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專家稱,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到達火星時,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95億千米,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千米。
飛行期間,探測器已成功完成地月合影獲取、首次軌道中途修正、載荷自檢等工作。8月19日晚22時20分起,環繞器上火星磁強計、礦物光譜分析儀、高解析度相機、中解析度相機等載荷依次完成自檢,載荷科學數據下傳順利,確認設備狀態正常,各項飛控工作正常開展。後續探測器還將開展深空機動和多次中途修正,並在接近火星軌道後執行捕獲、著陸、巡視等任務。
於是
跟許多喜歡打卡的人們一樣
8月28日
我們的天問一號
也更新了一條打卡「朋友圈」
從7月23日成功發射以來
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飛行了約36天
這一個多月來它都幹了些啥?
讓我們來康康天問一號的旅行日記……
01 縱有艱險,也願走這一遭
2020年7月23日
地球文昌
12時41分,是一個終身難忘的時刻:我帶著十幾種不同功能的科學載荷,在萬眾期待中,踏上了奔向火星的漫漫徵途。
聽去過月球的夥伴們說,這次奔火之旅必定困難重重,不僅要飛行好幾個月才能接近目的地,信號單程傳輸需要20多分鐘,落地的過程更是充滿著未知……雖然我心裡也有一點點發怵,但在發射那一刻,看著科研人員們堅毅的目光,回想他們為了讓我實現一次性「繞著巡」而付出的辛勤汗水,我的內心不再迷惘!面對宇宙和生命的奧秘,即便千難萬險,我也願走這一遭!!
火星,我來了!
02 宇宙中的兩抹微笑
2020年7月27日
距地球約120萬公裡
出門遠行的第四天,飛行過程一切正常,但身邊沒有了熟悉的地球大氣,隻身旅行在宇宙黑色的海洋,不免覺得有些孤單。我回頭一看,地球和月球變得越來越小,心裡突然很不捨得,我拿出隨身攜帶的光學導航相機,為地球和月亮拍了一張合照,照片裡的它們變成了兩個「小月牙」,仿佛正向我微笑示意,看著他們的笑臉,我頓時感覺元氣滿滿。
讓我驚喜的是,地球上的小夥伴們跟我心有靈犀,大家真的把圖片p成了兩張可愛的笑臉!!想著大家在100多萬公裡之外關心、支持著我,我也更有力量地奔向火星的旅程!
03 軌道修正,是為了精準抵達
2020年8月2日
距地球約300萬公裡
今天我幹了一件大事呢!順利完成了第一次軌道修正。
雖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漫漫太空旅行要順利完成,一定要有科學嚴謹的態度哦~對了,告訴大家,我現在處於無動力飛行狀態,在飛行過程中,受到入軌偏差、控制精度偏差等因素影響,微小的偏差會逐漸積累放大,及時修正調節,才能保證精準無誤地到達目的地呢。
這次,我在利用3000N發動機完成軌道修正的同時,也對發動機在軌的實際性能進行了驗證。之後還會經歷深空機動和幾次中途修正都要依靠發動機,所以一點都不能馬虎!
04 在「體檢」中感受航天質量
2020年8月19日
距地球約823萬公裡
轉眼我的太空旅行已經快一個月了。今天又是值得紀念的一天呢,我做「體檢」啦!
為了確保我身上攜帶的各類科學「法寶」狀態正常,在地面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從今天晚上22點20分起,礦物光譜分析儀、高解析度相機、中解析度相機等載荷依次完成了自檢,設備確認狀態正常!想想自己渾身上下都有「航天品質」的加持,之後無論是用中、高解析度相機對火星表面進行成像,還是用火星磁強計探測火星空間磁場環境,我都信心滿滿,一往無前!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工人日報記者趙航 通訊員李晨)、中國的航天(ID:chinaspaceday)
本期編輯:趙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