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專家米哈伊爾·莫洛佐夫對中國太空計劃、嫦娥5號成功登陸並返回以及火星探測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值得一讀。
米哈伊爾·莫洛佐夫說,嫦娥5號成功證明中國是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這樣做的國家。因此,中國已經證明了自己在技術和科學方面達到最高水平,成為真正的太空大國。
中國高度評價這件大事件:「這些巨大成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別忘了,中國的另一個月球任務——嫦娥-4號——仍在月球上運行。這是一個發射模塊和一個月球探測器,它已經在月球表面運行了大約半公裡,並向地球發送了大量的科學信息。此外,嫦娥4號在月球的背面工作,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這樣做過。
在嫦娥-5號任務結束後,俄羅斯出現了一些熱烈的討論。其中一些俄羅斯人說我們40多年前就這麼做了,沒什麼新鮮的。俄航天局負責人也在聲明中說,俄羅斯早就掌握了向月球發射無人探測器,甚至是載人飛行的技術。但莫洛佐夫說,關鍵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會有嗎?
米哈伊爾·莫洛佐夫說,與此同時,中國人已經在月球上了,而且不會就此打住。中國跳過了太空人發展的幾個階段,認真制定計劃並分步實施。例如,就中國的月球計劃而言,中國的月球計劃是明確的,是分階段執行的。首先是對近月球空間的掌握和著陸。在那之後,中國計劃在月球表面創造持續存在的條件:在太空中開發太陽能,為月球基地提供電力。下一個階段是月球發射,深空飛行,採礦和小行星研究。
中國計劃利用目前正在開發的超重火箭長徵-9號進行首次試飛,以實現月球目標和建造太陽能發電廠。長徵-9號可以將130噸有效載荷送入低軌道,月球可達50噸。一枚巨大的長徵-9號火箭也將能夠將重達44噸的貨物送入火星軌道。
米哈伊爾·莫洛佐夫說,如果所有的計劃都能實現(中國的計劃通常都能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即新中國100周年之際),中國將成為一個載人登月的領先者。
莫洛佐夫認為,在這場新的月球競賽中,中國真正的比賽對手只有美國。美國超重SLS火箭正準備發射到月球。由於最初計劃在2018年發射,後來由地技術故障,發射被推遲到2019年12月,然後由於疫情等原因推遲到2021年。如果SLS火箭發射成功,美國的宇宙飛船將在三周內飛越月球並返回地球。如果美國無人飛船任務成功,載人飛行將跟隨。
此外,美國人還在推動NASA管理的國際月球軌道項目"宇宙之門計劃「(The Gateway)。除了研究月球,月球空間站還必須成為火星探險隊的中繼站。該空間站計劃從2022年到2024年分階段在月球軌道上組裝,那時燃料、後勤、裝配機械手和生活區將被發射。
中國的太空發展計劃始於1970年,當時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風一號」進入太空。然後是火箭發射,衛星進入軌道。截至2003年10月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共有33顆衛星和4艘無人駕駛宇宙飛船成功發射,另外1000多枚不同類型的火箭進行了實驗發射。
直到2003年,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後,中國航天的強大計劃才開始。隨後,中國以真正的宇宙速度衝入了世界空間大國俱樂部。莫洛佐夫說,目前中國幾乎掌握了所有的太空技術和活動:載人飛行、軌道空間站、行星研究等等。目前正在開發一艘多次使用的宇宙飛船。很快,中國就能在太空競賽的某些方面超過俄羅斯。這不僅僅是只是登月。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於2020年7月23日開始飛行,目前正在前往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在俄語中的意思是「天空問題1」。這些問題的答案將通過軌道探測器和控制火星探測器來回答,「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探索火星表面。它將於2021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
2 - 3個月後,火星探測器著陸器將在紅色行星表面著陸。軌道探測器將繼續繞著火星運行,並開始自己的科學觀察。
「天問一號」軌道飛行器和火星車將用雷達拍攝和掃描行星,測量磁場,確定火星土壤的化學成分。火星探測器也配備了氣象儀器。軌道飛行器將對近火星空間進行研究。
美國火星車
中國火星探測器的設計壽命約為一年(實際約為兩年),而240公斤的火星車為90天。然而,同樣的時間是由美國火星車「機遇號」計算出來的,它已經運行了14年多。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總重量為5噸,13個不同的模塊。發射這麼大的東西,把它送到火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被同樣巨大的「長徵-5號」火箭解決了,它把中國嫦娥5號送上了月球。「長徵-5號」火箭長57米,大約20層樓高,發射質量為870噸,可把4.5噸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軌道。相比之下:俄羅斯「質子- m」火箭發射質量700噸,可把3.3噸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軌道。莫洛佐夫認為,在許多重要的參數中,長徵-5號完勝質子火箭。而且中國長徵-5號火箭的特點是,它使用的是一種清潔的液氧和液氫,而不是「質子」火箭使用的有毒的肼燃料。
順便說一下,中國在2011年首次嘗試接近火星。中國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本應乘坐俄羅斯的火衛一地面探測器前往紅色星球,但隨著整個俄羅斯任務失敗而結束。第一次變軌成功後,俄羅斯火箭卻在第二次變軌時出現問題,無法實現既定變軌目標。在此時探測器的太陽能帆板已經打開、與地面也能建立通訊,但動力系統全無,根本無法掙脫近地軌道,探測器進入等待被地球大氣拖回焚毀的狀態。期間,俄羅斯聯邦航天署使出渾身解數去拯救這顆探測器,但最終經歷了數個日日夜夜的努力,全部宣告失敗。
到目前為止,美國是唯一一個在火星表面成功登陸的國家。前蘇聯在1971年的火星-3號探測器在著陸時墜毀,與地球失去了聯繫。歐洲航天局的兩次任務也以失敗告終。
「螢火一號」失敗以來,中國人一直依靠自己的力量。現在,中國在星際探險方面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有趣的是,隨著「天問-1號」的發射,中國與美國直接競爭火星探索,兩個探測器在今年幾乎相隔一周一前一後發射。美國火星探測器也將於明年2月抵達火星,就像「天問-1號」一樣。
莫洛佐夫說,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看著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和技術大國誰能成功登陸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