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 樊巍 本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編者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按照計劃,中國將在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這麼重大的航天任務中,包含哪些重大技術看點,後續又有哪些不能錯過的關鍵節點呢?探測這個紅色星球的意義在哪裡,中國為什麼要探火呢?
看點四:下個登陸火星的是誰
為了拓展第二家園,開發地外生存空間,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蘇聯、歐洲以及日本等都競相開始探索火星的歷程。而在火星表面登陸則是探索火星中難上加難的任務,目前只有極少數國家的著陸器與火星車曾登陸火星表面。
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之後,按照計劃,美國「火星-2020」探測器也將攜帶「毅力」號火星車開啟火星之旅。到底哪個火星車與著陸器將成為著陸在火星表面的下一個太空飛行器呢?根據中國官方日前發布的信息,中國首個火星車高度為1.85米,重約240公斤,設計壽命為3個火星月,相當於92個地球日。專家表示,美國「火星-2020」火星探測器中除了「毅力」號火星車,還攜帶了世界第一架小型無人駕駛直升機「機智」號,它將前往火星車無法到達的區域勘察。
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梳理了一下人類太空飛行器登陸火星的案例。1971年5月,蘇聯發射「火星3號」探測器,其釋放的著陸器由於遭遇火星沙塵暴,在開始照相掃描22秒後與地球失去聯繫。
1975年8月,美國「海盜1號」升空,其於次年7月釋放的著陸器順利落至火星表面,向地面傳回彩色照片。
1996年12月,美國「火星探路者」號發射。次年7月,其所攜帶著陸器順利落至火星,釋放出「索傑納」號火星車,實現漫遊考察並發現遠古水痕。
2003年,美國「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分別於6月和7月發射升空。2010年「勇氣號」在服役6年後與地球失去聯繫,「機遇」號則於2019年2月14日正式停止工作,為15年探索火星表面之旅畫上完美句號。
2011年11月,美國「好奇」號火星車發射升空。2012年8月,「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著陸,這是人類迄今在其他星球登陸的最精密移動科學實驗室。
2018年5月5日,美國「洞察」號著陸器成功發射,攜帶可深入星表下5米的鑽頭對火星進行深度鑽巖,並進行樣品成分就位分析,實現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的奧秘。
俄羅斯國家新聞社23日報導稱,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專家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讚賞中國在火星探索方面的成功時稱,此次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不是為了競爭,而是為了科學研究。熱列茲尼亞科夫稱,發射火星探測器對中國來說是裡程碑事件,證明中國在航天領域不斷發展,不斷佔據應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