正評審,從各平臺評選出10個命名方案後,通過央視新聞微博進入第二輪大眾票選階段,選出最受大眾歡迎的火星著陸點命名並最終公示,共同紀念這歷史性的時刻。


更好的時代,值得更好的你

從上世紀起,伴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聲轟鳴,東方紅一號衛星搭乘長徵系列火箭升入太空,中國航天事業開始了彪炳史冊的徵程。「北鬥」指路、「天宮」攬勝、「墨子」傳信、「嫦娥」問月……一個個裡程碑式的事件,為中國航天開啟了一個更好的時代。

2019年12月26日,夢之藍M6+與中國航天基金會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共同迎接中國航天更好的時代。

彼時,中國航天基金會副理事長侯秀峰表示,在履行社會責任的背後,這是夢之藍M6+品牌精神與航天精神的一次交相輝映。

侯秀峰指出,夢之藍M6+追求的是更高品質、更高品位的產品特質,在品牌層面上則是聚焦「更好的時代」,凝聚的是昂揚向上的時代精神。「一個全力觸摸品質的深度,一個努力標註宇宙的高度,不一樣的領域,但是有著一樣的精彩」。

洋河股份常務副總裁、蘇酒集團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化霜則將洋河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共通之處比喻為「兩條大河的交匯」——「一條是航天人心馳神往的銀河,一條是消費者一往情深的洋河,匯聚成為充滿夢想、奔騰向前的磅礴力量,共同開啟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新徵程。」

到目前為止,從以公益為紐帶,夢之藍M6+發起百萬航天合伙人活動,到與央視強強聯手,直播「胖五」發射、北鬥三號閃耀星空等榮耀時刻,吸引了百萬觀眾參與,再到現場見證火星探測器升空及著陸點徵名,每一次都是夢之藍與消費者的又一次對話,在拉近航天夢與每一個人距離的同時,為中國夢、航天夢助力。

而這一次,夢之藍M6+和「天問一號」同樣,值得我們的掌聲。

「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

夢之藍M6+助力中國航天,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上那抹「中國紅」,出自哈工大
    10月1日,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這是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茫茫宇宙中,銀色的著陸巡視器和金色的環繞器熠熠生輝。天問一號以此向祖國報告平安,表達對新中國的生日祝福。這抹鮮豔的中國紅出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吳曉宏教授團隊。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夢之藍M6+」組團觀摩發射並發起著陸點徵名
    7月23日,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的「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夢之藍M6+」邀請了60位「百萬航天合伙人」一起到現場,共同觀看「天問一號」的升空,同時「夢之藍M6+」助力央視,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新聞官微等平臺,和千萬網友一起見證「天問一號」發射全程。
  • 「天問一號」背後的化工材料
    這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在《天問》中的詩句。7月23日12時41分,承擔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繼續探求屈原在2300年前的發問。這不僅是我國首次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還是我國深空領域裡一個全新的裡程碑。那麼,在「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背後,有哪些化工新材料扮演了重要角色?
  • 「天問一號」點燃華夏熱情,洋河夢之藍M6+再現品牌格局
    原標題:「天問一號」點燃華夏熱情,洋河夢之藍M6+再現品牌格局7月23日,對於無數國人而言,註定是一個載歌載舞的節日。就在這一天,中國首次執行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值得一提的是,同6月份「北鬥三號」發射升空的盛世一樣,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洋河「夢之藍M6+」邀請了60位「百萬航天合伙人」一起到現場觀看「天問一號」的升空。與此同時,「夢之藍M6+」也助力央視,在多個平臺和無數國人共同見證了這個輝煌時刻。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背後,你不知道的專利秘密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比「天問一號」更激動人心的是背後的「青春之歌」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成績背後,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矢志不渝的執著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團隊並肩攜手的頑強奮戰。在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青年人是重要參與者。一批「80後」「90後」投身其中,懷凌雲志、做務實事,在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背後,中國釋放了三個強烈信號
    幾天前,我就已經開始關注天問一號,本來想寫一篇文章,怎奈肚子裡關於宇宙科技的墨水實在太少,只能望洋興嘆。昨天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視頻,當聽到視頻中傳出「一路順風」時,我的眼睛瞬間溼潤了。幾千年前屈原寫「天問」,現在天問要帶著全人類的疑惑去問天,浩瀚的宇宙裡一段不回頭的孤獨旅程,這是何其的偉大,何其的壯闊和浪漫,這一刻,我終於明白了天問一號發射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 天問一號發射背後:至少向外界釋放了三個信號
    幾天前,我就已經開始關注天問一號,本來想寫一篇文章,怎奈肚子裡關於宇宙科技的墨水實在太少,只能望洋興嘆。昨天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視頻,當聽到視頻中傳出「一路順風」時,我的眼睛瞬間溼潤了。幾千年前屈原寫「天問」,現在天問要帶著全人類的疑惑去問天,浩瀚的宇宙裡一段不回頭的孤獨旅程,這是何其的偉大,何其的壯闊和浪漫,這一刻,我終於明白了天問一號發射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 「天問一號」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被古代皇權阻礙的科技發展
    「天問一號」問世後,大家紛紛對其名稱產生了興趣,眾多媒體報導其為屈原詩歌「天問」,但殊不知在「天問」背後,還有一段令人惋惜的,中國歷史上對宇宙探索的擱淺。天問,是屈原在春秋戰國時期對自然現象的由衷發文,充分體現了屈原對自然的敬畏與探索的欲望。其中「自明及晦,所行幾裡?」這一問,其實已經將星球轉動、日夜交替聯繫起來了。
  • 「天問一號」背後有蘇州企業的身影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並送入預定軌道這背後
  • 走進航天新時代,與「天問一號」一起去火星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於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我們邁向火星的第一步,也是14億國人航天夢的新一步!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夢之藍M6+與60位獲邀嘉賓在海南文昌見證了這一榮耀時刻。不僅如此,這次火星著陸點命名,由心懷夢想的你來決定!
  • 「守護」那抹「中國紅」,靠用心更靠科技創新
    新華社哈爾濱10月9日電(記者楊思琪)10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在「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照上,五星紅旗在太空閃耀。近日,記者探訪了這抹鮮豔的「中國紅」的「作者」——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吳曉宏教授團隊。
  • 我國首個火星任務發射成功,「天問一號」的意義及鮮為人知的背後
    就在剛剛,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載我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點火發射,成功的進入預定軌道,奔向火星,萬眾沸騰!「天問一號」發射瞬間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火星探測任務,我國「天問一號」有哪些亮點呢?1、首次發射便要一次實現「繞落巡」,攜帶了火星軌道器及火星車。
  •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然後這背後是我們航天人不懈的努力與堅持,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回憶研發的過程,幾次失利,感覺天都快塌了。我們的航天人敢於&34;,他們咬緊牙關,不眠不休,付出的難以想像的艱辛和努力。在面對質疑和批評,他們的壓力可想而知,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 剛剛,天問一號更新了一條「朋友圈」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
  • 中國「天問一號」躋身航天先進行列,背後是20年的巨大進步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前蘇聯和美國就在探索火星上不斷競爭,直到蘇聯解體,這一探索仍未有重大突破,就連俄羅斯也幾乎沒有過成功的探索,在航天領域我國也在努力探索,航天先進行列的「天問一號」背後是我國20年所取得的巨大進步。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天問一號為什麼要選擇在海南文昌發射,科學家:背後大有深意
    我國火星探測項目天問一號即將要發射了,此次探測火星和以往不同的是,天問一號同時要完成三項任務:火星環繞,登陸,火星表面探測。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同時完成這三項項目。如果我國天問一號項目能夠成功,則刷新了人類探索行星的歷史。
  • 天問一號為什麼要選擇在海南文昌發射,科學家:背後大有深意
    我國火星探測項目天問一號即將要發射了,此次探測火星和以往不同的是,天問一號同時要完成三項任務:火星環繞,登陸,火星表面探測。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同時完成這三項項目。如果我國天問一號項目能夠成功,則刷新了人類探索行星的歷史。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國天問一號項目,我們就先從天問一號的發射開始說起。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