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將是歷史性的一刻

2020-07-14 雨中狂奔y

放眼全球,中國在航天衛星領域,起步是相對較晚的,但是經過不斷努力,堅持不懈的研究以後,這些年來也算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讓國際社會都認可,中國在航天領域實現了自主研發,而且成功發射了數量較多的衛星,在建設月球國際空間站方面也取得了很大進展。

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將是歷史性的一刻


據媒體報導稱,在7月份,我國將首次進行火星探索任務,這是我國第一次探測火星,可以說是中國太空計劃邁出的歷史性一步。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就在不斷探索火星這個紅色星球,但是迄今為止,真正成功登陸火星的只有美國,如果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此次能取得成功,將把中國航天事業帶向一個新的高度。2018年年底我國的嫦娥四號讓我國成為了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這一次我國將探測更加遠的火星,這無論是對於我國,還是全球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時刻。

在發展歷史上,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和印度進行過火星探測計劃,只有美俄兩國嘗試登陸過火星。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美俄兩國已經執行了18次登陸火星的任務,只有10次成功,其中9次是美國人完成的。前蘇聯雖然在上世紀70年代成功實現了一次著陸,但是探測器在20秒後就失去了通信,甚至沒來得及傳回一張完整的照片。2011年,我國和俄羅斯聯合進行了一次火星探測計劃,但由於俄羅斯探測器出現發動機故障,這次計劃以失敗告終。

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將是歷史性的一刻


而這次我國獨立進行的火星探測計劃,探測器是以嫦娥系列探測器為藍本,針對火星的特點進行了改造升級,如果這次探測計劃能夠取得成功,火星下將只有中美兩國的探測器工作。這一巨大成就將讓我國在火星探測方面,超越印度、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前沿國家,也將為我國接下來開展的太空探測和探索,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而這一次的火星探測任務之後,還有很多令全球驚嘆的計劃,中國空間站就是其中之一。根據計劃,2020年我國將實現火星探測計劃,而在2022年我國的中國空間站也將正式服役。這時一個全新的空間站,計劃在2年內進行12次發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後,我國將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

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將是歷史性的一刻


期間,規劃發射4艘神州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完成後,這個重達66噸的空間站將一次接待3名太空人的機組人員長達6個月,計劃為期10年,然後再脫離軌道,其中載人空間站命名為「天宮」,貨運飛船命名為「天舟」。

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將是歷史性的一刻


西方的國際空間站計劃將於2028年退役,但是因為國際空間站的故障頻發,很有可能在2024年就提前退役了!而屆時全球就只有中國空間站,對此結果美國和俄羅斯也沒有任何的辦法,只能申請加入中國空間站計劃,但是當年我國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時卻遭到了美國的拒絕,這一次美國也只能吃到閉門羹了!此次中國成功邁出的這一步,將是歷史性的一刻,就連法媒都直言:此次的美俄都不是對手。

相關焦點

  • 歷史性的一刻!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邁出火星探測第一階段
    此次我們國家再次超越美國,我國在7月23日13時25分,成功發射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的探測器,這是我們國家歷史性的一刻,此次意味著我們國家已經邁出了探測行星的第一步。因為地球和火星的距離比較遠,所以想要探測火星就要選擇離地球最近的時機,而且這一次的最佳時機需要26個月才能夠遇到一次。在7月23日當天,火星和地球的距離已經縮短到了1億千米的距離,而且到了10月份中旬,距離將會縮短到6200萬千米,而且此次發射天問一號正是一個最好的時機。
  • 歷史性的一天!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升空,成功領先美國
    編輯:舟一2020年,中國在許多領域上有了歷史性的突破。在2020年的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一次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國內外華人聽聞此,不禁熱血沸騰。
  • 中國航天將迎來歷史性的一刻,那時全球都要羨慕中國
    要說中國發展最快的科技,那莫過於航天技術了,回想五十年前的時候,中國才剛剛具備發生衛星的實力,到現在一顆火箭就可以發射十幾顆衛星,而就在一個月之後,中國航天將迎來歷史性的一刻,
  • 中國進入行星探測時代 火星探測「跨越式發展」
    歐陽自遠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圓滿成功,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激動萬分。「這是中國航天史上歷史性的一天,也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它標誌著中國航天進入行星探測時代。我們幾代航天人的夢想總算實現了。」歐陽自遠是最早提出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家之一。
  • 火星探測知多少:為什麼中國看不起印度的火星探測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做一下普及,對火星探測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火星軌道探測,相當於放了一個衛星,印度的探測器就是這種;另一種就是降落火星表面並行走探測,後者更加複雜,中國剛剛發射的就是這種。這總讓人想起ESA的伽利略衛星導航項目,拉中國投錢,卻不能參與核心研發,中國一怒之下自己搞「北鬥」導航,如今「北鬥」已經覆蓋世界,歐洲的伽利略還在天上數星星……印度,2014年發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順利進入軌道圍繞火星運動,雖然屬於低水平探測,但卻是亞洲最早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
  • 火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火星探測承載了中國無數天文工作者的夢想,一代一代的航天人為之努力奮鬥,終於在今天邁出了第一步。23日12時41分,地點是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裝載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是我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的第一步!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中國這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美國媒體卻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注意:若威鋒 App 端無法直接點開連結,請嘗試長按)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預計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 7 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 除了火星,中國未來還將探測木星、小行星
    中國焦點面對面【除了火星,中國未來還將探測木星、小行星】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中國行星探測計劃規劃了4次任務,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是第一次,已經發射實施,目前其他任務正在論證中。第二次規劃的是小行星探測任務,預計在2024年前後實施。
  • 中國「天問一號」將對火星進行全球探測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人類已經進行了47次火星探測,探測火星要比月球難多了。作為中國首次獨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如何對火星進行全球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剛剛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
    2020-08-02 08:06:53來源:FX168 【天問一號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剛剛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
  • 中國終於挺直腰杆,7月將邁出歷史性一步,意義不亞於北鬥上天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宇宙的嚮往,從探月到火星登陸,我們一直在探索走出地球,翱翔宇宙的方法。其中火星是地球的鄰居,在四十億年前又曾經和現在的地球一樣有山川湖泊,人類一直對火星之上是否存在生命非常好奇,火星探測計劃也就應運而生。中國這一次終於挺直腰杆,7月將邁出歷史性一步,天問一號即將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其意義不亞於北鬥上天。
  • 中國歷史性一天!12時40分,「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目的地:火星
    7月23日,中國歷史性的一天,當天中午12時40分,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我國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其目的地將是火星!據央視新聞報導,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因此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目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0多次探測任務,成功率不足50%。
  •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目前天問一號各系統狀態良好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日上午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太空中飛行230個小時左右,距地球約300萬公裡,各系統狀態良好。8月2日7時整,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牛發動機開機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
  • 待來年中國將是第三個登陸火星的國家,第二個火星地面探測的國家
    全世界有能力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國家或地區有:美國、俄羅斯(蘇聯)、歐洲航天局(22個國家組成)、中國、日本和印度。有能力但不一定就代表一定成功,全世界近50次的火星探測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幾,當然絕大部分不成功率是俄羅斯貢獻的。
  • 火星探測技術難度有多大?為啥成功率那麼低?中國首次能否成功呢?
    其中火星是地球的鄰居,在四十億年前又曾經和現在的地球一樣有山川湖泊,人類一直對火星之上是否存在生命非常好奇,火星探測計劃也就應運而生。中國這一次終於挺直腰杆,7月將邁出歷史性一步,天問一號即將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其意義不亞於北鬥上天。
  • 出發吧,向著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副總指揮、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表示,通過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實施,我國將驗證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為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基礎工程體系夯實基礎,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 我國火星探測「十大問」,帶你詳細了解「天問一號」
    我國長徵五號將帶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開展我國首次探火之旅。1、為何取名天問?《天問》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步走,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精細巡視勘查。
  • 探測火星究竟有多難?「天問一號」意味什麼?
    今年七月,是火星探測期到來的時期,世界各國紛紛選擇今年七月對火星進行探測,而我國則是在今年首次參與火星探測。探測火星有多難火星探測任務十分艱難,雖然很早以前就有國家對火星進行探測,但是直到現在真正完成對火星探測的國家或者組織也僅僅只有四個。
  • 天問一號-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
    &34;是中國正在計劃進行中的一項火星探測任務,是隸屬於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一部分。因此,我國的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以失敗告終。,同時也是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首次公開亮相。而在火星車上也將搭載6臺科學儀器,分別為多光譜相機、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火星表面磁場探測儀、火星氣象測量儀、地形相機。
  • 中國拉開火星探測序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踏上「天問」之旅,中國人與火星的距離從未如此之近。 隨著火星探測序幕拉開,「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