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和嫦娥三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3月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國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
我國已具備開展火星探測條件
「目前,我們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包括可以發射一個火星探測器,圍繞著火星『轉』起來探測星球,也可以設法『落』下去,測控通信等都沒有問題。但什麼時候去,取決於國家財力和決策。」葉培建介紹。
據了解,火星作為太陽系內的一顆行星,跟地球的相似程度非常高,有稀薄的大氣層,四季分明,被科學家認為是「有望改造為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
按照目前人類所掌握的技術,從地球上發射的探測器到達火星要用10個月,一次探測要用500天到800天。
2011年,搭載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的俄羅斯探測器出現故障,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行動流產。
航天人對「玉兔生病」表歉意
葉培建透露,「玉兔」出現的故障,科學家仍然在努力修復。
「玉兔」預定為3個月的設計壽命將在3月中旬到期。葉培建說,當初定設計壽命的時候,是分開的,著陸器是1年,玉兔是3個月,「就只有三個晝夜」。經過這三個月晝,玉兔的歷史使命已經基本完成。
對於玉兔遭遇的「技術故障」,葉培建說,作為航天人,我們有很大的歉意;航天探索有很多未知數需要人類探索,很多問題要重新認識。
未來玉兔會否「回家」?葉培建說,不會。
會不會送新的「玉兔」到月球?葉培建說,從長遠看有可能,因為對月球的探索剛剛開始。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