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在航天界素有太空飛行器的墳墓之稱,因為火星探測任務的失敗率確實很高。
從前蘇聯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火星1號」開始,人類發射的所有火星探測器中,超過一半以上都以失敗告終。
好奇號火星車,迄今為止最成功的火星探測器
這些失敗的探測器,或者已飛抵火星附近,或者成功登陸火星,但最終結果都是失去聯繫,下落不明。
不過,高失敗率並沒有阻擋人類探索火星的熱情。除了美國、俄羅斯、歐洲等老牌航天大國之外,中國也開啟了火星探測計劃,並於2011年做了首次嘗試。
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
2009年,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計劃搭載俄羅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天頂-2SB前往火星。
因為俄羅斯也要發射火星探測器「福布斯-土壤」,當時的中國「螢火一號」計劃與「福布斯-土壤」攜手同往火星。
首先,火星探測器首先要脫離地球的引力,就必須獲得超過11.2公裡/秒的第二宇宙速度。
而在2016年長徵5號火箭首飛成功之前,中國運載火箭速度還沒辦法達到這個速度。
比如:2013年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三號時,速度最高只能大概到10.9公裡/秒。
因此,2009年發射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只能藉助俄羅斯的大推力運載火箭。
其次,中國當時並沒有建立起深空探測網絡。火星距離地球的距離已絕非月球可比。如果沒有深空探測網捕獲來自遙遠火星探測器的信號,實際的控制就無從談起。
據航天專家表示,正是因為以上兩個原因,導致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必須要跟俄羅斯合作。
實際情況是,原定2009年發射的「螢火一號」,由於俄羅斯同時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福布斯-土壤」遇到一些問題,最後發射時間被推遲到2011年。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因為非技術的原因,足足耽擱了兩年時間。
好不容易等到2011年10月發射,「螢火一號」與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一起,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順利升空,卻最終未能成功。
後據俄羅斯航天署調查,原因是俄羅斯火箭在第二次變軌時,點火失敗導致探測器失去動力而變軌失敗,墜入太平洋。
至於點火失敗的原因,有一種說法是俄羅斯探測器的晶片因為遭受高能粒子的撞擊而失控。
總之,最後結果讓很多人失望,尚且沒有離開地球,何況去火星。
長徵5號
不過,這次失敗也讓中國航天人吸取了足夠教訓。沒有獨立自主的火箭,沒有自己的深空探測網,如何能保證火星探測任務成功?
失敗的經歷最終轉為動力,促進後來中國長徵5號大推力火箭的首飛成功,也促進了中國深空探測網的建設。
八年之後,中國航天的火星探測實力已經今非昔比,迎來了第二次,其實也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火星探測。
如今,長徵5號正靜靜地屹立在海南文昌發射區,等待飛往火星的命令。
這是許許多多中國航天人日夜努力的結果。從另一個側面看,我們也能切身體會到火星探索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