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撫州人任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

2020-08-07 二三裡資訊南昌
這位撫州人任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劉建軍擔任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這是我國首次自主執行火星探測發射任務,也是長徵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飛行任務。

這位撫州人任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

劉建軍現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工作,曾任繞月探測工程地面應用系統主任設計師,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探月工程二期、三期地面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2016 年,擔任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

這位撫州人任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

近日,劉建軍做客CCTV-13新聞直播間「問天再啟程出發去火星」節目,介紹了「天問一號」相關工作,表示「天問一號」這次將完成一項人類航天史上的創舉,在一次發射中同時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一旦這次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後,世界上第二個獨立掌握火星著陸巡航探測技術的國家。也將是世界上第一個在一次發射中同時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的國家。

這位撫州人任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

人物簡介

這位撫州人任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

劉建軍,男,撫州廣昌縣旴江鎮人,1997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地理專業。現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探月工程(三期)地面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中國空間科學學會月球科學與比較行星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突出貢獻者、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侯德封青年科學家獎、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金獎等獎項。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測任務,長期從事行星遙感製圖、行星表面形貌特徵和物質成分等研究。在Nature、Nature 子刊等期刊共發表論80餘篇,授權專利15項,出版專著5部,國家標準9項。

來源:新浪江西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講述「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故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西安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探火」正式啟程,此後「天問一號」在漫漫長途中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預計於2021年2月中下旬抵達火星。「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任務後,成功飛抵日地拉格朗日L2點,堪稱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大創舉。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嫦娥二號通過在月球背面實施降軌,奠定嫦娥三號「落月」的技術基礎;通過飛往150萬公裡外的太空,進一步驗證太空飛行器軌道設計、深空測控能力,成為中國未來深空探測的「先遣部隊」。笑容滿面的吳偉仁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會議室接受記者的專訪。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從探月到探測火星 掌舵重大航天任務
    他的目光緊跟著大屏幕上的一個點移動,那個點就是他親手研製並送上徵途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7月23日,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這已經是孫澤洲作為總設計師放飛的第三個深空探測器。接連掌舵突破性項目中國航天的團隊以年輕著稱,孫澤洲擔任副總設計師時才34歲。嫦娥三號任務成功時,作為總設計師的他才43歲。他無疑是幸運的,在群星璀璨、人才濟濟的航天隊伍中,他能夠接連掌舵如此突破性的項目。當然,從工程角度來說,探火任務立足於探月工程,讓探月的老將擔綱是更可靠的選擇。
  • 中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二是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 出發吧,向著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領域專家介紹,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包括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其中著陸巡視器又由進入艙和火星車組成,進入艙計劃完成火星進入、下降和著陸任務,火星車配置了多種科學載荷,在著陸區開展巡視探測。從地球到火星最遙遠的距離大約4億公裡,這麼遠距離的通信對於火星探測器研製團隊而言可謂難上加難。
  • ...日主論壇15項報告:北鬥系統、火星探測、載人登月、空間引力波...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首戰告捷,但成功發射距離任務成功還非常遙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在作題為《初戰告捷、任重道遠,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概述》主旨報告時講道。當天,張榮橋還公布了天問一號火星車更多配置細節:量約240公斤,為6輪獨立驅動,攜帶6臺載荷,其太陽翼呈蝴蝶翼形。張榮橋表示,天問一號任務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未來中國還將實施小行星取樣返回、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環繞探測等任務。
  • 全國勞動模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研製探測器像備戰...
    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24日下午,全國勞動模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全國先進工作者、北京疾控中心主任曾曉芃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採訪。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這份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觀賞指南」請收好
    這份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觀賞指南」請收好新華社記者胡喆、張建松、周旋世界首次一步實現火星探測「繞、著、巡」,最遠距離達4億公裡如何實現超遠距離深空通信?火星探測器發射後將經歷怎樣的歷程到達火星?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記者為您梳理了一份此次火星探測的「觀賞指南」。
  • 火星,我們來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公布:天問一號
    火星,你好!繼月球探測任務命名為「嫦娥系列」後,今天國家航天局正式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 中國開啟火星探測是怎麼回事 中國開啟火星探測叫什麼名
    我們探月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接下來我們的科學家將目光鎖定在了更為遙遠的火星,接下來我們中國將開始火星探測之旅。那麼中國開啟火星探測叫什麼名?下面就來看看中國開啟火星探測是怎麼回事。
  • 北航「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為載人探測月球和火星打好基礎
    北航「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為載人探測月球和火星打好基礎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 題:為載人探測月球和火星打好基礎——對話北航「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  新華社記者李江濤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是湖州人
    她叫張玉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告訴記者:「 為了拍攝這張照片,我們得事先計算好要調整多少角度,才能把地球和月球都拍攝進去。在參與火星探測任務之前,張玉花還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探測器的副總指揮和副總設計師,三期探測器系統的副總指揮。張玉花還參加過1999—2008年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的載人航天發射任務。一路走來,張玉花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火星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天問一號成功踏上奔火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是中國人邁向更遠深空的關鍵一步。這一步的具體時間,早在幾年前就已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科研團隊研究鎖定,並實現在預定窗口如期順利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在烏託邦平原南部區域實施軟著陸。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在文昌舉辦
    7月23日,國家航天局在文昌舉辦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介紹任務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發布詞全文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  下午好!很高興和我的同事們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本報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走近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背後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新華社記者才揚攝【一線講述】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成績背後,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矢志不渝的執著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團隊並肩攜手的頑強奮戰。在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青年人是重要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