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專家:「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意義重大 中國邁出鼓舞人心的一大步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新華社記者胡喆攝國際在線專稿:7月23日,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綜合俄羅斯媒體報導,俄航天科學領域的專家們認為,「天問一號」的發射意義重大,對於中國來說是邁出了鼓舞人心的一大步。
-
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將是歷史性的一刻
,這是我國第一次探測火星,可以說是中國太空計劃邁出的歷史性一步。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就在不斷探索火星這個紅色星球,但是迄今為止,真正成功登陸火星的只有美國,如果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此次能取得成功,將把中國航天事業帶向一個新的高度。2018年年底我國的嫦娥四號讓我國成為了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這一次我國將探測更加遠的火星,這無論是對於我國,還是全球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時刻。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外媒看中國)
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 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
中國開始探測火星計劃,模擬基地確定
在4月24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誌正式公布。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周五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國的行星探測計劃被命名為「天問一號」,意為寓意探求徵途漫漫。
-
歐洲航天局官員近日表示「嫦五」意義重大,外交部回應
我們注意到,歐洲航天局官員近日表示,此次探月意義重大。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在今天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回答記者的上述提問時表示,今天凌晨,嫦娥五號結束23天的太空之旅、順利返回地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電祝賀。我們大家都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
俄羅斯專家對中國太空計劃的評論,看完你有沒有熱血沸騰的感覺
·莫洛佐夫對中國太空計劃、嫦娥5號成功登陸並返回以及火星探測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值得一讀。中國高度評價這件大事件:「這些巨大成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這些問題的答案將通過軌道探測器和控制火星探測器來回答,「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探索火星表面。它將於2021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那次的任務是一次中俄聯合的火星探測。中國和俄羅斯分別派出了「螢火一號」和「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它們共同搭乘俄「天頂-2SB」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呼嘯升空。根據預定計劃,兩國火星探測器先由運載火箭送入太空,隨後俄方探測器應依靠自身動力開始遠航,最終到達火星軌道釋放「螢火一號」。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外媒看中國)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標宏大
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此次發射任務也成為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重要裡程碑。放眼全球,目前僅有美國、蘇聯、歐洲航天局和印度成功將太空飛行器送入過火星軌道。
-
...俄羅斯航天局|羅莎琳德·富蘭克林|歐洲航天局|探測器|火星|...
簡介: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航天局已將火星著陸器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推遲到2022年,因為其遇上了複雜的降落傘系統。火星探測團隊的斯基帕雷利號探測器在子午線平原上墜毀,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將會吸取教訓。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航天局的火星著陸器和探測器的發射推遲到2022年。
-
中國火星探測命名「天問一號」,透露一項更長遠太空計劃
這一名稱透露了中國超越火星的更長遠雄心。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為防控疫情,在線上舉辦了啟動儀式。我國公開徵集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任務標識發布。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天問系列」將成為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名,「天問一號」是其中第一次任務。這意味著,中國行星探測已經形成整體概念,中國的目光已投向超越火星的更遠行星。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_新華報業網
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 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
特稿: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新華社發(美國航天局供圖) 雖然任務、特點各不相同,但三國探測器正在人類探索太陽系的徵程中共同創造歷史。澳大利亞火星學會地質學專家喬恩·克拉克指出,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和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有力說明了「太陽系探索不再是歐美國家的特權,而是全球性事業」。 每個地球「使者」都是開拓者,它們不僅會增進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也將拓展整個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
-
中國火箭上,為啥有外國航天局標誌?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不過有細心的網友也發現,在火箭上除了中國航天局的標誌外,還印著四個海外航天局的標誌。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確實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與歐空局、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多項合作。
-
人類火星探測史:蘇聯最早啟動火星探測,但成了美國獨角戲
因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第一步。我國計劃將在2020年實現火星的著陸巡視,在2030年實現火星的採樣返回。我國邁出了探索火星的偉大步伐,然而實際上我們依然是跟隨者。因為在航天領域,美國和前蘇聯依然是我們的前輩。
-
中國躋身火星探測為爭奪太空主導權?汪文斌:宇宙廣袤無邊,容得下各國共同探索
7月24日,有記者就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一事提問稱,有外媒認為中國躋身火星探測行列是為了加大對太空主導權的爭奪,請問您對此有何回應?對此,發言人汪文斌在回應中表示,這種解讀並不正確,中國的航天事業完全用於和平目的。「昨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正式開啟了中國自主火星的探測之旅,」汪文斌稱,這不僅是一個值得中國人驕傲和自豪的時刻,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中國和阿聯的三個前往火星的太空任務
對於火星來說,7月是重要的月份。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中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三架新太空飛行器將升空前往紅色星球。這是因為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之間,地球和火星處於相對位置,飛行器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到達火星。如果任務的發射按計劃進行,首個任務將於本周到期,那麼該太空飛行器將在明年年初到達。他們將加入到已經探測該星球的其他軌道器,著陸器和漫遊器的隊伍中。
-
歐洲人幫了嫦娥五號一個忙?歐洲專家:我們也有這能力,但沒有錢
「嫦娥五號」任務的目標是將月球巖石帶回地球,而歐洲航天局除了為返回飛行提供一部分跟蹤探測服務之外,據稱還將參與未來的樣本分析科研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嫦娥五號」可能是中國朝著載人月球飛行任務邁出的關鍵一步,而歐洲航天局最終可能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