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失敗內幕——靠人不如靠己

2020-09-03 今昔我兮

火星——類地行星,與地球距離最近時約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可達4億公裡。

火星是太陽系與地球最為相似的一顆行星,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一顆行星。

對火星進行探索一直是世界各航天強國所努力和堅持的事業,而我們中國也不例外。

其實,早在2007年,我們便開始在火星探測上與俄羅斯進行合作,以期藉助俄羅斯的運載火箭和探測優勢將我們中國自己的火星探測器送上火星。

同年9月,我們與俄羅斯籤署合作協議,決定「螢火一號」將搭載「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前往火星,隨後,我們便開始進行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的研製工作。

我國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被命名為「螢火一號」,取自我國古代對火星的稱呼「熒惑」之諧音。

螢火一號

按計劃,「熒火一號」應於2009年10月左右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 但是因俄羅斯方面原因,發射被推遲至2011年。

經過艱難的等待,2011年11月8日,「熒火一號」在萬眾矚目、期待下順利發射升空,就在人們信心滿滿的情況下,意外突然而至。

2011年11月上旬,「螢火一號」未能按計劃變軌,這意味著我們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將無法到達火星而不得不面臨失敗的命運。

對此,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波波夫金失望的說道:

「我們度過了一個非常沉重的深夜,我們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找到這個太空飛行器。終於確定了它的位置,並且查明,其發動裝置沒有工作,兩次點火都沒有成功。」

這意味著,中國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發射以失敗告終,在堅持近兩個月的努力後,項目正式宣告失敗,「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及中國「螢火一號」墜落太平洋。

失敗原因

其實,這一次火星探測失敗的原因不在於我們中國,我們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未出現任何問題,出現問題的是搭載「螢火一號」的俄羅斯「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

「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在升空後變軌失敗,進而失去動力,地面與其聯繫中斷,最後只能眼睜睜看其墜落地球而無能為力。

俄探測器攜帶螢火一號

為什麼我們不自己發射火星探測器

說到我們為什麼不自己發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其實,我們又何嘗想在航天事業上求助於人,但是我們受制於自己的技術和能力,是不得已而為之。

眾所周知,火星距離地球遙遠,發射火星探測器需要一定的深空測控能力,需要對探測器進行跟蹤、控制等等,但是我們在當時還沒有形成完備的深空測控網,深空測控能力不足。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也才會去與俄羅斯合作,讓其火星探測器攜帶我們的「螢火一號」到火星去探測。

火星

反思

「螢火一號」發射的失敗,告訴我們,航天技術絕不能依賴外國,我們只有形成獨立自主的航天科技能力,才有可能在世界的航天發展上佔據一席之地,也才不會受制於人。

今天,我們將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標誌著我們在行星探測上邁出重要一步,也預示著我們中國將在深空探測上做出重大行動。

希望我們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得更加順利而強大。

天問一號

相關焦點

  • 求人不如靠己,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
    在面對質疑和批評,他們的壓力可想而知,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背後的英雄:感謝你。俄羅斯&34;探測項目的推遲直接影響到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34;的發射,航天人的等待是多麼的漫長。火星和地球每15到17年才有一次最近的機會,每26個月才會位於距地球最近的位置上。
  • 天問一號是什麼水平?當年螢火一號搭俄羅斯順風車,不料搞砸了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的消息席捲全球。大家都沉浸在我們成功向火星進軍的喜悅中。卻也不免為他擔憂。還記得2011年的那天,當中國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發射成功時,我們也是向今天一樣的歡呼雀躍。可最終它卻未能按起初設置改變軌道而導致宣告失敗。並且因此而延緩了之後的發展研究。在當時失敗之後,中方宣稱,因為軌道的原因,中國可能兩年內不會再有新的計劃。
  • 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成行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是我國行星探測任務的一部分,於2016年1月11日正式立項,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螢火一號原計劃是為了參與中國國家航天局、歐洲宇航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等國合作的探測火星計劃,以此計劃為藍本中方可附帶一顆小型衛星,於是加速開發出迷你探測機螢火一號,原預計於2009年順便搭載俄羅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發射,2012年10月注入火星軌道,進行環繞火星的探測任務。
  • 專家: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發射推遲與性能無關
    圖片說明:「螢火一號」副總設計師陳昌亞研究員,為市民解讀火星探測的奧秘    東方網記者王銘澤10月29日報導:原計劃今年秋季發射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因多種緣故將發射日期改為儘管今年留下遺憾,但「螢火一號」技術上已經「萬事俱備」。今天下午,由上海院士中心、上海市宇航學會、盧灣區教育局共同主辦的第24期院士專家講壇,邀請了剛從莫斯科歸來的「螢火一號」副總設計師陳昌亞研究員,為市民解讀火星探測的奧秘。
  • 從螢火一號到天問,從絕望到充滿希望,挑戰火星探測的地獄難度
    火星,一顆神秘但令人嚮往的恆星,自從被人類發現之後。對火星的探索,就沒有停止。早1960年,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火星1A號」探測器,它是人類第1個火星探測器。最終以失敗告終,直到1965年,美國發射的「水手4號」太空飛船在距離火星9850公裡的地方,成功拍到了21張火星照片。我們對火星的探索,也一直在進行。
  • 設計師揭秘中國火星計劃 「螢火一號」10月升空
    我國僅花了23個月就完成了一般5年才能完成的研製任務,如果發射成功,「螢火一號」將在火星首次發回來自中國的問候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金微發自北京 「火星在古代被稱為『熒惑』,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取其諧音,命名為『螢火一號』。」
  • 雖然「天問一號」已就位,但是中國的火星探測比原計劃晚了近十年
    早在十年前,我國參與了與歐洲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共同合作的火星探測計劃。計劃中,中國和俄羅斯可以各自帶一顆衛星,即同時發射兩顆火星探測器衛星。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取名為「螢火一號」。2009年6月,「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品抵達俄羅斯,準備搭載俄羅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升空,然而因為俄方的問題,推遲到2011年發射。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它真的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嗎?並非如此
    2020年7月,可以說是全球航天愛好者的福音——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的火星探測窗口期如期到來,阿聯、中國、美國紛紛摩拳擦掌,準備進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7 月 20 日,阿聯先行一步,藉助日本H2A運載火箭,從日本鹿兒島將阿拉伯世界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送上太空。
  • 「螢火一號」:不能忘記的「探火」歷史
    但實際上,它卻是飛進太陽系,進入深空,奔向火星的一個最小的探測器。與我們國家獨立自主的探月計劃——嫦娥工程相比,它無論是從經費體量上還是從參研隊伍的人數上等各個方面,都無法與之相比。將其稱為「螢火一號」我想也是一個十分低調和不與嫦娥工程爭輝的意思。不過,它的科學目標那麼突出,技術又是那麼先進,應該是深空探測計劃中的一顆名副其實的明星。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順利升空 未按計劃變軌
    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同俄羅斯「福布斯-土壤」探測器於北京時間9日4時16分在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搭乘俄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據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發布的消息,將「螢火一號」和「福布斯-土壤」送入太空的是俄羅斯「天頂-2SB」運載火箭。
  • 火星下一個地球?「螢火號」的失敗遭遇,人類苦尋星辰奧秘為何?
    2020年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7月23日在完成功能檢查和測試工作後與12:41發射升空,此次發射將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長徵五號搭載天宮一號探測器,一次性完成環繞火星表面著陸巡視探測中國將邁出行星探測的重要一步。火星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
  • 火星下一個地球?「螢火號」的失敗遭遇,人類苦尋星辰奧秘為何?
    2020年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7月23日在完成功能檢查和測試工作後於12:41發射升空,此次發射將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長徵五號搭載天宮一號探測器,一次性完成環繞火星表面著陸巡視探測中國將邁出行星探測的重要一步。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借力俄羅斯火箭,被推遲兩年發射,最終失敗
    因為俄羅斯也要發射火星探測器「福布斯-土壤」,當時的中國「螢火一號」計劃與「福布斯-土壤」攜手同往火星。為什麼需要搭載俄羅斯的火箭?這其中有兩個很客觀的因素。首先,火星探測器首先要脫離地球的引力,就必須獲得超過11.2公裡/秒的第二宇宙速度。
  • 「螢火一號」臺前幕後
    「螢火一號」副總設計師、上海航天局研究員陳昌亞把火星探測稱為「中國繼載人飛船、嫦娥探月工程之後的又一重大航天科學計劃」  中國與俄羅斯聯手展開的火星探測之旅已經蓄勢待發。  據報導,目前中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正樣星已啟運赴俄,將開展一系列相關測試工作。
  • 中國歷史性一天!12時40分,「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目的地:火星
    7月23日,中國歷史性的一天,當天中午12時40分,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我國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其目的地將是火星!天問一號此次發射將花費7個月左右的時間抵達火星,所採取的路線則是1925年霍曼提出的地火轉移軌道。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的消息引起了海內外媒體的熱烈關注,參考消息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就此事進行了詳細報導。華爾街日報指出,近段時間,中美兩國準備在前後數天以內將太空飛行器送往火星,兩場「針鋒相對」的火星任務是中國挑戰美國的最新跡象。
  • 出師未捷身先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以失敗告終!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這是中國首次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注意字樣,自主二字。然而許多媒體在報導的時候都把這二字都忽略了,也就成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取名「螢火一號」螢火一號實際質量為110公斤,主體部分長為75釐米,寬度為75釐米,高60釐米,太陽帆板展開將達到7.85米。設計壽命時長為兩年。
  • 「螢火一號」:一段不能忘記的歷史丨Calling太空
    但實際上,它卻是飛進太陽系,進入深空,奔向火星的一個最小的探測器。與我們國家獨立自主的探月計劃——嫦娥工程相比,它無論是從經費體量上還是從參研隊伍的人數上等各個方面,都無法與之相比。將其稱為「螢火一號」我想也是一個十分低調和不與嫦娥工程爭輝的意思。不過,它的科學目標那麼突出,技術又是那麼先進,應該是深空探測計劃中的一顆名副其實的明星。
  • 天問一號探測器即將發射,我國有望加入火星俱樂部
    根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布的消息,「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於7月20日至25日在中國南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擇機發射。天問系列是我國對行星探測任務的命名。我國首次對火星進行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命名為「天問一號」。它是在今年4月24日正式確定命名的,源於屈原長詩《天問》,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
  • 印度首個火星探測器24日將抵火星或成亞洲第一
    按照美國航天局的計劃,北京時間22日9時50分左右,「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開始入軌操作。首先,探測器上的6個制動推進器全部短暫點火,讓探測器穩定下來,然後再次點火以降低探測器的速度,讓探測器進入一個臨時的橢圓形軌道,探測器將在這個軌道上試運行6周時間。其間會有一顆彗星於10月19日近距離掠過火星,探測器會忙中抽閒觀賞這難得的天文秀。
  • 天問一號將使中國坐上火星探測第二把交椅,但相比老美仍落後15年
    「天問一號」就要發射了,這個承載著14億人火星夢想的探測器,將一次實現「繞、落、巡」,如果成功的話,將使中國在火星探測領域一舉甩開其它競爭者,達到僅次於美國的水平,相當給力。但美國的水平畢竟還是相當高的,目前在火星表面還在運作的探測器就有兩個,而最新的「毅力號」也將在這個時間段發射,人馬君估計領先我國至少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