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星不再孤單,中國發射火箭,我們終於有自己的火星探測器了!
儘管受疫情影響,但是沒有阻擋我們在天文科技的熱情,就在7月23日13:25,中國成功發射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中國首枚火星探測器「天文一號」送入太空,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力量。這就是科技的硬實力,靠吹牛是吹不上去的。
-
中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了
今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用中國自己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估計明年二月左右將穿越地球和火星的星際空間,到達火星附近!,藉由俄羅斯火箭發射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 這是中國首次嘗試,儘管失敗了,但仍然有意義! 到了2020年,隨著「大火箭」長徵五號服役,「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巨大成功,為我國積累了深空探測的寶貴經驗和「硬」實力! 於是2016年,中國開始了新的嘗試(計劃),計劃執行到今,終於「開花結果」了!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借力俄羅斯火箭,被推遲兩年發射,最終失敗
火星在航天界素有太空飛行器的墳墓之稱,因為火星探測任務的失敗率確實很高。從前蘇聯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火星1號」開始,人類發射的所有火星探測器中,超過一半以上都以失敗告終。因為俄羅斯也要發射火星探測器「福布斯-土壤」,當時的中國「螢火一號」計劃與「福布斯-土壤」攜手同往火星。為什麼需要搭載俄羅斯的火箭?這其中有兩個很客觀的因素。首先,火星探測器首先要脫離地球的引力,就必須獲得超過11.2公裡/秒的第二宇宙速度。
-
火星探測器下月即將發射,火箭爆發汙染問題,NASA宣布發射延後
>儘管毅力號第二次延期,如果不再出什麼問題的話,發射時間依然早於我們的天問一號;天問一號的發射時間在下個月的23日,將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由長徵五號發射,總的任務質量達到五噸。天問一號任務由三部分組成,包括軌道器、著陸器、火星車;軌道器佔到了發射重量的大頭,達到了3.1噸重。因為過去我們從未有過火星軌道器,單憑火星車自己難以和地球通信,需要軌道器來進行通信中繼。
-
為什麼中國、美國和阿聯三國,都選擇在今年往火星發射探測器?
把探測器送往遙遠的火星,需要強大的火箭推力,火箭就需要加注更多的燃料,所以長徵五號系列火箭是我國長徵火箭家族中個頭最粗的,因此長徵五號系列火箭就有了「胖五」的稱號。除了利用大推力火箭之外,我們還需要選擇合適的發射場來進行發射任務,由於地球自轉線速度的不同,緯度越低的地點,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越快,也就意味著航天發射的初速度越快,發射越省燃料。
-
火星探測首戰告捷:日本H-2A火箭搭載阿聯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1.概述 2020年7月20日凌晨6點58分14秒(北京時間5時58分14秒),搭載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的H-2A火箭在種子島發射中心準時發射,約一小時後器箭分離,探測器順利進入400km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發射原定7月14日,但由於日本連遭梅雨天氣影響,導致多次推遲。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行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任務)將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實現針對火星的「繞」「著」「巡」三合一壯舉。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星,我們來了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此前,長徵五號遙三和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連續發射成功,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關鍵技術瓶頸已經完全攻克,火箭各系統的正確性、協調性得到了充分驗證,火箭可靠性水平進一步提升。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長徵五號火箭升空下面來看「天問一號」到底牛在哪?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全球主要科技強國又為何選擇今年密集發射火星探測器。一、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這次發射任務由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我們說的「胖五」完成,因為火箭質量越大,其載荷能力越強。
-
中國明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
第一次任務是火星探測,計劃在2020年7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經過10個月的飛行,2021年到達火星,著陸火星表面並進行巡視探測。其後,計劃2028年左右進行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並採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 去年,作為「探火工程」的火箭、探測器系統研製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也公布計劃,未來3年將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主要內容為無人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01 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 這次發射任務由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我們說的「胖五」完成,因為火箭質量越大,其載荷能力越強。這次天問一號的總重量達到了5噸,火星軌道飛行器重量3175公斤,都需要「胖五」把它們送上太空。
-
火星,我們來了!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報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文|郭崑山長徵5火箭是誰?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胖五」,是中國最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分別達到14噸級、25噸級。這讓中國一舉進入世界火箭第一梯隊,同級別的美國獵鷹重型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63噸,遠高於中國的胖五的25噸,俄羅斯「質子-M」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4噸,與中國胖五相仿,中國重型火箭終於和美俄現役重型運載火箭的能力達到了同一個量級。
-
阿聯火星探測器搭乘日本火箭發射升空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0日,阿聯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由日本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地點位於日本的種子島航天中心。希望號探測器由阿聯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聯合研製,搭載了探索成像儀(EXI)、紅外光譜儀(EMIRS)及紫外光譜儀(EMUS),用以研究火星氣候演變以及天氣狀況。
-
中國探火出發!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為了精確入軌,火箭研製團隊給火星探測器「私人訂製」了精細化的「窄窗口、多軌道」設計,將火箭每天30分鐘的發射窗口細分成3個10分鐘的窗口,每個窗口預裝1條發射軌道,7月23日到8月5日,14天的窗口期內一共設計了42條發射軌道,將軌道偏差控制在非常小的範圍內。婁路亮表示,這在中國航天的發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創造了單次發射軌道設計數量的新紀錄,並首次實現了發射軌道的自動切換。
-
浩瀚宇宙,星辰大海,中國航天火星登陸是個起點,好奇號不再孤單
2020年是火星探測的周期,全球有四大火星任務,中國也將在今年7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進軍火星。4月24日「中國航天日」的上午10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將公布。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序幕。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預計明年2月抵達火星
郭文彬 攝影中國網訊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對於2020年,新一次的火星探測時間窗口出現在7至8月份,地球和火星距離約有6200萬千米,這仍是地球和月球平均距離的160倍。
-
落後印度7年,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印媒:當心中國航天追上印度
中國是如何突破的?首先,相比於2011年中國發射「螢火一號」,需要跟俄羅斯合作,用俄羅斯的火箭,結果以失敗而告終,螢火一號成為太空垃圾。此次發射探測器的是我國自主開發的重型火箭:長徵五號遙四重型運載火箭。
-
火星移民開始了嗎?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近期多國陸續發射火星探測器,其中包括咱們中國也是首次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讓我們不經要問,火星移民開始了嗎?我是館長,關注我來一探究竟!首先我們按照各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來看,搶先咱們中國的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發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由日本三菱重工火箭搭載,成功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200天後讓我們期待火星探測器捕獲成功
我國的第一個自行建造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於2020年7月23日在12:41發射,運載長徵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任務計劃通過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進行全球和全面的環遊探索,並在火星表面進行區域巡視探測。但是,將天問一號火箭發射到預定軌道只是第一步。這註定是漫長的旅程。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的火星探測器需要經過精心設計的地火轉移軌道,約200天才能到達火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