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2021-01-15 騰訊網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火星科普

火星是太陽系第四顆行星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由近及遠)數的第四顆行星(前三分別為水星、金星、地球),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體積為15%,質量為11%,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以半徑、質量、表面重力來說,火星約介於地球和月球中間;火星直徑約為月球的兩倍、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

火星 | 圖

火星到地球的距離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也是除了金星以外,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衝日,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在衝日期間會達到極近值,通常只有不足1億千米,而在火星發生大衝時,這個距離甚至不足6000萬千米。

火星衝日意味著這時可以使用較小花費將探測器送往火星,因此人類的火星探測活動通常也會每隔26個月出現一次高潮。

地球火星對照 | 圖

探索周期

火星和地球距離最近的年份是最適合登陸火星和在地面對火星觀測的時機,每隔26個月出現一次。因此,多國都會選擇在這個窗口期進行登火和探火的探測任務。

上次最佳探測窗口期是在2018年6-7月,今年的7-8月是最佳探測窗口期,下次則要等到2022年。等到了窗口期,具體定在哪一天作為發射日期,會根據不同國家,不同因素來確定。

探索意義

探索未知,尋找能源、擴展人類生存空間。

探索未知

人類有一顆探索未知之心。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是否存在外星人?在探火之前,這一切都是謎。有一句特別適合用在深空探索中,「異想才能天開」,從古至今都不乏「異想天開」之人。人類的許多發明都是建立在「異想」之探索上,通過科學的佐證,才能「天開」,才能看到許許多多的發明成果。火星的探索也是一樣,人類懷著一顆好奇心,才會有「好奇」號的登火成功,以及「洞察」號等等火星探測器的相繼發射。同樣,探索未知也能促進科技進步,特別是深空遙測、新材料、AI等技術的進步,反哺人類。

尋找能源、擴展人類生存空間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有生命周期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非再生資源,遲早有被開採利用完的一天。人類要長遠生存下去,必須要找到新能源,來維持人類可持續發展和生存。而火星就是我們的首選之一,火星是類地行星,不僅資源豐富,還距離地球較近,是最有可能被改造成為人類第二個家園的星球之一。就目前技術而言,實施難度雖大,但是成功的機會還是有的,是最好的選擇之一。雖然短年內見不到成效,但是為了延續人類的生存,造福子孫後代,勢在必行!

多國競技

在今年這個最佳探測窗口期,已知的有美國、中國、阿聯等國家有火星探測計劃。

阿聯原定於2020年7月15日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由於日本發射場地天氣不佳推遲至17日,這將是阿拉伯國家首個火星任務。

美國的毅力號發射時間最初定於2020年7月17日。6月10日,NASA宣布,由於一臺吊車出現問題,毅力號發射時間被迫推遲到7月20日。兩周後,6月24日,NASA又宣布,由於地面支持設備存在汙染隱患,毅力號發射時間再往後延兩天,推遲到7月22日。現在,NASA再次宣布,毅力號發射時間推遲到不早於7月30日,不晚於8月15日。如果毅力號在今年8月中旬之前還沒發射的話,那麼只能等到下個發射窗口期2022年。

毅力號火星車 | 圖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由長徵5號遙四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計劃發射時間為2020年7月23日。將實現「繞、落、巡」的三階段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 圖

有數據顯示,自1960年以來,美國、蘇聯/俄羅斯、日本、歐洲和印度先後進行了44次火星探測項目,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23次,完全成功率是43%,其餘的項目都出現探測器撞毀、失靈或失蹤。可見火星表面環境之複雜,登陸難度之大。

今年的火星發射任務令人十分期待,多國競技,風險高、難度大。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加油,我的國!

中國的火星之路

「先導星」以失敗告終

中國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首枚火星探測器2011年11月9日凌晨搭乘俄羅斯的天頂號運載火箭與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一起發射升空,將飛行3.5億公裡,大約要經過10個月的飛行,衛星於次年8月至9月才能進入火星軌道。2011年11月9日,俄方宣布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變軌失敗。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波波夫金11月9號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向外界宣布了這一消息。他說:「我們度過了一個非常沉重的深夜,我們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找到這個太空飛行器。終於確定了它的位置並且查明,其發動裝置沒有工作,兩次點火都沒有成功。」這意味著,中國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發射以失敗告終。

後續計劃

2016年1月18日,我國火星探測項目正在立項,首次發射有望實現「繞、落、巡」的三階段探測任務。

2019年1月14日,國新辦舉行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2019年11月14日,在位於河北懷來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我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受中國國家航天局邀請,部分外國駐華使館及國際組織人員觀摩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並參觀相關試驗設施。該試驗模擬了著陸器在火星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對其設計正確性進行了綜合驗證。據介紹,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於2020年擇機實施,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精細巡視勘查。本次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在亞洲最大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進行,模擬了火星重力環境(火星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的1/3)。

2020年3月10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圓滿完成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無線聯試,充分驗證了探測器與地面系統的接口匹配性和一致性,對各類方案、技術狀態、軟硬體系統進行了全面測試,為任務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延伸閱讀

前往火星的路途充滿艱險,人類先後向火星發射過多個探測器,成功率大約為40%,大部分失敗告終,因此火星又被稱為「探測器的墳場」。探測器奔赴火星全程需要長達至少半年時間、約5億千米的路途,這麼遠的距離還帶來至少10分鐘的信號延時。當然,著落火星表面的探測器還要面臨最危險的著陸前「恐怖7分鐘」,即再入、下降與著陸的過程,這過程等於「盲降」,7分鐘的時間甚至不足以完成一次地火通信,這意味著全程超過1000個動作的降落過程必須依靠探測器自主完成,對軟體和硬體的要求極高。

著陸器要在7分鐘的時間內將時速從2萬千米降低到零,這也是整個任務的關鍵點,直接決定著任務的成敗。火星大氣雖然稀薄,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但高速運動的探測器表面也會產生一兩千攝氏度的高溫,需要隔熱罩的保護。在火星16千米的高空,超音速降落傘打開,但是稀薄的大氣層無法使降落傘減速到安全的速度,還需要反推火箭和氣囊等繼續減速和緩衝,即使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崎嶇複雜的地形和大大小小的堅硬巖石,也是探測器的一個巨大挑戰。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未來的深空探索既充滿挑戰又充滿機遇,未來的主戰場在太空,武器是科技。誰掌握了科技的制高點,就能先發制人,立於不敗之地。太空資源無比豐富,探索太空,開發太空,既是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也是造福人類與子孫後代的創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下一站,火星。

向科學家致敬!

消息來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美國NASA航空航天局

相關焦點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火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 我國將於7月至8月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中國探測車將首次登陸火星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介紹,今年7-8月,我們將用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新一代運載火箭裡的最大個進行發射。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明年2月將到達火星的引力勢場以內,然後再經過火星的捕獲到達火星。火星車將停留90個火星日。
  • 7月23日中國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與美國展開太空競賽
    7月23日消息,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中國的這次火星探測器的發射與美國的近期的火星任務相似,中美兩個大國將自己的競爭對手送入太空。
  • 中國明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
    中國2020年向火星出發,並將衝擊一項世界紀錄。  昨日,中國火星探測又一次引發關注。在山東舉辦的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報告中透露: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  歐陽自遠表示,此次中國將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做好。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在7月下旬展開 多國迎來火星發射季
    目前,不少國家已經啟動火星探測任務,美國、中國、阿聯都將計劃於近日發射火星探測器。不過令人稍感遺憾的是杜拜當地時間7月14日,阿聯方面宣布,因發射場天氣原因,「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不得不推遲發射。為什麼各國都扎堆啟動火星探測任務呢?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呢?作為地球的鄰居,火星並不算是「近鄰」。
  • 下個登陸火星的是誰?美國新探測器也將發射
    日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按照計劃,中國將在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這麼重大的航天任務中,包含哪些重大技術看點,後續又有哪些不能錯過的關鍵節點呢?探測這個紅色星球的意義在哪裡,中國為什麼要探火呢?
  • 火星探測首戰告捷:日本H-2A火箭搭載阿聯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1.概述 2020年7月20日凌晨6點58分14秒(北京時間5時58分14秒),搭載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的H-2A火箭在種子島發射中心準時發射,約一小時後器箭分離,探測器順利進入400km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發射原定7月14日,但由於日本連遭梅雨天氣影響,導致多次推遲。
  •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2020年火星地球相遇時間點在10月14日前後,所以今年夏天是火星發射窗口期,關於火星發射窗口期的問題,可以閱讀本人以前的文章:。世界各國都利用這個時間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 火星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到著陸分幾步?
    火星作為距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之一,具有和地球最為相似的自然環境,是目前人類通過改造有望成為人類移居地的首選。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是歷史性的一刻,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展開探測
    火星剛剛接收了最新的機器人居民「洞察號」。美國宇航局裝備了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著陸器的探測器「洞察號」在距離地球近7個月,3億英裡(4.58億公裡)的旅程中成功降落在紅色星球上。「洞察號」的為期兩年的任務將是研究火星的內部深處,學習如何與巖石表面,包括地球和月球以及所有的天體形成。 「洞察號」於5月5日從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
  • 中國航天2020發射計劃時間表 將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
    不少人將發射次數高、重大任務多的2019年稱為「中國航天超級2019」。而即將到來的2020年,中國航天將進一步延續「超級模式」。都有哪些大事呢?上個月,國家航天局首次公開了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根據計劃,我國將在明年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而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日前也首次亮相。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四大看點
    日,海南文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本報記者 劉 揚 樊 巍 本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編者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我國先發射火星探測器,美國還未發射,為何他們卻能搶先一步抵達
    今年的7、8月份是兩年一度的火星發射窗口,在這一時間範圍,太陽、地球和火星成一條直線,地球離火星的距離最近,只有不到5400萬公裡,最適合進行火星探測任務。所以在今年7、8月份的時候,就會有許多國家將實施火星探測計劃。據悉,在7月23日的時候,中國便率先啟動了火星探測計劃,向太空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 中國: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首顆"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據相關報導,截至7月23日,包括前蘇聯、美國在內,全球已有8個國家共向火星發射了47個探測器。1、那麼,在眾多行星之中,我們為什麼要選擇登錄火星火星與地球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由內往外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火星乾旱,多巖石,比較寒冷,巖石、砂土和天空是紅色或粉紅色的,因此經常被稱作&34;。
  • 專家:若中國登陸火星將是一個巨大成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核行星學科室主任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表示,中國向火星發射著陸平臺和火星車計劃,該任務最大難點是登陸火星。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7月23日發射升空。日本火箭搭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發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於7月20日發射升空。
  • 人類發射了多少火星探測器?哪個探測器發現火星人臉?你知道嗎?
    火星1A號,第一個登陸火星表面著陸的人造探測器,但最終著陸器於降落時墜毀在火星表面,因此沒有獲取任何探測數據和圖像。軌道器則一直工作到1972年。1971年5月19日發射。火星3號,俄羅斯在1971年12月2日成功登陸火星,成為了有史以來 第一個成功在火星表面著陸的探測器。
  • NASA火星探測器明年登陸火星,中國呢?未來火星探測誰與爭鋒
    科學家從探測地球南極冰蓋上的發現,火星上最可能存在液態水的地方似乎就在其廣闊的南極冰蓋之下這被稱為恆心號的火星探測器於7月30日發射,旨在探索火星生命,它計劃於2021年2月18日下午降落在45公裡寬的傑塞諾隕石坑內,距離今天只有95天。另外來兩項火星任務也定於2021年2月抵達這顆紅色行星,一艘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航天局運行的天氣研究軌道器,以及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
  • 火星探測知多少:為什麼中國看不起印度的火星探測器
    2020年7月23日,中國發射了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問天一號」,又把世界人們的眼光聚焦到了火星上。40億年前,火星像極了現在的地球,溫暖的環境,有河流,有湖泊,甚至還有海洋。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做一下普及,對火星探測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火星軌道探測,相當於放了一個衛星,印度的探測器就是這種;另一種就是降落火星表面並行走探測,後者更加複雜,中國剛剛發射的就是這種。
  • 外媒熱議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引發外媒廣泛關注與熱議。據塔斯社7月23日報導,中國已確認,該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23日12時41分,在中國海南島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重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歐洲航天局專家表示火星探測計劃將是中國太空探索邁出的一大步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賈延寧):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歐洲航天局(歐空局)作為較早開展火星探測的一方,對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怎麼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駐法國記者賈延寧就此採訪了歐洲航天局歐洲航天空間操作中心行動部負責人保羅·費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