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7個國家或地區共計發射了47個火星探測器,都探測到了啥

2020-12-06 視野360

本文2610字,閱讀完需要8分鐘左右。

截止到2020年7月20號,加上剛剛發射成功的阿聯探測器希望號,全球共7個國家或地區向火星發射了47個探測器,成功18次,成功率不足40%,其中著陸任務17次,成功8次,成功率不足50%。

相對於月球探測,火星探測成功率為什麼會這麼低?這麼低的成功率下,為什麼人類還對火星探測這麼感興趣呢?又都是哪些國家或地區發射過火星探測器呢?發射成功的探測器都探測到了啥呢?今天我們一篇文章全給整明白了。

1、探測火星,為什麼成功率這麼低

我們可以把發射火星探測器大致分為4個部分(實際操作更為複雜)。發射進入地球同步軌道、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進入火星軌道、軟著陸。

首先是進入地球同步軌道,這對於目前的航天大國來講。沒什麼難度,畢竟地球同步衛星早就是航天大國的標配了。

其次是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這一步稍微有點難度。火星探測器進入地火轉移軌道的速度必須達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才可以實現,這就要求火箭具備比較強大的推力。

同時,火星距離地球最近距離約為5600萬公裡,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後探測器還需要至少7個月的深空飛行才能到達火星,這對於通信、控制等技術要求是比較高的,但也不難實現。

第三,是火星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從這一步開始,難度就直線上升了。首先,地火距離會超過5600萬公裡,地球控制室收到探測器信號再到探測器收到地球的指令,需要至少40分鐘,再加上遠距離通信的信號衰減,通信是第一大難關。

接著需要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進入火星軌道。探測器需要先減速至5.6公裡每秒,以便被火星引力捕捉到,然後切入火星軌道。

如果探測器切入的位置距離火星太遠,就不容易被火星引力捕捉到,從而掠過火星,如果距離太近,則可能會直接墜毀在火星大氣層或者撞擊到火星。這一步對於火箭發動機點火控制、探測器速度控制、切入點選取以及探測器姿態調整等要求都極高。

最後,軟著陸,火星之所以被稱為「探測器墳場」就是因為這一步難度極高。火星大氣密度只有地球大氣密度的1%,也就意味著大氣對探測器的減速作用不是很大,探測器從火星軌道到著陸火星,大概只有7分鐘時間,在這7分鐘需要把探測器的速度從5.6公裡每秒降到零。

進入火星大氣層前首先牽涉到探測器的姿態調整以及切入角度,進入大氣層後,由於地火單程通信就需要20分鐘左右,也就意味著從進入大氣層到著陸的7分鐘時間,所有動作全部需要探測器自主完成,其中包括但不限於通過氣動減速、降落傘減速和火箭反推減速等組合手段減速,接近火星地面時的懸停減震等。這對於反推火箭的準時開關機、降落傘的打開以及切除時間、探測器姿態調整的精度等都要求極其苛刻。

如果以上4步都順利完成了,恭喜你,你離軟著陸火星完全成功還有最後一關考驗:能扛得住火星的沙塵暴。火星沙塵暴的威力遠超地球的12級颱風,前蘇聯火星探測器曾在1971年成功實現軟著,但只工作了20秒就失聯,沒有傳回任何有價值的數據,原因就是遇到了火星沙塵暴。

2、為什麼人類對火星探測這麼感興趣呢?

一是因為火星跟地球太像了;二是人類推測,火星可能存在某些生命體;三是火星移民,據科學家預測,地球也是有壽命的,在地球壽命結束前,人類需要找到適合生存的家園。

火星上也有四季,雖然季節的時長和地球不盡相同。

火星上一天時長為24小時37分鐘,而地球一天的時長為23小時56分鐘。

火星上和地球一樣擁有極地和冰川,甚至連沙塵暴都有。

火星相對太陽的軸傾斜度為25度,而地球為23.5度。

火星上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時也有水蒸氣。

地球有一個月球作為衛星,而火星有倆衛星。

氣球和火星的相似程度遠超你想像,除了以上說的,還有地貌、氣候、甚至瀑布等等和地球極為相似的地方。如果你發現了個地方,跟你家特別像,你會忍住好奇不去看看咋回事兒嗎?

3、都有哪些國家或地區發射過火星探測器呢?

截止到2020年7月21號,在全球發射的47個火星探測器裡邊,美國以22個和前蘇聯(俄羅斯)20個承包了其中的42個。美國有5次成功實現火星軟著陸並傳回了大量的數據,而前蘇聯(俄羅斯)還沒有實現完全意義的軟著陸,前蘇聯1971年發射的「火星3號」著陸後因為遇見火星沙塵暴只工作了20秒便失聯,沒有傳回任何有效數據。

日本曾經在1998年7月3日發射過火星探測器,但由於技術故障,探測器在茫茫太空飛行了5年後被放棄,此後再沒嘗試。

歐空局曾經在2003年以及2016年用俄羅斯火箭發射過兩次,兩次都成功進入火星軌道,但軟著陸時出現意外。

印度曾經在在2013年10月5發射過火星探測器曼加裡安號,在美國的幫助下,曼加裡安號於2014年9月24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這是印度第一次對火星進行探測就取得了圓滿成功。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曾經在2011年搭載俄羅斯「天頂號」運載火箭升空,但未能成功入軌。

而前兩天剛剛發射升空的阿聯火星探測器,是用日本的火箭發射的,目前應該還在繞地飛行。

4、已經發射成功的火星探測器都探測到啥了呢?

目前火星探測的結果,幾乎全部集中在美國手中,根據已公開文獻資料,探測的主要結果如下:

①火星曾經存在水。美國的火星探測器軟著陸後挖到了冰凍水,同時檢測到了火星的降雪。

②火星存在甲烷。同樣是美國的火星探測器,在火星巖石樣本中發現了甲烷。

③基本弄明白了火星表土成分。火星的表土中不含任何有助植物生長的有機物質,且含有以高氯酸鹽形式存在的大量氯化物。

④基本弄明白了火星大氣成分。

我們都知道,水和甲烷是生命演變和進化中不可缺少的物質,而火星上這兩種物質同時具備。這有很大可能說明火星曾經存在過生命或者微生物。

同時,來自佛羅裡達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通過實驗室模擬火星環境以及土壤,在火星圖土壤中添加肥料,以探索在火星種植實物的可行性。如果實驗成功,那麼幾乎可以確定,火星移民是可行的。

5、結語

今年7月中下旬作為每隔26個月才會出現的火星探測窗口期,原本有4個國家或地區會進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但由於其他原因,俄羅斯和歐空局的計劃被延遲至下個窗口期,也就是2022年。阿聯的探測器已經率先升空,美國還在緊張的準備中。

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和長徵五號遙四型運載火箭已經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就位,只等合適時機到來即可完成發射。我國有機會通過「天問一號」成為世界上首個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的國家,同時也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實現火星軟著陸並執行巡視探測任務的國家。

為「天問一號」加油!

火星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出發火星!全球第47個火星探測器來了,一圖讀懂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發現,截至7月23日,包括前蘇聯在內,全球已有8個航天局共向火星發射了47個探測器。截至2020年7月23日全球發射火星探測器數量。發射火星探測器最多的是美國目前,全球發射火星探測器最多的是美國,有21個,而美國最近一次是2018年5月5日「洞察號」發射升空,經過205天的旅行,航行4.84億公裡,同年11月27日凌晨3時54分著陸火星。
  • 天問一號出發火星!全球第47個火星探測器來了,一圖讀懂
    其實,人類對火星的探測,早已付諸實踐。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發現,截至7月23日,包括前蘇聯在內,全球已有8個航天局共向火星發射了47個探測器。截至2020年7月23日全球發射火星探測器數量。發射火星探測器最多的是美國目前,全球發射火星探測器最多的是美國,有21個,而美國最近一次是2018年5月5日「洞察號」發射升空,經過205天的旅行,航行4.84億公裡,同年11月27日凌晨3時54分著陸火星。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 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開啟!細說火星探測的兩次高潮
    2020年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是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中國、美國和阿聯都計劃在此期間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其中阿聯已於7月20日率先實施了發射。經過4年的技術改進,美國於1996年開始實施龐大的「火星生命計劃」,即尋找火星生命。在這一年裡,美國先後成功發射了「火星全球勘測者」和「火星探路者」探測器,以確定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其中,更先進的「火星全球勘測者」拍到的圖像表明,當年「海盜」1號軌道艙拍到的所謂火星「人臉」只不過是一座小山。「火星探路者」則攜帶了世界第一輛火星車「旅居者」。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火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 三個國家十天內都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是要開始爭火星了嗎?
    首先,在2020年7月20日的時候,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通過日本&34;向火星發射了一個探測器,名字叫做&34;,也就是&34;的意思。這個探測器將會在七個月後進入火星的環繞軌道,隨後收集火星大氣相關的數據,比如大氣成分、溫度、氣候之類的數據。
  • 火星上發生了什麼?中美歐印阿5個國家都要發射火星探測器
    2020年,對於中國航天來說是關鍵一年,今年我們不但要執行嫦娥5號任務,還將向火星發射中國探測器。 據專家介紹,這次發射任務將實現「一步到位」,一次發射三個火星探測器,包括火星軌道探測器,火星著陸器以及火星巡測器。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趕在美國之前奔向火星
    長徵五號發射CG「天問一號」是我國首個自主發射的火星探測任務,但不是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共計安裝了13個先進科學儀器,包括火星磁力儀、火星礦物學光譜儀、火星高能粒子分析儀、火星軌道地下探測雷達、火星離子和中性粒子分析儀、地形攝像機、火星探測器地下探測雷達、火星表面成分檢測器、火星氣象監測器、火星磁場檢測器、光譜攝像機以及兩個先進攝像頭。這些先進儀器,其中7個安裝在軌道器上,另外6個安裝在火星車上。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十天內3個國家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火星移民開始了嗎?
    十天之內3個國家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火星移民開始了嗎?我是館長,我們一起來看看2020年7月20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發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由日本三菱重工H2-A火箭搭載,成功發射升空。這是阿聯首次,也是阿拉伯世界首次星際探索。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待來年中國將是第三個登陸火星的國家,第二個火星地面探測的國家
    全世界有能力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國家或地區有:美國、俄羅斯(蘇聯)、歐洲航天局(22個國家組成)、中國、日本和印度。有能力但不一定就代表一定成功,全世界近50次的火星探測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幾,當然絕大部分不成功率是俄羅斯貢獻的。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恐怖7分鐘」直接決定成敗
    今年10月14日7時25分將會出現「火星大衝」,也就是地球將會在火星與太陽的中間。此前的兩三個月,是人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最佳時期(窗口期)。那麼火星距離地球最近也在5000萬公裡以上,地月距離是38萬公裡,二者相差100多倍。
  • 中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明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
    李國平說,我國深空探測工程初步明確了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火星探測,計劃在2020年7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經過10個月的飛行,2021年到達火星,著陸火星表面並進行巡視探測。其後,計劃2028年左右進行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並採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
  •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7個月長途跋涉奔向火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記者了解到,「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
    首先,祝賀我國首個火星探測衛星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並發射成功!從此我國深空探測將進入一個新的篇章。此次天問一號的發射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步,主要是完成環繞火星探測、火星著陸以及巡視探測。第二步計劃完成探測器對火星的採樣,並返回地球,這個目標將定於2030年左右實現。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人類探索火星究竟會有多難?
  • 火星1號探測器:人類發射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開啟人類火星探測
    今年,火星探測將再次迎來熱潮,這是自2013年11月5日印度發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和2013年11月18日美國發射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以來,時隔7年,再一次迎來了火星探測的熱潮。從2013年末至今,便再也沒有其他國家曾向火星發射過探測器了,但2020年卻不同,就在今年,我國將在7、8月份發射自主研製並本國內發射的「問天一號」火星探測器,同時,美國也將在這一年重啟火星探測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動 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行星探測新篇章
    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巡視勘測。這次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當天中午,坐標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隨著最後一聲倒計時完畢,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大約2167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地火轉移軌道。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本報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