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有能力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國家或地區有:美國、俄羅斯(蘇聯)、歐洲航天局(22個國家組成)、中國、日本和印度。有能力但不一定就代表一定成功,全世界近50次的火星探測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幾,當然絕大部分不成功率是俄羅斯貢獻的。很尷尬的是俄羅斯20次發射都以失敗告終,反而幫歐航發射的「火星太空生物探測器」成功了。
2011年我國首次探索火星,搞了一個小衛星「螢火一號」,搭乘的是俄羅斯的順路車。但可惜的是俄羅斯再次發射失敗。
火星探測分為火星軌道探測和登陸火星探測。目前,成功進行過火星軌道探測的有美國、俄羅斯(蘇聯)、歐航局、印度,日本有發射火星探測器,但入軌失敗。
成功登陸過火星的就只有美國、俄羅斯(蘇聯)(俄羅斯只是成功登陸,但登陸後的瞬間就被颶風摧毀)。
阿聯自身沒有發射能力,藉助日本發射了探測器,是否成功還是未知,希望號如果能夠成功入軌,火星軌道將再增加一個國家的探測器。
我國此次發射的「問天一號」意義重大,因為這是我國真正的第一次探測火星,而且是直接就進行著陸探測。是否完全成功還要看明年,畢竟火星探測風險很大。但我國有後發優勢,技術積累雄厚,和蘇美的競爭性火星探測有著本質區別。一旦成功著陸,中國將是世界上第三個登陸火星的國家,第二個成功進行火星地面探測的國家、第四個在火星軌道擁有探測器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