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最新消息:落月成功 總設計師孫澤洲捂臉疑似擦淚

2020-12-05 觀察者網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14日晚,嫦娥三號探測器落月成功後,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在北京航天測控中心內以手撫臉,疑似擦淚,隨後又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

嫦娥三號落月成功後,任務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以手撫臉,疑似擦淚

總設計師孫澤洲回到正常工作狀態

今天下午,孫澤洲在接受央廣《新聞晚高峰》採訪時說,作為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今晚他最擔心的是月球的地形、地貌的不確定性。

從央視的直播畫面中可以看到航天系統很多年輕的面孔。據2011年9月8日的《人民日報》報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300多名型號「兩總」的平均年齡不到45歲。

嫦娥三號落月,北京航天測控中心內的航天團隊鼓掌慶賀

嫦娥三號成功落月後,北京航天測控中心內的航天科學家激動擁抱

1970年出生的孫澤洲現年43歲,出生於遼寧瀋陽。1992年孫澤洲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畢業,來到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工作,先後參與了資源一號衛星、資源二號衛星和實踐五號衛星的總體工作。從2000年開始,總體部一室(現傳輸遙感衛星總體室)副主任的重擔落到了他的肩上。

2000年,孫澤洲被委任為資源一號02星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分管測控和載荷,參與了衛星在巴西的測試,負責飛控工作。2003年,他出任空間太陽望遠鏡背景型號副總研究師。

由於技術出眾,2002年孫澤洲被組織選派參與繞月探測工程前期論證,並負責星載測控分系統論證。2004年,他就被任命為嫦娥一號衛星研製隊伍的副總設計師,協助總設計師葉培建分管測控與數傳、天線、機構與結構、熱控、數管、供配電六個分系統的總體技術管理工作。

孫澤洲被任命為嫦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時,也是當時航天系統最年輕的總設計師。

嫦娥三號落月成功,總設計師孫澤洲捂臉疑似擦淚(視頻)

相關焦點

  •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做大樹承擔起責任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做大樹承擔起責任 孫澤洲(左)向母校贈送「嫦娥三號」探測器模型 季曉蘇 攝   中新網南京3月6日電 (田雯 車卓雅)6日,「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回到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受聘為該校兼職教授。
  • 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落下去走起來」就是成功
    ,巡視器成功轉移到月面並行駛,著陸器和巡視器完成互拍並獲得圖像,即「落下去,走起來」。   12月2日1時30分,嫦娥三號發射。在隨後的十來天時間裡,嫦娥三號將通過奔月、繞月,最終落月。本報記者專訪了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   經過12分鐘動力下降過程,實現月面軟著陸   記者:請介紹一下這次嫦娥三號任務的概況。   孫澤洲:任務過程大致是這樣的:運載火箭先將探測器運送到地月轉移軌道。
  • "嫦娥三號"落月在即 看點提前劇透
    探測器能否經受考驗,請聽報導:  嫦娥三號目前運行在遠月點100公裡,近月點15公裡的橢圓軌道,距離月球最近的時候,正處於預定著陸的虹灣地區上空。從15公裡高度,每秒1.6公裡的高速運動狀態,平穩地落到月球表面,嫦娥三號將經歷自升空以來最為驚心動魄的一個階段——動力下降段。
  • 全國勞動模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研製探測器像備戰...
    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共有79人獲得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其中,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人員達到20名,超過總數的1/4。24日下午,全國勞動模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全國先進工作者、北京疾控中心主任曾曉芃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採訪。
  •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從探月到探測火星 掌舵重大航天任務
    從今年7月開始,孫澤洲的辦公重心就從辦公室轉移到了航天飛控中心。他的目光緊跟著大屏幕上的一個點移動,那個點就是他親手研製並送上徵途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7月23日,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這已經是孫澤洲作為總設計師放飛的第三個深空探測器。
  • 嫦娥四號為什麼去月球背面探測?總設計師回應
    中新網1月14日電 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14日表示,此次嫦娥四號去月球背面探測,以及未來可能的月球極區的到達,代表著我們在月球上可以獲得更多原來沒有精細獲得的數據,也便於我們更好地了解月球。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最新英文評述:梳理嫦娥四號...
    而除了嫦娥五號發射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之外,科學家們也始終在探月曆程中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並進行探月技術總結。不久前,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第 10 期就發表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的英文評述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f the Chang'e-4 mission」,文章中回顧了嫦娥 4 號工程的實施過程,梳理了嫦娥 4 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和探測成果,為後續月球探測提供了重要參考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登月計劃取消不實 嫦娥五號2018年發射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昨天,有媒體報導稱,我國探月工程有重大調整,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對此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說:作為嫦娥五號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我負責任地說,嫦娥五號正加緊研製,2020年前進行首次月球樣品自動取樣返回探測。
  • 嫦娥三號四號及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如何在實踐中砥礪青年創新...
    如何在實踐中砥礪青年創新人才嫦娥四號探測器試驗隊成員在動員會上宣誓。資料圖片【強國密碼】 太空飛行器研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不論是嫦娥三號探測器首次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還是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跡,抑或是天問一號承擔著艱巨使命飛往火星……每一個壯舉的背後,都凝聚著千千萬萬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更得益於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 嫦娥落月-祝賀嫦娥三號落月成功
    虹灣穩落激塵埃,兩器分離訪月宮。玉兔驅輪留足跡,嫦娥伸腿立金容。2007年和2010年10月,嫦娥兩次飛向月球,對月球進行了探測,目標鎖定虹灣區,為實施落月奠定了基礎。2013年12月15日,是中國人民永遠值得記住的日子。因為嫦娥三號懷抱玉兔駕臨月宮,玉兔姑娘踏上了月球這片神秘的土地。一個人,幾十人,千萬人,一步一個腳印……中國的航天事業就是這樣走出來的。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梳理嫦娥四號的技術突破
    不久前,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第 10 期就發表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的英文評述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f the Chang'e-4 mission」,文章中回顧了嫦娥 4 號工程的實施過程,梳理了嫦娥 4 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和探測成果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中國深空探測任重道遠
    記者: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二號」,您的身份也從副總設計師變成了總設計師, 「嫦娥二號」和「嫦娥一號」有什麼不同?  黃江川:「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起點,我國的探月工程分三期,簡單說是「繞、落、回」。「嫦娥一號」是探月一期工程,已經獲得了圓滿成功。
  • 「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的打工故事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題:「無非窮點,你們是有家的人」——「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的打工故事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王卓倫  2016年全國兩會前夕。北京中關村南大街,與國家圖書館毗鄰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一間10平米的辦公室裡,採訪伴著咖啡的香味,開始了。
  • 嫦娥三號火箭系統總設計師:發射成功喜悅無法言表
    這一刻,端坐在指揮席上的嫦娥三號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姜傑,下意識地摸了摸脈搏,感受著自己的心跳速度。這,是她多年來的習慣。  火箭越飛越高,留下一道絢麗的軌跡……1130秒的飛行生命,此刻顯得特別漫長。  然而,她愛上了這種等待——因為她喜歡巨大壓力得以釋懷的感覺:「發射成功帶來的喜悅無法言表,那種感覺美妙極了。」
  •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顧問:探測火星已經具備條件
    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和嫦娥三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3月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國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  我國已具備開展火星探測條件  「目前,我們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包括可以發射一個火星探測器,圍繞著火星『轉』起來探測星球,也可以設法『落』下去,測控通信等都沒有問題。但什麼時候去,取決於國家財力和決策。」葉培建介紹。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飛越38萬公裡去「看」你
    國防科工局新聞宣傳中心供圖  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從此,人類月球探測史翻開新篇章,中國探月工程也邁出一大步。  15年前,即2004年1月,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全面啟動,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而「無人月球探測」又分為「繞、落、回」三步走。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奔月,落月,再到返回嘗試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正式拉開了中國探測月球的序幕。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再到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明年還將發射嫦娥五號。中國探月之路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推進,屢創奇蹟。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月球。
  • 從北大荒走出來的「嫦娥二號」總設計師
    當主持人宣布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嫦娥二號」衛星總設計師黃江川以其從領軍分系統到把控全局、帶領團隊實現多項技術的全面突破、使"嫦娥"系列衛星順利飛天、開啟和驗證了中國深空探測之路的驕人成績,一舉拿下最具分量的「技術先鋒獎」時,黃江川激動地發表獲獎感言:「中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次成功取得,都是在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下取得的。
  • 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揭秘:四項技能助力「嫦娥」完美落月「嫦娥」這一落看似輕盈,卻凝聚了科研人員的智慧。嫦娥五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專家們通過一系列精巧的設計和技術攻關,確保了「嫦娥」完美落月。相較於此前的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探測器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有空前高的要求:著陸區域內應沒有太高的凸起,沒有太深的凹坑,坡度也要符合任務要求。可以說,落月的過程就是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邊飛行邊找尋落點,在大約15分鐘內完成約600公裡外的全程自主跳傘。落月過程動力下降段示意圖。
  • 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揭秘:四項技能助力「嫦娥」完美落月「嫦娥」這一落看似輕盈,卻凝聚了科研人員的智慧。嫦娥五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專家們通過一系列精巧的設計和技術攻關,確保了「嫦娥」完美落月。相較於此前的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探測器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有空前高的要求:著陸區域內應沒有太高的凸起,沒有太深的凹坑,坡度也要符合任務要求。可以說,落月的過程就是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邊飛行邊找尋落點,在大約15分鐘內完成約600公裡外的全程自主跳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