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是湖州人

2020-08-12 湖州發布

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按下了快門,向地球發回了第一張珍貴的地月合影。

天問在拍攝這張照片時,正處於地球和月亮都在夜晚的一側,但這側的地表和月表還有一部分處於白天的明亮部分,所以就拍成了新月狀,就像兩個笑臉,一遠一近。而天問這個5噸重的「小胖子」能在每天3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改變姿勢拍照並傳輸,背後是高科技的支撐。

這張珍貴的地月合影背後,飽含著一位湖州人和她所帶領的科研團隊的不懈努力和默默付出。她叫張玉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告訴記者:「 為了拍攝這張照片,我們得事先計算好要調整多少角度,才能把地球和月球都拍攝進去。一是要算得正確;二是要控制得正確;三是控制到位的時候,要保證穩定;四是它自動的曝光數據必須正確。這一系列控制、測控、數據存儲,以及數據處理上的環節都要做到正確,才得到這麼完美的照片。」

張玉花,出生在湖州弁南鄉茅柴園村。1986年,她從湖州二中畢業後,考入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在參與火星探測任務之前,張玉花還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探測器的副總指揮和副總設計師,三期探測器系統的副總指揮。張玉花還參加過1999—2008年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的載人航天發射任務。一路走來,張玉花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在30年的航天生涯中,張玉花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鑽研精神,使自己成長為團隊的領頭人,並獲得無數榮譽。2003年獲得中國載人航天突出貢獻者獎章,2004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和「全國總工會先進女職工」稱號,2006年獲得「載人航天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60年上海百位突出貢獻女性」,2019年榮獲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2019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此次「天問一號」發回首張地月合影,是中國太空飛行器拍過的距離最遠的合影照,但這只是天問四億公裡的遙遠徵程剛剛邁出的一小步。「天問一號」將在7個月後到達火星,飛行過程將包括發射、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離軌著陸和科學探測等六個階段。屆時將一次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張玉花說:「根據任務分工,我所在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承擔了環繞器的總體設計與研製。」環繞器具備三大功能:飛行器、通信器和探測器。約七個月的飛行過程中,環繞器首先作為飛行器,將著陸巡視器送至火星著陸軌道;待成功釋放著陸巡視器後,環繞器作為通信器,為著陸器建立與地球之間中繼通信鏈路;通信工作結束後,環繞器作為科學探測器對火星進行遙感探測。

「天問一號」在抵達火星的途中需要進行多次精確的軌道修正,有航天工程師以「跨越太平洋的高爾夫」來形容任務的難度,因為如果在地火轉移軌道的近地點有1m/s的速度誤差,到火星附近時距離誤差將是10萬公裡。而目前全球火星探索失敗率高達50%,但也許就是因為有太多的未知和危險,才讓火星探測活動不僅成為重大科技事件,也代表著人類的勇氣、夢想和激情。

來源:南太湖號

記者:趙偉潔

編輯:姚佳麗 金臻瑤

鳥瞰龍溪港

南太湖號拍客:塗軍

南太湖號推薦

相關焦點

  • 驕傲!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是湖州人
    當晚,記者電話連線了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湖州人張玉花。她告訴記者,前天她和同事通宵工作,見證了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參加工作後,張玉花先後參與過1999至2008年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的載人航天發射、火星探測等任務,她還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探測器的副總指揮和副總設計師,三期探測器系統的副總指揮。一路走來,張玉花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與汗水。「這對嫦娥五號探測器來說是剛剛的開始,要做好後面的每一步,才能實現整個任務的完成。」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動 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行星探測新篇章
    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巡視勘測。這次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當天中午,坐標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隨著最後一聲倒計時完畢,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大約2167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地火轉移軌道。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出發吧,向著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 中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走近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背後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新華社記者才揚攝【一線講述】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成績背後,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矢志不渝的執著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團隊並肩攜手的頑強奮戰。在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青年人是重要參與者。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7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等一系列任務規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23日下午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再經過約2.5個月環繞飛行後,預計在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踏上了「探火」徵程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本報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專家解讀:成功升空技術特點和難點是什麼?
    央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朱永)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趕赴一場火星之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目標火星,「天問一號」將如何完成探測任務?克服了哪些困難?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國家航天局介紹,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經批准立項,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注意:若威鋒 App 端無法直接點開連結,請嘗試長按)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預計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 7 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新華社記者 胡 喆攝據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記者胡喆、周旋)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這位撫州人任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劉建軍擔任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這是我國首次自主執行火星探測發射任務,也是長徵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飛行任務。
  • 講述「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故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西安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探火」正式啟程,此後「天問一號」在漫漫長途中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預計於2021年2月中下旬抵達火星。「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
  • 這份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觀賞指南」請收好
    這份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觀賞指南」請收好新華社記者胡喆、張建松、周旋世界首次一步實現火星探測「繞、著、巡」,最遠距離達4億公裡如何實現超遠距離深空通信?火星探測器發射後將經歷怎樣的歷程到達火星?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記者為您梳理了一份此次火星探測的「觀賞指南」。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e公司訊,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6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一次,且窗口期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