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全國勞動模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研製探測器像備戰高考深空探測要有自己想法
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共有79人獲得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其中,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人員達到20名,超過總數的1/4。24日下午,全國勞動模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全國先進工作者、北京疾控中心主任曾曉芃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採訪。
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孫澤洲今年50歲,作為我國太空飛行器總體設計和測控通信技術專家,先後擔任嫦娥三號、四號探測器、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帶領團隊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繞月探測任務和首次月面軟著陸及巡視探測任務,尤其是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的重大標誌性工程。
探測器研製階段 工作緊張是常態
新京報:你平時工作狀態和節奏是什麼樣的?
孫澤洲:我們主要是從事空間飛行器設計工作。空間飛行器包括圍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和去其他天體的探測器。我從事的領域是月球和深空探測領域。
從立項開始,一般探測器的研製周期大概是4-5年。研製過程分三個階段,第一個是方案設計階段;第二個是初樣研製階段,相當於要把設計轉化成產品和系統,並對系統進行多種考核,要模擬發射過程中的力學環境、空間飛行過程中的熱環境等,還要模擬被探測天體的一些其他特殊環境,對設計進行完整驗證;第三個才是正樣階段,研製真正飛行用的產品。每個階段大概一年半左右。
我們在這4-5年裡基本上都處於很忙的狀態。就類似讀高中三年備戰高考一樣,每一個節點都有要解決的問題。
一旦進入型號研製,工作緊張是一種常態。在研製過程中,我們加班是比較多的。尤其是我們研發的探測器,每個都有特殊性,所以我們常態工作到晚上八九點,階段性工作到夜裡十一二點也很正常。
新京報:此次獲得全國勞模稱號,有何感想?
孫澤洲:航天是一個系統工程,每個人在任務中都有自己的貢獻,團隊的力量是更「集合」的,發揮了「1+1大於2」的作用。勞模的榮譽不僅是我個人的,也是我們團隊的。榮譽背後是黨、國家、人民對航天事業發展的支持和認可。
榮譽也是責任。我們要獲得更多探測成果,這需要在系統方案、關鍵技術、產品指標性能方面創新。
希望能儘快實施火星採樣返回
新京報:具體如何進行創新?
孫澤洲:國外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月球乃至於行星的探測,而我國真正開始是在2000年之後。
但我們並不是完全在走國外的老路,除了借鑑,我們要更好地利用探測機會,有自己的想法或者創新。比如我們將嫦娥四號的「目標」確定在月球背面,這也是人類航天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對於月球背面的地質構造探測,也有一些發現,正在跟世界分享。
新京報:目前火星探測任務進展如何?
孫澤洲:目前進展順利,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飛往火星,明年2月份到達火星,5月份著陸。我們當前的任務就是呵護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著陸火星。火星只是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後續我們也規劃了木星探測甚至太陽系邊際探測,我們的探測器將飛得更遠。
我們也有火星採樣返回的考慮。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實現了火星採樣返回,我們希望能夠儘快實施這項工作。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共有79人獲得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其中,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人員達到20名,超過總數的1/4。24日下午,全國勞動模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全國先進工作者、北京疾控中心主任曾曉芃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採訪。
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孫澤洲今年50歲,作為我國太空飛行器總體設計和測控通信技術專家,先後擔任嫦娥三號、四號探測器、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帶領團隊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繞月探測任務和首次月面軟著陸及巡視探測任務,尤其是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的重大標誌性工程。
探測器研製階段 工作緊張是常態
新京報:你平時工作狀態和節奏是什麼樣的?
孫澤洲:我們主要是從事空間飛行器設計工作。空間飛行器包括圍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和去其他天體的探測器。我從事的領域是月球和深空探測領域。
從立項開始,一般探測器的研製周期大概是4-5年。研製過程分三個階段,第一個是方案設計階段;第二個是初樣研製階段,相當於要把設計轉化成產品和系統,並對系統進行多種考核,要模擬發射過程中的力學環境、空間飛行過程中的熱環境等,還要模擬被探測天體的一些其他特殊環境,對設計進行完整驗證;第三個才是正樣階段,研製真正飛行用的產品。每個階段大概一年半左右。
我們在這4-5年裡基本上都處於很忙的狀態。就類似讀高中三年備戰高考一樣,每一個節點都有要解決的問題。
一旦進入型號研製,工作緊張是一種常態。在研製過程中,我們加班是比較多的。尤其是我們研發的探測器,每個都有特殊性,所以我們常態工作到晚上八九點,階段性工作到夜裡十一二點也很正常。
新京報:此次獲得全國勞模稱號,有何感想?
孫澤洲:航天是一個系統工程,每個人在任務中都有自己的貢獻,團隊的力量是更「集合」的,發揮了「1+1大於2」的作用。勞模的榮譽不僅是我個人的,也是我們團隊的。榮譽背後是黨、國家、人民對航天事業發展的支持和認可。
榮譽也是責任。我們要獲得更多探測成果,這需要在系統方案、關鍵技術、產品指標性能方面創新。
希望能儘快實施火星採樣返回
新京報:具體如何進行創新?
孫澤洲:國外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月球乃至於行星的探測,而我國真正開始是在2000年之後。
但我們並不是完全在走國外的老路,除了借鑑,我們要更好地利用探測機會,有自己的想法或者創新。比如我們將嫦娥四號的「目標」確定在月球背面,這也是人類航天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對於月球背面的地質構造探測,也有一些發現,正在跟世界分享。
新京報:目前火星探測任務進展如何?
孫澤洲:目前進展順利,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飛往火星,明年2月份到達火星,5月份著陸。我們當前的任務就是呵護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著陸火星。火星只是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後續我們也規劃了木星探測甚至太陽系邊際探測,我們的探測器將飛得更遠。
我們也有火星採樣返回的考慮。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實現了火星採樣返回,我們希望能夠儘快實施這項工作。
新京報記者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