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總設計師顧問:探測火星已經具備條件

2020-12-04 搜狐網

  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和嫦娥三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3月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國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

  我國已具備開展火星探測條件

  「目前,我們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包括可以發射一個火星探測器,圍繞著火星『轉』起來探測星球,也可以設法『落』下去,測控通信等都沒有問題。但什麼時候去,取決於國家財力和決策。」葉培建介紹。

  據了解,火星作為太陽系內的一顆行星,跟地球的相似程度非常高,有稀薄的大氣層,四季分明,被科學家認為是「有望改造為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

  按照目前人類所掌握的技術,從地球上發射的探測器到達火星要用10個月,一次探測要用500天到800天。

  2011年,搭載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的俄羅斯探測器出現故障,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行動流產。

  航天人對「玉兔生病」表歉意

  葉培建透露,「玉兔」出現的故障,科學家仍然在努力修復。

  「玉兔」預定為3個月的設計壽命將在3月中旬到期。葉培建說,當初定設計壽命的時候,是分開的,著陸器是1年,玉兔是3個月,「就只有三個晝夜」。經過這三個月晝,玉兔的歷史使命已經基本完成。

  對於玉兔遭遇的「技術故障」,葉培建說,作為航天人,我們有很大的歉意;航天探索有很多未知數需要人類探索,很多問題要重新認識。

  未來玉兔會否「回家」?葉培建說,不會。

  會不會送新的「玉兔」到月球?葉培建說,從長遠看有可能,因為對月球的探索剛剛開始。據新華社

news.sohu.com false 現代快報 http://kb.dsqq.cn/html/2014-03/02/content_326087.htm report 914 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和嫦娥三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3月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國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我國已具備開展火星探測條件「

相關焦點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深空探測網2016建成
    本報訊 (記者郭少峰 通訊員李筱梅 魏錦文)嫦娥二號衛星測控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表示,隨著探月工程逐步深入展開,我國深空探測網的建設步伐將不斷加快,按計劃,預計2012年建成國內深空探測網部分,2016年建成國外部分。這將為探月三期工程,也就是嫦娥衛星返回提供支持。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中國深空探測任重道遠
    記者: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二號」,您的身份也從副總設計師變成了總設計師, 「嫦娥二號」和「嫦娥一號」有什麼不同?  黃江川:「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起點,我國的探月工程分三期,簡單說是「繞、落、回」。「嫦娥一號」是探月一期工程,已經獲得了圓滿成功。
  • 從北大荒走出來的「嫦娥二號」總設計師
    當主持人宣布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嫦娥二號」衛星總設計師黃江川以其從領軍分系統到把控全局、帶領團隊實現多項技術的全面突破、使"嫦娥"系列衛星順利飛天、開啟和驗證了中國深空探測之路的驕人成績,一舉拿下最具分量的「技術先鋒獎」時,黃江川激動地發表獲獎感言:「中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次成功取得,都是在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下取得的。
  •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做大樹承擔起責任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做大樹承擔起責任 孫澤洲(左)向母校贈送「嫦娥三號」探測器模型 季曉蘇 攝   中新網南京3月6日電 (田雯 車卓雅)6日,「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回到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受聘為該校兼職教授。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任務後,成功飛抵日地拉格朗日L2點,堪稱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大創舉。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嫦娥二號通過在月球背面實施降軌,奠定嫦娥三號「落月」的技術基礎;通過飛往150萬公裡外的太空,進一步驗證太空飛行器軌道設計、深空測控能力,成為中國未來深空探測的「先遣部隊」。笑容滿面的吳偉仁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會議室接受記者的專訪。
  • 嫦娥四號為什麼去月球背面探測?總設計師回應
    中新網1月14日電 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14日表示,此次嫦娥四號去月球背面探測,以及未來可能的月球極區的到達,代表著我們在月球上可以獲得更多原來沒有精細獲得的數據,也便於我們更好地了解月球。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稱發射日期選在國慶系巧合
    為什麼選「長三丙」  長徵系列火箭總設計師賀祖明作為本次火箭發射的顧問,兩天前來到了西昌,住在了發射中心內。  他介紹說,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的電氣系統的單機、發電機等基本可以通用,差別主要在於長三丙在長三甲的基礎上捆綁了2個助推器。
  •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從探月到探測火星 掌舵重大航天任務
    他的目光緊跟著大屏幕上的一個點移動,那個點就是他親手研製並送上徵途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7月23日,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這已經是孫澤洲作為總設計師放飛的第三個深空探測器。此前,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也 都是孫澤洲與團隊的成果。
  • 嫦娥三號四號及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如何在實踐中砥礪青年創新...
    如何在實踐中砥礪青年創新人才嫦娥四號探測器試驗隊成員在動員會上宣誓。資料圖片【強國密碼】 太空飛行器研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不論是嫦娥三號探測器首次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還是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跡,抑或是天問一號承擔著艱巨使命飛往火星……每一個壯舉的背後,都凝聚著千千萬萬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更得益於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 這位撫州人任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劉建軍擔任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這是我國首次自主執行火星探測發射任務,也是長徵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飛行任務。
  • 全國勞動模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研製探測器像備戰...
    24日下午,全國勞動模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全國先進工作者、北京疾控中心主任曾曉芃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採訪。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孫澤洲今年50歲,作為我國太空飛行器總體設計和測控通信技術專家,先後擔任嫦娥三號、四號探測器、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帶領團隊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繞月探測任務和首次月面軟著陸及巡視探測任務,尤其是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的重大標誌性工程。探測器研製階段 工作緊張是常態新京報:你平時工作狀態和節奏是什麼樣的?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落月成功 總設計師孫澤洲捂臉疑似擦淚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14日晚,嫦娥三號探測器落月成功後,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在北京航天測控中心內以手撫臉,疑似擦淚,隨後又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嫦娥三號落月成功後,任務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以手撫臉,疑似擦淚
  • 「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的打工故事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題:「無非窮點,你們是有家的人」——「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的打工故事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王卓倫  2016年全國兩會前夕。北京中關村南大街,與國家圖書館毗鄰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一間10平米的辦公室裡,採訪伴著咖啡的香味,開始了。
  •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預計今年年底前發射「嫦娥五號」
    央廣網北京9月2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日前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表示,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年底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
  • 嫦娥四號原計劃著陸月球正面 是誰極力主張落到月球背面看一看?
    剛開始很多專家都認為嫦娥四號還是落到月球正面,覺得這樣比較牢靠,技術風險小,不要節外生枝了。但是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健院士主張落到月球背面。「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健院士。
  • 嫦娥四號成功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 開啟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從今年5月21日「鵲橋」中繼星發射,嫦娥四號就已經為探月做準備,上月8日,四號探測器被送上太空,之後的20多天裡,它先是「一腳剎車」進入環月軌道,緊接著進行變軌控制進入預定的月球背面著陸準備軌道,再到昨天的完美著陸,經過了諸多考驗。而它走過的每一步凝結的都是探月工程「創新」的智慧。
  • 中國預計2020年自主探測火星 困難重重?
     「螢火一號」就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儘管任務沒完成,但是它就是中國火星探測的第一!拖拖拖,拖到現在!大家知道,探測火星的窗口期十分苛刻,26個月才一次。嫦娥二號是「嫦娥一號」的備份星。讓嫦娥一號的備份幹什麼?
  • 探測月球背面、規劃「月球基地」、計劃探測火星……中國航天有不少大動作
    嫦娥四號今年將對月球背面進行探測趙小津介紹,嫦娥四號將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發射,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對月球背面的探測。嫦娥四號不僅要軟著陸到月球背面,而且要在背面進行原位和巡視的探測。所以通過中繼星,我們就能夠對月球背面的探測機進行控制和數據的傳輸。嫦娥四號在月夜下能完成部分工作嫦娥四號原本是在2013年成功登月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的備份。趙小津表示,此次,嫦娥四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它著陸方式以及工作狀態都將與嫦娥三號有很大區別。
  • 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落下去走起來」就是成功
    12月2日1時30分,嫦娥三號發射。在隨後的十來天時間裡,嫦娥三號將通過奔月、繞月,最終落月。本報記者專訪了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   經過12分鐘動力下降過程,實現月面軟著陸   記者:請介紹一下這次嫦娥三號任務的概況。   孫澤洲:任務過程大致是這樣的:運載火箭先將探測器運送到地月轉移軌道。
  • 總師介紹嫦娥二號與嫦娥三號現狀 嫦娥四號2018年登月球背面
    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任務條件對比 。(新華社 發)■嫦娥二號成人造太陽系小行星 2020年回地球附近還記得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麼?它還在超期服役,還在飛。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1日告訴記者,嫦娥二號已經成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行。「嫦娥二號表現優異,大約會在2020年前後回到地球附近。」葉培建說。